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上午9時,五華縣威光體育館開館儀式暨五華·澳門籃球交流賽在五華奧體中心威光體育館籃球館舉行,標誌著威光體育館正式投入使用。該項目位於五華縣琴江新城內,屬於五華奧體中心二期項目,總建築面積約2.58萬平方米,投資4.9億元,主要分為籃球館、羽毛球館、遊泳館及其他功能用房等,是一個可容納約3000名觀眾的綜合性體育館。
中國奧委會原副主席、中國體育基金會原主席王寶良,梅州市委副書記王慶利,廣東省籃球協會副秘書長、青訓委員會主任李君,澳門體育局顧問羅保,澳門五華同鄉會會長周運賢,五華縣委書記吳暉,縣長朱少輝,縣人大常委會、縣政府、縣政協領導等成員以及文創企業代表、社會各界代表參加。
「威光體育館是繼惠堂體育場、紅色體驗館、足球科技館之後,五華縣推動文化體育事業發展的又一重要工程。威光體育館是籃球館、羽毛球館、遊泳館三館合一的綜合性體育館,該館的落成,不僅為五華增添了一道亮麗的城市景觀,更為五華體育事業的發展融入生機和活力,為群眾強身健體和競技體育運用提供了優質環境,方便群眾體育鍛鍊,為工匠之鄉·宜居五華的建設提供堅實的健康保障。」吳暉致辭時表示。
梅州五華歷史悠久、人才輩出,湧現了武狀元李威光、世界球王李惠堂等大批名人,素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工匠之鄉的美譽,也是澳門同胞重要的祖籍地之一。五華作為中國內地現代足球的發源地,以足球為代表的體育文化氛圍濃厚,足球運動已成為五華對外宣傳推介的亮麗名片。
近年來,五華統籌資金、資源,大力建設公共體育場館,建成全國縣級運動館標準最高、規模最大的惠堂體育場,長樂遊泳中心,鄉鎮文體廣場等一批體育場館。目前,五華共有足球場252塊,每萬人平均2.31塊,位居梅州首位;16個鎮級文體廣場、448個村級籃球場和桌球場,初步構建起覆蓋縣、鎮、村三級體育設施服務網絡。
王慶利在講話時表示,國家高度重視體育工作,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近年來,梅州市委市政府結合「足球之鄉」的實際,大力創建足球特區,推進體育產業改革,支持體育事業發展,健全公共服務體系,全民健身政策舉措越來越完善,健身途徑越來越便捷,健身環境越來越優越。目前梅州全市擁有體育場地8243個,實現鄉鎮農民健身全覆蓋,縣、鄉、村三級體育設施建設得到改觀,全市每年組織群體活動達1萬場次以上,形成季季有賽事、月月有活動、處處有精彩的群體活動氛圍。當前的梅州,健康理念已深入人心,健康運動蔚然成風,全民健身、人人參與的熱潮正在客都大地湧動不息。
賽前觀看文藝演出《吉祥金獅》《中華武術》《慶豐年》。
「五華縣足球文化底蘊深厚,體育運動氛圍濃厚,威光體育館的開館,不僅為五華體育事業發展樹立起新的裡程碑,更為梅州體育事業邁向新臺階提供了有力支撐。」王慶利指出,五華要以此為新的起點,大力推進公共體育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各類全民健身運動,不斷拓展群眾體育廣度和深度,持續提升體育發展質量和效益,滿足人民群眾對幸福生活的新期盼、新需求,讓威光體育館成為全民健身名副其實的幸福工程、民生工程,推動全民建設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同時,希望五華按照市委「六爭六補」部署要求以及「123456」思路舉措,以建設足球小鎮為突破口,更好地推動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協調發展,並加快體育與文化、旅遊、健康、養老等領域的融合。在提高大眾身體素質、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展示客家風人民採、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為建設體育強市、健康梅州貢獻更大的力量。
