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葉叔叔」是病友們的身心療愈師,方艙志願者「戰友群」永不散

2020-12-22 瀟湘晨報

長江日報-長江網訊(記者晉曉慧)9日早上9時30分,陸雲峰打開了南京路街面的數碼攝影攝像器材店,例行打掃、消毒後,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初次見面時,長江日報記者很難想像,眼前這位身材筆挺、中氣十足的中年男子曾與病毒纏鬥了一個多月。

回憶那段時光,陸雲峰的嘴角微微上揚:「那段時間我一點都沒怕,反而在方艙醫院和後來的康復驛站學到了很多新『技能』,切切實實幫到了一些人,也收穫了一群交心的『戰友』,是一段值得珍藏的回憶。」

陸雲峰的抗疫榮譽證書。 記者許魏巍 攝

教病友按摩理療,成方艙醫院裡的「中醫紅人」

「家裡祖祖輩輩都懂中醫,兒時就記得外婆在我們住的地方很有名氣,徒手就可以治疑難雜症,後來母親傳承了她的手藝,我也得到了『真傳』。」陸雲峰從抽屜裡抽出一摞中醫針灸師證書、中醫康復理療專項職業能力證書等,「攝影攝像器材店是我的主業,但中醫這門手藝沒荒廢。」

患病後,陸雲峰2月18日住進江岸區方艙醫院,看到志願者招募立即就報了名,直到從康復驛站康復返家。方艙醫院剛開艙時,有些病友心理負擔很大,常常焦慮失眠氣短,「我就挨個和他們聊天,給他們按摩理療,也教他們一些中醫理療的手法,比如大拇指側面中線是肺經,多按摩有助於病情恢復,失眠就多按手腕的神門穴助眠等等,也從中醫的角度告訴他們不要擔心,輕症會很快好起來。」 一傳十、十傳百,他成為了江岸區方艙醫院裡的「中醫紅人」。

出院後的陸雲峰在長江新城康復驛站度過了14天的觀察期,看到驛站裡有一塊白板,他索性正兒八經開設起「中醫課堂」,每天下午3時至4時就是他的「授課」時間。徒手繪製穴位圖、如何通過理療的方式調理身體各個器官等等,每節課都會有數十個自發前來聽講的「學生」。中醫課開得熱熱鬧鬧地,導致觀察期滿即將返家時,病友們都挽留陸雲峰,「想再多聽聽你的課,捨不得你走呀!」「沒事兒,以後需要調理了只管來找我,我幫你們按摩、扎扎針!」

於是,在他的攝影攝像器材店裡,原本供堆放庫存的房間被整理出了一塊空地,一張理療床擺在裡面剛剛好,牆壁上貼滿了中醫穴位掛圖,常有病友們前來光顧。「剛剛一位70多歲的病友找我調理了一會兒,還有好幾個朋友也常來。說是來調理,其實也是想相互見見聊聊天。」

在方艙醫院學會廣場舞,志願者最大的意義是「把快樂傳遞給大家」

由於總穿一件綠色的衣服,和護士們一起張羅娛樂活動,陸雲峰也被很多人稱為「綠葉叔叔」:「調節大家緊張的心情,把快樂傳遞給大家,是當志願者最大的意義,心情放鬆了,好的越快嘛!」

加入到志願者團隊,是陸雲峰認為做得最正確的一件事情。他回憶,江岸方艙的志願者團隊「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有教太極拳八段錦的,有教各種舞蹈的,還有教做手工花、漫畫插畫的等等,在驛站還和醫護人員一起唱起了卡拉OK、打起了羽毛球賽。「時間排得滿滿的,大家認認真真調理、開開心心鍛鍊,方艙和康復驛站的日子都過得有聲有色。」陸雲峰驕傲地說,那段時間他不僅學會了四步廣場舞,還會做全套的手指舞,「康復驛站原本沒有音響,我們一提議,工作人員立刻扛著音響送來。做八段錦呀,唱歌呀,跳舞呀,我們帶頭嗨起來,心情不好的病友們看到了也受到鼓舞加入進來,樂呵呵的,這比什麼心理輔導都有效果。」

「康復驛站隔壁區的病友們都好羨慕,看著我們每天活動一場接一場,站在擋板處伸著腦袋圍觀,都想來我們區哩!」說著說著,陸雲峰開心地笑了。

陸雲峰在方艙醫院幫病友按摩理療。

公園組局約定志願者不散 「我們的感謝要有行動」

痊癒後的陸雲峰恢復了往日的生活,每天9時30分開店,晚上則經常和朋友們約著去曾經住了20天的塔子湖體育中心踢足球,「再次和球友們在球場上揮灑汗水的感覺太好了!」

上周六,陸雲峰和曾經一同並肩「戰疫」的江岸方艙志願者們相約來了一次痊癒後的重聚,並在他的朋友圈裡寫下了這樣一段話:「今天下午,解放公園,我們一大幫戰疫成功的戰友們歡聚在一起,經商議,大夥都同意今後多做實實在在的公益來感恩和回報社會。此次相聚是大家做群體性公益活動的開始,正能量滿滿的。」他告訴長江日報記者,這個「戰友群」永遠不會散,「醫護人員從全國各地馳援而來,免費救我們的命,我們的感謝不想只是嘴上說說,要有行動。」

