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失諾獎,淪為乞丐,被困日本,趙忠堯談96年人生:我沒虛度光陰

2020-12-26 民國風度

有人言:「人生最悲不是失去,而是錯過。」

「錯過」總會伴隨著「遺憾」,「遺憾」總會帶來「後悔」。

人類經常會在這三種情緒中往往復復,循環不已。

可卻存在著這樣一個人,他錯過許多東西,卻從不遺憾,從不後悔。

他曾錯過諾貝爾獎,卻不曾感到遺憾,反而是輕鬆忘懷。

他曾錯過榮譽頭銜,卻不曾懊悔,反而是昂首挺胸面對現實。

此人就是中國物理學史上的大偉人,中國原子彈的功勳——趙忠堯。

圖 | 趙忠堯先生

或許,有許多人不曾聽過這個名字。

但他的輝煌,他的成就,他的貢獻,可一點都不輸任何一位兩彈元勳。

雖然對於他那傳奇的96年人生,他本人也只是簡單概括:

我對自己走過的道路,重新進行了回顧與思考,唯一可以自慰的是,60多年來,我一直在為祖國兢兢業業地工作,說老實話,做老實事,沒有謀取私利,沒有虛度光陰。

可實際上,就算是用華麗辭藻去概括他的人生,也無法評價到位。

他這一生,無法言喻。

錚錚少年報國志

1902年,趙忠堯於浙江諸暨出生。

趙忠堯的父親趙繼和是當地有名的醫生,一心為民為國。

可惜,因為讀書少,他只能在這小地方發展,不能用知識報國。

因此,趙忠堯於他而言,就是一個希望,能夠幫他實現夢想的「希望」。

自趙忠堯懂事起,他就經常聽著父親教導道:「別的我對你什麼都不要求,你只要努力讀書,將來為國為民出力。

日復一日聽著一樣的話語,趙忠堯漸漸把這話當成了「聖旨」。

他每天都努力讀書,門門功課都考第一。

據說,中學時候的他,成績甩同班同學大半,是所有同齡人中最優秀的一個。

但其實,努力且有天賦的人,只要一刻不放鬆,時時都是優秀的。

不管是什麼年紀,他們總是人群中最耀眼的存在,趙忠堯便是如此。

而在他心中,「為國效力」便是他的使命。

為此,趙忠堯升學時選的學校都是中國最有名的。

圖 | 1923年冬與南京高師同學合影,趙忠堯(中)

1924年,22歲的趙忠堯從東南大學畢業。

都說氣場相投的人會互相吸引,此話一點也不假。

趙忠堯便在此時遇到了自己一生中的恩師——中國物理學宗師葉企孫。

據說,葉企孫在看見趙忠堯第一眼後, 便認定了他是個值得培養的好苗子。

於是,葉企孫讓趙忠堯繼續留在東南大學,擔任他的助教。

好老師從不虧待學生,每逢重大會議時,葉企孫總會帶著趙忠堯一起去,讓他開拓眼界。

就連要去清華大學工作,葉企孫都會帶著趙忠堯,還特意給他謀了一份教員工作。

然而,在頂尖學府工作這件事,並沒有讓趙忠堯感到自豪。

他總是覺得,自己沒有為國家貢獻一份力,沒有實現父親的抱負。

眼看著中國與西方差距越來越大,趙忠堯越來越不安。

他開始意識到,自己的知識不足以去振興中國。

因此,於1927年,25歲的趙忠堯考入了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師從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密立根教授。

懷抱著救國的夢想,未諳世事的少年郎踏上了新徵途。

圖 | 趙忠堯在美國加州理工大學留學時與導師合影。前排右四正後方為趙忠堯

無意爭浮名虛利

在名利與知識這兩者中,他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後者。

在美國留學期間,趙忠堯一直都是留學生口中的談資。

畢竟,他可是有史以來第一個主動和導師要求更換題目的人。

據說,當時密立根給他布置了一道很簡單的題目。

趙忠堯只要完成了這道題,便能拿到博士學位。

可那道題太簡單了,趙忠堯覺得學不到什麼技術,便和密立根要求換難題。

他說:「密立根先生,您給我換個有難度的題目吧,我來留學不是為了簡簡單單拿文憑,而是希望為我的國家多學點技術!

