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30秒,超市的東西你隨便拿」媽媽對孩子的獎勵很有吸引力

2020-12-23 騰訊網

文|文兒

獎勵方法在孩子的教育中是很常用的一種方式,當家長希望孩子取得某方面的進步,就會提出當孩子達到某種成效,家長給予某種獎勵。

「限時30秒,超市的東西你隨便拿」媽媽用這樣的方式獎勵考高分的兒子

刷到一個視頻:超市裡,一位孩子拖著購物籃瘋狂地在貨架上掃購,媽媽掐著計時器在後面看時間,只見孩子忙上忙下,努力地往購物車裡塞東西。媽媽說以前答應過孩子,只要考試考95分以上,就帶著孩子去超市,限時30秒,可以讓孩子隨便拿超市裡自己喜歡的東西,而孩子說只拿自己喜歡的。

看到這個畫面忍俊不禁,就像這位媽媽說的,不在乎孩子的成績,只希望他有個快樂的童年。這個媽媽的獎勵有趣又用心,對小孩子也有著很強烈的吸引力,孩子為了得到這個獎勵和完成這個獎勵的過程都是開心的。

如今,家長選擇用物質獎勵孩子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對此很多家長感到不知所措,也不知道到底是利還是弊。而且很多家長在對孩子的獎勵上特別隨便,或者存在一些認知上的誤區,只要孩子考得好,幾乎有求必應,從而適得其反。

那麼到底應不應該給孩子獎勵?

那是肯定的,畢竟誇獎使人進步。每一個孩子都希望得到家長的認可和表揚,這代表著自己的價值,也意味著自己的努力有了回報,也會讓孩子更有動力和信心去挑戰接下來的問題。所以,獎勵是應該的,但是獎勵也要有原則和方法。

如何對孩子進行更好的獎勵?

 獎勵要適度,甚至少獎為佳

恰當時機,適當頻率的獎勵,好比給發動機加油,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如果把獎勵當成家常便飯,頻率太高,那麼這個獎勵對孩子的刺激作用就會逐漸下降,甚至對孩子失去吸引力。要想讓獎勵發揮作用,家長必須加大籌碼,以滿足孩子不斷擴張的胃口,最後會發展成對孩子的縱容。更為嚴重的是,孩子可能只是為了得到家長的獎勵而努力,把得到獎勵看成學習的目的,導致學習目標的轉移,孩子就沒有內在的學習動力了。

孩子剛上學的時候,可以多用一些物質獎勵對孩子進行刺激,而且這樣的獎勵效果也是立竿見影的。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如果家長還是頻繁使用物質獎勵,效果只會越來越差,甚至破壞孩子內在的學習動力。

 家長的獎勵要說到做到

曾子殺豬的典故想必大家都知道。如果家長選擇用物質獎勵的方式,那就要說到做到,如果孩子真的達到了家長設定的目標,家長就應該堅決履行承諾。如果孩子做到了,家長卻不履行承諾,不僅會打擊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也會損耗家長在孩子心中的權威,影響親子關係。當然,如果孩子沒有達到目標,家長也不要輕易妥協。

所以給孩子設立獎勵的時候,獎品要適當,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家庭經濟條件,選擇合適的獎品。

 見好就收,當孩子有內在動力的時候,往往口頭獎勵更為重要

當一開始用物質獎勵激發出孩子的興趣,孩子從中找到了學習的內在動力。孩子自信滿滿,興趣高漲的時候,家長的物質獎勵就應該見好就收,千萬別許諾物質獎勵,這只會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打擊積極性。可以往口頭獎勵方向轉移,用走心,真誠的誇獎就可以。

比如當孩子放學後很高興地和你說,媽媽,這次我考了第一名,那媽媽回復,媽媽真為你開心,這都是你努力的結果,爸媽為你驕傲,再接再厲。顯然比媽媽說,獎勵你一個玩具更有意義。當然如果媽媽真誠的用口頭語言表揚過孩子後,再為孩子準備他期盼已久的玩具或者漫畫書,孩子更會感動於媽媽的用心和愛。

