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陂的地形,以丘陵和山地為主,像武湖這樣平坦,沃野千裡的地方很少,即使是橫店盤龍城這些南部區域,地勢也是高低不平(看看盤龍城的巨龍大道的高度,再看看和其交匯的幾條路的高度,各位就應該能明白),再加上黃陂大部分城市道路都修得彎彎曲曲,缺乏筆直公路對視覺的那種衝擊性,故而黃陂的城市普遍顯得不夠大氣(但又還沒做到小家碧玉般的精緻)。
下圖為盤龍大道往葉店方向景觀,明顯可以看出盤龍大道的高度是低於巨龍大道的,這是盤龍城「中間高,兩邊低」的地形所決定的。
武湖,確實和其他黃陂城市不一樣。
首先,武湖的土地是真的平坦(其形成應該和解放前年年被水淹,洪水帶來泥沙將其衝積成平原有關,東西湖形成的原因也是如此),這樣修路就容易多了,道路可以修的筆直,並且路面沒有上下起伏,從視覺上來說就比彎彎曲曲,上下起伏的公路好看多了。
其次,武湖的路網是方格棋盤式,相對於前川的放射性和盤龍城的自由型(城市道路依據地形特點修建),武湖的路網系統有布局整齊,有利於建築布置和方向識別,同時交叉口形式簡單,便於交通組織和控制的優點。
最後,武湖還沒有被自然景觀和人造工程所割裂,前川、橫店和盤龍城都被高速公路,鐵路、河流、湖泊所包圍,類似一個個孤島,無法融合在一起(前川和橫店之間,隔著繞城高速和鐵路編組站,兩個街道很難連起來),城市拓展的空間有限,而武湖,東可以連接陽邏,北輻射到三裡橋,城市拓展沒有那麼受到限制。
下圖為武湖新城的街景,從氣勢上來說,筆直的馬路看起來確實比前川彎曲的街道看起來大氣
比起盤龍城,武湖在地理位置上來說略微偏了一點(畢竟盤龍城臨近江岸和江漢區,武湖只是和還在開發的諶家磯相連),但武湖的城市拓展空間比盤龍城更大,盤龍城加上漢口北才88平方公裡,一半的地方是生態保護地,武湖的面積已經過百,且大部分地方都可以建設,也就是說,武湖起碼在發展空間上是比盤龍城更大的。
所以,小編才認為武湖是黃陂以後最有希望成為大城市並具有大城市氣派的地方。
但從現狀來說,武湖無論是人口,建成區面積,還是GDP,在黃陂還只處於3-4位的水平,前面有盤龍城和前川兩個巨無霸,並駕齊驅的是橫店這樣的後起之秀,後面祁家灣和灄口正在奮力追趕,這三年的沉寂對武湖來說,雖不是她想要的,但確是為將來的涅槃所必須。
小編個人看法裡,無論長江新區批不批准,武湖的前途都會很光明,差別只在於建設時間的長短罷了,黃陂建設相對於新區的開發,所需要的時間會更長,但所謂天生麗質難自棄,武湖的未來肯定不會只是武漢三環外一個普通的小鎮。
如果長江新區最終不能批准,希望黃陂和新洲攜手,成立跨區的部門,共同規劃武湖和陽邏中間區域的開發,所謂人不救,我自救,對吧。
各位對於武湖的將來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