發起公益活動的「戰友」被他稱為「盛老師」:「盛老師前陣子組織我們為沙漠植樹捐款,我們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捐了不少,最近我們想再湊點資金去福利院看望和幫助孤寡老人和孩子。」他說,一個普通老百姓做公益的力量可能很小,但團結起來力量就是無窮大,「以後也希望更多的人一起做公益,力所能及做點有意義的事情。」

【來源:長江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在方艙22天寫下1.7萬字重生日記:「醫療隊員比我孩子還小,我要去...
    記者金振強 攝長江網訊(記者黃琪) 「方艙醫院裡大家齊心協力,守望相助,共克時艱,我的無數感激和感動都記錄在這些日記裡。這是我的重生日記。」 63歲的武漢大叔王金龍是江漢方艙醫院第999名康復者。在方艙治療期間,他寫下1.7萬字日記,記錄他和病友們治癒出院的點點滴滴。5月9日,王金龍正在細心整理自己的方艙日記,有些存在他記憶裡不能忘卻的故事,他想潤色得更精彩,更感人。
  • 沌口志願者工作內容揭秘!在方艙醫院做統計、籌建方艙、做播音員……
    幾天前,他在武漢開發區團委車都青年志願者群看到沌口方艙醫院招募志願者,立刻就報了名。當時還擔心家裡人不太支持,但媽媽和妹妹知道後都非常支持他的舉動,還轉發朋友圈,為他的舉動點讚。 吳正亮說:「之前以為方艙醫院病人居多,醫護人員少,來了之後才發現近1000個床位的沌口方艙醫院,有1000多人為保障醫院運轉在服務。
  • 他在方艙醫院拉起一支志願者隊伍 給援漢醫護當「翻譯」
    退役10多年的謝俊家住江夏,在疫情發生後,他主動到江夏的一個隔離點當志願者,不幸感染新冠肺炎住進方艙醫院。剛剛好一點,他又再次當起志願者,給援漢醫護人員做「翻譯」。正在家中休養恢復的謝俊正在整理自己在方艙醫院裡創作的詩歌,「下一步我要去掙錢,給新居購置一些家具,讓全家人下半年都能住進新家」。
  • 我們在一起 | 傳遞正能量 河南省文化館手勢舞蹈「走紅」武漢方艙...
    「我是受邀加入武漢方艙醫院的微信群,教他們跳手勢舞蹈《人在青山在》。」2月12日,河南省文化館研究館員、著名舞蹈編導趙力民在接受大河網記者採訪時說,微信群裡主要是方艙醫院收治的新冠肺炎輕症患者和醫生等,最初是在群裡發一些教學視頻,在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態後,發現單純的發教學視頻效果不是很好,就決定開直播課。於是,從2月9日起,每晚8點至9點,「方艙舞蹈課堂」在抖音直播平臺開課。
  • 特派記者觀察:「宇宙不毀,此群不散」,漢陽方艙「艙友」不舍山東...
    一個月的時間裡,醫療隊在漢陽國博方艙醫院累計收治新冠肺炎患者599人,治癒出院305人,轉出294人,順利完成了任務。在漢陽方艙,患者被稱為「艙友」。這些艙友目前有的治癒在隔離點觀察,有的已經回家,還有部分在其他醫院繼續接受治療。醫療隊隊員孫光說:「要回去了,但艙友的健康仍然掛在我們心上,希望大家健健康康的。」
  • 波士頓方艙醫院裡的華人志願者
    四月初,波士頓地區感染病例已經超過了2500例,由於當地醫院已經超負荷運轉,政府決定在波士頓會展中心內搭建方艙醫院,並公開向社會招募志願者。李哲穎對這些信息格外敏感,她畢業於麻省藥科與健康科學大學,從去年五月份開始就在塔夫茨大學教學醫院的心外科做臨床助理。看到招募志願者的信息,李哲穎陷入了深深的糾結。
  • 方艙醫院的患者平時在幹什麼?上海東方醫院救援隊副領隊答紅星新聞
    「方艙醫院收治的輕症患者需要較長時間在方艙醫院裡接受治療,他們在方艙醫院裡的日常生活是怎樣的?醫護人員和患者們除了基本的救治工作外還有哪些互動?」紅星新聞記者在發布會提出問題。
  • 《在一起》靳東「方艙」完結,「我叫大連」鄧倫志願者歷經考驗
    #方艙真實#登上微博熱搜高位,獲得第6位;劇情話題#李大爺和蔡蔡和解#登上微博熱搜第22位;#鐸鐸隔離也要學習# 登上第40位。10月6日晚,《在一起·我叫大連》上線,將視線聚焦另一個群體——志願者。該單元由彭三源 、郭澄駿編劇,彭三源導演,鄧倫 、李沁、劉琳、李百惠領銜主演, 董潔、 姜超、趙達、沈月友情出演,講述了誤入武漢的大連小夥宋小強(鄧倫飾),克服恐懼與抗拒,成長為與醫護並肩作戰的志願者的故事。
  • 方艙醫院的800塊拼圖
    有人發現病友不吃午飯,一問,原來是回族人。各區趕緊摸底,統計有特殊飲食需求的人。當天晚上起,飲食就有了清真、無糖和流食等選擇。還有人提出,數百人一起生活,一旦發生火災,風險很大,病友中有消防知識的便組織了消防培訓和演練。5天後,當地消防部門也意識到這個問題,在各方艙開展了消防培訓。一些互助通過微信群實現。
