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內蒙古自治區展覽
近日在內蒙古展覽館開展
在這場展覽上
草原鐵路的身影從上世紀二十年代走進歷史
貫穿新中國70年發展歷程
一些歷史瞬間和時間節點格外引人關注
讓人記憶深刻
京綏鐵路工人運動
內蒙古革命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組成部門,草原鐵路與內蒙古的革命緊緊聯繫在一起。京綏鐵路是我國第一條自建鐵路,但因北洋軍閥政府與外國公司勾結,出賣路權。從1921年開始京綏鐵路工人不斷舉行罷工,1922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舉行了聲勢浩大的工人運動。
集(寧)二(連)線
1956年01月03日,國際聯運鐵路幹線集寧至二連浩特鐵路修建完成並與蒙古國鐵路接軌。這條鐵路沿線人煙稀少,氣候多變,增加了施工難度。草原戈壁乾旱缺水,離施工地點最近的水源也在9公裡之外,嚴酷的自然條件給築路員工帶來許多困難。當地牧民了解到這一情況後,用駱駝將水馱運到工地,解決用水問題。鐵路工人在修路期間給牧民放電影、免費治病,鐵路員工與沿線少數民族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因此,集二鐵路被稱作是一條蒙漢民族團結幸福之路。
包(頭)白(雲鄂博)線
1958年,包白線開通運營,這條鐵路為興建包鋼的配套工程,主要承擔運輸鐵礦石任務。
張(張家口)集(寧)鐵路
2011年4月,張家口至集寧鐵路開通,這是我國「八縱八橫」鐵路網中京蘭大通道的組成部分。這條鐵路成為內蒙古自治區、河北兩省區間交流和經貿往來的最便捷路徑。
臨(河)哈(密)鐵路
2015年12月,國家「一帶一路」建設重點工程——臨河至哈密鐵路全線貫通。臨哈鐵路線路全長1390公裡,這條新的「草原絲路」建成,使新疆至華北的鐵路運輸距離,較通過蘭新、包蘭鐵路運行縮短約760公裡,較通過蘭新、幹武、包蘭鐵路運行縮短約410公裡,大幅節約運輸成本、提高運輸效率。
張(家口)呼(和浩特)高鐵
2017年8月3日,張呼高鐵烏蘭察布站至呼和浩特東站高鐵正式開通運營,內蒙古通過時空轉換推動經濟發展的高鐵時代到來了。2018年7月31日,在張家口清水河特大橋橋頭,隨著鋪軌機鋪下最後一對500米長鋼軌,經過4年多建設的內蒙古首條高鐵——張呼高鐵全線鋪軌完成,向開通運營目標邁出關鍵一步。2019年張呼高鐵聯調聯試順利推進。
未來,張呼高鐵將與在建的京張高鐵同步開通運營,屆時呼和浩特到北京的運行時間將縮短到3小時以內,高鐵直達北京指日可待。
高鐵樞紐——呼和浩特東站
2011年2月28日,呼和浩特東站正式投入使用。呼和浩特東站設計主題以「草原穹廬、展翅雄鷹、白雲故鄉、青色之城」作為造型立意,將現代交通建築、綠色建築與地域文化特色有機融合。呼和浩特東站的建成運營有力提升了首府形象和城市品位,為全區人民出行提供更加舒適便捷的條件,對提高內蒙古自治區中西部鐵路運輸能力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如今全區鐵路運營裡程達到1.41萬公裡
佔全國鐵路網總營業裡程比重達到10.8%
居全國第一
全區鐵路複線率38.1%
全區鐵路電氣化率40.5%
鐵路網密度達到每萬平方公裡119公裡
草原鐵路功在其中
草原路,平安路,幸福路
在新中國的博大胸懷中
呼鐵兒女把草原人民的
希望和期盼始終承載在
堅實有力的鐵道線上
在新中國70年壯麗非凡的畫卷中
逐夢前行、依次展開
交出了一份滿意答卷
用一個又一個輝煌成績開創了
草原鐵路報效國家服務社會新局面
壯哉,新中國!
美哉,草原鐵路!
點擊播放 GIF 0.0M
圖文:【融媒體中心】孫標
【全媒體特約通訊員】紀恩泉 崔利明
編輯:喬玉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