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長江網訊(記者晉曉慧)9日早上9時30分,陸雲峰打開了南京路街面的數碼攝影攝像器材店,例行打掃、消毒後,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初次見面時,長江日報記者很難想像,眼前這位身材筆挺、中氣十足的中年男子曾與病毒纏鬥了一個多月。
回憶那段時光,陸雲峰的嘴角微微上揚:「那段時間我一點都沒怕,反而在方艙醫院和後來的康復驛站學到了很多新『技能』,切切實實幫到了一些人,也收穫了一群交心的『戰友』,是一段值得珍藏的回憶。」
陸雲峰的抗疫榮譽證書。 記者許魏巍 攝
教病友按摩理療,成方艙醫院裡的「中醫紅人」
「家裡祖祖輩輩都懂中醫,兒時就記得外婆在我們住的地方很有名氣,徒手就可以治疑難雜症,後來母親傳承了她的手藝,我也得到了『真傳』。」陸雲峰從抽屜裡抽出一摞中醫針灸師證書、中醫康復理療專項職業能力證書等,「攝影攝像器材店是我的主業,但中醫這門手藝沒荒廢。」
患病後,陸雲峰2月18日住進江岸區方艙醫院,看到志願者招募立即就報了名,直到從康復驛站康復返家。方艙醫院剛開艙時,有些病友心理負擔很大,常常焦慮失眠氣短,「我就挨個和他們聊天,給他們按摩理療,也教他們一些中醫理療的手法,比如大拇指側面中線是肺經,多按摩有助於病情恢復,失眠就多按手腕的神門穴助眠等等,也從中醫的角度告訴他們不要擔心,輕症會很快好起來。」 一傳十、十傳百,他成為了江岸區方艙醫院裡的「中醫紅人」。
出院後的陸雲峰在長江新城康復驛站度過了14天的觀察期,看到驛站裡有一塊白板,他索性正兒八經開設起「中醫課堂」,每天下午3時至4時就是他的「授課」時間。徒手繪製穴位圖、如何通過理療的方式調理身體各個器官等等,每節課都會有數十個自發前來聽講的「學生」。中醫課開得熱熱鬧鬧地,導致觀察期滿即將返家時,病友們都挽留陸雲峰,「想再多聽聽你的課,捨不得你走呀!」「沒事兒,以後需要調理了只管來找我,我幫你們按摩、扎扎針!」
於是,在他的攝影攝像器材店裡,原本供堆放庫存的房間被整理出了一塊空地,一張理療床擺在裡面剛剛好,牆壁上貼滿了中醫穴位掛圖,常有病友們前來光顧。「剛剛一位70多歲的病友找我調理了一會兒,還有好幾個朋友也常來。說是來調理,其實也是想相互見見聊聊天。」
在方艙醫院學會廣場舞,志願者最大的意義是「把快樂傳遞給大家」
由於總穿一件綠色的衣服,和護士們一起張羅娛樂活動,陸雲峰也被很多人稱為「綠葉叔叔」:「調節大家緊張的心情,把快樂傳遞給大家,是當志願者最大的意義,心情放鬆了,好的越快嘛!」
加入到志願者團隊,是陸雲峰認為做得最正確的一件事情。他回憶,江岸方艙的志願者團隊「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有教太極拳八段錦的,有教各種舞蹈的,還有教做手工花、漫畫插畫的等等,在驛站還和醫護人員一起唱起了卡拉OK、打起了羽毛球賽。「時間排得滿滿的,大家認認真真調理、開開心心鍛鍊,方艙和康復驛站的日子都過得有聲有色。」陸雲峰驕傲地說,那段時間他不僅學會了四步廣場舞,還會做全套的手指舞,「康復驛站原本沒有音響,我們一提議,工作人員立刻扛著音響送來。做八段錦呀,唱歌呀,跳舞呀,我們帶頭嗨起來,心情不好的病友們看到了也受到鼓舞加入進來,樂呵呵的,這比什麼心理輔導都有效果。」
「康復驛站隔壁區的病友們都好羨慕,看著我們每天活動一場接一場,站在擋板處伸著腦袋圍觀,都想來我們區哩!」說著說著,陸雲峰開心地笑了。
陸雲峰在方艙醫院幫病友按摩理療。
公園組局約定志願者不散 「我們的感謝要有行動」
痊癒後的陸雲峰恢復了往日的生活,每天9時30分開店,晚上則經常和朋友們約著去曾經住了20天的塔子湖體育中心踢足球,「再次和球友們在球場上揮灑汗水的感覺太好了!」
上周六,陸雲峰和曾經一同並肩「戰疫」的江岸方艙志願者們相約來了一次痊癒後的重聚,並在他的朋友圈裡寫下了這樣一段話:「今天下午,解放公園,我們一大幫戰疫成功的戰友們歡聚在一起,經商議,大夥都同意今後多做實實在在的公益來感恩和回報社會。此次相聚是大家做群體性公益活動的開始,正能量滿滿的。」他告訴長江日報記者,這個「戰友群」永遠不會散,「醫護人員從全國各地馳援而來,免費救我們的命,我們的感謝不想只是嘴上說說,要有行動。」
發起公益活動的「戰友」被他稱為「盛老師」:「盛老師前陣子組織我們為沙漠植樹捐款,我們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捐了不少,最近我們想再湊點資金去福利院看望和幫助孤寡老人和孩子。」他說,一個普通老百姓做公益的力量可能很小,但團結起來力量就是無窮大,「以後也希望更多的人一起做公益,力所能及做點有意義的事情。」
【來源:長江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