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新冠對人體傷害十分巨大,進入人體大腦造成認知障礙

2020-12-23 互聯範兒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患有COVID-19的人正遭受認知影響,例如腦霧和疲勞。

研究人員正在發現原因。與之前的許多病毒一樣,SARS-CoV-2病毒對大腦來說是個壞消息。在2020年12月16日發表於《自然神經科學》上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這種通常被描繪為病毒紅色臂的刺突蛋白可以穿越小鼠的血腦屏障。這有力地表明,SARS-CoV-2(COVID-19的病因)可以進入大腦。#新型冠狀病毒#

刺突蛋白(通常稱為S1蛋白)決定了病毒可以進入哪些細胞。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醫學教授,普吉特海灣退伍軍人事務醫療系統醫生和研究員威廉·A·班克斯說,通常,這種病毒與其結合蛋白具有相同的作用。班克斯說,像S1這樣的結合蛋白通常會在與病毒分離時引起損害,並引起炎症。

他說:「 S1蛋白可能導致大腦釋放細胞因子和炎性產物。」在科學界,由COVID-19感染引起的強烈炎症被稱為細胞因子風暴。免疫系統在看到病毒及其蛋白後會反應過度,以殺死入侵的病毒。受感染的人會出現腦霧,疲勞和其他認知問題。

班克斯和他的團隊看到了這種對HIV病毒的反應,並想看看SARS CoV-2是否也正在發生這種反應。

班克斯說,SARS-CoV2中的S1蛋白和HIV-1中的gp 120蛋白具有相似的功能。它們是糖蛋白–蛋白質上帶有很多糖,是與其他受體結合的蛋白質的標誌。這兩種蛋白質都通過抓住其他受體而充當病毒的武器。兩者都穿過血腦屏障,而S1像gp120一樣,可能對腦組織有毒。

班克斯說:「這就像déjàvu。」他在HIV-1,gp120和血腦屏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實驗室研究了阿爾茨海默氏症,肥胖症,糖尿病和愛滋病毒的血腦屏障。但是他們擱置了工作,實驗室的所有15個人在4月開始了對S1蛋白的實驗。他們邀請了行為神經科學,神經病學和放射醫學系教授,長期合作者Jacob Raber及其俄勒岡州健康與科學大學的團隊。

該研究可以解釋COVID-19的許多併發症。

班克斯說:「我們知道,當您感染了COVID病毒後,您的呼吸就會困難,這是因為您的肺部存在感染,但是另一個解釋是,這種病毒會進入大腦的呼吸中樞並引起問題。」

Raber說,在他們的實驗中,男性嗅球和腎臟中S1的運輸要快於女性。該觀察結果可能與男性對更嚴重的COVID-19結果的敏感性增加有關。

對於那些輕視病毒的人,班克斯有一個消息:

他說:「您不想惹這種病毒。」 「 COVID病毒所產生的許多影響可能會由於病毒進入大腦而加劇或永久存在,甚至可能持續很長時間。」

參考文獻:「 SARS-CoV-2的S1蛋白穿過小鼠的血腦屏障」,作者:伊莉莎白·M·雷亞,艾裡克·洛格斯登,金·M·漢森,林賽·M·威廉士,梅·J·裡德,克裡斯汀·K。鮑曼,薩拉J.霍爾登,雅各Raber,威廉A.銀行和米歇爾A.埃裡克森年,2020年12月16日,Nature Neuroscience上

