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你不能忘了「甲午」的血淚

2021-01-09 中國臺灣網

特約作者:且十

在去臺北的飛機上,看了一篇關於「甲午」大清戰俘的故事的文章。甲午戰爭,人們只記得大清戰敗,大清重臣李鴻章赴日議和,被迫籤訂「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和臺灣。鄧世昌「撞沉吉野」的悲壯在耳,那些戰敗被俘的軍人卻連歷史的風鈴聲都未留下,早已風吹雨打去了。

然而,當你拂去歷史的塵埃,往事的風鈴聲從遠處飄過來時,你會為這些曾經為國而戰的軍人感到震撼而偉大。

在日本大阪的真田山麓,埋葬著六位甲午戰爭的大清戰俘。憑著碑體側面還能依稀看到的記載,這六位一百多年前的中國軍人,他們的身份大致清晰,六人分屬不同的部隊,主要在朝鮮和東北戰場被俘,在日本因疾病等原因去世。他們的墓地散落在墓園的三處。使我心靈震動的是,據記載,根據他們的遺願,他們中五人的墓碑朝著西方,朝著他們永遠回不去的故國家園,只有一位叫楊永寬的墓背向而立,表示對被俘身份的羞恥,無顏見江東父老。

我的心被深深地揪了一下,122年前的那個甲午,是中華民族最悲慘的一頁。大清洋務運動就此中斷,中國邁向現代歷史的腳步被迫停下,從此成為列強任意宰割的羔羊。尤其是大清賠銀割地,寶島臺灣從此離開了中華母親的懷抱。

是的,臺灣的近代歷史是悲慘的。當大清的軍隊在朝鮮半島一潰千裡,當北洋海軍在劉公島死守無援的時候,這個日本念茲在茲的臺灣,成為強盜的口糧也就一點也不奇怪了。但是臺灣,你就此怨恨祖國,不認祖先,那就錯了。從中國近代歷史看,臺灣的悲情只是中國近代歷史悲傷的一部分,是中國近代任人蹂躪歷史寫照的一個縮影。僅八年抵抗日本侵略,大陸就有數千萬人失去生命。

臺灣,你並不是祖國的棄兒。日本殖民臺灣前,臺灣有 1707所私塾、60所書院,有著比大陸許多省份更完備的教育體系。有清一代,每季考試都有給臺灣的特殊名額。劉銘傳署理臺灣時,就規劃全臺鐵路網,並修建了基隆到新竹的鐵路,臺灣是當時中國最現代化的省份之一。

現在,臺灣的一些人總是宣楊日本殖民臺灣歷史的輝煌。但是,他們不願告訴年輕人的是,殖民者的屠刀是怎樣砍掉那些抵抗日本侵略義士的頭顱的。現在臺灣的青年一代知道1895年至1902年日本殖民者屠殺了32000多名臺灣人,佔當時臺灣人口的百分之一嗎?知道曾有八分之一的高山居民被殺嗎?知道皇民教育的悲哀嗎?知道改祖宗姓,毀祖宗牌位,棄祖宗話是一種怎樣的羞辱嗎?知道為什麼要爭當皇民嗎?因為你們永遠是低一等的人。蘇嘉全說,臺日是夫妻。臺日什麼時候是夫妻的?甲午後,臺灣只是日本的使女、俾女,連小妾都算不上。過去如此,現在更是如此。看看日本在衝之鳥礁的霸道,看看日災食品闖關的不容置疑,臺灣在日本眼裡只是一個始亂終棄可以不負責任的怨婦而已。

臺灣的悲情始於甲午,源於日本的殖民統治。這是稍有歷史常識的人都應該清楚的。臺灣要記恨的不是曾是大清的棄兒,刻骨銘心的、應該告訴青年一代的是,122年前那甲午的血淚。臺灣要記住的是,太平洋只是你的背向、你永遠面朝東海、西邊的大陸是你的祖國。就象大阪真田山墓地的大清戰俘墓碑,朝著西方,因為那裡是永遠的故國家園。

