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海
梨樹是一種有名果樹,同時亦是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植物之一。梨花,自古就為人們所喜愛,被寄寓了不同的思想、情感及意象。古人是非常熱愛生命和生活的,他們對梨花鐘愛有加,賦予了其許多美不勝收的詩情畫意。現在,就讓我們追尋著古代文人墨客寫作的足跡,去領略與學習一番關於梨花的詩詞佳作。
這是宋代詩人蘇軾所作的《和孔密州五絕·東欄梨花》一詩:「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二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詩人用質樸清新的詩句,將春天「梨花綻放一樹白、楊柳著色綠漸深——白綠兩分明」的情景,一覽無遺地呈現在了讀者面前;繼而又觸景生情,直抒胸臆地表達了自己的傷春愁緒,並且跟自己的人生境遇、前途命運結合到一起,讓人很自然地從賞花遞進至感悟人生……小詩如詩如畫,動靜結合,夾敘夾議,仿佛是輕輕盈盈、自自然然地信手拈來,由實入虛,由景入情,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與藝術感染力;不愧是大家之手筆!唐代詩人丘為所寫的《左掖梨花》一詩:「冷豔金歇雪,餘香乍入衣。春風且莫定,吹向玉階飛。」這是描寫梨花景致的詩歌,通篇寫得詩意盎然,新穎別致,將梨花盛開時花朵冷豔賽雪、芬芳怡人、花瓣隨風飄落的情景,如數家珍一般和盤託出……詩歌表面上是在寫梨花,其實是在抒發某種深切的思念,或者是希冀自己的前程有一個好的發展。
「愛一枝香雪,幾暮雨,洗妝殘。盡空谷幽居,佳人寂寞,淚粉蘭幹。芳姿似嫌雅淡,問誰將、大藥駐朱顏。塞上胭脂夜紫,雪邊蝴蝶朝寒。風流韻遠更清閒。醉眼入驚看。甚底事坡仙,被花熱惱,惆悵東蘭。細傾玉瓶春酒,待月中、橫笛倩雲鬟。吹散碧桃千樹,盡隨流水人間。」這是元代詩人王惲所作的《木蘭花慢·賦紅梨花》一詞,全詞意象豐盈,佳句迭出,將紅梨花傾情綻放的盛景,表達得婉轉自如、靈動恣意;手到擒來、一氣呵成;酣暢淋漓、大快朵頤!
「萋萋芳草憶王孫,柳外樓高空斷魂,杜宇聲聲不忍聞。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唐代詩人李重元在《憶王孫》一詞中,作者將春日近黃昏的冷漠、悽清和惆悵,「繪聲繪色」地描畫了出來,一片蕭索籠心間,縱是王孫哪堪憶!頗值一提的是結尾,雖然只有短短一句,卻絲毫也不影響它,在日後經過時光的淘洗後,而成為撥動後人心弦的千古之名句。全詞通過用寫景的方式,層層遞進地傳達出了一種傷春的情緒,思人懷遠,感慨萬端,情思幽眇,悠然可見,移步換形,漸入佳境。
宋代詩人晏殊寫的《寓意》:「油壁香車不再逢,峽雲無跡任西東。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幾日寂寥傷酒後,一番蕭瑟禁菸中。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這是一首愛情詩歌,表達了對偶然相遇的意中人的深刻思念,其情也真,其言也切。情之深深,言之鑿鑿,將單相思的滋味全方位地展現在了詩句裡,令人讀後感觸嘆惋,唏噓不已。「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是此首詩歌的詩眼,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千古佳句,反覆吟詠,百讀不厭。看似恬淡無痕,實為妙手偶得。跟北宋詩人林逋的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有異曲同工之妙。
元代詩人趙雍所作的《攤破浣溪沙》一詞:「春草萋萋綠漸濃。梨花落盡晚來風。試問相逢何處好,小樓東。朱箔影移無限恨,玉簫聲轉曲將終。獨倚闌幹誰是伴,月明中。」這是一首用對比的寫法借描寫春光、內心思想活動進而來表達情感的詞作。詞寫得穩重而不失靈巧,借景抒情,情更濃鬱深厚,情景交融,情隨景而衍生、延伸。上片寫的是相遇,芳草萋萋而瘋長、梨花爍爍而盛放,卻遠不如與心上人相逢的美好。下片寫的為思念,夜闌更深,無人陪伴,內心的苦楚,催人垂淚,滋生了月下思人的無限感喟與哀傷。
宋代詩人劉方平寫的《春怨》一詩:「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詩歌寫的是春天的閨怨,整首詩歌以白描的筆法,將時間、地點和人物依次寫出,讓人遽然生出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受,接著將筆觸由屋內移到屋外,庭院深深,院門緊閉,惟見梨花簌簌而飄,轉瞬就落滿了一地。在這時,詩人「順勢」將春怨推向了最高潮:黃昏後,天欲晚,淚空垂,梨花落……走筆至此,所有的「舞臺布景」皆是傷愁之語;讀者焉能不被震撼跟打動!