據了解,威光體育館是五華縣奧林匹克體育文化旅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威光體育館的開館,五華奧林匹克體育文化旅遊區創4A景區工作已全面完工。
開館儀式現場還舉行了世界沙灘足球俱樂部杯亞軍隊伍獻花、頒獎儀式。10月28日,在2019世界沙灘足球俱樂部杯決賽中,來自中國的梅州客家隊對陣巴西弗拉門戈隊,最終以3:5的成績結束比賽,梅州客家沙足隊首次出徵斬獲亞軍,成為中國沙灘足球目前為止最好成績。
威光體育館開館儀式結束後,迎來首秀,在籃球館舉行五華·澳門籃球交流賽。記者在現場看到,比賽前,球館全體人員起立唱國歌,隨即雙方球員進行比賽。
南方+帶您體驗威光體育館:
威光體育館正門矗立著5米高的武狀元李威光雕塑,該館正是以他的名字命名。該雕塑作品由著名雕塑家、廣東美術學院廖慧蘭教授及廣州美術學院團隊創作,著重表現和塑造乾隆時期的李威光大將軍身材魁梧、威風凜凜、身穿戰袍、手握關刀為抗擊敵寇、守衛邊陲、所向披靡累立戰功的蓋世武將軍形象,給世人展示和傳遞出一種誓死捍衛祖國河山的大將氣概和中華民族精神。
從體育館正門進入,是嶄新的籃球館,這是五華首個CBA高標準大型室內籃球館。場館內設電子顯示屏、多功能籃球架、木質籃球場地板等,配置齊全。
羽毛球館設有6塊標準羽毛球場地,地板均覆蓋運動地膠以滿足比賽使用需要。同時設有4個休息區,方便群眾運動後休息。
室內遊泳館則設有1個標準池、1個兒童池及1個3米跳臺區,泳池內水質清澈,場館寬敞明亮,地面整潔,配套完善了更衣室、衛生間、醫務室、休息室等設施。
李威光簡介:
李威光(1735—1795年),字作楫,號韜序。廣東長樂縣(今五華縣)華城鎮黃埔村人,於清雍正十三年(1735)出生在長樂縣的一個小康家庭。其父李資始是前清廩生,知書識義,對其子從小學書習武管教頗嚴。其母是一個才思敏捷,性格開朗的農村婦女。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李威光束裝上京,參加壬辰科會試。殿試一舉成名,欽點狀元及第。李威光與福建上杭的丁錦堂是客家人在清代僅有的兩位武狀元。
據父老相傳,他先以學文,曾考取過文秀才;後投館拜師,學習武藝,遂轉向武功方面發展。因他天資聰穎,勤學苦練,又身材碩壯,體高七尺,膂力過人。不幾年,刀、槍、棍、棒、騎、射件件皆能,武藝出眾。
乾隆十五年(1750年)適逢縣考,十六歲的李威光赴考,名列前矛,入選武生。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庚辰恩科赴省鄉試,金榜題名,高中武舉人。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上京赴考,參加壬辰恩科會試,經過一系列激烈競技,殿試所有武科均得第一,欽點進士及第一甲第一名,高中狀元。李威光狀元及第後,皇帝極為器重,起先留他在京城授其御前頭等侍衛,警衛金鑾殿,並隨皇帝去郊區狩獵,是警衛皇帝最親近的侍衛官。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授他為廣西提標左營遊擊。不久又調浙江黃巖鎮標水師中軍遊擊,旋又晉升為福建烽火門參將。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秋,臺灣天地會首領林爽文聚眾造反(脫離中央、搞臺灣獨立),連克彰化、鳳山諸郡,聲勢很大,並圍攻臺灣府城,清軍大敗,朝廷震驚。乾隆急派福相國(福康安)調福建烽火門參將李威光領兵徵討,不久由李威光所率清兵反敗為勝,平息了事端。朝廷授威光軍功加一級,記錄二次,將他留守臺灣,晉升為臺灣安平協水師副將。不久調任閩安協副將,署海壇南澳總兵,誥封「四世武功將軍」(從二品)。
李威光出任南澳總兵,為時數年,經略海疆,為東南屏障,對閩粵兩省及東南沿海地區之安全貢獻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