沒有內在動力,物質獎勵可以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不定期:獎勵一旦固化,模式化,就成了「固定工資」,這樣也就不算獎勵,沒有一點驚喜和意義。可以不定期,把物質獎勵變成一種額外的獎勵製造驚喜,這樣效果會翻倍。

多樣化:給孩子的物質獎勵不一定非得買買買,用花錢消費的方式去獎勵。可以多樣化,比如一家人去參加什麼活動,陪孩子讀完一本繪本等都是很好的方式,還可以促進親子關係。

家長要明白,重要的不是物質獎勵,而是通過獎勵激發孩子的內在驅動力,讓孩子明白學習的意義。

【話題討論:你平時對孩子用什麼獎勵?】

高級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歡迎關注【小屁孩兒】,你想了解的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兒童發展,時尚教育,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

相關焦點

  • 寶寶超市「偷」拿東西被搜身,媽媽高情商操作,保住孩子面子
    如果你發現寶寶在超市偷拿東西,會怎麼處理呢?△ 橙子一家三口逛超市,寶寶「偷」拿東西被逮到,橙子高情商讓人心服周末的時候,橙子領著老公和寶寶去逛超市買生活必備品。剛滿4歲的寶寶,看見零食就走不動,而橙子一向制止孩子吃零食。但是沒想到是:寶寶竟然偷偷地在口袋裡藏了一包零食。
  • 超市是「我家」,東西「隨便拿」,有人當真了
    點擊播放 GIF 0.0M超市是我家,東西隨便拿是知名海派情景喜劇《老娘舅》中「阿慶」的著名臺詞沒成想現實中居然有人把這句話當了真想吃什麼都從超市裡「隨便拿」近日,上海浦東警方抓獲一名頻繁盜竊超市物品犯罪嫌疑人
  • 【執法實錄】超市是我家,東西隨便拿?結局很舒適……
    【執法實錄】超市是我家,東西隨便拿?「倒賣」超市貨品超過20筆涉案達15萬元!!!11月中旬,某超市經營者曾先生來到上海市公安局閔行分局華漕派出所報案稱:超市運營受損嚴重,懷疑有員工內盜。
  • 「超市是你家,東西隨便拿」?做夢!一男子連續盜竊一年,最終……
    「超市是你家,東西隨便拿」?做夢!無人超市一般會在入口處設置門禁識別系統,需要消費者通過手機掃碼並開通免密支付才可以進入,選購完商品自助掃碼結算付款後便可以離開超市。整個消費過程,既不需要導購員,也不需要收銀員。 但是,沒有店員的超市,也成為了考驗消費者誠信和素質的「試金石」。
  • 超市是自己的家,但是東西可不能隨便拿
    張橋這裡,有一家綠地集團下屬的「進口商品直銷中心」。因為自己搬來居住這個「區域」了,自然也會開始關心關注周圍的各種生活設施了。這關係到自己以後的生活,以後的每一天。在網上看過網友買家們對這家店的評論,「好評」多過「差評」。人各不同,眾口難調,肯定不會有絕對的滿意和絕對的不滿意。
  • 別再隨便獎勵孩子了!危害比你想像的還要大
    天下的父母都希望孩子每天學習生活能夠自覺主動,經常會用各種獎勵刺激孩子,效果卻不一定好。在後臺曾收到這樣的留言:爺爺奶奶特別寵孩子,拿著各種好吃好喝好玩的應付孩子, 比方孩子不好好吃飯,老人就拿個零食放桌邊對孩子說:「把飯吃完,這個就是你的了!」
