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縣入選全國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12-26 探秘隴之南

近日中宣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甘肅7市(州)30縣(區)列入長徵(紅一方面軍)、長徵(紅二方面軍)、長徵(紅四方面軍)、長徵(紅二十五軍)、西路軍、陝甘寧6個片區,其中成縣被列入「長徵(紅二方面軍)」片區。

成縣隸屬於甘肅省隴南市,因古成州而得縣名。位於甘肅省南部的南山區,隴南市北部偏東。成縣紅二方面軍長徵紀念館,位於成縣西大街蓮湖邊。佔地20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1200餘平方米,明清仿古建築。陳展內容有紅二方面軍北上會師、成縣城五龍山戰役等。

臨時展館
紀念館布展走廊

1936年8月25日至9月1日,紅二方面軍各軍團相繼到達哈達鋪。根據中央關於速出陝甘交界地區、建立根據地的指示,在哈達鋪制定了《成徽兩康戰役計劃》。紅二方面軍分左、中、右三路向隴南、天水、陝南進軍。9月17日抵達成縣之紙坊鎮等地,隨後發起攻取成縣的戰鬥,18日拂曉成功佔領成縣。守城的國民黨王均部一個營全部被殲繳獲槍枝300餘支。紅32軍遂留守成縣地區。19日,紅二方面軍總指揮部在縣城召開群眾大會,選舉成立成縣工農縣蘇維埃政府,主席陳中元,委員李學森、米健等。紅軍撤退後,成縣工農蘇維埃政府消失。

成縣紅二方面軍烈士紀念碑

1936年9月下旬,紅軍集中了紅32軍,紅2軍團4師10團、12團,6師16團、18團在成縣拋沙鎮五龍山預設陣地,阻擊國民黨軍的進攻。9月25日,國民黨第3軍王均部12師從武都經太石山到西漢水(犀牛江),紅32軍在此利用天險犀牛江阻敵達3天。27日,撤向小川在孟家山、孟家崖、紅嘴山一帶阻擊敵人,28日誘敵至五龍山。王均部到達拋沙鎮後,搶佔了牛斜山,與紅軍對壘。中午,兩軍鏖戰,國民黨軍以5門鋼炮、兩架飛機為火力掩護,強渡拋沙河,猛攻紅6師18團。18團堅守陣地,多次擊退敵軍進攻,戰局非常危險。正當此時紅4師12團政委楊秀山率部隊迂迴到敵後發起攻擊,敵側背受擊,無力衝鋒,退回牛斜山,經過一天多激戰紅軍勝利完成了鉗制敵軍、掩護主力集結的任務,30日奉命撤出戰鬥,在紅川與其他紅軍匯合整編後向徹縣東進。

成縣拋沙鎮強壩村——五龍山戰鬥遺址

1936年下旬,國民黨部隊對在隴南地區的紅二方面軍形成南北夾擊之勢。為迅速擺脫敵人,10月1日,紅二方面軍致電中共中央,要求放棄成(縣)、徽(縣)、兩(當)、康(縣)地區北上。10月2日,中共中央復電同意放奔成、徽、兩、康地區迅速北上。10月3日,紅二方面軍在徵縣發布北進會合紅一、四方面軍命令,部隊集結成縣紅川開始北上轉移。10月15日,賀龍、任弼時、關向應、劉伯承率紅二方面軍總指揮部到達會寧地區。

劉伯承、王榮華在成縣結婚時居住遺址

紅軍撤離隴南後,國民黨反動派和地主民團立即反撲,對隴南人民和滯留在隴南的紅軍傷員瘋狂鎮壓,面對敵人的瘋狂屬殺,隴南人民毫不畏懼,冒死掩護紅軍傷病員,與反動派和地主民團進行了英勇頑強的鬥爭。紅軍經過隴南,產生了深遠的革命影響,使人民群眾認識到只有跟著共產党進行革命,才能得解放。

成縣全貌

1948年5月,徽縣工委委員山炯堂遵照徽縣工委指示,在徽縣伏鎮成立成縣臨時工委,茹素任書記。1949年8月,根據隴南工委4月決定,在成縣正式成立成縣工委,先後轄7個總支,88個支部,有830多名黨員。同年12月成縣解放,成縣縣委成立,取代了成縣工委,山炯堂任書記。

