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入我靈魂中的老布鞋

2020-12-23 大山偶悟

鼠年的新冠疫情嚴重打亂了全國人民的生活秩序,從寒冷的春節持續到炎熱的五一,黨中央帶領億萬民眾以萬世罕見的意志和魄力經過兩個多月艱苦卓絕的鬥爭,終於將疫情基本遏制,使我國形勢天天向好。但世界各國還在肆虐蔓延,所以國內且不敢有絲毫的僥倖和懈怠,全國高校亦沒有準確開學複課的消息。兒子放寒假回家時只帶了幾件冬衣,現在這麼炎熱的天氣也只能穿我的夏衣和鞋子。我的網眼透氣運動鞋有兩雙,一雙給了兒子,另一雙左腳小拇指處發現破了一個小洞。於是我就拉上兒子一起去五環店看看有沒有合適的再買兩雙。

在來去的路上,我就和兒子聊起了有關鞋子的話題。我工作近三十年來,勤懇勤勉,雖說至今難以財務自由,但鞋務自由還是勉強能夠達到。價格三五百的各類平民款每年都會購買幾雙,貴至兩三千的名牌也偶有消費。但令我永世難忘的烙在靈魂深處的還是媽媽做的千層底的老布鞋。

自我記憶起,對媽媽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之一,就是她納鞋底熟練的動作和深夜裡伴我睡夢的麻線在鞋底中抽動發出的摩擦聲。每當稍有閒暇而又天氣睛朗的清晨,媽媽便坐在院子中央一張大大的竹篾席上,把破舊衣服的布片用打熬得黏稠的漿糊一層一層的疊著粘成厚薄適中的一大張,然後在正午強烈陽光的炙烤下變得堅硬結實。晚上便照著我們的鞋底樣一塊一塊的裁剪,再用白布粘上一層做成面。接下來用鋼針穿上擰得很結實的麻線,右手中指戴著叫頂針的鋼圈,用力的頂著鋼針穿過鞋底,然後拉著麻線將鞋底勒纏得瓷實緊緻,納下的針腳像閱兵方陣一樣整齊有序。

我兩歲多父親就離開了人世,為了養活我們姐弟仨,媽媽幾乎每天從清晨到黃昏都要參加生產隊的集體勞動,納鞋底這些活計只能在夜晚加班加點地幹。經常在我睡醒一覺了還看見昏暗的煤油燈下媽媽在不知疲憊的納著。做一雙老布鞋需要差不多十道工序,納鞋底應是最費力耗時的一道。做好一雙鞋平均用時大約得一整天時間,若靠每天擠時間做就需要長達四五天甚至更久了。

我清楚的記得,一雙布鞋讓我最多穿一個月。第一周有點緊腳,由於是新的就是擠點心情也好。第二周已經踩鬆了,是最合腳最舒服的。到第三周因為粗布彈性差,鞋已經不跟腳了,經常跑幾步就得停下來找鞋,一踢腿鞋就飛出去好遠。第四周時不是大拇指捅出鞋外就是鞋幫和鞋底間裂開了口子,這時鞋基本上就報廢了。如果遇到雨雪天氣,鞋的壽命就更會縮短很多。現在想想,那時我和兩個姐姐的穿鞋就是媽媽極重的負擔了,別的就更不用說了。

在中學時期,我的體育項目都不咋樣,唯有桌球在全校數一數二。每天下午的自由運動時間是我最得意和開心的。學校僅有的一張水泥球檯被我霸著,同學們輪番上陣也贏我不了。直到高二時新分來了一位生物李老師,剛從師大畢業,年輕英俊舉止灑脫。身穿一套藍色的運動套裝,腳上一雙雪白的雙星運動鞋。圍觀了一會兒後,在同學們的強烈要求下上場和我對陣。他一出手就顯得不同凡響,開始比賽後只是防守,讓我拚勁扣殺。進行到中局後他把回球的落點和角度慢慢調的很開,我必須每板猛撲才能跑到位扣球,可我的老布鞋根本支撐不住我劇烈的跑動,腳下老在側蹬時打滑。最終以微弱的比分敗北,這讓我從未有過的懊惱。也就從那之後,李老師腳上那雙雪白的運動鞋常常在我的腦海裡和眼前晃,我發誓等我有錢了一定要買雙同樣的運動鞋。