此話一出,包括密立根在內的全校師生都震驚了。

有多少學生,想要輕鬆拿到學位?

可趙忠堯卻不是這些學生中的一員,他是個另類,卻優秀得讓人佩服。

他不是在為自己的前途學習,而是在為自己的國家汲取知識。

圖 | 在美國時的留影

聽從趙忠堯的要求,密立根給他換了一道難題:計算「硬γ射線通過物質時的吸收係數」。

不過,此難題並沒有難倒趙忠堯。

相反,借著這道題,趙忠堯成為了人類物理學史上「第一個觀測到正反物質湮沒的人」。

在做實驗解題過程中,他發現:「硬γ射線的高能量光子束,在通過重金屬鉛時,會出現『反常吸收』現象,產生一種特殊輻射。」

這一現象,除了趙忠堯之外,在當時沒有一個人知道。

因此,在把論文交給密立根後,於1930年,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正式發表了他的論文。

後來,趙忠堯還在進一步的實驗中發現了正電子的存在。

若是把這發現發表出去,他無疑是下一屆諾貝爾物理獎的獲得者。

可世事難料,老天總愛捉弄老實人。

諾貝爾物理獎的獲獎者是趙忠堯的同學安德森,而非他本人。

理由為,安德森發現了正電子的軌跡。

儘管安德森自己曾出面承認,自己的成果是在趙忠堯的實驗發現上做出來的。

可這還是改變不了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結果。

無論有多少人出面為趙忠堯抱不平,也無法改變這一結果。

因為,趙忠堯是中國人,是當時西方人最歧視的存在。

直到半個世紀過去,這一不公事實才被披露出來。

諾貝爾物理學獎評委主任愛克斯朋教授對此曾說:「這是一樁遺憾的、沒法再彌補的疏漏!

就連西方媒體後來都曾報導道:「趙忠堯才是所有物理學家心中,實實在在的諾貝爾獎得主。世界欠中國一個諾貝爾獎」!

可這些話,說得太遲了,也沒有意義了。

但其實,早在錯失諾貝爾獎時,趙忠堯便沒有什麼所謂。

他並不在意這個獎項,只在乎自己的國家,在乎自己的知識能不能為國所用。

苟利國家生死以

事關國家安危,他寧願以身犯險,也不願坐以待斃。

1931年,趙忠堯遠赴英國,進入劍橋大學學習,師從著名物理學家盧瑟福。

盧瑟福是一個優秀的物理學家,也是一個愛才惜才的老師。

在趙忠堯畢業回國前,他還送了50毫克放射性實驗鐳給他。

在當時,鐳可是稀有物質,是全世界禁運的東西。

可趙忠堯,卻一點也不害怕,硬是一個人拿著鐳,躲著藏著將它帶回了中國。

回國後,他便將這50毫克鐳免費供給了清華師生們,讓他們拿去做研究。

這等無私,可不是誰都有的。

他明明可以自己存著,自己拿去研究,可他卻選擇了,獻給所有人,獻給國家。

不單單是鐳,就連命,他都願意獻出去!

圖 | 趙忠堯家庭合照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北平遭日軍侵佔,清華不得不遷移到昆明,與其他高校組成西南聯大。

