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了!研究表明:任何年齡的高血壓,無論持續多久,都可能加速認知...

2020-12-26 健康界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是心臟病、腦卒中、腎病和死亡的主要因素,也是認知能力下降和痴呆症的一種高度普遍的危險因素。在我國,高血壓患者超過2.7億人,也就是說,大約每3位成人中就有1例患有高血壓,近年來,青少年高血壓患病人數也開始呈現居高不下的趨勢。那麼,高血壓發病年齡的早晚和患病的持續時間對認知功能的影響是否會有所不同呢?

近日,來自巴西米納斯吉拉斯聯邦大學的研究人員在《Hypertension》上發表了題為Hypertension, Prehypertension, and Hypertension Control Association With Decline in Cognitive Performance in the ELSA-Brasil Cohort的研究成果,其發現低齡高血壓和高齡高血壓均會導致不同程度的認知能力和記憶力下降,而患病的持續時間則無顯著影響。除確診的高血壓外,高血壓前期和對血壓的治療控制對認知功能的維持也至關重要。

DOI: 10.1161/HYPERTENSIONAHA.120.16080

為了明確高血壓、高血壓前期、診斷年齡、病程以及血壓控制情況與認知功能下降之間的相關性,研究人員在巴西的6個地區共招募了7428名參與者,其中女性佔比為55.2%,平均年齡58.9歲。根據統一血壓測量結果以及高血壓病史將其分為正常血壓(收縮壓≤120 mmHg,舒張壓≤80 mmHg且未服用降壓藥)、高血壓前期(收縮壓為120 mmHg-139 mmHg,或舒張壓為80 mmHg - 89 mmHg,且未服用降壓藥)及高血壓(收縮壓≥140 mmHg或舒張壓≥90 mmHg,或正在服用降壓藥)3類。

基線研究參與者的特徵

統計發現,共有22.0%的參與者處於高血壓前期,46.8%患有高血壓。而在高血壓患者中,29.8%是在55歲之前發病,其中位高血壓持續時間為7.0年。

在基線以及平均間隔為3.8年的兩次隨訪中,研究人員對這些參與者進行了包括記憶力、語言流暢性、反應速度、注意力等不同細分指標在內的認知功能評估。在進行種族、性別、健康狀況等協變量調整後,發現高血壓前期和高血壓均會導致整體認知功能的下降,其中高血壓與記憶力下降更為相關,高血壓前期則與語言流暢性變差有關。

不同高血壓患病情況的參與者的認知能力分數軌跡

而在進行降壓治療中,血壓控制情況越好,總體認知功能和記憶力下降的越慢,相反,不對血壓進行控制治療的個體的記憶力和整體認知能力的下降更為迅速。

不同高血壓診斷年齡和控制狀況的參與者的認知能力分數軌跡

此外,認知功能的衰退與高血壓的確診年齡也有關,研究發現確診高血壓時小於55歲的患者的更容易出現記憶力急劇下降,而患者確診年齡等於或大於55歲與記憶力和整體認知能力的下降相關。不過,高血壓的持續時間與認知功能任何指標的下降均無明顯關聯。這也說明,哪怕患病持續時間很短,高血壓也可能會影響一個人的認知功能衰退速度!

該研究的通訊作者Sandhi Maria Barreto說:「除了其他已證實的控制血壓的好處外,我們的研究結果還強調了診斷和控制任何年齡段患者的高血壓對於預防或減緩認知功能下降極為重要,終生維持較低血壓水平也是極為需要的,因為即使處於高血壓前期也會導致認知能力下降。」

參考資料:

[1] 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suppl/10.1161/HYPERTENSIONAHA.120.16080

