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言:「人生最悲不是失去,而是錯過。」
「錯過」總會伴隨著「遺憾」,「遺憾」總會帶來「後悔」。
人類經常會在這三種情緒中往往復復,循環不已。
可卻存在著這樣一個人,他錯過許多東西,卻從不遺憾,從不後悔。
他曾錯過諾貝爾獎,卻不曾感到遺憾,反而是輕鬆忘懷。
他曾錯過榮譽頭銜,卻不曾懊悔,反而是昂首挺胸面對現實。
此人就是中國物理學史上的大偉人,中國原子彈的功勳——趙忠堯。
或許,有許多人不曾聽過這個名字。
但他的輝煌,他的成就,他的貢獻,可一點都不輸任何一位兩彈元勳。
雖然對於他那傳奇的96年人生,他本人也只是簡單概括:
「我對自己走過的道路,重新進行了回顧與思考,唯一可以自慰的是,60多年來,我一直在為祖國兢兢業業地工作,說老實話,做老實事,沒有謀取私利,沒有虛度光陰。」
可實際上,就算是用華麗辭藻去概括他的人生,也無法評價到位。
他這一生,無法言喻。
錚錚少年報國志
1902年,趙忠堯於浙江諸暨出生。
趙忠堯的父親趙繼和是當地有名的醫生,一心為民為國。
可惜,因為讀書少,他只能在這小地方發展,不能用知識報國。
因此,趙忠堯於他而言,就是一個希望,能夠幫他實現夢想的「希望」。
自趙忠堯懂事起,他就經常聽著父親教導道:「別的我對你什麼都不要求,你只要努力讀書,將來為國為民出力。」
日復一日聽著一樣的話語,趙忠堯漸漸把這話當成了「聖旨」。
他每天都努力讀書,門門功課都考第一。
據說,中學時候的他,成績甩同班同學大半,是所有同齡人中最優秀的一個。
但其實,努力且有天賦的人,只要一刻不放鬆,時時都是優秀的。
不管是什麼年紀,他們總是人群中最耀眼的存在,趙忠堯便是如此。
而在他心中,「為國效力」便是他的使命。
為此,趙忠堯升學時選的學校都是中國最有名的。
圖 | 1923年冬與南京高師同學合影,趙忠堯(中)
1924年,22歲的趙忠堯從東南大學畢業。
都說氣場相投的人會互相吸引,此話一點也不假。
趙忠堯便在此時遇到了自己一生中的恩師——中國物理學宗師葉企孫。
據說,葉企孫在看見趙忠堯第一眼後, 便認定了他是個值得培養的好苗子。
於是,葉企孫讓趙忠堯繼續留在東南大學,擔任他的助教。
好老師從不虧待學生,每逢重大會議時,葉企孫總會帶著趙忠堯一起去,讓他開拓眼界。
就連要去清華大學工作,葉企孫都會帶著趙忠堯,還特意給他謀了一份教員工作。
然而,在頂尖學府工作這件事,並沒有讓趙忠堯感到自豪。
他總是覺得,自己沒有為國家貢獻一份力,沒有實現父親的抱負。
眼看著中國與西方差距越來越大,趙忠堯越來越不安。
他開始意識到,自己的知識不足以去振興中國。
因此,於1927年,25歲的趙忠堯考入了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師從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密立根教授。
懷抱著救國的夢想,未諳世事的少年郎踏上了新徵途。
圖 | 趙忠堯在美國加州理工大學留學時與導師合影。前排右四正後方為趙忠堯
無意爭浮名虛利
在名利與知識這兩者中,他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後者。
在美國留學期間,趙忠堯一直都是留學生口中的談資。
畢竟,他可是有史以來第一個主動和導師要求更換題目的人。
據說,當時密立根給他布置了一道很簡單的題目。
趙忠堯只要完成了這道題,便能拿到博士學位。
可那道題太簡單了,趙忠堯覺得學不到什麼技術,便和密立根要求換難題。
他說:「密立根先生,您給我換個有難度的題目吧,我來留學不是為了簡簡單單拿文憑,而是希望為我的國家多學點技術!」
此話一出,包括密立根在內的全校師生都震驚了。
有多少學生,想要輕鬆拿到學位?