按理說,所有清華教職工都應當跟著前往昆明,去那邊繼續教學才對。

可趙忠堯卻不是其中一員,他留在了清華園裡。

他知道,自己的選擇會害自己丟了命,可他卻仍是留了下來,因為那些鐳,還在校內。

趙忠堯清楚,若是不把鐳帶走,那日本人肯定會找到它們並加以利用,製作成化學武器。

因此,他冒死將鐳裝到了鹹菜罈子,然後趁亂逃出學校,扮成難民,一步步走去昆明。

這段路上,趙忠堯一直緊緊地抱著裝著鐳的鹹菜罈子,他不惜把行李丟掉,也要保護好它們。

就連晚上睡覺,他都是抱著罈子睡的,有時甚至都不敢合眼,怕有人來搶。

可鐳的放射性極強,對身體損害極大,趙忠堯明明知曉其中危險,但還是選擇了這樣做。

從北平到昆明,一個多月的路程,他天天寸步不離地守著鐳。

儘管他的胸膛已被罈子弄成兩道血印,他也不曾放下過它。

然而,等他真的走到了西南聯大門口時,卻被人們當成了乞丐,硬是被趕了出去。

直到看見校長梅貽琦後,他才敢跑上去,大喊:「梅校長」。

聽到自己的名字,梅貽琦先是一頓,觀察了這個穿著破爛的人許久後,才不敢相信地走上去擁抱對方。

就算渾身髒兮兮到難以看清模樣,梅貽琦也絕不會忘記眼前這人。

畢竟,他可是把國家置於第一位的趙忠堯,是能夠不顧生死也要報效祖國的中國人!

圖 | 1950年,趙忠堯一家在南京雞鳴山

不顧其身歷險阻

1946年6月30日,美國在太平洋的比基尼島上試爆原子彈。

當時,有四個國家被美國政府邀請去觀看原子彈爆炸過程,其中,就包括著中國。

而中國的代表者,便是趙忠堯。

在其他三個國家的代表為美國原子彈爆炸威力驚呼時,趙忠堯卻一直沉默著,嚴肅地看著那緩緩上升的「蘑菇雲」。

他在想,何時才能見證到中國的「蘑菇雲」在蔚藍天空上飄散?

他甚至開始思考,如何才能讓中國擁有比這原子彈還要厲害一百倍的武器。

別人看著那「蘑菇雲」,都是顧著誇讚美國,只有趙忠堯,沉默地看完了全程,再安靜地離開。

就連其他國家代表在美國遊玩時,他都不參與,而是在想方設法為祖國獲取強大武器。

後來,他直接不返程回國,選擇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邊進行核物理研究便找尋核器材。

由於當時的中國正陷於戰亂危難中,並沒有足夠財力支撐趙忠堯做科研。

因此,之後所做核試驗花費的錢,都是趙忠堯自己緊衣縮食,打工賺來的。

他從沒有想過要依靠國家來完成自己的心願。

他想的一直都是,以一己之力,度國家萬難

圖 | 趙忠堯在美,前排左一

可當他真的完成了自己的研究,為祖國研究出「武器」時,他便不再是一個「自由人」了。

得知趙忠堯在美國做實驗獲得許多重大發現後,當時的中國社會各派都紛紛前來爭奪他的知識成果。

不管是延安那邊的組織,還是臺灣那邊的組織,都把趙忠堯視為了不可失去的人才。

甚至連美國,都參與到了這一爭奪戰來。

1950年,在趙忠堯正打算登船回國時,美國特工突然扣留了他。

本來,美國政府是打算搜出趙忠堯實驗的資料和器材,並以此為證據逮捕他的。

可好在,趙忠堯聰明,早在一個月前就將這些成果託人帶回了中國。

他知道,自己所做研究的重要性,也清楚,自己的成果該給誰。

毋庸置疑,答案必定是中國。

然而,於美國一方而言,找不到實驗資料和器材,扣住人就行了。

因此,在渡口放行趙忠堯沒多久,美方又在他那艘船途徑日本時將其攔住了。

據說,美軍最高司令部害怕攔不住趙忠堯,硬是連發三道攔截令。

在抓到人後,他們直接就將其押送到了日本監獄。

為了不被輿論攻擊,美方當時還編造了各種理由去污衊趙忠堯。

不是說他和科學家錢學森是同犯,就是告他偷取了美國原子彈的秘密。

總之,只要能把人「留住」,他們完全可以把白的說成黑的。

據說當時有美國海軍估算道「錢學森能抵得上五個師的兵力」,那趙忠堯呢?

美國不顧輿論,硬扛著各界壓力逮捕的這一位,又能抵多少個師?