相關焦點

  • 大氣顆粒物進入大腦,或導致認知障礙和痴呆
    pixabay.com前面的話我們已經知道細顆粒物(PM2.5)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今年復旦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PM2.5可以進入大腦,而這可能會導致認知障礙和痴呆。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全球疾病負擔的相關研究指出,PM2.5是人類健康的重要危險因素,特別是與心、肺健康密切相關,國內外的多項流行病學研究也報導了顆粒物汙染與腦血管系統疾病發病的關係,短期和長期顆粒物暴露均能增加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病風險和死亡率,甚至可能與認知障礙及阿爾茲海默症有關(Calderon-Garciduenas et al., 2018; Peters et al., 2019)。
  • 新發現!新冠病毒可能進入人類大腦……
    新冠病毒或將入侵人類大腦……自新冠病毒出現之日起,全球各國對這種新型病毒的研究就未曾停止過,以往我們認為新冠病毒其實就是傳染性較強的一種肺炎病毒,但是通過調查的不斷升入,人們發現新冠病毒同時有著極強的變異性,為科學家在溯源在疫苗研製工作增加了巨大阻力。
  • 最新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感染可能造成腎臟和睪丸損傷
    已有研究表明,部分患者除呼吸系統損傷外,還存在腎功能異常甚至腎損傷,其相關機制尚不清楚。為了確定新冠病毒感染者是否有腎功能異常或腎損傷,研究組回顧了最近3項針對這類患者臨床特徵的研究。研究結果表明,約3%至10%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腎功能出現異常,包括肌酐或尿素氮升高。此外,7%的患者出現急性腎功能損傷。
  • 對太空人的研究表明,太空飛行會永久改變人類的大腦!
    (太空人大腦的MRI掃描前後顯示側腦室的前、中、後上邊緣向上擴展。)這些初步的調查只是一個不幸事實的初步跡象:太空飛行改變了人體。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這包括太空人的大腦我們已經在太空探索了半個世紀,但對於微重力如何改變我們的身體,我們仍然有很多不知道的地方。
  • Nat Neurosci:新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可以穿過血腦屏障進入大腦
    2020年12月19日訊/生物谷BIOON/---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COVID-19患者的認知能力受到影響,如腦霧和疲乏。科學家們也發現了其中的原因。SARS-CoV-2病毒和之前的許多病毒一樣,對大腦是個壞消息。
  • 新冠研究中國登上Science封面首次揭示新冠病毒人體蛋白受體結構
    【新智元導讀】日前,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的一項關於新冠病毒的研究登上了最新一期Science封面,該研究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了此次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屬全球首次。該成果最終將對研發精準的新冠肺炎診斷、治療手段起到關鍵作用。「新智元急聘主筆、高級主任編輯,添加HR微信(Dr-wly)或掃描文末二維碼了解詳情。」
  • 新冠病毒損傷大腦?專家:可能引發中風、神經錯亂等
    據英國廣播電臺報導,隨著新冠病毒疫情的發展,科學家們發現感染新冠病毒可能引發的疾病種類越來越多,除了一般認為的肺部炎症,還會引發大範圍的精神內疾病,比如中風、神志失常、焦慮、意識模糊、疲勞等等。一篇發表在柳葉刀神經學期刊上的論文指出,在英國住院的新冠危重病人中,發現有125位病人出現腦併發症,其中接近一半是由於血栓導致的中風,其他的是腦炎及神經錯亂等症狀。
  • 人體六個壓力點最易被壓力侵害
    日前,醫學專家們發現,人體有6個常見壓力點,最容易被壓力侵害。壓力點之一:大腦大腦受壓易引發痴呆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顯示,如果中年時期經歷過離婚、寡居、嚴重疾病、失業等壓力事件,日後患上認知障礙症的風險會非常高。
  • 英國又一新冠疫苗開始人體試驗
    (抗擊新冠肺炎)英國又一新冠疫苗開始人體試驗中新社倫敦6月25日電 (趙星一 張平)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科研團隊24日對外界公布,其研發的新冠疫苗於當日開始對志願者接種。這是繼英國牛津大學研發疫苗4月進入人體試驗階段後,又一進入該階段的新冠疫苗。
