近期高血壓研究領域新成果!

2020-12-26 生物谷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科學家們在高血壓研究領域取得的進展,與大家一起學習!

圖片來源:The Conversation

【1】Hypertension:長期高血壓或會損傷大腦的血管健康

doi:10.1161/HYPERTENSIONAHA.120.15073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Hypertension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密西根大學醫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長期高血壓或會增加大腦中小血管損傷的風險,而這往往與痴呆症和中風風險直接相關;長期以來我們都知道,高血壓會導致中風發生,然而過去研究僅將高血壓與阿爾茲海默病風險進行了關聯,這項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重點分析了高血壓如何影響大腦的小血管病變(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其是中風和痴呆症患者發生最頻繁的腦血管疾病。

文章中,研究人員對在研究開始時未患中風或痴呆症的1686名成年人進行研究並分析了參與者的數據,研究者在參與者中老年時期對其進行血壓測定,同時進行大腦MRIs掃描來檢查大腦不同部位是否存在腦部微出血狀況、腦組織中小規模血液產物的積累以及腦組織死亡等表現,這些問題均是大腦小血管病變的徵兆。

【2】BMJ:喝牛奶能夠降低糖尿病與高血壓的患病風險

doi:10.1136/bmjdrc-2019-000826

在美國,高血壓和糖尿病的發病率正在上升。最近一項大型的國際研究發現,攝入更多的奶製品(尤其是全脂奶製品)與血壓降低和糖尿病發病率降低之間存在關聯。

參與研究的志願者包括來自21個國家(包括非洲,亞洲,歐洲以及北美和南美)的近15萬人。參與者的年齡從35歲到70歲不等。在發表於BMJ Open Diabetes Research & Care雜誌上的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問卷調查表來了解參與者全年的食物攝入情況。參與調查的人們概述了他們攝入特定類型的食物的量,包括牛奶,酸奶,奶酪和用牛奶製成的食品等牛奶製品。另外,乳製品被進一步分類為全脂或低脂。研究人員還考慮了參與者的病史,處方,血壓,腰圍以及葡萄糖和脂肪水平以及教育程度,後者對於診斷2型糖尿病很重要。

【3】EHJ NEJM:高血壓或與COVID-19感染死亡風險增加密切相關

doi:10.1093/eurheartj/ehaa433    doi:10.1056/NEJMoa2006923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西京醫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與未患高血壓的患者相比,高血壓患者死於COVID-19感染的風險是前者的兩倍,此外,未服藥控制血壓的高血壓患者因COVID-19感染死亡的風險或許更高。

文章中,研究人員對2020年2月5日至3月15日期間在武漢火神山醫院入院治療的2866名患者的數據進行分析,其中850例(29.5%)患者有高血壓病史,研究者Li Fei教授表示,850例高血壓患者中有34名(4%)患者因感染COVID-19死亡,而2027名非高血壓患者中有22名(1.1%)因感染COVID-19死亡,當調整了諸如年齡、性別和其它醫學狀況等影響結果的多種因素後,研究者發現高血壓患者死於COVID-19的風險是非高血壓患者的2.12倍。

【4】Neurology:晚上高血壓容易影響大腦健康?

doi:10.1212/WNL.0000000000009316

大多數人的血壓在夜間會下降,醫生稱之為 "低血壓"。但對於高血壓的人來說,他們的夜間血壓會保持不變,甚至上升。一項新的研究顯示,高血壓和晚上血壓上升的人可能更容易出現血管疾病和因大腦中區域受損相關的記憶問題,這項研究發表在Neurology雜誌上。

研究者表示,這些結果提供了更多的證據,表明血管危險因素在促進記憶問題的重要性,通過努力,如保持健康的體重、身體活躍和有健康的飲食,可以有效防止高血壓的潛在影響。"這項研究涉及435名平均年齡為59歲的人,他們在委內瑞拉參加了一項老齡化研究。他們的血壓在家裡用一個設備監測了24小時,白天每15分鐘測一次血壓,晚上每30分鐘測一次血壓。同時他們還進行了腦部掃描,以尋找大腦中與白質增生受損相關的區域。這些參與者還測試了記憶力和其他思維能力。