答案想必不比五個少。

畢竟,自趙忠堯1950年被「釋放」後,中國開始有了屬於自己的第一批核武器,並於1955年有了第一臺質子靜電加速器。

錢學森還說道:「趙教授帶回來的設備,在當時貧瘠的中國是搞不出來的,中國也正是有了這個,才能快速的研發中國的核武器。

可就算他促進了中國的核武器發展,卻也沒有得到該有的回報。

圖 | 1950年11月,沈善炯、羅時鈞、趙忠堯(自左至右)於日本蒙難釋放後留影

愛國之情深似海

就算被冤枉被背叛,他也能夠既往不咎,因為那是他愛了一輩子的國。

1958年,在趙忠堯帶領團隊成功建造出V2加速器後,他開始不被「重視」。

慢慢的,他被捲入了時代浩劫中。

在那十年裡,趙忠堯被迫戴上「特務嫌疑」的帽子,一天到晚都被關押在牛棚。

而其關押理由便是,因為他當初在美國做科研實驗,所以是特務分子。

一聽這話,或許有許多人覺得好笑。

明明趙忠堯當初遠赴美國,是為了國家。

他當初去的時候手頭上僅有單位派發的5萬美金,可一臺加速器要40萬美金。

他都是靠自己省吃省喝才攢到錢去買到加速器的零件,採購完回國還要自己組裝。

為此他甚至被美方扣留了整整47天。

而且,自從回國開始,趙忠堯每天都在實驗室裡埋頭苦幹,一天工作16個小時。

就連家中的妻兒,他都沒時間回去看一眼。

可如今,卻說他是特務,這罪名一出,怎能不被人嗤笑?怎能讓他不寒心?