五龍山戰鬥紀念碑

成縣紅二方面軍長徵紀念館,2012年1月21日,被命名為甘肅省第五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現為成縣的重點紅色旅遊景點。

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是以抗日戰爭時期的抗日根據地為主體,統籌考慮紅軍長徵、西路軍、東北抗日聯軍的革命史實和中國共產黨領導西藏、新疆人民的革命活動,按照集中連片、突出重點、國家統籌、區劃完整的原則,堅持以革命史實為基礎、以黨史權威文獻和中共黨史研究最新成果為參考、以革命文物為依據,共確定22個片區。

相關焦點

  • 山東93個縣(市、區)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據介紹,山東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成效顯著,在國家公布的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中,山東省共有93個縣(市、區)入選,居全國第一位。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胡上山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創出山東經驗。省文旅廳充分發揮山東文化遺產資源豐富的優勢,積極推進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紮實推進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體系建設。
  • 江西一案例入選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佳案例
    本報訊(記者龔豔平)12月13日,記者從省文化和旅遊廳獲悉,2020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佳案例宣傳推介活動終評會日前在北京舉行,我省一案例榜上有名,為樂安縣「紅軍標語+全社會力量」保護利用模式。  2020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佳案例宣傳推介活動自今年7月啟動以來,受到各地高度關注和積極參與,經過革命文物所在地省級文物行政部門推薦和革命文物單位自主申報,推介活動辦公室共收到來自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申報的案例109項。經過審核,共有95項參評案例參與初評,參評案例的數量、質量與2019年度相比均有大幅提升。
  • 2020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佳案例宣傳推介活動結果揭曉
    20家入圍項目單位代表精彩匯報和評審專家認真評議,中共惠州市惠城區委宣傳部等單位申報的「東湖旅店——營救中國文化名人陳列館」等20項案例被分別推介為2020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佳案例和優秀案例。2020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佳案例宣傳推介活動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北京天圖文化創意產業集團支持。宣傳推介活動自今年7月啟動以來,受到各地的高度關注和積極參與,經過革命文物所在地省級文物行政部門推薦和革命文物單位自主申報,推介活動辦公室共收到來自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申報的案例109項。
  • 藍田縣入選長徵片區!
    近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公布了《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二批)》,陝西有9市40縣(市、區)列入其中長徵片區(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二十五方面軍)和陝甘寧片區。其中藍田縣入選長徵片區!
  • 「紅色尋寶之旅」獲2020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優秀案例殊榮
    「紅色尋寶之旅」獲2020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優秀案例殊榮 2020-12-17 15: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謝晉元故居入選全國重點 文物保護單位革命文物名錄
    日前,國家文物局核定公布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革命文物名錄。其中,蕉嶺縣的謝晉元故居入選該名錄。據了解,謝晉元故居位於新鋪鎮尖坑村,建於清代鹹豐年間,坐西北向東南,佔地面積約108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675平方米。
  • 315棟入選!北京第二批歷史建築名單公布
    繼首批歷史建築名單向社會公布後,近日,本市第二批入選的歷史建築也在市規劃自然資源委網站發布。此次公布的歷史建築共315棟(座),在繼續增加中心城內歷史建築數量的同時,新增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新城地區、生態涵養區內的歷史建築,集中體現了北京作為國家首都豐富的歷史遺存和建築物類型。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甘肅市縣排名,玉門排前列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數量市、州排名慶陽市(23處)、酒泉市(21處)、張掖市(19處)、天水市(18處)、武威市(13處)平涼市(1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數量縣(市、區)排名涼州區(10處):長城、重修護國寺感應塔碑(西夏碑)、武威文廟 、雷臺漢墓 、海藏寺 、天梯山石窟