幾年後我如願地接到了大學錄取通知書,媽媽和姐姐非常開心地為我準備上學去的衣物,我唯一主動要求買了一雙十九元的雙星運動鞋。

轉眼間已經過去了三十多年,媽媽已經八旬高齡,一生的辛苦勞作讓她的身體老來非常羸弱。她再也沒有能力為我做一雙老布鞋了,每每想起心裡就一陣陣無盡的傷感,後悔年輕時不知道珍惜,沒有保存一雙媽媽親手做的老布鞋,留作我生命裡最珍貴的聖品!

相關焦點

  • 鄉土散文:老布鞋
    我也拿了一把鐵鍁,幫著父親鬆土。穿著皮鞋實在礙事兒,母親聽我抱怨,讓我稍等會兒。一會兒,她竟變戲法一樣從裡屋拿出幾雙布鞋,居然還做了二女兒的。算算二十多年沒穿布鞋了,也很多年不見母親做布鞋,我很好奇什麼時候母親又幫我們做了鞋子。
  • 甘肅瓜州傳統老布鞋「重回視野」:一針一線「繡」傳承
    藺佳 攝中新網蘭州7月28日電 (鄧曉旭 藺佳)從甘肅甘南「西漂」至酒泉市瓜州縣的丁永華夫婦,憑藉祖傳手藝,在戈壁上開起了「老丁鞋店」,因其純手工精細製作,受到當地民眾追捧。因現代工廠生產出的各類時尚潮流的鞋子,而逐漸淡出人們視野的「一雙老布鞋」,他們計劃將其重新帶回大街小巷,並通過開設網店等途徑,帶動鄉鄰致富。
  • 老布鞋「走」出致富新路子
    在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唐昌鎮戰旗村,今年62歲的賴淑芳已經做了40年的「唐昌布鞋」。打布殼、打堂底、捶底……要經過32道工序後,一雙唐昌布鞋才會最終成形。目前,在唐昌鎮,只有賴淑芳一家還在堅持做手工布鞋。
  • 晉南五旬夫婦用千層底老布鞋秀恩愛,小編羨慕不已,啥情況
    我們正在行走中,看到一戶靠崖院大門敞開著,裡面有說話的聲音,我們進入院子,看見一位大嫂坐在院子的一角正在納鞋底,這種手工納鞋底還是小的時候見過母親做過,後來慢慢順著社會的發展,基本都是買,很少做,因為手工納鞋底費時費工,所以現在的手工納鞋底幾乎失傳,小編已有幾十年沒見過了。
  • 河南汝陽:千層底上針功夫 老布鞋走出新路子
    高老莊布鞋文化園 康向東 攝有首老歌裡這樣唱:「最愛穿的鞋是媽媽捺的千層底,站得穩走得正,踏踏實實闖天下……」隨著時代發展,手工布鞋千層底已被人們淡忘。但河南省洛陽市汝陽縣小店鎮高莊村人段玉國開起的手工布鞋廠,傳承老工藝,結合時代印記喚起人們對千層底布鞋的記憶,讓老布鞋煥發出新生機。
  • 復活奇聞之老母親衲的老布鞋
    這裡要說就是我么舅公(我奶奶的親弟弟,北方叫舅爺)親歷的一件亡者死而復活,並且親口講述自己為何會「死而復生」的奇聞異事。,說他父親過世了,讓我舅爺去幫忙打理喪事的一些環節。老先生描述當時查看完秧苗情況後,準備回家吃中午飯,忽然看到對面大路上下來一個人,走近看原來是白無常二爺,老先生說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為何在對方沒有自報家門前就知道他是白無常二爺,不過老先生描述的白無常二爺跟我們鬼城看到的可不一樣,他說二爺慈眉善目,滿面微笑,戴著一頂草帽,穿件白衫,腳著草鞋,右手拿一個蒲扇,左腋下還夾著一把油紙扇。
  • 菏澤巨野:老布鞋「納」出致富新路,網銷過百萬
