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損傷大腦?專家:可能引發中風、神經錯亂等

2020-12-23 全球黃金眼

據英國廣播電臺報導,隨著新冠病毒疫情的發展,科學家們發現感染新冠病毒可能引發的疾病種類越來越多,除了一般認為的肺部炎症,還會引發大範圍的精神內疾病,比如中風、神志失常、焦慮、意識模糊、疲勞等等。

一篇發表在柳葉刀神經學期刊上的論文指出,在英國住院的新冠危重病人中,發現有125位病人出現腦併發症,其中接近一半是由於血栓導致的中風,其他的是腦炎及神經錯亂等症狀。

倫敦利物浦大學湯姆·所羅門(Tom Solomon)教授是論文的共同作者,他表示「人們當初認為新冠病毒只會對肺部造成影響,但研究表明病毒確實還會對人體腦部帶來損傷。一部分原因是新冠會造成腦部缺氧,當然還有很多其他會因素造成這樣情況,比如血液凝結、炎症充血觸發人體免疫系統對腦部帶來影響等。我們也應該了解是否病毒本身也會對大腦造成影響」

在加拿大,神經學家阿德裡安·歐文(Adrian Owen)教授發起了一項名為全球在線病毒影響認知的研究。歐文表示「我們已經了解,重症監護室康復病人的認識能力很容易受到損傷。因此,當新冠康復人數越來越多的時候,人們會更加清楚的意識到,從重症監護室出院回家並不代表病程的結束,而是康復的開始。」

英國國立神經病學和神經外科醫院(NHNN)精神學家麥可·贊迪(Michael Zandi)表示,非典和中東呼吸症候群都是由冠狀病毒引起的,也導致了某些神經類疾病的發生,但與新冠所造成的情況很不一樣。新冠疫情與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情況最為接近,那時人們發現,在此後的10-20年時間裡流感康復者中出現了許多腦部方面的疾病和問題。

