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翡翠行業裡,原石的鑑定可以說是一件十分有挑戰性的事情了,即使是行家,敢說十成把握的人也是寥寥無幾。
而對於原石產地,及其產地開採的特點的掌握,也是能夠成為原石鑑定行家的入門知識。
喜歡翡翠的人都知道,緬甸作為世界上最為重要的翡翠開採地之一,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而翡翠緬甸向來以高口碑聞名於世,其中位於緬甸的場口眾多,這些場口所開採的原石既有共性,同時也存在各自場口的特殊點。
今天就為大家介紹緬甸的極大場口及其所開採的原石的特點,讓你能夠在原石品鑑中獨具慧眼。
1. 木那
該場口位於烏魯江,分為上木那和下木那。這一廠區的開採歷史悠久,但由於過長時間的開採歷史導致儲量減少,所以該區開採產量普遍較低。該區原石會帶有比較明顯的點點狀棉,裂紋比較少現如今在市場上,通常會將帶著「點棉狀」的翡翠稱之為「木那」翡翠。
2. 會卡
同樣是位於烏魯江的會卡,其開採的原石在市場中的比重很大。會卡的原石往往石頭皮殼看起來是一般的種色,但是開出來在各方面的表現都很不錯,總是能給人驚喜。此外,因為其特有的能夠開出高綠色原石的可能性,也收到了市場的青睞。
3.莫西沙
位於帕敢公路旁,人稱神仙場口。
這裡開採的原石大都個體較小,但是因為該場口的特殊土質,使該地的翡翠幾乎涵蓋了所有原石的右點,因而往往能夠開出那種高質量的料子,頗受人們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