  • 方艙醫院護士自述:聽到患者說「很抱歉」,我哭花了護目鏡
    近日來,武漢方艙醫院成了「網紅」,病房裡有聲有色的「小品」「廣場舞」等活動,入住患者積極樂觀的態度,感動了不少人。對護士徐丹來說,方艙醫院不僅充斥著正能量,也像一個溫暖的大家庭一樣。徐丹是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大學第四附屬醫院消化內科的一名護士。2月4日,她隨江西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出徵,被分派到洪山體育館方艙醫院。
  • 華氏巨球病友會年度總結報告-2020
    也讓病友和家人們一起攜手共進,從容面對疾病,樂觀面對生活。2018年初,鑑於國內缺乏巨球疾病的科普內容,幾位在網絡上比較活躍的病友和病友家屬商量後,決定建立一個巨球科普知識分享為目的的巨球病友交流群。我們堅持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公益組織工作模式,利用手上有限的資源來儘可能幫助到每一位確診的巨球病友。
  • 戰「疫」中奔跑的青年志願者
    「戰地」播報 聲暖人心「親愛的沌口方艙醫院的工作人員、病友們大家下午好,這裡是沌口方艙醫院指揮部辦公室,下面播報一則暖心小故事……」2月12日下午3點,青年志願者危犇播報了她來沌口方艙醫院後的第一條消息。
  • 轉戰三家方艙醫院25天,這位醫生解鎖不少戰「疫」技能
    方艙醫院 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首戰火線加盟武昌方艙,她是第一批醫生「自從疫情來襲之後,我們大學同學群就經常討論,前線是什麼樣,該怎麼防護,聽多了就有了一定的心理準備。」2月5日凌晨四點,劉玉立接到醫院通知後果斷報名,成為武昌方艙醫院的首批醫生。「只跟老公和婆婆說了一下就走了,父母都來不及講。」
  • 上海桃鄉俏姑娘馳援武漢 方艙醫院裡青春無悔
    方艙醫院是借用公共設施改造而來,是用來集中收治輕症患者的一個臨時緊急救護場所,然而在沒有先例的情況下,頭一次面對大量的患者,使得一開始的工作開展顯得有些手足無措。 高危、特殊的工作環境,讓高彩萍和同事們承受著身體和精神上的雙重壓力和考驗。
  • 方艙,載著生命與熱愛抵達
    方艙裡,每個角落都凝結著仁愛大舉和專業精神。從2月3日晚,武漢首批三家方艙醫院啟動改建,到2月5日晚,最先投用的江漢方艙醫院「開艙」收治患者,再到3月10日武漢實際投用的15家方艙醫院全部「休艙」——30多個日日夜夜,方艙燈火通明,不同身份、不同行業、不同職責的抗疫者匯聚於此,組成風雨同舟的大家庭,用善良、勇敢和愛,共同託舉起「生命之艙」。  這是前所未有的舉動。
  • 志願者微信群裡「說」
    而在這些志願者協會的內部微信群裡,有的是精心組織的工作留言,有的是互相鼓勁的真誠話語,有的是志願故事的精彩呈現……下面,讓我們來看看摘自志願者微信群裡的那些……(一)吳述桃「說」2月25日,志願活動第4天,今天終於有點空餘時間去開城廣場與兩個公交站看望志願者夥伴們了。
  • 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出院人數創新高
    今天,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共有168名患者治癒出院,創下該方艙醫院出院人數的新高。下午1點半,治癒出院的患者在進行消毒後,陸續走出方艙醫院。據了解,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累計收治1056人,截至目前出院人數達到600多人,實現醫護人員零感染,患者出院零回頭。
  • 央視《開學第一課》充滿武漢元素:在曾經的方艙醫院開講,三個武漢...
    今年央視《開學第一課》首次在武漢設置了分會場,武漢課堂所在地為曾經的方艙醫院所在地洪山體育館。一群親身經歷了戰疫的武漢伢們,也參與了節目錄製,更加意義非凡。昨晚,全省中小學生集體收看了《開學第一課》,錄製時坐在「武漢課堂」觀眾席上的武漢市青山區鋼城十七小學生熊恩豪,盯著電視認真看完節目,他說「永遠記得讓我們這個城市重啟的每一個人!長大了也要做祖國需要的人!」
  • 想起我們在武漢當志願者的日子
    張勇得知住所附近要改建方艙醫院, 主動報名加入志願者隊伍, 幫助白沙四路方艙醫院整理床鋪。2 國旅武漢公司會議會展中心喻夢雪 喻夢雪看到漢陽區 各街道及社區負責人 發布統計零散病患的求助信息後, 主動和志願者們按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