    「疫情期間,網店生意越來越好了,春節過後這段時間,老布鞋的銷售數量也在持續上升。」4月12日,巨野縣柳林鎮的崔莊村老布鞋「達人」,「90」後崔化雷對自己的老布鞋事業發展信心滿滿。有一次他很想穿母親親手做的老布鞋,於是打了電話。沒幾天,崔化雷便收到了母親寄來的老布鞋。看到鞋子,崔化雷悲感交加,兒時的記憶開始浮現在眼前。崔化雷稱,小時候經常穿媽媽納的「千層底」,那時候從沒有仔細打量過它們,覺得只是一雙普通的布鞋。現在看來它更像是一件藝術品,是凝聚著傳統工藝和母親辛勤勞動的結晶。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注重養生。
  • 相城築夢人第七期,專訪烈山親情布鞋坊李維斌,用布鞋走出的夢想之路!
    這是來自常州的布鞋商,一個上午不停有人來買鞋,熱鬧的場景在展會上格外的顯眼。「這不就是農村的老布鞋嗎?這樣的鞋現在擱農村老家也少有人穿了,怎麼買的人這麼多?」李維斌內心不禁疑惑。這樣的老布鞋對這一代人來說再熟悉不過,在過往的日子裡沒有皮鞋,也沒有「耐克鞋」,有一雙新布鞋也足夠洋氣。家裡的女性基本都掌握著納鞋底做鞋子的技能,媽媽奶奶們坐在門前納鞋底的畫面猶在眼前。
  • 老昌鍋烙:生活本來的味道 二十餘載正宗東北老菜!
    好好做菜,做好吃的菜,一直是老昌鍋烙秉持的經營理念。保證美味營養的同時,老昌鍋烙開啟外賣模式。宅家也可盡享正宗東北老菜,感受生活最美的味道。同時還有傳統燻醬拼盤與禮盒,饋贈親友美味佳餚,表達最誠摯的情誼。
  • 南瓜餡的烙鍋貼
    於無聲處秋天,南瓜上市了,用來做鍋貼,一盤入肚,回味無窮。餅鐺底上略抹一層油,將鍋貼一個挨一個整齊地擺好,二三分鐘後,為了防止烙糊了,要均勻地灑上一些含有少量油的水。需要注意的是,水不能多了,但必須灑在鍋貼縫隙處,使之滲入鍋底部,所以我們稱之為「潲水」。過去,我記得母親都是用刷碗的炊帚沾了水,往餅鐺上那麼一揮,水珠就天女散花一樣,通過一道美麗的弧線,均勻地飄散在鍋貼表層和縫隙裡了,立即發出「呲呲」的聲響。
  • 老昌鍋烙:新春佳節 美味不打烊 外賣秒到家!
    老昌鍋烙新春佳節為您送福!始於1996年的老昌鍋烙,二十餘載不改初心。屢獲北方名小吃、哈爾濱名點等殊榮。
  • 「小布鞋」走上脫貧路
    別小瞧了這裡生產的一雙雙「小布鞋」,在當地政府易地扶貧搬遷後續產業政策的支持下,「小布鞋」幫助貧困戶邁過家中老人贍養、留守兒童照顧、婦女就近就業的「三道坎」,大步走上脫貧路。「雖然得了一等獎,但我掙得沒她多。我掙3000多元,她比我手快,能掙六七千元呢……」楊林霞指了指前面操作組的朱小紅。朱小紅同樣有個「大紅本」,也是一等獎。楊林霞突然冒出一句:「雖沒有她快,但我做的質量更好!」此話一出,周圍的工友們都笑開來,笑聲裡透著「你追我趕」的熱乎勁兒。
  • 「網紅」李子柒 帶火貴州烙鍋
    本報綜合消息 烙鍋是風靡貴州大街小巷的一道小吃,據稱有三百多年歷史。近日,「網紅」李子柒為了慶祝新年的來到,做了一頓貴州烙鍋。視頻一經發布,立馬收穫全網51.9萬點讚,網友紛紛留言:貴州烙鍋真香,想吃! 李子柒是一名「90後」,出生於四川綿陽,是微博知名美食博主,有「東方美食生活家」之稱。2016年,她因以「古法風格」形式發布原創美食視頻而走紅網絡。 李子柒火到什麼程度?
  • 行走的風景——母親做的那雙千層底布鞋