  • 4歲寶寶超市拿了草莓就要吃,媽媽制止,卻被寶寶叫「壞媽媽」
    案例:4歲寶寶超市拿了草莓就要吃,被媽媽制止,卻被寶寶叫「壞媽媽」!寶媽小月有一個4歲的兒子,平日裡一直都是由奶奶帶娃的,但是讓寶媽小月沒想到的是,由於老人的溺愛,4歲兒子有了很多壞習慣。在一個周末,寶媽小月帶著兒子去逛超市購物,就發生了一件讓寶媽小月非常頭疼的事情。
  • 不是自己的東西一定不要隨便拿
    在孩子小的時候真的是沒有意識什麼東西是自己的,什麼東西是別人的。只要自己喜歡就會去拿。開始我家孩子就會範這樣的毛病。記得那時大寶二寶經常在奶奶家裡玩。正好孩子大伯家和奶奶家對門。所以孩子經常去大伯家裡玩。時間長了,孩子也不會認生!記得那時候大寶二寶經常和侄子在一起玩。
  • 媽媽說,別人的東西不能隨便拿!
    家裡什麼事情,都會順著我,以我為大,我想要什麼東西,只要稍微鬧點小脾氣,家人就會給我,所以也造成了我囂張跋扈的個性,很多時候都很霸道,還喜歡欺負人。記得自己剛上幼兒園的時候,那會自己就像一個小霸王,喜歡欺負班上那些比較老實的同學,還把他們的鉛筆,橡皮之類的東西,收為己用。
  • 當孩子偷拿了別人的東西怎麼辦?媽媽的困擾就是這麼被解決的
    首先,小編想說的是,當你遇到這種情況先不要過於焦慮,看到喜歡的東西,就想要據為己有,這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如果這件事發生在公共場所,或者別人家,你還能坐視不管嗎?誠然,年幼的孩子心中沒有「偷竊」的概念,但你該如何正確引導? 看看下面的內容,相信會對你有幫助!為什麼孩子會偷拿別人的東西?
  • 孩子在超市偷吃一顆荔枝,員工發現後當面斥責,媽媽做法顯高情商
    孩子其實就是一張白紙,到底這張白紙上會有怎樣的圖畫,就要看家長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其實小孩子三四歲的時候還是不懂得偷是怎麼回事的,更加不知道出門逛街,哪些東西是可以拿的,哪些東西是不可以不告自取的。我在超市購物的時候,就遇到了這樣一件事,一個小男孩跟著媽媽逛超市,來到超市的荔枝櫃,小男孩就拿了一顆荔枝,扒掉皮就放進了嘴巴裡,小男孩的媽媽正在一邊挑選水果,沒有注意到小男孩的行為,超市的服務員告訴小男孩,荔枝不能隨便吃,小男孩也聽不懂服務員說什麼,哇哇哭起來。媽媽聽到孩子哭,立馬來到小男孩身邊,知道來來龍去脈後,讓小男孩跟服務員道歉,說了,我錯了。
  • 高指望對孩子不起作用?父母需要學會使用吸引力原理
    老師馬文·柯林斯讓他去檔案櫃抽屜找到自己的行為記錄卡拿過來。詹姆士拿著卡片過來時滿臉不解,因為老師給他過去一周的表現打了個「優」。馬文老師:你覺得自己的表現應該得到優秀嗎?詹姆士:不應該。馬文老師:你想要這個評價嗎?詹姆士:嗯。
  • 父母喜歡拿孩子和別人比較:攀比,對孩子傷害有多大,你知道嗎?
    只要你的孩子今天昨天進步,你就應該祝賀他,這就是母親對孩子的賞識。有這樣兩位媽媽在一起談論自己的孩子,一位媽媽說:「我兒子最近會背30首古詩了,你的兒子呢?」另一位媽媽皺了皺眉頭,說:「別提了,我兒子最近不努力,只記20多個單詞,我還得讓孩子再加把勁兒呢!」
  • 父母對孩子要經常說的「十大金句」
