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老舊小區為啥不以地名命名,而是以數字命名?
大江隱士消息:「我去68小區,你去不,我不去,我要去51小區」這是社區張阿姨和他們娛樂隊的對話。在68小區布頭市場沒有搬遷時,這個小區周末是大集,可熱鬧了。
這跟諜戰劇裡的代號有點像,懷著好奇心,我走到在一旁下棋的李大爺。李大爺是土生土長的唐山人,是一名煤礦工人,正好趕上唐山地震,一隻腳截肢了,可他開心快樂,看不出是經歷過大難的樣子。
和他一聊,就打開話匣子。據他回憶,在震後十年期間,唐山共建造了各類建築2090萬平方米。其中居民住宅為1218萬平方米,共設計了168個居民住宅小區。其中路北區59個小區,路南區32個小區,東礦區58個小區,豐潤新區10個小區,開平區9個小區。
1978年9月10日,建築面積達20多萬平方米的河北一號小區開工,這也是唐山震後復建的第一座居民社區。1979年下半年,唐山市大規模復建開始,提出了「要把唐山建成21世紀的現代化城市」的目標。
上海、天津等殖民歷史城市多以地名作為街道名,如南京路、淮海路、延安路等,北京、西安則多用歷史古蹟作為街道名稱,比如鼓樓大街、鐘樓大街等等。而以數字命名小區則是唐山城市的一大特色,現在形成了數字名與小區名並稱的現象,比如24號小區又叫山西北裡,44號小區又叫趙莊鐵路樓,57號小區又叫華巖東裡等等。
原來如此,怪不得唐山老小區都是以數字命名呢,這下你知道了嗎!
太漲知識了,本文可以了解唐山很多知識,來源:大江隱士,感謝大江隱士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