但再寒心,趙忠堯也沒有過放棄國家的想法。

就算因此而錯過「兩彈一星」的元勳頭銜,他都沒有關係,也不介意。

他只盼,這十年黑暗能快點過去。

他只求,光明能夠快點降臨到他身上,因為,他還想繼續報國。

縱使被國家「拋棄」,他也願意,繼續將自己的一切奉獻給祖國,直到死亡。

因為他相信,國家總有一天,會給他正義。

然而,正義追不上死神的腳步。

1998年5月28日,趙忠堯離開了這個世界,享年96歲。

他終究,還是沒能得到應有的榮譽。

但至少,他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完成了報國這一心願。

他甚至還把自己這一生所得知識留給了後人,在23名「兩彈一星」元勳中,就有八位是他的學生。

儘管,今時今日,鮮少有人知曉他的偉績,但他曾經所貢獻過的一切,是所有人都無法抹除的。

在歷史的長河中,總有一處角落是屬於趙忠堯的。

而當人們翻開屬於他的這一歷史長卷後,會發現,原來有這樣一個人,愛國愛得如此深沉。

他的愛,深沉到願意委屈自己,來讓國家興榮。

他的愛,厚重到在經歷千般磨難後,都不曾變少過。

文 | 千拾

相關焦點

  • 我有國士,舉世無雙
    這樣一位閃耀世界的科學巨星,因何淪為蓬頭垢面的乞丐?因何神秘「失蹤」於美國?因何被關押在日本監獄?因何功勳卓著卻不為人知?  補上這節錯失已久的歷史課,認識大師的大師——趙忠堯!原本風度翩翩的大學教授,變成了一個蓬頭垢面的乞丐……鐳,居裡夫人發現的放射性元素,趙忠堯的手中為什麼會擁有如此珍貴的稀有物質?這還得從趙忠堯的傳奇人生說起。
  • 趙忠堯:「世界欠中國一個諾貝爾獎」?
    ,沒能獲得趙忠堯所發現的結果,諾貝爾評審會就對他產生了質疑,可後來證實,這兩位學者,一個是方法做錯了,另一個是儀器問題。梅貽琦先是一驚,接著仔細一看,發現這破衣爛履的乞丐竟是趙忠堯時,梅貽琦的淚水奪眶而出……但這絕不是他第一次,為國家捨生忘死!
  • 趙忠堯——大神的老師
    圖片上的這位先生叫做趙忠堯,他出生在光緒二十八年,也就是1902年,1920年考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畢業後任國立東南大學助教,此時他遇到了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葉企孫,葉企孫先生非常欣賞趙忠堯的才華和努力,所以趙忠堯開始擔任葉企孫先生的助教,後來清華大學籌辦本科,聘請葉企孫先生來清華任教,趙忠堯因此也來到了清華,1925年他成為了清華最年輕的老師
  • 菜根譚:不要虛度光陰;造就無憾人生
    天地有萬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過。幸生其間者,不可不知有生之樂,亦不可不懷虛生之憂。一一一《菜根譚》01天地的運行永恆不變,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生百年光陰,很快就過去了,我們生活在天地之間,就不可不知人生的樂趣,也不能不提醒自己不要虛度一生。
  • 從乞丐到清華校長的座上賓:這個抱著鹹菜罐的乞丐,真實身份是誰
    後來1931年,趙忠堯回到祖國,在清華任大學任物理系教授,邊教學,邊研究物理工作。發表了很多研究論文。同年,在中國首次開設物理課程,還主持了中國第一個核物理實驗室。1932年,安德遜因為發現了正電子徑跡獲得了諾貝爾獎,同時人們發現趙忠堯是最早提出這個理論的人。
  • 趙忠堯對於中國的貢獻到底有多大?
    趙忠堯當時是清華大學的物理系教授。就在這人人都猶如「喪家之犬」找機會逃出平津地區的當口,趙忠堯卻從外地潛回硝煙瀰漫的北平。戰爭爆發的突然,清華實驗室的保險柜中還有約約50毫克的放射鐳,這是趙忠堯從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施學成歸國時,盧瑟福博士特意贈送的。
  • 諾貝爾獎的遺憾 ——獻給傑出的物理學家趙忠堯院士
    1998年5月28日,當他以96歲高齡辭別人世時,依然悄然無聲,他的神情極其安祥,因為他深以自慰的是:「這一生一直在為祖國兢兢業業地工作,沒有謀取私利,沒有虛度光陰」,他對得起時代、國家和人民!  他的遺體告別儀式也極其簡樸,只有科學界的後學、弟子、同事和敬仰者參加。  但是,世界物理學界的巨子對他的逝世卻異常震驚和悲痛。
  • 中國科學家趙忠堯為什麼未被授予諾貝爾獎?
    1998年5月28日,當他以96歲高齡辭別人世時,依然悄然無聲,他神情極其安詳,因為他深以自慰:「這一生一直在為祖國兢兢業業地工作,沒有謀取私利,沒有虛度光陰」,他對得起時代、對得起國家和人民! 他逝世後雖無特別的哀榮,他的遺體告別儀式也極其簡樸,但世界物理學界的巨子對他的逝世異常震驚和悲痛。
  • 趙忠堯:曾是鄧稼先、楊振寧老師,卻為何要將50克鐳放進酸菜罐?
