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三個關係」 跑好「最後一公裡」

2020-12-09 中國經濟網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總體而言,我國已經基本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成效比當初預期的還要好」,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有一些短板,必須加快補上」。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在最後衝刺和收官階段,我們要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迎難而上、銳意進取,聚焦短板弱項,實施精準攻堅,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什麼補短板、補什麼、怎麼補」等問題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指明了工作著力點。從把扶貧工作重心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到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從加大投入解決好部分群眾上學難、看不起病、住危房等急迫的現實問題,到健全社保兜底機制,確保兜住基本生活底線……民生、民事、民情中難啃的「硬骨頭」,都是補短板的「硬任務」,是我們必須破解的難題。同時也要看到,疊加疫情防控常態化、國際形勢日趨嚴峻複雜、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短板工作面對更多新問題、新挑戰。為此,上上下下必須做好統籌兼顧,抓重點、解難題,把補短板的工作抓得更實、更緊,跑好「最後一公裡」。

跑好「最後一公裡」,要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存在的突出短板和必須完成的硬任務進行認真梳理。從人口結構看,主要是老弱病殘貧困人口,多數不具備自我發展能力和條件。對照「兩不愁三保障」要求,他們面對的突出問題主要是:看不上病和看不起病問題、貧困家庭孩子輟學問題、部分貧困人口沒有解決飲水安全問題等。從區域結構看,主要是深度貧困地區。一是「三區三州」地區自然條件差、經濟基礎弱、貧困程度深,是脫貧攻堅中的硬骨頭,「短板中的短板」。補齊這些短板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之舉。二是貧困發生率超過18%的貧困縣和貧困發生率超過20%的貧困村,貧困人口比例大,基礎設施等條件薄弱。三是部分已脫貧摘帽但返貧風險較大的地區,大多屬於發展嚴重滯後、生態非常脆弱的地區,產業基礎普遍較弱,脫貧成果有得而復失的隱憂。從社會領域看,主要是生態環境、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方面短板明顯。此外,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又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出了「加試題」。雖然我國疫情率先得到有效控制,但境外疫情擴散蔓延勢頭仍然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工作任務仍然艱巨。這給「補短板」工作帶來了很多新考驗,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總的來看,打贏脫貧攻堅戰、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短板,我們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依然艱巨,因此,決不能鬆勁懈怠,要以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精細的工作,一鼓作氣、連續作戰。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就要處理和把握好整體目標和個體目標、絕對標準和相對標準、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斷等三個關係。

一是把握好整體目標和個體目標的關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從國情出發,尊重客觀規律。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情況千差萬別,城鄉、區域、人群之間存在收入差距是正常的,即便實現了全面小康,也會有差別,不可能是同一水平。為此,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全面小康不是平均主義」。要看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國家整體目標,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並不意味著所有地區、所有市縣、所有人屆時都要翻番,更不意味著不同區域、不同人群屆時都同步達到全國平均水平。這一點是首先需要把握好的。

二是把握好絕對標準和相對標準的關係。比如,脫貧是絕對指標,是指在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兩不愁三保障」的標準既不能拔高,也不能降低。而環境改善方面的一些指標,如要求劣V類水體比例低於5%,就是相對指標,要立足發展階段和發展實際持續改善。

三是把握好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斷的關係。小康不小康,既有客觀目標的定量,也有主觀感受的定性,二者辯證統一。完成了「十三五」規劃主要指標任務,從定量上判斷就是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人民群眾真正享受到了改革發展成果,認同全面小康是實打實的、經得起檢驗的,就是定性的判斷。定量分析用數據說話,科學準確,有助於我們摸清發展中的短板和底數,為決策規劃提供重要依據;定性分析則從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入手,讓量化指標看得見、感受得到,從而對全面小康有了質的把握。

「三個關係」是從理論和實踐、歷史和現實的結合上得出的規律性認識,對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很強的指導性、針對性。我們要在明確衡量標準、正確把握關係的基礎上,找準短板弱項,明確工作重點,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對未摘帽貧困縣和貧困村要實施掛牌督戰,確保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對疫情衝擊產生的農產品賣難問題,要深入開展消費扶貧行動,組織好產銷對接;加大產業扶貧力度,用好產業幫扶資金和扶貧小額信貸政策;加快易地扶貧搬遷、農村飲水安全等脫貧攻堅「掃尾」工程開復工和建設;對存在返貧風險的近200萬和存在致貧風險的近300萬人群實施針對性預防措施,建立促進貧困群眾穩定脫貧和防止返貧的長效機制;加大人才引進、培養力度,支持革命老區脫貧攻堅和振興發展。總之,這是一場歷史性的硬仗。越到最後關頭越要繃緊「補短板」這根弦,不能大意、不能放鬆,繼續頑強奮鬥,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原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江西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執筆:康 峰)