【5】Circulation:低纖維飲食導致高血壓

doi:10.1161/CIRCULATIONAHA.119.043081

近日,由莫納什大學科學家做出的一項研究首次證實,低纖維飲食可能導致高血壓。如果不加以治療,高血壓會導致中風,心肌梗塞,心臟動脈和肌肉僵硬以及腎臟僵硬,從而降低其功能。高血壓也是心血管疾病的最常見危險因素。在這項發表在Circulation雜誌上的研究中,作者使用小鼠模型測試了高抗性澱粉和低抗性澱粉飲食之間的差異。抗性澱粉是一種纖維類食物,可以抵抗腸胃的消化,直至到達大腸後被益生菌吸收。

結果發現,餵食低纖維飲食的小鼠更容易患高血壓。之後,研究人員通過無菌小鼠糞便移植實驗表明,低纖維飲食造成的腸道微生物生態環境改變是導致高血壓的直接原因。研究者表示,高血壓仍然是導致心血管死亡的主要危險因素。缺乏纖維的飲食與高血壓的患病率有關,但是這項研究揭示了腸道菌群在其中的作用。

圖片來源:progressive-charlestown.com

【6】Experi Physiol:科學家有望開發出治療高血壓的新型療法

doi:10.1113/EP087924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Experimental Phys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治療高血壓的關鍵可能在於那些即使攝入高鹽食物還能抵抗地住高血壓的人群。在英國,四分之一的成年人都飽受高血壓的影響,目前全球大約有超過11億高血壓患者,高血壓是迄今為止人類尚未解決的最大的全球公共衛生問題之一,同時高血壓還是引發多種疾病的主要原因,包括慢性腎病、中風和心臟病等。

有些人攝入高鹽飲食後,其血壓就會飆升,而有些人則會對鹽分耐受,即使高鹽飲食後也並不會出現血壓的變化,對抗血壓問題的一種方法就是模擬這些耐受(高鹽飲食耐受)人群機體是如何避免高血壓的。文章中,研究人員揭示了大腦下丘腦中特殊區域的細胞如何控制鹽分耐受機制的,同時他們在這些細胞中發現了一類特殊的結構改變,其或能幫助改變機體對鹽分的反應。

【7】Cardiovasc Res:牙齦疾病與高血壓風險較高有關

doi:10.1093/cvr/cvz201

根據Cardiovascular Research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牙齦疾病(牙周炎)患者更有可能患高血壓(高血壓)。該研究的資深作者、英國倫敦大學伊士曼牙科研究所的Francesco D'Aiuto教授說:"我們發現,牙周炎越嚴重,患高血壓的機率就越高。研究結果表明,患有牙齦疾病的患者應該了解自己患病的風險,並就如何改變生活方式來預防高血壓(如運動和健康飲食)提出建議。

高血壓影響著30-45%的成年人,是全球早逝的主要原因,而牙周炎影響著全球50%以上的人口。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可預防原因,牙周炎與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增加有關。"高血壓可能是牙周炎患者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誘因,以前的研究表明牙周炎和高血壓之間存在聯繫,牙科治療可能會改善血壓,但到目前為止,研究結果還沒有定論。

【8】Eur Heart J Suppl:驚呆!大約50%的人群或許並未意識到自己患上了高血壓

doi:10.1093/eurheartj/suz076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European Heart Journal Supplemen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西澳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在澳大利亞,有50%的高血壓患者或許並沒有意識到其已經患病。高血壓是全球人群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最大原因,同時其也影響著大約600萬澳大利亞成年人的健康。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3817名成年人進行研究,其中31.2%的個體患有高血壓,大約僅有一半人知曉自身的病情,在接受治療的個體中,仍然有40%的個體的血壓高於標準值,而吸菸、飲酒或患有腦血管疾病的個體出現血壓升高的風險更大。研究者Markus Schlaich說道,儘管針對高血壓有多種有效的治療手段,但僅會有一半受影響的個體能夠被進行治療,只有60%接受治療的人群機體的血壓能夠得到控制。

【9】Hypertension:低劑量輻射會提高高血壓的發生風險

doi:10.1161/HYPERTENSIONAHA.118.11719

根據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Hypertension雜誌上的俄羅斯核電廠工人的一項研究,長時間暴露於低劑量的電離輻射會增加患高血壓的風險。不受控制的高血壓可導致心臟病發作,中風,心力衰竭等嚴重的健康問題。