「梨花如靜女,寂寞出春暮。春色惜天真,玉頰洗風露。素月談相映,肅然見風度。恨無塵外人,為續雪香句。孤芳忌太潔,莫遣凡卉妬。」金末元初時期的詩人元好問所作的《梨花》一詞,這首詞寫的是梨花,將梨花比喻成嫻靜的少女,氣質高雅,顏色迷人,聖潔不凡……元好問的詩詞作品,最大的特點就是內容平實,感情摯真,而且語言優美卻不尚浮華。據史料記載,元好問生活的時代,正是金元興替之際,金朝由盛而衰被蒙古滅亡,蒙古本是金的臣屬,崛起後徵伐四方而滅掉金國。在這樣的大戰亂、大動蕩的社會環境裡,元好問也遭遇並且感受了國破家亡,流離逃難的痛苦煎熬。他接連經歷了蒙古圍城、崔立叛降、汴京城破、被俘囚押的飢餓憂愁、流血流淚、生離死別等惡夢般的生活。在這裡,詩人明裡是在寫梨花,而暗中寫的卻是自己。抒寫的是自己的不肯屈服、不甘同流合汙的價值取向,以及志在追求高潔的氣節與決心。
人們常常將桃花和梨花相提並論,其實,桃花美在妖豔,色彩惹人注目,注重的是外在的絢麗;而梨花則以「清「、「靜」見長,連香味也是清幽雅淡、恬靜輕盈,突出的是一種與世無爭的品性。「玉容寂寞淚闌幹,梨花一枝春帶雨」、「閒門寂寂掩芳春,坐看梨花帶雨新」、「梨花帶雨不禁愁,玉纖彈盡真珠淚」——古人吟詩賦詞,還特別喜歡將梨花跟雨緊密聯繫在一起,正所謂是「雨潤梨花花枝俏、蕊含雨珠勝春露」!
「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佔年華」、「壓沙寺後千株雪,長樂坊前十裡香」……古往今來,描寫梨花的古詩詞還有很多,隨著春天的到來,到處都可以看見梨花恣意盛放的情景。一大片的梨樹果林,抑或是一、二株靜靜佇立的梨樹——梨花盛開時,清清秀秀,俊逸灑脫,清芬撲鼻,沁人心脾;醉心於此,不亦樂乎!「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裡寫的雖然不是真正的梨花,卻是在借梨花盛開的景象來表達下大雪的景象以及作者瞧見下大雪後抑制不住的喜出望外的情懷。春天來了,梨花開了,滿樹的梨花像雪,更像是白色的火焰,灼灼燃燒著……在古詩詞裡欣賞梨花,讓梨花用其樸素、高潔與婉約的內在美,薰陶並且浸染我們的身心,何樂而不為!
梨花綻放,既熱鬧、繽紛,又嫻靜、雅致。花開之時,花開之處,蜂蝶紛至沓來,春風與陽光共舞!春風款款,輕輕吹拂,潔白的花瓣隨風飄墜,仿佛是在下著一場花瓣雨……這使我的頭腦裡,頓時冒出了這樣一句套改的詩句:「梨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梨花,為春天的明媚與靚麗,哪怕是生長在窮鄉僻壤的僻靜之一隅,也要將自己最美的一面袒露無遺。也許正是因為這樣,才使得原本貌不驚人的梨花,在春天的百花園裡,也擁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