    在父母的心中也許從來沒有想到過,自己隨便說出來的一句話,會對孩子小小的心靈產生多麼重大的影響。那麼哪些話能夠幫助孩子解決問題,並讓孩子快樂呢?哪些話又會令孩子產生恐懼,讓孩子產生不快樂的情緒,並且影響孩子成長,是我們永遠不要說的語言呢?
  • 安徽一公司獎勵所有員工超市一分鐘搶購,員工:比直接...
    「開始……還有30秒……這邊有牛奶……注意腳下……最後10秒啦!」在2021年1月5日,安徽省阜陽市,一公司的老闆獎勵所有員工超市一分鐘搶購,只要拿到購物車裡,就全部由老闆買單!隨著一聲「開始」!員工們爭分奪秒搶購,場面十分歡樂,也驚呆了其他的顧客,紛紛駐足拍攝,店員娜娜稱,公司員工大概有四、五十人,最多的搶一千多元的貨物,因為事先有規定,只能搶購單價100元以下的商品,因為考慮到安全問題,易碎物品也是不能搶的。
  • 父母帶娃逛超市,若能做到以下幾點,比花錢上早教班都好
    就比如,父母帶娃逛超市的時候,若是能做到以下幾點,比花錢讓他上早教班都好。讓孩子邊玩邊學,在超市裡開發新認知也許對大人來說,超市只是採購物品的地方。但是,對孩子來說超市就像是一塊「新大陸」,充滿新鮮和刺激,讓他想要去探索,認識更多東西。
  • 「我偷了一塊巧克力」三位媽媽的三種做法,十年後孩子差距大
    2)第二種做法:「你這孩子怎麼可以偷東西?」前陣子,小喬喬和女兒梓涵去超市購買生活用品,梓涵也非常喜歡巧克力,趁媽媽不注意就偷偷拿了一塊藏在身上。不同之處在於梓涵沒有跟珊蓮的兒子一樣,把這件事告訴媽媽,不過結尾相同,她也在過報警門的時候被攔下來了。看到梓涵的身上被搜出巧克力後,小喬喬非常氣憤,抄起胳膊就甩了一個嘴巴子,同時嘴中振振有詞:「媽媽怎麼教你的?不能隨便拿別的東西,你這孩子怎麼學會偷東西了?
  • 孩子偷拿糖果遭警報,工作人員酌情放行,事後媽媽的處理,人人贊
    寶爸寶媽們可能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帶孩子去超市的時候,孩子總是喜歡把每一個食品都拿起來看一下,遇見自己喜歡的小零食,總是會纏著寶爸寶媽們給他買。家裡有一個六歲的小侄女也是如此,每次到了超市就會跑到玩具區都摸一下地摸一下,挑一會兒就會拿一大堆玩具過來,懇求家長給她買。
  • 五虎將手遊1.7.5限時挖寶 高級魂石獎勵等你來拿
    魂石系統千呼萬喚始出來,大家終於有了更上一層樓地提高自身實力的途徑,但是,卻因為魂石的獲取途徑太少,大家又望而卻步,因為精英副本難度太高了?因為四星裝備太少了?不用再擔心了,現在,坑爹的策劃們終於開竅了,為了廣大玩家的心聲,現在《限時挖寶》活動正式推出,每天限時挖寶,讓玩家消耗軍令挖寶啦~~~!   你擔心挖出來的魂石等級太低嗎?你擔心只能挖出魂石太單調了嗎?你擔心每次挖寶花費的軍令會很多嗎?
  • 「獎勵教育」好不好?父母應激發孩子動力,讓孩子找到價值和意義
    相信很多家長都習慣於對孩子以物質獎勵的方式督促孩子努力,「只要你這次考好了,我給你買遊戲機」、「只要你考好了,我帶你去旅遊」,類似這樣的話,我們在生活中會聽到許多。事實上,很多孩子也是一直在被「獎勵」中長大的,小時候好好吃飯,媽媽會獎勵給買玩具;上了幼兒園,好好學習,老師會獎勵小紅花;好不容易上了學,成績好不好,完全取決於家長給出的獎勵是否足夠有誘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