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六世紀,哲學家克利特人艾皮米尼地斯說:所有克利特人都說謊。對於這個小問題,一般人都會問:艾皮米尼地斯有沒有說謊?如果他有說謊,那麼他前面說的那句話就是不真實的。如果他沒有說謊,那麼前面那句話就不成立,因為他也是克利特人中的一員。這個悖論困擾了人們很久。後來羅素認真討論這個問題,並試著找到解決的方法。他說謊者悖論簡單勾畫出了一個矛盾:那個說謊的人說:「不論我說什麼都是假的。"事實上,這就是他說的一句話,但是他這句話是指他說的話的總體,只是把這句話包在那個總體之中的時候才產生一個悖論。

還有一個白天鵝的悖論。說的是在奧大利亞被發現之前,生活在17世紀的歐洲人都相信一件事:所有的天鵝都是白色的。因為他們看到的所有的天鵝的確是白色的。直到1697年,一位探險家在澳大利亞發現了黑天鵝,雖然這隻黑天鵝可能並不好看,但它的確顛覆了人們多年以來的一個認知。

其實我並不認同羅素對於說謊者悖論的解決方法。因為他把個體從總體中分隔出來,而消除矛盾。這不猶如讓你猜謎語,你卻把謎面改變了嗎?我覺得改變我們的認知去解決這個問題是可行的。每個人的人性中都有說謊和誠實的心理。誰能說自已沒有撒謊過呢?小時候我們做錯了事,為了害怕懲罰,逃避責任,反正我是撒謊過的。就算你沒有,但善意的謊言,總是說過的吧!所以,他的笫一句話是人撒謊的心理來說,第二句話是從人誠實的心理來說的。這兩句話都沒有錯,二者也並不矛盾。
白天鵝的悖論也是同樣的道理,告訴我們在時間的長河裡,人類的認知是極其有限。如果總是覺得自己的認知是正確的,那必然走入偏執,走入迷茫。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擴大自己的爰心去與他人加強合作。

THE END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