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醫學學術期刊《柳葉刀》曾發表過一篇論文,說吃米飯較多的人群患上糖尿病的風險比常人高出78%,這個消息一出震驚了很多人,於是中國人尤其是南方人吃了幾千年的白米飯竟然成了「最差主食」。似乎關於網上的到底是大米飯還是饅頭更有營養的爭論也有了定論,但是事實真是如此嘛?一起來看看。
為什麼南方人和北方人的主食不一樣呢?
主要是因為大米中的蛋白質含量較低,不能為人體提供足夠的營養,而長期缺乏蛋白質身體會生病。南方河流多被稱為魚米之鄉,好養活雞鴨魚等動物,這些肉類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的蛋白質,因此大米飯主要成了南方人的主食。北方的氣候適宜種植小麥,小麥中的蛋白質含量多,因此饅頭主要成了北方人的主食。要說這兩者的差異,並沒什麼差異,都能為人體提供熱量,沒有誰好誰壞的說法,大家吃膩了就換個主食吃。
米飯為什麼會增加糖尿病的風險呢?
因為米飯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碳水化合物進入人體後會轉化為葡萄糖,因此吃多了米飯會增加糖尿病風險,但饅頭、麵條等主食都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吃多了同樣會增加糖尿病風險,因此說米飯是最差主食並沒有科學依據,錯的不是米飯是吃米飯的人,不控制量當然會增加自身患上糖尿病的風險。國外有的國家不吃米飯,也同樣存在糖尿病患者,而且米飯吃多了不是糖尿病的唯一病因。
而且不是說患上了糖尿病就一粒米飯都不能吃了,不吃米飯反而可能會引起低血糖,這樣會導致血糖波動過大,對身體同樣有著很多的損害。因此不管是不是糖尿病人不是不能吃米飯,是要學會如何健康地吃米飯。
用粗糧替換一部分細糧,粗糧就是說全穀物、玉米、薯類等,這些食物營養價值高,澱粉含量少還有著豐富的膳食纖維。大家可以在煮飯的時候將以三分之一的細糧換成糙米、燕麥米或者是黑米,和大米混在一起煮,這樣既減少了碳水化合物含量,不用擔心攝入過多葡萄糖引起糖尿病,又補充了其他營養,還有著很強的飽腹感。
但是不能頓頓只吃粗糧,這樣身體吸收不到足夠的熱量就會去分解蛋白質和肌肉來維持生命活動,可能會導致胰島素分泌紊亂和引起低血糖,嚴重損害身體健康。此外大家不要經常吃主食配主食的飯菜,就是土豆絲、山藥、南瓜等蔬菜配主食吃,這些蔬菜中澱粉含量也很高,若是經常這樣吃,也會導致葡萄糖攝入過多,增加糖尿病風險。
總而言之米飯並不是最差主食,饅頭和麵條也是同理,它們所含的熱量也是人體必需的營養,控制好量就行。想要遠離糖尿病不僅僅是少吃米飯就行,高脂肪高熱量高糖分的食物也是要少吃的,光吃不動更是會增加糖尿病風險,因此大家空餘時間記得多運動來消耗體內糖分和脂肪,預防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