  • 熬夜如毒品,讓人「上癮」,對人體造成4種傷害,猝死或與之有關
    熬夜如毒品,讓人「上癮」,對人體造成4種傷害,猝死或與之有關有些企業開始呼籲員工「996」模式工作,而對於年輕人來說,白天屬於公司,辛辛苦苦的工作,只有下班之後才屬於自己。熬夜,成了一些人緩解工作壓力的方式。豐富的夜生活,以及豐富的網絡世界讓一些小年輕經常捨不得去睡覺。
  • 常喝酒,但每次只喝一點,對身體有傷害嗎?權威研究告訴你答案
    酒不止傷肝,對身體的傷害無法逆轉 酒精傷害的不止是肝臟,很多器官和組織也會被累及,而且酒精對身體的傷害無法逆轉。 ·傷胃 雖然酒精是由肝臟進行代謝的,但它會進入胃部,直接作用於胃黏膜。
  • 子彈的個頭那麼小,為啥能對人體造成致命傷害?原因很簡單
    許多人好奇,一顆子彈的個頭很小,為什麼卻能對人體造成不可逆轉的致命傷害。今天,小編就從子彈的結構、運行原理等方面,討論一下子彈究竟是如何製造殺傷的。自子彈結構定型後,任何子彈都有彈丸、彈殼、發射藥、底火四個結構組成。在子彈內裝填的火藥如今都是狀態較為穩定、不容易發生爆炸的無煙火藥。
  • 新冠患者脫離呼吸機後遲遲未甦醒,醒後現不同程度認知障礙!
    美國的新型冠狀病毒病例顯示,不少患者停用呼吸機後,甦醒的時間異常地長,由幾天至幾星期不等,並且出現不同程度的認知障礙。醫學界正研究這個新現象,進一步了解病毒的特性。但美國不少新冠病人昏迷時間異常長,停藥後幾天甚至幾星期才醒來,他們都出現意識模糊、精神疲勞、記憶喪失,甚至嚴重功能失調,需要長期復康治療;部分人的身體機能,可能不會完全回復至患病前的狀態。
  • 研究表明:即使是輕微的中風也會削弱大腦的神經處理能力
    茱莉亞正在經歷中風後急性執行障礙綜合症(PSADES),這是一種認知障礙,即使是輕微中風後也會出現。但是在這段時間裡大腦裡發生了什麼呢? 中風患者向他們的醫生報告這些認知困難已經有很長時間了。到目前為止,有關這一問題的證據大多只是傳聞。馬裡蘭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紐約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新研究首次提供了可測量的物理證據,證明中風後大腦內的神經處理過程會減弱。這表明PSADES是全球連接功能障礙的結果。
  • 這種油吃多了,可能傷害大腦,可惜很多老人特喜歡
    一個發表在《自然nature》的研究分析,亞油酸可能會傷害你的大腦。亞油酸傷害大腦背後的原理亞油酸以±4 pmol/g/s 的速度進入大腦,與 AA、DHA 和其他脂肪酸進入大腦的速度相當。另外兩項研究也報告稱:膳食中LA的降低(從5.2%減少至0.4%),減少了大腦中的炎性物質,如5-羥基甲酸,和增加了抗炎物質,如EPA和DHA的濃度。最近的研究表明,LA在大腦中的影響很可能由OXLAMs介導的。
  • 科學家新發現的人體奧秘很有趣
    文/巴哈爾·古利普斯 編 譯/王莊林人體充滿了神秘。我們的器官和系統一直是醫學科研究人員分析甚至解剖的對象,但人體仍有一些未解之謎。我們身體的這些未知領域有的至關重要,有的毫無用處,還有的則介於兩者之間,或者沒有得到太多的關注。為了更好地了解我們自己,美國《生命科學》雜誌精匯報告了科學家新發現的人體奧秘。
  • 最新研究表明:吃太多,變太胖,真的可能變傻
    但是,它帶來的危害可不只是這麼簡單,最近有一項研究發現,肥胖可能會損傷大腦的結構、功能,進而影響大腦的記憶、認知功能,造成認知缺陷。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研究,一探究竟 。
  • 研究顯示:35歲人類大腦認知功能達到巔峰
    新研究:西洋棋選手35歲大腦認知達到巔峰最近,一項發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美國國家科學院報)的一項研究顯示,人類的認知能力在35歲會達到巔峰,在45歲後,認知能力會快速下降。
  • 研究表明:早晨鍛鍊對大腦更好
    但一項研究表明,早晨鍛鍊對大腦更好。發表在《英國運動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早晨進行中等強度的運動可以提高全天的決策能力和認知能力。額外的早晨運動會刺激大腦,並為一天做好心理準備。該研究還指出了早晨鍛鍊後在一天中進行斷斷續續的步行也可以最大化的提高認知功能,並且兩者均有益於增強大腦功能。
  • 新冠病毒會傷腦子?科學家在研究是否會導致永久的認知衰退
    11月在美國胸科醫生學會年會上,範德堡大學醫療中心科學家發布的數據顯示,他們追蹤了全球2000名進入重症監護室(ICU)的新冠肺炎患者,55%的人都出現了譫妄。這個數字超過了醫生的預期:根據2015年的一項薈萃分析,一般來說,約有三分之一的危重症患者會出現譫妄。譫妄在新冠肺炎中很常見,一些研究人員建議將其納入診斷標準中。這次疫情引起了醫生對這種症狀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