    這名核物理學家名叫趙忠堯,是中國核物理研究以及其他諸多物理領域的開拓者,是20世紀最負盛名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之一。1902年,遠在浙江諸暨的某個落後小村莊裡,趙忠堯出生了,他所出生的這個家庭十分的貧苦,再加上他的母親是在46歲時才生下他,幾乎無力養育幼小的趙忠堯。
  • 1937年一乞丐抱壇酸菜進清華,被門衛阻攔,校長看清臉後溼了眼眶
    今天,我們故事的主人公趙忠堯也是一個典型的愛國者,但這個愛國者曾經被清華的看門人當成乞丐。怎麼回事?也許許多人從未聽說過趙忠堯這個名字。1902年出生,浙江人,偉大的物理學家。趙忠堯勤奮好學,他的青春是在戰爭中度過的。俗話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當時他決定好好學習,報效祖國。1920年以優異成績考入南京師範大學。
  • 不要虛度光陰
    亞伯拉罕的故事也給我們看見,在他一生的歷史中,哪些年日是算得數的,哪些年日是算不得數的。按行傳七章二至三節的話看來,當亞伯拉罕在米所波大米(就是在吾珥)的時候,神就向他顯現,說,「你要從你本地和你親族中出來,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他怎樣呢?不聽罷,裡面不平安;全聽罷,自己又不甘願。於是他順服了一半。神說要離開親族,他卻索性把親族帶了走。
  • 83年前,一名乞丐冒死護送鹹菜壇到清華大學,壇中寶藏轟動清華
    1937年11月1日,這所臨時性大學正式上課。 同一年的10月,有個衣衫襤褸、渾身髒臭的乞丐忽然抱著個鹹菜罈子出現在臨時的清華大學門口,門衛只當他要鬧事,怕打擾師生,連忙趕他走,沒想到乞丐大聲說:「我要找梅校長(梅貽琦),我有重要的事情告訴他!」
  • 精英媽媽反醒:假期和小孩一起「虛度光陰」,幫娃找到更好的自己
    這個道理幾乎每一位父母都懂,所以他們常常會在孩子有時間學習的時候給孩子安排各種學習任務,怕得就是孩子因為不懂事而白白浪費了大好光陰,輸在了起跑線上。事實上我身邊的多數家長也都是這麼做的,其中一位精英媽媽更是嚴格貫徹這樣的教育理念來教導孩子。
  • 他是諾獎被竊的愛國教授,在川普叔叔的幫助下,開啟了中國核事業
    趙老不屑,我們也沒必要在乎。03/神通廣大、朋友遍天下的趙先生,為中國拿到了第一塊鐳1931年,趙忠堯離開美國,遠赴英國劍橋大學學習,師從著名物理學家盧瑟福。要說,盧瑟福先生才是一位有師德有胸襟的好教授。他非常愛惜趙忠堯這個學生,聽說中國的窮苦和學校的資源貧瘠,他決定贈送準備回國的趙先生一件禮物——50毫克的鐳。
  • 深圳民宿體驗經歷:一個可以「虛度光陰,安放靈魂」的地方
    所以,身處在繁華都市當中,也有悠閒時光,也可以找到一個可以「虛度光陰,安放靈魂」的地方。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家可以「虛度光陰,安放靈魂」的網紅打卡精品民宿,在這裡,我們即便身處於繁華都市其中,也能度過一段悠閒時光,它位於深圳龍華新區。
  • 83年前,乞丐捨命送壇泡菜進校園,清華校長打開壇中物質轟動全國
    —— 奧斯特洛夫斯基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爆發,日本開始了全面侵華戰爭的腳步,正如同烏雲累積的天空下起暴雨,而戰爭也總算爆發,而日軍的推進,在蓄謀已久的情況下,更是要快上不少,一時間,華北等重鎮接連失陷,在事變後的數天,戰火也就已經達到了北平城。
  • 電影《芳華》,芳華的年齡不是要虛度光陰,而是要洗盡鉛華
    拋開馮小剛的人品暫且不談,我一直沉浸在他導演的電影《芳華》中無法自拔。這是一部令我感觸太深的電影。這部電影反映了一代人的青春和一段美好的回憶。我在內心裡一直覺得劉峰應該去追蕭穗子,而不是去追林丁丁。人生的聚聚散散,人情冷暖,在《芳華》這部電影裡體現的淋漓盡致。
  • 民宿推薦||我願在大餘丫山與你虛度光陰
    上班開小差的時候,在網上無意中讀到一首雅致的詩詞,原來是一位內地創作歌手文鬥曾在江西大餘丫山度過了一段時光後之作,跟著美麗的詩句,我不禁做了很多關於丫山的搜索,丫山的介紹、玩樂及攻略比比皆是(此處不詳細介紹),唯有它的民宿讓我駐足停留。竹林鶴居——春秋舍「一日一春秋,三生三邂逅。」
  • 國內很安逸的4座小城,累了煩了,就找個地方去虛度光陰吧!
    國內很安逸的4座小城,累了煩了,就找個地方去虛度光陰吧!曾經我們,在微弱的光線下,努力寫作,現在我們,在世俗的喧囂中,朝九晚五。如果人生是一段旅程,那麼我們也應該在這段旅程中獲得自由和快樂。如果你不快樂,就去一個美麗的地方虛度光陰吧,人生除了工作,還要學會享受生活。尋一座小城,過一過悠閒的慢生活。大理的風光是一幅「風花雪月」的圖畫你可以去洱海划船,感受世界的無邊無際。參觀聖地的雞足山,聆聽梵語的吟唱,看看佛光普照。將古城的浪漫與柔情融為一體。大理是一個非常富有的地方。它有佛的慈悲,儒雅,俠義的英雄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