來源:經濟日報

相關焦點

  • 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後一公裡」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當前,我們既要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跑好『最後一公裡』,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後一公裡」,既要著眼「小康」提升發展水平,也要立足「全面」增強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避免短板弱項影響既定目標實現。
  • 《求是》編輯部: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後一公裡」
    這篇重要文章肯定發展成就、闡明思想方法、聚焦明顯短板、提出任務要求,為實施精準攻堅、跑好「最後一公裡」提供了科學遵循。一年多來,遵循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全國上下奮力拼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上不斷找差距、補短板,使各項工作取得扎紮實實的成效,為今天向終點衝刺打下了更為堅固的基石。
  • 跑步健身最重要的不是拉伸,而是跑好最後一公裡
    後半生,放慢腳步,活好自己跑步作為很多人的健身運動和生活減壓的方式,大家都知道跑前熱身、跑後拉伸的重要性,這個也是跑步的儀式感。跑步的最後一公裡可以說是黃金運動階段。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跑步的最後一公裡該怎麼跑。
  • 以過硬作風跑好脫貧攻堅「最後一公裡」
    當前,距離脫貧攻堅收官僅剩4個月時間,如何確保在剩餘時間裡跑好「最後一公裡」?關鍵還在於幹部隊伍作風「硬不硬」。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脫貧攻堅任務能否高質量完成,關鍵在人,關鍵在幹部隊伍作風。」由此可見,「過硬」的作風,是完成脫貧攻堅這個「硬任務」的根本保證。
  • 做好今年經濟工作,要重點把握和處理好「七個關係」
    1月5日,市委經濟工作會議舉行,會議要求要重點把握和處理好「七個關係」:牢牢把握「最先一公裡」和「最後一公裡」的關係,堅持重點突破,在深化科技創新上展現新作為;牢牢把握「做優存量」和「做大增量」的關係,堅持集群發展,在做大做強產業優勢上展現新作為;牢牢把握「擴大內需」和「推動開放」的關係,堅持內外聯動,在打造雙循環重要樞紐上展現新作為
  • 決勝全面小康:「五位一體」全面進步 跑好「最後一公裡」
    決勝全面小康 跑好「最後一公裡」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如何認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如何把握好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斷的關係,記者採訪了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辛鳴。
  • 宜春:以「三化」建設為抓手,打通三個「最後一公裡」
    去年以來,宜春市委堅持把「三化」建設作為 「書記工程」、 基層黨建「一號工程」來推進,緊扣「四個方面定標準、六個方面立規範、一張網絡聯整體」要求,以「三化」建設推進基層黨建各項政策的落實,集中排查解決基層黨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的能力水平,讓「政策落實」「解決問題」「服務群眾」三個「最後一公裡」更通暢。
  • 如果你能跑好10公裡,就離PB不遠了!
    跑圈裡,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想要跑好馬拉松,那麼就先跑好10公裡吧。 對於新人跑者來說,跑個三五公裡是為了鍛鍊,保持身體健康,對於進階跑者來說,10公裡就成了他們的日常目標距離,需要不斷進步,但是對於資深跑者來說,10公裡就是馬拉松的基礎。
  • 每天跑三公裡能減肥嗎
    核心提示:每天跑三公裡的情況下,如果在飲食上可以控制住不吃高熱量食物是可以達到減肥效果的,跑步是消耗熱量相對較多的一項運動,在剛剛開始做跑步運動的時候,不能一天跑三公裡也沒有關係,跑步運動減肥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每天多增加一點點運動的時間和運動量,就會有不錯的效果。
  • 10公裡=10000米?跑好10公裡對跑馬到底有多重要?
