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巨艦的悲慘結局:烏裡揚諾夫斯克號核航母的唏噓艦生

2020-12-12 ALEX俊赫

【話說軍世】在世界航空母艦的發展史上,核動力航母是目前「進化」的最高等級,自二戰成為海戰主角後,世界上造過許多航母,不過除美國外,目前只有法國擁有一艘核動力航母,實際上歷史上也曾建造過一艘核航母,可惜它坎坷的艦生,只留下了唏噓和感嘆。

01「曲線救國」的坎坷艦生:從不被認可到生不逢時

冷戰開始後,相比較於美國二戰中利用航母取得了太平戰場的勝利,深知航母的巨大作用,前蘇聯一直不重視航母的發展,認為航母的主要任務是掩護核潛艇和其他反艦力量,而後者才是海戰主力。

因此,前蘇聯發展的大多都是「載機巡洋艦」,直到冷戰的後半段才開始了「曲線救國」的方式,名義上是還是「重型載機巡洋艦」,項目代號1147.7型,首艦為烏裡揚諾夫斯克號,而這一切還要「得益於」前蘇聯航母發展的「攔路虎」烏斯季諾夫在1984年逝世。

美國核動力航母已經進入了尼米茲級航母時代,而實際上第一艘尼米茲級航母尼米茲號1968年就開始建造,1975年就已經服役了,而此時已經是1984年了,前蘇聯可以與美國在深藍海域真正競爭的超級航母1988年才真正動工,整整晚了20年。

在1981年時,尼米茲級二號艦艾森豪號的戰鬥群進行了挑釁,向蘇聯軍力核心地帶的摩爾曼斯克前進,而當時前蘇聯軍隊並沒有實際可以對抗的同等航母力量,因為即便是「庫茲涅佐夫」號也是1982年才開工建造的。

02理論上的超級巨艦:望洋興嘆的核航母

烏裡揚諾夫斯克號所屬的1147.7型項目,原計劃建造4艘,擁有7.9萬噸的滿載排水量,設計全長324.6米,寬9.8米,可以搭載68架艦載機,並設計搭載「神話」衛星偵察系統等先進電子雷達系統(「庫茲涅佐夫」號載機量有限,搭載「神話」意義不大),是目前除美國外,建造的最大的核動力航母。

1147.7型核航母依舊有著很濃重的「載機巡洋艦」風格,除了防空飛彈以外,該艦依舊布置了P-700花崗巖反艦巡航飛彈,佔據了不少寶貴的空間,不過作為真正走向深藍的超級航母,其進步還是十分明顯的。

相比之下,法國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滿載排水量只有4萬2500噸,載機也只有40多架,1147.7型核航母還是很優秀的,也是除美國以外最好的超級巨艦。

可惜這一切都成了理論上的,因為此時的前蘇聯已經即將進入「壽終正寢」的倒計時,而烏裡揚諾夫斯克號也錯過了建造完工的最佳時機。

03唏噓的悲慘結局:想留的人保不住,覬覦的人一大堆

烏裡揚諾夫斯克號1988年在尼古拉耶夫船廠開始動工建造,到1991年時船體建造率已完成30%,整個航母的建造季度實際完工了45%,整個反應堆動力裝置的模塊化部件已經建造完畢了,核動力設備全部到位。

但是此時的前蘇聯轟然倒塌,缺少了一個強有力的後盾之後,建造停止了;俄羅斯很想擁有超級航母,烏裡揚諾夫斯克號當時實際上屬於烏克蘭建造,俄羅斯是這艘航母的主人,可惜二者兜裡沒有「小錢錢」,將該航母動力系統改建為浮動式的核動力發電站的計劃最終也失敗了。

而此時的烏克蘭突然接到了來自挪威的訂單,要建造6艘大型商船,其尺寸正好與烏裡揚諾夫斯克號佔據的船臺相符合,尼古拉耶夫船廠左右為難,隨後以及美國公司提出了收購廢舊鋼材,價格是450美元每噸。

一邊可以繼續賺錢養活船廠,另一邊還可以將無法完工的航母「變廢為寶」回收成本,看似兩邊都賺錢的生意,就決定了烏裡揚諾夫斯克號解體的命運。

其他閱讀:

俄羅斯海軍現役中堅力量:其實是這種「老炮」

強國中的最弱海軍:二戰蘇聯海軍

俄羅斯擬建2.5萬噸兩棲攻擊艦:很現實的無奈之舉

航速30節有多快?為什麼現代戰艦不再有高航速要求

俄軍特種兵在敘利亞任務畫面曝光:裝備一水的高大上

相關焦點

  • 永遠的烏裡揚諾夫斯克號
    圖為烏裡揚諾夫斯克號航母烏裡揚諾夫斯克號航母是美蘇爭霸的產物。1987年,為了在能夠與美國海軍相抗衡,思想觀念發生轉變的蘇聯高層終於通過了建設新的烏裡揚諾夫斯克號航母方案,該航母不同於以往的蘇聯航母,基本上是一個全新的設計方案,參照能夠對抗美軍航母的要求,提出很多新的觀點和設計,1988年,這艘被寄予厚望的新船便在黑海之濱開始鋪設龍骨,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那麼蘇聯紅海軍也勢必進入一個新的爭霸時代,但是隨著蘇聯的轟然倒塌,整個航母的建造進度實際完工了45%,整個反應堆動力裝置的模塊化部件已經建造完畢了
  • 載機巡洋艦的巔峰之作,烏裡揚諾夫斯克號航母為何註定以悲劇收場
    時至今日全球公布艦名的8萬噸以上的非美國核動力航母,有且只有一艘,那就是前蘇聯最後的載機巡洋艦1143.7烏裡揚諾夫斯克號!一旦烏裡揚諾夫斯克號問世,美國的核動力超級航母將不再獨美於前!
  • 烏裡揚諾夫斯克號航母即將復活,俄海軍至今還不死心
    俄羅斯民族有一個大海軍之夢,即便目前俄羅斯的國力下降了許多,但是對夢想的追求沒有中斷,俄羅斯海軍依然在謀求大海軍的路上走著,在2020年初時,大們聽到了一個最新消息,俄羅斯正在構思新航母的設計,整個設計將使用以前的烏裡揚諾夫斯克號航母設計方案為基礎,這是否意味著烏裡揚諾夫斯克號即將復活
  • 蘇聯巨艦要還魂?外媒稱俄下代航母將基於烏裡揚諾夫斯克號發展
    據美國海軍識別網站1月30日報導,俄羅斯下一代航空母艦可能從蘇聯未完成的11437項目,烏裡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空母艦發展而來。 核動力航空母艦想像圖俄羅斯造船業的兩個消息來源最近告訴塔斯社,有關俄羅斯新型航空母艦的建造以及11437號項目的技術轉讓信息,技術文檔設計的截止日期在2023年。
  • 歷史的重大創造——烏裡揚諾夫斯克號航母給中國的啟示
    烏艦的設計最大排水量達到了85000噸。其實烏艦的這一排水量並不算大——甚至比1961年便開始服役的美軍小鷹號航母還要略略小一點。要知道小鷹是常規動力的。可以說,美軍以弗萊斯徹號航母為藍本逐步構建起了當今世界最為完善的航母設計建造和運用的力量。而蘇聯,在航母發展歷程中所體現曲曲折折和政策性的不確定性截至烏艦的下單建造,體現得淋漓盡致。
  • 中國也要有核航母了?比美法的都先進,俄羅斯破冰船派上大用場
    中國是否也要有核航母了?眾所周知,目前全球擁有核動力航母的國家只有兩個,那就是美國和法國,但是擁有核動力船舶技術的國家,還包括俄羅斯,俄羅斯的核動力技術是很出色的。 圖為俄羅斯核動力巡洋艦 當初前蘇聯建造的烏裡揚諾夫斯克號航母,是一艘排水量達到9萬噸的航母,也是前蘇聯計劃第一艘使用核動力反應堆的航母
  • 瓦良格駛向東方,黑海造船廠廠長遙望巨艦遠去,淚流滿面
    這一方法極大地提高了航母的批量生產效率,1978年這一新方法被首先應用在「基輔」級航母的後兩艘艦的建造中(即「新羅西斯克」號和「巴庫」號,後者就是印度現役航母「超日王」號)。1978年新羅西斯克號總裝完成並下水,同時巴庫號也完成總段裝配,並通過起重機在新羅西斯克號騰出的船臺上進行吊裝,到1982年新羅西斯克號完成海試後,巴庫號也建成下水,平均每艦從開工到下水用了兩年半時間。
  • 1998年,買下瓦良格號的創律公司,差點把瓦良格號轉賣日韓等國
    可以說「瓦良格」號航空母艦是幸運的,也可以說它是不幸運的。 說它幸運,那是沒有被西方搞到拆解,因為蘇聯建造的唯一一艘核動力「烏裡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就是被西方騙了拆解掉的。蘇聯解體後不久,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就從中下套,派出挪威一家商船公司,向烏克蘭下6艘大型商船的大單。