相關焦點

  • 蔡英文,人民血淚的聲音,你聽見了嗎?
    作者:年負 12月2日深夜11點,前高雄市長韓國瑜在個人社交帳號上發表了一篇名為《人民血淚的聲音,你聽見了嗎?》的文章。文章名中的「你」,雖然沒有特指,但是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指的是蔡英文。
  • 【真實甲午】「蕞爾小國」用臺灣挑戰天朝
    央廣網官方微信推出連載專欄《真實甲午》。 NO.10:《「蕞爾小國」用臺灣挑戰天朝》 在中國的詞典裡,「蕞爾」的意思是形容區域狹小。在中國傳統士大夫的觀念中,東鄰日本就是這樣一個「蕞爾小國」。為了表示對這個鄰居的藐視,中國人還習慣稱它為「倭國」。  然而倭國雖小卻野心不小。千年來它曾屢屢覬覦中國的天朝地位。
  • 七旬老翁中天總部前自焚,韓國瑜喊話蔡英文:人民血淚的聲音,你聽見...
    他痛心疾呼,對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喊話,「人民血淚的聲音,你聽見了嗎?」昨日深夜11點,韓國瑜以《人民血淚的聲音,你聽見了嗎?》為標題,發文寫下:關於今晚有民眾到中天電視臺門口自焚一事,我深感痛心,在此呼籲所有好朋友,不論你的政治立場為何,都應該珍惜寶貴的生命,千萬不要做出傷己、更傷家人心的行為。
  • 甲午家書 盡忠不能盡孝的遺憾(下)
    甲午家書 盡忠不能盡孝的遺憾(下) 但盡忠不能盡孝,忠雖以移孝作忠為辭,而兒不孝之罪,總難逃於天壤矣!」  如今讀之,令人潸然淚下。甲午家書,成為跨越時空的遺聲,也是激勵後世的文物史料。而來遠艦魚雷大副徐希顏的家書更是振聾發聵:「以身許國,盡忠不能盡孝。」威遠艦大管輪陳國昌則在戰陣疾呼:「戰陣無勇,非孝也。吾已函告吾弟湘齡,善奉吾母,吾決死綏矣。」
  • 海棠血淚
  • 美宣布解除與臺灣官員交往限制,我們不能忍了
    《中美建交公報》明確指出,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範圍內美國人民將同臺灣人民保持文化、商務和其他非官方關係。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宣布取消美國與臺灣官員交往限制。蓬佩奧這個全世界人民的公敵蹦躂不了幾天了。正因為如此,所以他才末路瘋狂,在臺灣的問題上做最後的垂死掙扎。
  • 教學設計及說課稿-《甲午中日戰爭》
    甲午中日戰爭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知識要求:甲午中日戰爭爆發的背景、標誌、兩個階段、主要戰役、戰爭中湧現的愛國將領;《馬關條約》籤定的時間、內容、危害;三國幹涉還遼;臺灣人民的反割臺鬥爭。(2)分析甲午中日戰爭對中國民主革命進程的影響。3.情感目標:(1)甲午中日戰爭不僅決定了中國海軍的命運,而且決定了此後近半個世紀中日關係的格局。(2)愛國官兵的英勇抗爭,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我們應當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保衛祖國的優良傳統。
  • 如若此人當上北洋水師提督,在甲午中日戰爭前,兩國恩怨早已解決
    翻開我國近代史,充滿了屈辱和血淚,因為國防和軍隊建設遠遠落後於世界列強,所以備受欺凌,籤下了無數的不平等條約。中日甲午戰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朝籤下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這不僅標誌著洋務運動徹底破產,而且致使中國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更加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
  • 下関反思甲午
    《馬關條約》的籤訂,中國不僅割讓了臺灣,還背上了重大的經濟賠償的包袱,十幾年喘不過氣來。同時,由於日本以小博大的勝利,獲得了他們幾十年都無法積累的財富。一大票不義之財,使他們染上了強盜癮,惡性膨脹,從而走上了軍事擴張的道路。
  • 臺灣光復75周年紀念日這天,兩岸氛圍大不同
    統派人士表示,臺灣光復是兩岸同胞血淚換來的勝利果實,因此呼籲島內應該恢復10月25日為假日、設置抗日紀念館,同時反對美日外部勢力繼續幹預臺海事務。新黨主席吳成典說,二次大戰勝利後,臺灣最終回到祖國的懷抱,絕不能讓臺灣離開中國,新黨的精神沒有改變,就是希望兩岸中國人攜手合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 黃遵憲:甲午之戰的憂天之淚