可趙忠堯卻不是這些學生中的一員,他是個另類,卻優秀得讓人佩服。
他不是在為自己的前途學習,而是在為自己的國家汲取知識。
聽從趙忠堯的要求,密立根給他換了一道難題:計算「硬γ射線通過物質時的吸收係數」。
不過,此難題並沒有難倒趙忠堯。
相反,借著這道題,趙忠堯成為了人類物理學史上「第一個觀測到正反物質湮沒的人」。
在做實驗解題過程中,他發現:「硬γ射線的高能量光子束,在通過重金屬鉛時,會出現『反常吸收』現象,產生一種特殊輻射。」
這一現象,除了趙忠堯之外,在當時沒有一個人知道。
因此,在把論文交給密立根後,於1930年,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正式發表了他的論文。
後來,趙忠堯還在進一步的實驗中發現了正電子的存在。
若是把這發現發表出去,他無疑是下一屆諾貝爾物理獎的獲得者。
可世事難料,老天總愛捉弄老實人。
諾貝爾物理獎的獲獎者是趙忠堯的同學安德森,而非他本人。
理由為,安德森發現了正電子的軌跡。
儘管安德森自己曾出面承認,自己的成果是在趙忠堯的實驗發現上做出來的。
可這還是改變不了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結果。
無論有多少人出面為趙忠堯抱不平,也無法改變這一結果。
因為,趙忠堯是中國人,是當時西方人最歧視的存在。
直到半個世紀過去,這一不公事實才被披露出來。
諾貝爾物理學獎評委主任愛克斯朋教授對此曾說:「這是一樁遺憾的、沒法再彌補的疏漏!」
就連西方媒體後來都曾報導道:「趙忠堯才是所有物理學家心中,實實在在的諾貝爾獎得主。世界欠中國一個諾貝爾獎」!
可這些話,說得太遲了,也沒有意義了。
但其實,早在錯失諾貝爾獎時,趙忠堯便沒有什麼所謂。
他並不在意這個獎項,只在乎自己的國家,在乎自己的知識能不能為國所用。
苟利國家生死以
事關國家安危,他寧願以身犯險,也不願坐以待斃。
1931年,趙忠堯遠赴英國,進入劍橋大學學習,師從著名物理學家盧瑟福。
盧瑟福是一個優秀的物理學家,也是一個愛才惜才的老師。
在趙忠堯畢業回國前,他還送了50毫克放射性實驗鐳給他。
在當時,鐳可是稀有物質,是全世界禁運的東西。
可趙忠堯,卻一點也不害怕,硬是一個人拿著鐳,躲著藏著將它帶回了中國。
回國後,他便將這50毫克鐳免費供給了清華師生們,讓他們拿去做研究。
這等無私,可不是誰都有的。
他明明可以自己存著,自己拿去研究,可他卻選擇了,獻給所有人,獻給國家。
不單單是鐳,就連命,他都願意獻出去!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北平遭日軍侵佔,清華不得不遷移到昆明,與其他高校組成西南聯大。
按理說,所有清華教職工都應當跟著前往昆明,去那邊繼續教學才對。
可趙忠堯卻不是其中一員,他留在了清華園裡。
他知道,自己的選擇會害自己丟了命,可他卻仍是留了下來,因為那些鐳,還在校內。
趙忠堯清楚,若是不把鐳帶走,那日本人肯定會找到它們並加以利用,製作成化學武器。
因此,他冒死將鐳裝到了鹹菜罈子,然後趁亂逃出學校,扮成難民,一步步走去昆明。
這段路上,趙忠堯一直緊緊地抱著裝著鐳的鹹菜罈子,他不惜把行李丟掉,也要保護好它們。
就連晚上睡覺,他都是抱著罈子睡的,有時甚至都不敢合眼,怕有人來搶。
可鐳的放射性極強,對身體損害極大,趙忠堯明明知曉其中危險,但還是選擇了這樣做。
從北平到昆明,一個多月的路程,他天天寸步不離地守著鐳。
儘管他的胸膛已被罈子弄成兩道血印,他也不曾放下過它。
然而,等他真的走到了西南聯大門口時,卻被人們當成了乞丐,硬是被趕了出去。
直到看見校長梅貽琦後,他才敢跑上去,大喊:「梅校長」。
聽到自己的名字,梅貽琦先是一頓,觀察了這個穿著破爛的人許久後,才不敢相信地走上去擁抱對方。
就算渾身髒兮兮到難以看清模樣,梅貽琦也絕不會忘記眼前這人。
畢竟,他可是把國家置於第一位的趙忠堯,是能夠不顧生死也要報效祖國的中國人!
不顧其身歷險阻
1946年6月30日,美國在太平洋的比基尼島上試爆原子彈。
當時,有四個國家被美國政府邀請去觀看原子彈爆炸過程,其中,就包括著中國。
而中國的代表者,便是趙忠堯。
在其他三個國家的代表為美國原子彈爆炸威力驚呼時,趙忠堯卻一直沉默著,嚴肅地看著那緩緩上升的「蘑菇雲」。
他在想,何時才能見證到中國的「蘑菇雲」在蔚藍天空上飄散?
