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不成立
悖論:同一命題或推理中隱含著兩個對立的結論,且這兩個結論都能自圓其說。
說謊者悖論是最古老的語義悖論,由公元前4世紀麥加拉學派的歐布裡德( Eubulides)提出,悖論內容為:如果某人說自己正在說謊,那麼他說的話是真還是假?(百度百科)
「我這句話是假話」,我這句話,我們暫時以N(任何自然數)來代替,包含真話、假話;
是,判斷語氣,以=(等號)來代替,真話(Y:偶數)、假話(R:奇數)
1+1=2;2+2=2
「我這句話是假話」,N=R
「我這句話是假話」,假如我們判斷整個這句話是真話,Y=N=R 不成立;
「我這句話是假話」,假如我們判斷整個這句話是假話,R=N=R 成立。
成立,整句話是假話。
可以說:「我這句話是真話」,R=N=Y 不成立;
「我這句話是真話」 , N=Y ,假如整個這句話是真話 Y=N=Y 成立;(不能有變化了,不能繼續推測。為什麼?)
「我這句話是真話」 , N=Y ,假如整個這句話是假話 R=N=Y 不成立。循環
是不是可以理解,「我這句話是假話」可以表示為:N+R=Y或R
N為Y,Y+R=R;N為R,R+R=Y。(Y+Y=Y)
N+1為偶數,N為奇數;N+1為奇數,N為偶數。N+1唯一不等於N(這裡N只代表,奇數或偶數)
一句話裡面,只包含真或假,兩種情況;
這句話是一個集合:最小單位為假;僅僅只是起始點為假。
真真=真、假假=真,都代表終點,循環終點;
N+1(N只包含1,2),N+1≠N,但是N+2=N
說謊者悖論:就是求「N+1=N」成立,1代表起始點+最小單位
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