    同時,大使何如璋以個人名義致信當權的李鴻章,重申琉球對中國的重要性: 「阻貢不巳,必滅琉球;琉球既滅,次及朝鮮。否則,以我所難行,日事要求。聽之乎、何以為國?拒之乎,是讓一琉球,邊釁究不能免。……他時日本一強,資以船炮,擾我邊陲,臺澎之間,將求一夕之安不可得。是為臺灣計,今日爭之患猶紓,今日棄之患更深也。口舌相從,恐無了局。
  • 50年血淚!臺灣當年是怎麼一步步被日本侵佔的
    12人被臺灣地方政府送回琉球。一直夢寐以求的臺灣,也成了日本人的「盤中餐」。1895年3月下旬,日軍攻佔澎湖,導致此時的臺灣受到日本東西兩面的夾擊。攻佔澎湖,是日本侵略臺灣的第二步。但是,具有反侵略傳統的臺灣軍民,誓不臣倭,他們甚至為此組織了「臺灣民主國」,擁戴臺灣巡撫唐景崧為「總統」,宣布暫時脫離清政府而獨立,以抗拒清政府割讓臺灣的命令。這支抗日軍隊以「黃虎旗」為標誌,抵抗日軍接受臺灣。
  • 60年前 轟動的《甲午海戰》話劇(五)
    「外婆經常給我們灌輸先祖鄧世昌的愛國精神,尤其看了電影《甲午風雲》中鄧世昌高大形象的重現,更是激動不已。」葉愛蘭外孫女鍾慈嫻回憶,「我也是多次觀看電影,記憶最深的是一次跟隨學校到農場學農,晚飯後恰巧放映露天電影《甲午風雲》,觀影時我感慨萬千,以至於激動得一宿睡不著。」  1963年,根據話劇改編的連環畫《甲午海戰》出版後,葉兆麟買了一本給大兒子葉新力。
  • 初中教師招聘考試常見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練習題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大力發展資本主義,並將目標鎖定到落後腐敗的中國,發動了甲午中日戰爭,造成了巨大影響。「甲午中日戰爭」是教師招聘考試中的常見知識點,著重考查甲午戰爭的背景、經過、《馬關條約》的內容及戰爭結束之後的影響等內容。題型多以單項選擇題、材料分析題的形式出現,故將此部分內容整理如下,以供大家備考。
  • 高考熱點——甲午中日戰爭
    甲午中日戰爭1.日本挑起戰爭19世紀末,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口本藉機派大軍人侵朝鮮。條約規定,中國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2億兩白銀;開放重慶等地為新的通商口岸;允許日本在華設廠。《馬關條約》使列強侵略勢力深人到中國內地;外國資本的擠壓嚴重阻礙著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巨額戰爭賠款使國家財政不堪重負。
  • 甲午江南少年夢——動畫電影《江南》觀後感
    那一刻,恰似一名衣衫襤褸、傷痕斑斑的病弱少年,拭去血淚,面對強大的敵手,鐵骨錚錚,攥緊雙拳,迎風而立。電影《江南》的舞臺就是這個江南。和《江南》初相遇,是在2017年的一個冬天,在曾經的甲午故地、北洋海軍的軍港威海衛。千裡迢迢從上海而來的曉剛導演,告訴我他將創作一部有關甲午海戰、有關江南製造局的電影,講述關於這部影片的構思和創想。
  • 《虎尾》,美籍臺僑闖蕩世界的血淚辛酸歷程
    虎尾 Tigertail (2020)導演: 楊維榕編劇: 楊維榕主演: 李鴻其 / 李坤珏 / 陳衝 / 馬泰 / 葛曉潔 / 更多...虎尾的劇情簡介 · · · · · ·  《摘金奇緣》後,好萊塢繼續開發亞洲相關影視:在英國演戲的四川妹子李坤珏(《浴血黑幫》《開膛街》)將出演Netflix電影《虎尾》(Tigertail,也是美國一個地點),馬志(《降臨》)
  • 忘了我,忘了過去,忘了你自己
    ,才能綻放你的笑。一個「忘」字,讀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我們都是凡人,沒有通天和高深的法術,不能做到不食人間煙火,不問世間萬事,我們改變不了別人,但卻能控制自己,把不開心的事,忘掉,忘了,不真誠的人。,你還能把快樂放在哪裡。
  • 甲午祭︱走向戰爭:甲午之前的日本
    甲午之戰後日本繪畫中表現的日軍勝利之後回國的情形日本的「日清戰爭」觀       1894年7月爆發的甲午戰爭(又稱「中日戰爭」或「日清戰爭」)雖是東亞史與世界史上最重要的戰爭之一,但時至今日,其政治意義仍有待探索。
  • 75年前今天台灣重歸祖國:洗雪甲午屈辱,是中國人靠咬著牙、吞著...
    今天是臺灣光復75周年紀念日。1945年10月25日,中國戰區臺灣省受降儀式舉行。經歷半個世紀日本殖民統治的臺灣,重回祖國懷抱。 是日即為臺灣光復日。 誓不臣倭 甲午戰敗,1895年中日籤署《馬關條約》。割臺消息傳來,臺灣民眾悲憤欲絕,他們「奔走相告,聚哭於市中;夜以繼日,哭聲達於四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