    習慣穿手工布鞋,自己納鞋底、做鞋面子,看著老人的滿頭銀髮,手下細緻做著的鞋面子,想起了母親。記得小時候,母親也是這樣,常常在燈下一針針納著鞋底,那千層鞋底是用做衣服剩下的邊角邊料和舊衣服一層層的鋪上剪裁而成,每一層用熬得粘稠的米糊粘上,鞋底包邊用一層白布,一針針納得緊緻密實,手上的頂針箍得指關節都有些變形。
  • 農村手工布鞋,這樣穿,舒適又養腳
    鞋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不分老幼,不分貴賤。城市裡的人大都熱衷於皮鞋,運動鞋。而我們老家除極少數人穿皮鞋外,更多的就是穿手工做的布鞋了,夏天穿的是單布鞋,冬天就穿棉布鞋。布鞋經濟實惠,柔軟舒適,透氣吸汗,特別養腳,如果有人腳愛出汗的話,這種布鞋可就是首選了。
  • 遂平:小布鞋「走」出幸福路
    2013年,在親友的幫助下,他在村裡創辦了布蕊布鞋廠,專注於兒童手工布鞋的研發、生產、銷售。近日,記者在車間採訪時看到,工人們分工有序、各司其職,異常忙碌。據康軍凱介紹,一雙布鞋要經過抹、裁底樣、裹底子、納鞋底、裁鞋幫、沿邊口、縫鞋墊、鞋幫等十多道工序,這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許多附近的村民走出家門成為「上班一族」,生產生活兩不誤,穩定的收入讓她們喜笑顏開。
  • 布鞋的面料有哪些 布鞋的鞋底是什麼材質
    布鞋的面料有哪些 布鞋的鞋底是什麼材質 2019-01-23 15:32:18 來源:全球紡織網 布鞋的面料有哪些?布鞋的鞋底是什麼材質?
  • 在時尚界,老北京布鞋究竟啥地位?
    北京大爺,人不在江湖,但江湖中永遠有他們的傳說。就拿大爺們常穿的老北京布鞋來說吧,看上去平平無奇,但懂行的都知道,這鞋面一定得是黑斷面,鞋底一定得是千層底。所謂「爺不爺先看鞋,鞋底沒鞋窮半截」,一雙跟腳舒服的布鞋是北京大爺的標配,而經過北京大爺們的發揚光大,它也早已成為北京的一張名片。北京大爺平時不太講究穿著,怎麼舒服怎麼來,一雙布鞋走天下。但其實,除了北京大爺,年輕人也很喜歡它。已經退休的故宮前院長單霽翔特別還穿老北京布鞋,因此還被人們稱為「布鞋院長」。
  • 一隻被丟掉的布鞋
    俯首腳上千層底兒的布鞋,一幕幕令人寒戰的投影籠罩心頭,讓人思緒萬千。布鞋本是套在腳上,為了生存四處奔波時可以利用的工具。六年來,我很少穿這種手工鞋,常穿那種被叫做「革履」的東西走我的崎嶇小道。其實,我並非喜歡穿皮鞋,也不是討厭穿布鞋,我是憐憫它,憐憫我那創傷的心靈。
  • 老北京布鞋〡布鞋如何保養和清洗?
    ,這是因為老北京布鞋採用的黏膠劑還沒有揮發完畢。 老北京布鞋的清洗 老北京布鞋如果只是表面或者鞋邊不乾淨,可以用溼布擦擦,或者找根用過的牙刷加牙膏刷刷也行,再用溼布清乾淨.清洗時的注意方面 2.血跡-淡鹽水/胡蘿蔔沾血汙的布鞋要立即用冷水洗。先在淡鹽水中浸泡一會兒,或將胡蘿蔔搗碎拌鹽,擦洗血漬,也有效果。 3.原子筆油漬-牙膏/酒精可在布鞋汙跡處塗些牙膏或少量肥皂輕輕揉搓,如有痕跡,還可用酒精除去。切忌用汽油擦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