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0年,劉邦四十六歲時,呂雉生下一位男嬰,取名叫劉盈。
八年後,劉邦稱帝,這位嫡長子便被冊封皇太子。
又過了七年,高祖過世,十六歲的劉盈登上帝位,為大漢的第二位天子漢惠帝。
惠帝劉盈為人仁弱,垂老的劉邦擔心太子日後繼位,不能控制住朝局,由是做了二方面的布局。
一是削弱功臣,剪除異姓王;二是扶持外戚,重用呂氏家族。
呂后越強,小皇帝的帝位便越穩固。
劉盈當了七年皇帝,蕭規曹隨,休養生息,無為而治,老實本份。
呂后則大開殺戒,毒死劉如意,將劉如意的母親戚夫人,剁去四肢,剜去雙眼,割舌戳聾,做成了人彘。
過了幾日,呂后令人請兒子去觀瞧人彘。
惠帝深受刺激,大病一場,此後日日借酒消愁,二十四歲時便抑鬱而終。
惠帝死後,呂后立太子劉恭為帝。
皇帝年幼無知,朝廷命令皆出於呂后。
呂后專政八年,先後分封呂氏家族十幾人為王為侯,又殺了趙王劉友和梁王劉恢。
臨死前,將軍權分給二位侄子,說我死後,大臣們肯定會兵變,你們要牢牢掌握軍隊,守衛宮殿,保護小皇帝。
她的遺言,一語成讖。
呂后新亡,清算便立刻爆發。
齊王劉襄發難於外,陳平、周勃響應於內,劉氏諸王,群起而誅諸呂。
呂后指定的皇帝劉恭不能再用了,大臣們決定另立一位天子。
其時,劉邦長子劉肥已過世,劉盈又沒有其他子嗣。
順位最靠前的,便是高祖的第四位兒子,代王劉恆。
這位代王的口碑不錯,仁孝寬厚,而且母親薄氏性情謹良,不會有呂后之患。
更重要的是,代王跟呂氏毫無瓜葛。
看來看去,代王都是新皇帝的最佳人選。
消息傳到代國,劉恆一時也拿不定注意,是否要進京。
畢竟群臣剛剛贏得一場兵變,氣勢洶洶,自己若是行差步錯,便把性命送在了長安。
中尉宋昌進言,方今高帝子獨淮南王與大王,大王又長,賢聖仁孝,聞於天下,故大臣因天下之心而欲迎立大王,大王勿疑也。
代王您當皇帝,名正言順,天下歸心,不用猶豫,放心的去吧。
代王仍是不安,先去佔卜,討了個大吉。
又派舅舅薄昭去長安打探訊息,等到舅舅回來,仔細聽完長安這些日子發生的各種事情。
思前想後,覺得並無不妥,這才動身。
走到離長安五十裡地,停了下來,再派宋昌去打聽消息。
宋昌回報,丞相帶著文武百官正在城外恭敬等著。
代王這才繼續前行,走到渭橋,遇見了群臣,以及盛大的儀仗。
代王下車還禮,太尉周勃湊過來說,願請間言。
咱們借一步說話,可好?
劉恆很為難,真跟著太尉去了,沒有護衛跟著,誰知道他會做什麼舉動?若是不去,又顯得有些示弱。
還是宋昌,站出來解了圍,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
若是公事,那便公開地聊,若是私事,不好意思,天子沒有私事。
這時,宰相陳平奉上天子玉璽憑印,劉恆只看了一眼,卻沒有接受。
代王謝曰,至代邸而議之。說天色已晚,我們今天先回去休息,明天再說。
等到第二天,劉恆祭告天地後,從太廟接過玉璽,才算登上大位。
代王為什麼要如此操作?
從臣子手上接玉璽,皇位便是宰相給的,那下次他們也能給別人。
從太廟接玉璽,皇位就是祖宗給的,君權天授。
隨後,皇帝準備入住未央宮。
走到門口,被一群持戟守衛攔住,皇宮重地,不可擅闖。
皇帝只得派人去請周勃,太尉來了,守衛這才放行。
當天晚上,皇帝便連下了幾道詔書。
從周勃手中收回禁軍兵權,轉交給親信宋昌。
任命親信張武為郎中令,負責拱衛皇宮。
大赦天下,分賞擁立自己為帝的功臣們。
以及,為那些被呂后貶斥的劉姓王公恢復了爵位和封地。
這些舉措令他聲望劇增,帝位得到了進一步鞏固。
再往後,文帝開始對付最大的刺頭周勃。
一日朝會後,文帝問周勃,國家一年審理的案件有多少?
周勃被問懵了,想了半天毫無頭緒,只得回答,不知道。
又問,那麼全國每年收支的金錢是多少?
周勃還是答不上來,急出了一身的冷汗。
皇帝諷刺道,你業務不精,這丞相只怕是當得有些不合格。
周勃回到家,越想越不對勁。
皇帝明明知道,丞相是無需知道這些政務細節的,今天來這麼一出,明擺是要在敲打他。
這時有人來提醒他,君既誅諸呂,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賞,處尊位,久之即禍及身矣。
周勃越想越怕,乃謝請歸相印。
這麼來回敲打幾次,空出了很多位子。
文帝趁機提拔了賈誼、晁錯等人,實行新政,輕徭薄賦,安民為本。
繼位不到三年,便已經真正地坐穩了皇位。
諸呂被誅,眾臣選天子時,一向低調的代王,因其弱小,反而贏得了意外的驚喜。
但從代國到長安,從代王到皇帝,絕不是一條坦途。
功臣們如狼似虎,未央宮血跡未乾,晉級之路,步步兇險。
這位外表忠厚的年輕人,硬生生地走到了高點。
並由此,開創一段文景之治的大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