  • 北洋艦隊鐵甲戰列艦定遠號的歷史宿命
    定遠艦定遠號戰列艦是清廷海軍頂尖的7000噸級鐵甲艦,也是北洋艦隊的旗艦,同時期的姊妹艦還有鎮遠艦、濟遠艦和威遠艦!從參數上看,這四艘軍艦絕對可以稱霸整個亞洲…然而結局是冰冷而殘酷的!定遠艦1886年8月北洋水師"定遠"、"鎮遠"、"濟遠"、"威遠"到訪日本!日本人被這些巨艦所震撼,有著憂患意識的大和民族感覺到了威脅。
  • 紅海軍最後的驕傲,「烏裡揚諾夫斯克號」航母,最終淪為廢鐵
    結果,將具有蘇聯海軍夢想的烏裡揚諾夫斯克級核動力航母列入了設計議程。談到這一點,還有另一集。 1984年,蘇聯航母"封鎖道路"烏斯季諾夫逝世。蘇聯總參謀部的領導發生了變化。 但是,不幸永遠不會發生。 1988年11月25日,烏裡揚諾夫斯克在Bug河(尼古拉耶夫南部工廠所在地)上建造。但是,由於1991年蘇聯解體,這艘船搭載了蘇聯海軍。
  • 登峰造極的大和號戰列艦,大炮巨艦時代的落日餘暉
    而日本,仍然抱著自己的海戰思想死不撒手,並且為了證明自己海戰思想的正確性,造出了一級站立在戰列艦頂端的巨艦:大和級戰列艦。一、還是需要戰列艦1898,美國人由於兼併了夏威夷,將自己的海軍勢力範圍擴展到了太平洋。這讓長期以來獨霸這片海域的日本人如鯁在喉。於是,日本人就把美國人當成了假想敵,天天研究如何擊敗他。
  • 超級航母時代將結束?福特級可能成為絕唱,小型航母時代即將來臨
    從這以後,美國加快了建造航母進度,不再建造大而無用的戰列艦,日本也隨之進行了發展路線調整,把「信濃」號戰列艦臨時改裝為航母,但由於戰爭形勢急轉直下,「信濃」號剛剛出海就被擊沉。憑藉航母優勢,美國海軍迅速擴大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優勢,確立了戰後在亞太地區的霸權地位。
  • 蘇聯烏裡楊諾夫茨克號航母,註定了的一場「悲劇」
    作為蘇聯海軍發展的最高水平,也是蘇聯第一艘採用核反應堆作為動力的航母,「烏裡揚諾夫斯克」號被前蘇聯海軍寄予了較高的期望,不過這艘航母最終必定是一場「悲劇」。隨著蘇聯的解體,獨立後的烏克蘭無力對這艘躺在造船廠已經完工接近40%的巨艦進行建造,最終在西方國家的幹預下,這艘航母最終以廢鐵價格出售給了一家國際拆船公司。
  • 希特勒的大炮巨艦夢想:從「俾斯麥」級戰列艦到H-45級戰列艦
    希特勒本人也非常嚮往一支大炮巨艦的強大艦隊,為此,一項雄心勃勃的龐大造艦計劃被迅速提上日程,即著名的「Z計劃」。按照這個計劃,到1945年德國海軍將建成2艘航母、6艘H級戰列艦、3艘O級戰列巡洋艦、12艘P級裝甲艦、2艘重巡洋艦、6艘輕巡洋艦和249艘潛艇。雖然由於戰爭的提前爆發而導致整個造艦計劃的中止,但是希特勒並沒有放棄,仍舊責成海軍部門繼續進行主力艦的研究設計工作,尤其是關鍵的戰列艦。
  • 深海巨艦為何極難出手?蘇聯遺產化身終結象徵,專家:實力所
    時隔多年,曾經的蘇聯遺產為何淪為廢鐵,深海巨艦遲遲難以出手又為哪般?其實,早在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就曾計劃將其承襲的「共青團號巡洋艦」出手。這艘來自前蘇聯末期的1164型飛彈巡洋艦,原本是構筑波羅的海艦隊的中堅力量,可完工率達96%的它卻一度沒能離開烏克蘭港口,更令人意外的是,這一停竟有三十載之久...
  • 70多年前,二戰巨艦「俾斯麥號」被英國艦隊圍殲,最後一張太意外
    文|華哥歷史觀 70多年前,二戰巨艦「俾斯麥號」被英國艦隊圍殲,最後一張太意外。 二戰的時候,歐洲各國的海軍已經發展的十分龐大,在歐洲的站場上 ,曾馳騁著一艘無與倫比「海上巨鯊」,也就是德國的俾斯麥號戰列艦,很可惜,最後的結果俾斯麥號還是被生生擊沉了。
  • 圖紙上的巨艦:排水量8萬噸,巨炮8門,日本超級大和戰列艦
    而在二戰爆發之前,日本海軍在發展思路上還是走「大炮巨艦」路線,儘管使用飛機為戰鬥力的航母也得到了重視,但這沒有影響日本發展大型戰列艦的決心。由於總體國力不可能和英美媲美,因此日本海軍的思路是用質量彌補數量差距,簡單說就是要建造最強大的軍艦,通過更大口徑的火炮和更厚重的裝甲實現對敵軍的碾壓。在這樣的思路下,就有了大和號戰列艦這樣的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