圖源網絡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新冠病毒會導致年輕人中風並喪命?
    根據梅約醫學中心的說法,當大腦供血中斷或減少時,就會發生中風,嚴重時將阻斷大腦供氧,導致腦細胞死亡。《華盛頓郵報》稱,輕微中風可在24小時內自行修復,但是分析表明,新冠患者大多經歷的是最致命的中風類型——大血管閉塞症,這種腦部疾病會使大腦中負責運動、語言、決策的大部分區域「癱瘓」。
  • 新冠輕症也可能導致腦損傷 後遺症大量湧現 比想像的還恐怖
    醫生告訴他,可能最多需要一年時間去恢復。新冠病毒給人們帶來的,除了視覺下降、喪失味覺和嗅覺,還有損傷肺部、腎臟或心臟、引起神經錯亂等等問題。痊癒患者根本無法知道,這些後遺症到底會跟著自己一段時間,還是永遠都存在。新冠病毒可能會對大腦產生嚴重的影響。
  • 新發現!新冠病毒可能進入人類大腦……
    新冠病毒或將入侵人類大腦……自新冠病毒出現之日起,全球各國對這種新型病毒的研究就未曾停止過,以往我們認為新冠病毒其實就是傳染性較強的一種肺炎病毒,但是通過調查的不斷升入,人們發現新冠病毒同時有著極強的變異性,為科學家在溯源在疫苗研製工作增加了巨大阻力。
  • 新冠治癒後,後遺症大量湧現!專家揭開殘忍真相……
    上個月,一位56歲新冠患者被證實腦脊液中存在新冠病毒,臨床診斷為病毒性腦炎,患者中樞神經系統受病毒侵襲。這一情況雖然罕見,但在全球範圍內曾出現多次。專家表示,此次腦膜炎是由新冠肺炎引發的可能性非常大。男子醒來後,發現自己近1、2年的記憶竟然都丟失了!主治醫生森口武史表示,這是一起新冠肺炎病毒會侵入中樞神經的重要例子。
  • 最新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感染可能造成腎臟和睪丸損傷
    2020年2月13日,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蘇州醫院王建清研究組在預印本網站medRxiv上發表論文,題為「ACE2 Expression in Kidney and Testis May Cause Kidney and TestisDamage After 2019-nCoV Infection」,提示新冠病毒感染可能造成腎臟和睪丸損傷
  • 新冠病毒攻擊大腦嗎?如何提高心理免疫力?上海專家一一釋疑
    氣悶、頭暈、心跳加速是病毒感染症狀嗎?病毒會影響人們大腦嗎?在全民防範新冠病毒侵襲的時候,需要怎麼做才能更好地加強機體免疫力?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市民通過熱線電話反映各種各樣的疑問。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黨委書記、神經內科教授汪昕通過「新冠中山談」,從神經內科專業角度為公眾解釋新冠肺炎的可能影響,以及提高神經心理免疫力的重要性。以下為汪昕的解讀。新冠肺炎對神經系統的可能影響大腦是我們的神經中樞。血-腦之間有一種選擇性地阻止某些物質由血進入腦的「屏障」存在,稱為血腦屏障。
  • 外媒:新冠病毒對大腦有哪些影響?
    參考消息網10月28日報導 據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10月27日報導,一個研究團隊27日稱,從新冠肺炎中康復的患者其腦功能可能遭受嚴重影響,情況最糟糕時,大腦受到的損傷相當於10年的大腦老化。報導稱,由英國帝國理工學院醫生亞當·漢普希爾牽頭的一項研究對超過8.4萬人進行了分析。
  • 新突破!中風後只需7小時內換上健康血液就可減少大腦損傷
    在這種血液交換之下,減少了對大腦的損害,中風造成的任何神經損傷都是零。這不是天馬行空的想法。而是西維吉尼亞大學神經科學家在小鼠研究基礎上取得的中風治療的潛在突破。在神經科學系的研究助理教授Xuefang "Sophie" Ren領導的這項研究中,研究小組發現,血液替代療法挽救了缺血損傷的小鼠的大腦。他們的文章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 Nat Neurosci:揭示新冠病毒通過入侵嗅黏膜中的神經細胞進入大腦
    2020年12月1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柏林夏裡特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利用死後組織樣本,研究了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能夠進入COVID-19患者大腦的機制,以及一旦這種病毒進入大腦,人體免疫系統如何加以應對。他們發現SARS-CoV-2通過嗅黏膜(olfactory mucosa)中的神經細胞進入大腦。
  • Neuroimage:大腦模型揭示中風與損傷背後的機制
    2020年1月17日 訊 /生物谷BIOON/ --布法羅大學的一名神經影像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人類大腦的計算機模型,該模型比現有方法更真實地模擬了實際的大腦損傷模式。這項進步代表了兩種建立數字模擬環境的方法的結合,該數字模擬環境可以作為特定神經損傷假設的試驗場,從而幫助中風受害者和其他腦損傷患者。
  • 衛健委專家:食品不會感染新冠病毒但可能被病毒汙染