本文轉載自生物探索,作者王木木


相關焦點

  • 任何年齡患高血壓都可能加速認知功能衰退 - 新晚報數字報
    全球約有1/5成年人有高血壓,在中國,這也是一大常見基礎疾病。高血壓也是認知功能衰退的可預防危險因素。那麼,高血壓的不同發病年紀、患病持續時間對認知功能的影響有無差別?最新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期刊《高血壓》上的一項研究表明:任何年齡患高血壓,無論患病持續時間多長,都可能會加速認知功能下降。
  • 最新研究提醒:年輕也沒用!只要血壓高就會加速認知衰退
    最新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AHA)旗下《高血壓》(Hypertension)期刊的一項研究為我們帶來了新信息。研究表明:任何年齡患高血壓,無論患病持續時間多長,都可能會加速認知功能下降。▲相較於血壓正常人群(藍色),高血壓(綠色)和高血壓前期(紅色)人群的整體認知功能下降都更快。(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進一步分析顯示:不同確診年齡的高血壓都與認知功能衰退有關。
  • 腦科學日報:父母抑鬱子女更易抑鬱;年輕時血壓高會加速認知衰退
    研究表明,這隻10歲的雄性食蟹猴具備了幾乎所有帕金森病的經典表型,可以診斷為原發性帕金森病。基於1500多隻食蟹猴群體的11個帕金森病風險基因的測序結果表明,此猴的LRRK2與ATP13A2基因出現了罕見的錯義突變,體外細胞功能驗證實驗表明上述LRRK2錯義突變很可能促進了帕金森病相關的病理發生過程。
  • 研究表明:早晨鍛鍊對大腦更好
    實際上,只要你不是久坐少動的人群中的一員,那麼無論什麼時候鍛鍊都會帶來額外的好處。但一項研究表明,早晨鍛鍊對大腦更好。但無論年齡大小,運動似乎都會增強一些與記憶和認知功能有關的大腦區域。例如,研究表明,定期鍛鍊者的前額葉和內側顳葉皮層具有更大的容量,而這兩部分是大腦的參與認知功能和記憶的重要部分。
  • 多項新研究表明:暴露在外太空會加速衰老,還會導致DNA損傷
    多項新研究表明:暴露在外太空會加速衰老,還會導致DNA損傷  CHEN • 2020-12-01 16:02:16
  • 最新研究表明:吃太多,變太胖,真的可能變傻
    但是,它帶來的危害可不只是這麼簡單,最近有一項研究發現,肥胖可能會損傷大腦的結構、功能,進而影響大腦的記憶、認知功能,造成認知缺陷。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研究,一探究竟 。
  • 研究發現,小烏鴉可能具有與成年大猿競爭的認知能力
    烏鴉可以像我們一樣有計劃,製作像我們這樣的工具,甚至可能有意識地根據我們所知道的來判斷我們。現在我們明白了,烏鴉確實是一種超級聰明動物。簡要的說一下,現在有證據表明烏鴉的認知發展甚至可能比我們的更快。人工飼養的普通烏鴉(Corvus corax)在四個月大的時候,就具備了所有的心理技能,而且都沒有觀看過《芝麻街》的任何一集。
  • 15個加速大腦衰老的習慣!收藏!
    心臟長期過度壓力和緊張,會導致大腦供血不足,從而加速衰老。醫學研究表明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的中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痴呆症的患病風險增加。一項來自新加坡杜克大學醫學院(Duke-NUS Medical School)的研究通過腦部掃描、神經心理學評估和睡眠時間記錄,發現睡眠時間較短的人腦室擴大速度更快,並伴隨認知能力下降。研究表明,成人每天睡眠7小時能達到基於計算機測試的最佳的認知能力。
  • 最新研究:我們所認知的引力可能一直是錯的
    幾十年來,科學家們曾經提出過這樣的想法,即量子引力中不可能存在全局對稱性,因為引力和量子力學的統一理論不允許出現任何對稱性。物理世界中有四個基本力:電磁力、強力、弱力和引力。引力是在量子水平上仍無法解釋的唯一作用力。它對諸如行星或恆星之類的大物體的影響相對較容易看到,但是當人們試圖理解微觀粒子基本世界中的引力時,事情就變得複雜了。
  • 15個加速大腦衰老的習慣!收藏
    市第二人民醫院 文紅霞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人會出現記憶力下降,平衡困難,嗅覺和聽力障礙等問題,其實這些都是大腦衰老的表現,嚴重者可能在老年時患上阿爾茲海默症(俗稱痴呆症)。大腦是人體最早開始衰老的器官之一,從二十多歲就開始了,所以抗衰老要從保護大腦開始。那麼,日常生活中哪些不良習慣會加速大腦衰老呢?
  • 近期高血壓研究領域新成果!
    .120.15073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Hypertension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密西根大學醫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長期高血壓或會增加大腦中小血管損傷的風險,而這往往與痴呆症和中風風險直接相關;長期以來我們都知道,高血壓會導致中風發生,然而過去研究僅將高血壓與阿爾茲海默病風險進行了關聯,這項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重點分析了高血壓如何影響大腦的小血管病變