早期的研究將高劑量輻射暴露與心血管疾病和這些疾病導致的死亡風險增加聯繫起來。這項研究首次發現,長期暴露於多年的大量工人中,高劑量電離輻射的風險增加。該研究包括俄羅斯第一家大型核電企業Mayak Production Association的22,000多名工人。這些工人在1948年至1982年間被僱用,平均工作時間為18年。一半人在那裡工作了十多年。所有工人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檢查和篩查測試,每五年進行一次高級評估。

【10】eLife:科學家有望開發出治療高血壓的新型靶向性藥物療法

doi:10.7554/eLife.42628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eLif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田納西大學健康科學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在血壓調節過程中鑑別出了一種關鍵分子,通過關閉該分子的功能就能夠有效降低小鼠機體的血壓。

這項研究結束了科學家們關於這種分子對高血壓影響的不確定性,有望幫助開發新型高血壓藥物;如今高血壓在全球影響著數百萬人的健康,其也是引發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主要風險因素。血壓受到了機體血管壁肌肉細胞的部分控制,這些肌肉細胞表面攜帶有名為瞬時受體電位通道(TRP通道)的特殊蛋白,其能促進鈉和鈣移動;動脈肌肉細胞中存在有大約13種不同的TRP通道,目前研究人員並不清楚是否這些通道控制著機體正常的血壓或幫助促進高血壓的發生。(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更多精彩盤點!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近期科學家們在腦癌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年來科學家們在腦癌研究上取得的新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研究人員一直致力於重新開發FDA批准的藥物和更罕見的藥物,這些藥物可能有助於對抗膠質母細胞瘤的耐藥性和治療效果。我們的研究揭示了這種抗瘧藥物作為治療對放射治療和替莫唑胺治療具有耐藥性的多發性膠質母細胞瘤的一種可能的新應用。這項研究最近發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雜誌上。
  • 重磅級研究成果解讀近期HIV研究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科學家們在HIV研究領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分享給大家!【3】Science子刊:研究揭示HIV逃脫治療的機制doi:10.1126/scitranslmed.aaz0802根據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發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誌上的最新研究成果顯示,對於愛滋病患者而言,即使成功地進行了抗逆轉錄病毒治療,HIV仍可在數十年的免疫系統細胞中處於隱藏休眠狀態
  • 湘雅學者在嗜鉻細胞瘤/副神經節瘤研究領域取得重要成果
    紅網時刻1月15日訊(通訊員 甘宇)近日,記者從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獲悉,該院泌尿外科劉龍飛副教授率領的腎上腺高血壓防治團隊聚焦嗜鉻細胞瘤
  • 近期阿爾茲海默病重要研究成果解讀!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科學家們在阿爾茲海默病研究領域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分享給大家!,這種新方法能幫助研究人員測定潛在藥物對阿爾茲海默病患者的治療效應,相關研究或為進行阿爾茲海默病研究及藥物開發指明了方向。
  • 近期基因編輯研究領域重磅級文章解讀!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科學家們在基因編輯研究領域取得的重磅級研究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和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將兩種最先進的方法---CRISPR(對DNA進行編輯)和T細胞療法(利用免疫系統的哨兵破壞腫瘤)---結合在一起,從而在快速發展的癌症免疫療法領域開創了新的篇章。
  • 前沿| 東南大學近期科研成果掃描
    項目的經費使用計劃合理,管理制度健全、措施可行,具有明確、合理的成果交付形式與評測方法,實施方案論證通過。在充分肯定項目的意義和方案的同時,專家組也針對各參與單位間的合作模式、交互關係、成果體現等方面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 重要研究成果解讀癌細胞耐藥研究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科學家們在癌細胞耐藥研究領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分享給大家!【2】Science子刊:揭示癌細胞多藥耐藥的新機制doi:10.1126/sciadv.aav7416近日,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AIST)的研究人員已經確定了對一線化療的獲得性耐藥轉移到二線靶向治療的機制,這種機制導致了癌症耐藥的"多米諾效應",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該研究提出了一種新策略