他甚至開始思考,如何才能讓中國擁有比這原子彈還要厲害一百倍的武器。
別人看著那「蘑菇雲」,都是顧著誇讚美國,只有趙忠堯,沉默地看完了全程,再安靜地離開。
就連其他國家代表在美國遊玩時,他都不參與,而是在想方設法為祖國獲取強大武器。
後來,他直接不返程回國,選擇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邊進行核物理研究便找尋核器材。
由於當時的中國正陷於戰亂危難中,並沒有足夠財力支撐趙忠堯做科研。
因此,之後所做核試驗花費的錢,都是趙忠堯自己緊衣縮食,打工賺來的。
他從沒有想過要依靠國家來完成自己的心願。
他想的一直都是,以一己之力,度國家萬難。
可當他真的完成了自己的研究,為祖國研究出「武器」時,他便不再是一個「自由人」了。
得知趙忠堯在美國做實驗獲得許多重大發現後,當時的中國社會各派都紛紛前來爭奪他的知識成果。
不管是延安那邊的組織,還是臺灣那邊的組織,都把趙忠堯視為了不可失去的人才。
甚至連美國,都參與到了這一爭奪戰來。
1950年,在趙忠堯正打算登船回國時,美國特工突然扣留了他。
本來,美國政府是打算搜出趙忠堯實驗的資料和器材,並以此為證據逮捕他的。
可好在,趙忠堯聰明,早在一個月前就將這些成果託人帶回了中國。
他知道,自己所做研究的重要性,也清楚,自己的成果該給誰。
毋庸置疑,答案必定是中國。
然而,於美國一方而言,找不到實驗資料和器材,扣住人就行了。
因此,在渡口放行趙忠堯沒多久,美方又在他那艘船途徑日本時將其攔住了。
據說,美軍最高司令部害怕攔不住趙忠堯,硬是連發三道攔截令。
在抓到人後,他們直接就將其押送到了日本監獄。
為了不被輿論攻擊,美方當時還編造了各種理由去污衊趙忠堯。
不是說他和科學家錢學森是同犯,就是告他偷取了美國原子彈的秘密。
總之,只要能把人「留住」,他們完全可以把白的說成黑的。
據說當時有美國海軍估算道「錢學森能抵得上五個師的兵力」,那趙忠堯呢?
美國不顧輿論,硬扛著各界壓力逮捕的這一位,又能抵多少個師?
答案想必不比五個少。
畢竟,自趙忠堯1950年被「釋放」後,中國開始有了屬於自己的第一批核武器,並於1955年有了第一臺質子靜電加速器。
錢學森還說道:「趙教授帶回來的設備,在當時貧瘠的中國是搞不出來的,中國也正是有了這個,才能快速的研發中國的核武器。」
可就算他促進了中國的核武器發展,卻也沒有得到該有的回報。
圖 | 1950年11月,沈善炯、羅時鈞、趙忠堯(自左至右)於日本蒙難釋放後留影
愛國之情深似海
就算被冤枉被背叛,他也能夠既往不咎,因為那是他愛了一輩子的國。
1958年,在趙忠堯帶領團隊成功建造出V2加速器後,他開始不被「重視」。
慢慢的,他被捲入了時代浩劫中。
在那十年裡,趙忠堯被迫戴上「特務嫌疑」的帽子,一天到晚都被關押在牛棚。
而其關押理由便是,因為他當初在美國做科研實驗,所以是特務分子。
一聽這話,或許有許多人覺得好笑。
明明趙忠堯當初遠赴美國,是為了國家。
他當初去的時候手頭上僅有單位派發的5萬美金,可一臺加速器要40萬美金。
他都是靠自己省吃省喝才攢到錢去買到加速器的零件,採購完回國還要自己組裝。
為此他甚至被美方扣留了整整47天。
而且,自從回國開始,趙忠堯每天都在實驗室裡埋頭苦幹,一天工作16個小時。
就連家中的妻兒,他都沒時間回去看一眼。
可如今,卻說他是特務,這罪名一出,怎能不被人嗤笑?怎能讓他不寒心?
但再寒心,趙忠堯也沒有過放棄國家的想法。
就算因此而錯過「兩彈一星」的元勳頭銜,他都沒有關係,也不介意。
他只盼,這十年黑暗能快點過去。
他只求,光明能夠快點降臨到他身上,因為,他還想繼續報國。
縱使被國家「拋棄」,他也願意,繼續將自己的一切奉獻給祖國,直到死亡。
因為他相信,國家總有一天,會給他正義。
然而,正義追不上死神的腳步。
1998年5月28日,趙忠堯離開了這個世界,享年96歲。
他終究,還是沒能得到應有的榮譽。
但至少,他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完成了報國這一心願。
他甚至還把自己這一生所得知識留給了後人,在23名「兩彈一星」元勳中,就有八位是他的學生。
儘管,今時今日,鮮少有人知曉他的偉績,但他曾經所貢獻過的一切,是所有人都無法抹除的。
在歷史的長河中,總有一處角落是屬於趙忠堯的。
而當人們翻開屬於他的這一歷史長卷後,會發現,原來有這樣一個人,愛國愛得如此深沉。
他的愛,深沉到願意委屈自己,來讓國家興榮。
他的愛,厚重到在經歷千般磨難後,都不曾變少過。
文 | 千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