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遊戲當下看來是落後的,無論是從遊戲的模式還是收費的方式。
雖然部分遊戲,如《艾希》,最近在國際市場上得到了肯定,但是絕大部分遊戲確實不盡人意。
國產遊戲在90年代至20世紀初是有一定競爭力和市場的,當時也誕生了非常多較為優秀的作品,比如:《秦殤》、《大秦悍將》、《劍俠情緣系列》等,其中不乏一些做工精良,故事劇情恢弘,遊戲體驗超前的作品。其中武俠遊戲是中國特有的遊戲類型,這戲遊戲無疑在當下市場上依然能夠佔據很大的席位。武俠情緣無疑是現在的80後甚至70後對於當時中國遊戲的最深刻印象,也伴隨著無數玩家從青蔥少年成長翩翩君子。相信很多玩家依然忘不了《仙劍奇俠傳》系列留下的感動,也忘不了《刀劍封魔錄》的美好。
但是隨著盜版遊戲席捲中國遊戲市場,市場對盜版光碟視而不見,國產正版遊戲在投入和收益上完全沒有任何優勢。很多人還記得在地攤上可以以非常便宜的價格買到當時熱門的單機遊戲,和正版遊戲動輒幾十塊錢上百塊錢標價相比,單板光碟單張僅需要幾元,而且還可以反覆裝機,這也預示著,你基本可以從朋友或者同學那裡不花錢玩到當時很多的大作。最終國產單價遊戲廠商紛紛倒閉。
在這個時期,大量的國外遊戲也以盜版光碟的形式在市場上流通,當然也有部分國外涉禁的遊戲居然能夠在中國通過審批發行上市。當時中國玩家的正版意識並不強,當然當下玩家的正版意識也不是很強,市場上各類盜版遊戲泛濫,甚至有時候光碟上都不註明遊戲的名稱。對於玩家來說,當時的中國遊戲市場確實是某種意義上的天堂,但是對於遊戲廠商來說,確實一種煉獄。
隨著進入網路遊戲的時代,單機遊戲在某些玩家視野中逐漸淡去。反觀現在的遊戲市場,國內的大牌遊戲廠商哪個不是腦滿腸肥,吃相難看,有時候收費手段甚至是令人髮指。道具收費、裝扮收費、遊戲服務收費,沒錯,遊戲的本質確實是實現公司的盈利,但是在玩家眼中應當是:我得到了應有的服務和快樂,所以我支付我享受快樂的費用。但是無論無何現在大多數遊戲廠商對於玩家的錢包多半是包有欺騙的態度的。無論無何我作為廠商先要將玩家的錢騙到手再說,至於玩家在付款後的遊戲體驗,很多時候並不關注。甚至很多遊戲並沒有退款這個功能。
像Steam等平臺上售賣的單機遊戲,你可以選擇在遊玩幾個小時後選擇是否要真的購買這個遊戲,如果買了並不喜歡,那麼可以無條件退款。這就要求遊戲廠商能夠以自己遊戲品質和帶給玩家的樂趣程度來盈利,這無疑對玩家是有消費保證的。國內的遊戲,大多數是沒有這個保證的,這也導致了很多遊戲採取抽獎的形式來讓玩家付費,玩家很多時候並不能通過自己的充值收穫相應的快樂,很多遊戲廠商並不能把握好這個運氣和充值之間的比值,導致遊戲樂趣全看運氣。
國內遊戲最大的弊病依然是製作水準問題,看看國產遊戲銷量排行榜或在線人數排行榜,並沒有多少是製作精良、美工出眾的。很多時候一款遊戲需要火起來僅需要讓玩家間相互競爭並且讓部分玩家產生優越感即可大賣,或者說很多時候遊戲公司的精力就放在了外觀設計上,而不是遊戲內核或者玩法的設計上,導致了很多時候僅僅推出一款皮膚得到的收益就遠遠大於遊戲系統改進得到的收益,這無疑是本末倒置。
對於未來遊戲的發展,中國當下無疑是走在了快車道上,大廠依舊會傲視群雄,並且大廠也會逐漸更有追求。小廠依然會有少數的黑馬作品,會收到口碑上的認同但是依然很難和大廠抗衡,因此國產遊戲能否擁有自己的品牌(比如仙俠)和代表性的幾A大作,還需有行業抱負的大廠商來開拓。
本文由貼吧遊戲數碼分類大神印象之貓騎士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