  • 百萬人群大型研究:我國1/4中青年患有高血壓,單純收縮期高血壓佔比...
    2020-12-30 10:02:07 來源: 健康界 舉報   近期
  • 《ISH2020全球高血壓實踐指南》對我國腎性高血壓管理的啟示
    新指南針對一些國家/地區經濟、醫療水平相對落後,可獲得的藥物和診療手段受限等特點,制定了"基本標準"和"最佳標準"兩種管理標準,大大提高了指南的可操作性。我國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高血壓患病率高達61%,遠高於普通人群。2017年我國首部腎性高血壓管理指南發布,提出了符合中國國情的腎性高血壓防治策略。
  • 華理科研成果又雙叒叕「上新」了!快來康康吧~
    華理科研成果又雙叒叕「上新」了!廢舊塑料催化轉化領域最新進展近期,華理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王豔芹教授課團隊在循環經濟:廢舊塑料催化轉化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該工作近期以「Towards the circular economy: converting aromatic plastic waste back to arenes over Ru/Nb2O5 catalyst」為題,發表於
  • 全國頂級呼吸領域學術會議在深召開 專家共議最新研究成果
    此次會議邀請了國內頂級呼吸病學專家、教授進行專題演講,內容緊貼當前國內外呼吸前沿進展,多學科新動態,為廣大醫務人員搭建起學術交流平臺。此外,總結抗疫階段性勝利成果、前瞻性防控布局將是此次會議的重點。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第十屆主任委員、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陳榮昌,深圳市人民醫院院長、呼吸內科專家邱晨擔任大會主席。
  • 研究表明:任何年齡的高血壓,無論持續多久,都可能加速認知...
    近日,來自巴西米納斯吉拉斯聯邦大學的研究人員在《Hypertension》上發表了題為Hypertension, Prehypertension, and Hypertension Control Association With Decline in Cognitive Performance in the ELSA-Brasil Cohort的研究成果,其發現低齡高血壓和高齡高血壓均會導致不同程度的認知能力和記憶力下降
  • 廣東司法警官學院舉辦「司法領域新基建研討會」暨創新中心成果...
    廣東司法警官學院舉辦「司法領域新基建研討會」暨創新中心成果展示活動 http://guangdong.eol.cn/  來源:廣東司法警官學院  作者:  2020-06-15  字體:大 中 小
  • 近期腎臟健康相關研究進展
    2020年4月13日訊/生物谷BIOON/---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有關腎臟健康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在本月發表在《Kidney International》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日本東京醫科牙科大學(TMDU)的一組研究人員發現,慢性腎臟病(CKD)患者的免疫系統與高血壓之間存在內在聯繫。 CKD影響全球近8億人,並且是每年造成100萬人死亡。 CKD的主要併發症之一是高血壓。研究表明,控制血壓是防止CKD惡化的重要因素。
  • 曲阜師大曹博教授在表觀遺傳學研究領域發表最新科研成果
    《Nucleic Acids Research》(核酸研究)是英國牛津大學1974年開始出版發行的核酸研究方向的國際著名權威期刊,當前影響因子:為11.147。《Proc. Natl. Acad. Sci.》(PNAS,美國科學院院刊)是美國科學院發行的國際著名的綜合性期刊,當前影響因子為9.58。
  • 近期人類大腦神經元研究重磅成果之梳理
    doi:10.1016/j.cell.2019.12.029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新方法來重點研究特殊細胞表面覆蓋的蛋白質,相關研究結果或能幫助闡明機體發育過程中腦細胞如何形成精細化的網絡。
  • 世界四大灣區流動指數研究成果在深圳發布
    「以城市『流動性』為切入口,並建立相應的評價指標體系,這樣的研究還是首次。」國務院參事、國務院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協調小組專家組成員、課題組組長王京生在成果發布會上表示,從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流動性是城市發展的關鍵因素。通過對城市流動性的研究,可以對城市的創新發展,起到關鍵性的決策作用。
  • 中國哲學史研究值得關注的幾個領域
    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初期,我們以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與辯證法作為研究中國哲學史的基本範式,香港和臺灣地區的新儒家學者則多以德國古典哲學作為中國哲學書寫的參考與比較對象。20世紀80年代之後,大陸的中國哲學史研究出現了一系列轉變,無論是學科的研究對象(例如中國哲學學科長期以來對經學的漠視態度有所改觀),還是研究方法論(西方現象學、經典詮釋學等),都呈現蓬勃發展與多樣化的景象。
  • IEEE EDS獎項發布,北大黃芊芊憑微電子領域研究成果,成亞洲唯一...
    作為北京大學微納電子學系的年輕女博導,黃芊芊身上有諸多引人注目的亮點,這其中不僅僅包括她的學術研究,還有其「有些特別」的成長之路。 北大無人不知的「國產」女博士黃芊芊再次上了熱搜。
  • 科技金融研究期待新成果
    科技金融研究期待新成果 2020-12-14 18: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