  • 研究表明 運動是最好的抗衰老方式
    隨著科學的進步,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運動是一種神奇的「藥物」。定期進行運動不僅有益於身心健康,而且可以減少因年齡增長帶給身體的負面影響。 《美國心臟協會雜誌》上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經常運動的人比經常坐著的人患心臟病的概率更低。科學家們選取1200名55-65歲的志願者戴上心率測試器持續一周。
  • 到底是誰阻擋了高血壓控制的腳步?這個研究真相了
    不同性別的收縮壓/舒張壓比較男性高血壓患病率顯著高於女性(27.2% vs 22.5%),可能是不健康生活習慣長期作用的結果,因為研究結果顯示,男性的超重、肥胖、吸菸、飲酒的比例均顯著高於女性。多元逐步回歸結果表明,高血壓病患病不自知的風險在男性中更高,而年齡的增長、糖尿病、冠心病、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使用他汀類藥物與高血壓病患病不自知的風險則呈顯著的負相關。各因素與高血壓患者患病不自知的關係進一步分析發現,各因素與高血壓患者未採取治療的風險也呈現相似的關係趨勢。
  • 這些疼痛要當心,很可能是心梗前兆
    心絞痛:近期突發心絞痛,疼痛時間超15分鐘,出現心慌憋悶、胸痛、乏力等就要當心了。這些先兆症狀一般在發病前3-7天內出現,少數甚至數周前就出現。胃疼:肥胖、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而平時沒有上腹部不適的患者,若突發胃疼要高度警惕。冠心病、心絞痛或急性心梗有時表現為胃部有燒灼感。
  • 高血壓是什麼病?為什麼高血壓如此高發?可能和這6個因素有關
    那麼高血壓有哪些症狀呢?高血壓的症狀因人而異,在早期,可能症狀不太明顯也不太容易發現,像頭暈、頭痛、乏力、心悸等是比較常見的。雖然高血壓在疲勞、精神緊張和情緒波動後才會上升,休息片刻後才恢復正常,但是隨著病情越發嚴重,血壓明顯升高,導致各種症狀逐漸出現,這就是所說的緩進型高血壓病,它的症狀表現有頭暈、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胸悶、疲勞等。
  • 研究表明各種強度的運動都有助於減輕頭痛
    為了探討這一主題,該綜述的作者調查了16項總共進行了有氧運動或抗阻力訓練以減輕頭痛及其症狀的研究。在這16項研究中,其中8項研究了有氧訓練,另外8項研究了抗阻力訓練。研究人群從16到573個人不等,年齡分別在18-55歲之間。
  • 研究表明新冠對人體傷害十分巨大,進入人體大腦造成認知障礙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患有COVID-19的人正遭受認知影響,例如腦霧和疲勞。研究人員正在發現原因。與之前的許多病毒一樣,SARS-CoV-2病毒對大腦來說是個壞消息。在2020年12月16日發表於《自然神經科學》上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這種通常被描繪為病毒紅色臂的刺突蛋白可以穿越小鼠的血腦屏障。這有力地表明,SARS-CoV-2(COVID-19的病因)可以進入大腦。
  • 重點關注氫氣治療高血壓的研究,看實驗
    這些研究也導致我們一般不推薦進行高血壓臨床試驗,但是高血壓在所有慢性病中發病率幾乎是最高的之一,如果氫氣對高血壓沒有作用,實在讓這種具有廣譜生物學效應的明星分子有點遺憾。不過從許多個案提供的信息表明,長期堅持飲用氫水和吸入氫氣的高血壓患者,血壓會逐漸降低,某些高血壓的患者因為同時服用藥物,甚至有出現低血壓的情況。
  • 全新的試驗性研究表明,Niagen可能減少心力衰竭晚期患者體
    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資助下,華盛頓大學心臟病學部(Cardiology Division)和線粒體與代謝研究中心在《臨床檢查雜誌》(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發布的研究表明,為一小部分心力衰竭晚期患者補充Niagen後,其炎症跡象減少,特別是體內炎症細胞因子。
  • 人為什麼會得高血壓,高血壓是怎麼來的?
    醫生,你說為什麼一個人好好的就突然患有高血壓了呢?為什麼會有高血壓這種疾病呢?之前我們小時候也沒聽說高血壓啊,現在真的是10個人裡面8個可能都是高血壓,這是為啥啊?高血壓這三個字真的是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大眾的視野裡,高血壓也成為了全民預防的疾病之一。據國家心血管疾病中心介紹,我國高血壓患病人數已達2.7億,包括腦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在內的高血壓嚴重併發症致殘和致死率高,成為我國家庭和社會的沉重負擔。很多人都問高血壓是怎麼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