    美國「跑步教父」傑夫·蓋洛威曾經說過:「如果你想嘗試馬拉松,就先學會怎麼跑出一個完美的10公裡吧。」對入門跑者來說,跑個三五公裡可以保持身體健康,對於進階跑者來說,可以把10公裡當做日常跑步目標,不斷取得進步。而對於資深跑者而言,10公裡是馬拉松訓練的基礎,如果不能每周抽出大量時間來訓練,10公裡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 10公裡=10000米?跑好10公裡對跑馬到底有多重要?
    美國「跑步教父」傑夫·蓋洛威曾經說過:「如果你想嘗試馬拉松,就先學會怎麼跑出一個完美的10公裡吧。」 對入門跑者來說,跑個三五公裡可以保持身體健康,對於進階跑者來說,可以把10公裡當做日常跑步目標,不斷取得進步。
  • 深圳一女生跨夜12小時跑100公裡慶生!3年半跑了1萬公裡!
    從6月28日(周日)下午6點多開跑 到6月29日(周一)清晨6點多結束 歷時近12個半小時 她就這樣不眠不休地 在深圳人才公園和深圳灣公園 連續奔跑了100公裡!
  • 深圳一女生跨夜12小時跑100公裡慶生!3年半跑了1萬公裡
    連續12小時,從白天到黑夜再到白天,奔跑整整100公裡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是不是聽上去就超級瘋狂?深圳就有一位女生這麼瘋了一把!從6月28日(周日)下午6點多開跑,到6月29日(周一)清晨6點多結束,歷時近12個半小時,她就這樣不眠不休地在深圳人才公園和深圳灣公園,連續奔跑了100公裡!她叫孫寧,山東妹子,跑齡三年多,在深圳做房地產行業。之所以有這個瘋狂的想法,是因為6月29日是她的生日,孫寧想著跑一場百公裡來給自己慶生。
  • 宿遷泗洪:「往返跑」變「單程跑」 打通便民服務「最後一公裡」
    為進一步暢通群眾訴求渠道,傾聽民聲民意,及時發現解決群眾的所需所急,宿遷市泗洪縣界集鎮積極作為,傾力打造綜合便民一站式服務平臺,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如今便捷的為民辦實事服務,得益於今年以來,泗洪縣開展的「三整合」工作。
  • 跑贏時間 戰「疫」物資漂洋過海的最後一公裡
    包括中國郵政、華科武漢校友會以及一個志願者車隊一同為它搭建了「最後一公裡」的通道。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有諸多團隊開始在海外籌集物資。在這些向全球延伸的籌措物資渠道中,這「最後一公裡」是重要的一環。  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一位在海外籌集物資的志願者稱,他最怕的不是沒有物資,而是「買了物資,但運不到一線」。
  • 跑了2000公裡後,我告訴你晨跑好還是夜跑好
    「晨跑好還是夜跑好?」 作為一個累計了跑了2000多公裡的跑手而言,我的答案是:早上跑步和晚上跑步真的有區別,區別還很大!!!,但由於個人的時間安排關係,不得不改成晨跑。你有沒有回家發現:本來計劃著8點跑步的,結果一到家,點個外賣,休息會,刷個劇,看個抖音……一不留神就11、12點了。
  • 每天跑三公裡,有意義嗎?
    有人說,每天跑三公裡身體能會有什麼改變!?說實話,跑三公裡真不會對身體有什麼改變,畢竟對於任何一個正常人三公裡都是輕輕鬆鬆都能完成的,這麼短的距離還沒熱身就結束了,也消耗不了多少熱量。1、三公裡會變為過去每天堅持三公裡很簡單,運動量很小,也或許沒有一點健身效果,但是每天三公裡只要堅持半個月你就會發現,三公裡已經滿足不了你了,雖然之前三公裡跑的很艱難,但半個月一個月後你就會輕鬆的完成它,隨之就是自己給自己增加裡程,5KM、10KM、15KM......
  • 跑一公裡消耗多少卡路裡
    核心提示:在這個髙速發展的時代,人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多,而接踵而來的是一些富貴病,比如肥胖,肥胖不僅會影響大家的外在美觀,而且對身體也會帶來很大的健康隱患,而跑步是一種非常不錯的減肥運動,那麼,跑一公裡消耗多少卡路裡呢?我們一起來看下面的介紹。
  • 當兵每天跑3公裡堅持不下來怎麼辦?老兵告訴你三個方法,很實用
    在軍營裡軍人跑步的項目主要有2個,分別是三公裡跑和五公裡跑。可能一些參與過馬拉松的人會認為,不管是三公裡還是五公裡,其實都是非常簡單的事情,因為現如今的馬拉鬆動輒就在10公裡以上,那麼在軍營裡跑步是不是真的很容易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尤其是三公裡跑,有很多軍人堅持不下來。
  • 為人處世,關係再好,也要把握這「三個分寸」,越界了早晚受罪
    久而久之,好像我們和周圍的人之間關係越來越淡,走得越來越遠。欠錢欠物欠感情一直都是我們非常避諱的事情。被欠著,自己總不好受。欠著別人,心裡也總不踏實。但從這句臺詞中,我反而看到了一種溫情。其實感情就是欠出來的,今天你幫我一次,明天我再幫你一回,就這麼幫著幫著感情才會越來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