    6月23日下午,北京市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130場例行新聞發布會,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相關部門通報最新疫情以及防控舉措等情況,並答記者問。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專家組專家、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微生物實驗室主任李鳳琴表示,新冠病毒是不會在食品之間傳播的,但食品有可能被新冠病毒汙染。李鳳琴:有大量的科學數據表明,食品是不會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但是有可能被新冠病毒汙染。
  • 新冠病毒或致睪丸損傷?武漢同濟醫院:有理論依據,還在研究
    新冠病毒或致睪丸損傷?:感染新冠肺炎的適齡男性應進行生育力檢查》,指出理論上新冠病毒感染還可能造成睪丸損傷。文章指出,目前尚無研究證實新冠病毒感染是否損傷睪丸及影響男性生育能力,但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高度相似,其感染入侵細胞受體相同,即ACE2。儘管未在睪丸中檢測出SARS病毒,但SARS感染仍可導致睪丸出現嚴重的免疫性損傷,引起睪丸炎,並造成生殖相關細胞廣泛破壞。所以從理論上推測,新冠感染可能造成睪丸損傷,影響精子生成和雄激素合成。
  • 頂尖醫學專家研究表示:喪失嗅覺的人,可能是隱藏新冠病毒攜帶者
    據Science alert 發布的一篇報導,英國醫學專家也開始關注新冠病毒患者喪失嗅覺和味覺的這個問題。 英國頂尖鼻科專家表示,任何突然失去嗅覺的人都有可能是病毒的「隱藏攜帶者」,哪怕他們並沒有表現出其他症狀。
  • 一群新冠倖存者生不如死!殘廢、腦損傷、精液含毒!後遺症...
    (示意圖)從全球各國數量龐大的病例報告來看,醫學專家已經發現,很多新冠患者伴隨著,心血管損傷、心肌炎、心力衰竭的現象,於此同時,中風已經成為新冠症狀中的高發表現尤其是對於症狀較輕、自認為比較健康的年輕人,很多人要麼最終死於新冠肺炎引發的中風,要麼中風後,喪失工作能力,導致生活不能自理。Stage 4:睪丸受損!新冠怕不是要讓人類滅絕吧!?
  • 新冠病毒從實驗室洩漏?怎麼可能!看美國病毒專家的四大理由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商業內幕》2日報導,曾對武漢病毒研究所人員進行培訓並參與合作的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流行病學專家喬娜·馬澤特 (Jonna Mazet)認為,新冠病毒的傳播極不可能是源自實驗室洩漏,並列出了四大原因。
  • 日本山梨縣:新冠病毒或引發腦膜炎
    中新社東京3月8日電 據日本廣播協會(NHK)8日報導,日本山梨縣發現一名20多歲的男性新冠病毒感染者,該感染者不僅出現了發燒等症狀,還出現了腦膜炎,專家稱腦膜炎或由新冠病毒引起。據山梨縣稱,該男子2月27日開始出現38.5℃的高燒,28日和3月2日分別去了不同的醫療機構診治,都沒有做新冠病毒檢測。2月29日該男子從公司請假,後來公司同事稱聯繫不到他,3月6日其家人和警察前往該男子住所,發現他倒在房間裡。其後該男子被送往山梨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救治,為意識不清的重症。
  • 三文魚可感染新冠病毒?專家解讀:汙染≠感染 新冠病毒不可能感染魚類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17日訊 針對「三文魚或可感染新冠病毒」等相關消息,農業農村部水產養殖病害防治專家委員會淡水魚組組長、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水產病害防治重點研究領域首席科學家曾令兵於近日做出解讀。
  • 專家提出人類與新冠病毒長期共存的四種可能場景
    香港33歲男子「二次感染」的病例讓專家們重新開始思考新冠病毒與免疫力的關係。新冠病毒的致病能力永遠這麼強嗎?我們的免疫系統會學習並記住如何面對新的威脅嗎?疫苗是否具有持久的保護作用?幾天前,香港一名33歲男子二次感染病毒的消息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也令上述問題的解答變得更加緊急。該男子時隔4.5個月在機場被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被判斷為全球首例「二次感染」病例。美國醫療新聞網站《STAT》近日發表了一篇題為《免疫力和新冠病毒:專家認為可能出現的四種情況》的文章,專家對免疫力的判斷作出猜測。
  • 新冠病毒有沒有可能起源於國外?
    雖然病毒首先在武漢發現,但從科研角度來看,「首先發現」和「發源」是兩種不同的概念,不能完全劃上等號。但我們也不能因此判定疫情來源於國外,只有通過追查新冠病毒的來源,我們才能回答這個艱難的問題。海鮮市場不是病毒發源地去年12月初,武漢發現了多名人員出現了新冠肺炎,而這些人員當中絕大部分和華南海鮮市場有關係。因此,隨著病毒的擴散,很多人都把目光聚集到華南海鮮市場,認為它是新冠病毒的發源地。但之後《柳葉刀》雜誌上的一篇文章卻有不同的看法。這篇文章指出,最初的一個病例在12月1日被發現,且與華南海鮮市場無關。
  • 新冠病毒來自實驗室?不可能!美國病毒研究專家集體發聲
    來源:央視網近日,美國國家廣播電臺(NPR)在其網站發布文章稱,美國病毒研究人員對新冠病毒來源於中國實驗室事故的說法深表懷疑。報導中稱,根據美國多名進行相關實驗室研究的病毒研究人員做出的分析報告指出,目前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幾乎不可能是因為來自中國或者任何地方的實驗室事故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