  • ...武漢革命博物館和辛亥革命博物館獲評「2020全國革命文物保護...
    在武漢人民疫後奮力拼搏,經濟社會生活迅速恢復發展之際,近日,從國家文物局又傳來喜訊,在2020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佳案例宣傳推介活動中,經過與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申報的109項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案例的激烈角逐,武漢革命博物館的「弘揚抗疫精神 傳承紅色基因--武漢革命博物館抗疫物證的收藏保護和利用
  • 保護歷史遺珍,賡續千秋文脈——湘潭市文物保護與利用工作綜述
    近年來,湘潭市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將保護成果惠及民眾作為文物工作的宗旨,文物保護、考古調查、文物搶救修復與合理利用等工作全方位開展,讓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活」起來。
  • 河北8縣上榜全國百佳,快看是哪裡~
    近日,《小康》雜誌社聯合多個國家權威部門和專業機構,面向中國縣域基層行政單位,推出中國縣域發展系列排行榜,「2020中國綜合投資熱力百佳縣市」榜單新鮮出爐,河北8縣上榜↓↓↓優化營商環境正定縣正定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明縣城。是中國書法之鄉、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生態示範縣、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被評為第三批河北省創新型縣(市、區)建設試點。固安縣固安縣有「京南明珠」的美譽。
  • 全國文物局長會議召開, 部署2021八大重點任務
    全國文物系統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穩妥積極,考古研究和文物保護系統推進,文物安全長效機制持續健全,博物館工作創新發展,革命文物工作穩紮穩打,機構隊伍建設支撐有力,文物保護利用改革全面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務實開展,文物追索返還提振士氣。
  • 《山東省紅色文化保護傳承條例》審議通過 明年元旦起施行
    全國第一部全面規範紅色遺存和革命精神的省級地方性法規「在建黨一百周年來臨之際,通過立法進一步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山東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石曉說,隨著近年來保護傳承力度不斷加大,山東省的革命文物已形成沂蒙、膠東、渤海、魯西等四個保護利用片區,沂蒙精神等革命精神在全省大力弘揚。據石曉介紹,《山東省紅色文化保護傳承條例》是全國第一部全面規範紅色遺存和革命精神的省級地方性法規。
  • 文登這些革命文物,你都知道嗎
    近日,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第一批山東省革命文物名錄。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按照《國家文物局關於開展革命文物名錄公布工作的通知》(文物革函〔2020〕395號)《山東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實施意見》(魯宣發〔2019〕22號)要求,省文化和旅遊廳以全國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數據、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數據和山東省不可移動革命文物調查數據為基礎,經專家評審篩選,徵詢省委宣傳部
  • 陝西安康有一個縣,人口46萬,被稱為「太極城」
    旬陽縣,安康市下轄縣。位於陝西省東南部,秦巴山區東段。東鄰白河縣、湖北省鄖西縣,南接平利縣和湖北省竹山縣、竹谿縣,西連漢濱區;北與鎮安縣達仁鎮、湖北省鄖西縣相壤。縣境南北長約82公裡,東西寬約79公裡,周長約390公裡。縣城位於漢江、旬河交匯處,新城區沿旬河西岸向上擴展延綿幾公裡,北段為縣城老城區,因旬河入漢江處呈「S」形,故今又稱「太極城」。
  • 臨沂市不可移動革命文物數量全省居首
    近日,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第一批山東省革命文物名錄,共公布不可移動革命文物897處,可移動珍貴革命文物3233件/套,其中,臨沂市有129處不可移動文物入列,數量位居全省之首。臨沂市作為沂蒙精神的誕生地,革命文物資源十分豐富,現登記不可移動革命文物318處,居全省首位,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7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2處。近年來,臨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革命文物保護、傳承和利用工作,出臺多項政策,加大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力度,大力弘揚沂蒙精神,傳承紅色基因。
  • 這22個項目要競爭廣州首批「文物保護利用典型案例」
    廣州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利用典型案例初評入圍名單及簡介(22項)典型項目類1、楊匏安舊居修繕及活化利用楊匏安舊居(又稱楊家祠)位于越秀區越華路 116 號。政府資金適度支持,以陳昌為代表的陳氏後人積極捐款(600多萬元),自主制定保護工程的日常操作規範,充分徵求文物專家意見,恪守文物修繕原則,專門成立了 48 人的文物保護志願者隊伍。該項目參評2017年全國優秀古蹟遺址保護項目評選活動,入圍全國16強,是文物保護工作中有機融合政府與社會力量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