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是否有這樣一個疑問?為何在二戰期間納粹德國會如此仇視猶太人,它們究竟做錯了什麼會慘遭「抹殺」呢?
這個問題其實不難理解,因為在歐洲對於猶太人的壓迫已經持續了近千年,只不過到了德國希特勒時期這種迫害被放大了而已。
用專家的話來講猶太人的歷史就是一部被驅逐和迫害的歷史,儘管他們有著聰明的頭腦和銳利的眼光,甚至可以左右世界局勢,但也正是因為這種能力讓許多人對其非常忌憚。而德國人在此期間對猶太人的反感表現尤為突出,在一戰結束後相當一部分的德國人認為是猶太人在它們背後「捅了一刀」最終導致德國在戰爭中落敗。
雖然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可意識形態上的普遍認同讓猶太人百口莫辯。到了希特勒上臺之後,本身就崇尚「雅利安人」至上的他更是將猶太人視為洪水猛獸,欲除之而後快。在希特勒眼中,猶太人根本沒有存在的必要:
首先,在宗教信仰中,基督教和猶太教的衝突已經持續了千百年,歐洲各國或多或少都對這些在教義中被視為投機者、背叛者的人有一定的偏見。
第二,猶太人的影響力過於強大,雖然這個民族的人數不多且居無定所,但是在許多領域猶太人都佔有重要的地位。特別是一戰爆發時,大多數的金融機構、銀行和大的公司都是猶太人控制的,掌握財富的他們甚至可以決定戰爭的走向,影響世界的格局。而希特勒對此更是深信不疑,在他看來少數猶太人就可以「呼風喚雨」,一旦讓其壯大,那麼後果不堪設想。
第三,陰謀論。猶太人很聰明,經常會以生意人的身份介入很多事情,並且會將自己立於不敗之地。比如在一些資本主義國家的競選中,作為財富輸出的猶太人他們會同時支持兩黨競選人,而無論最後的結果如何,最終猶太人都會獲取自己想要的利益。也有很多的人在當時認為猶太人有控制世界的野心和陰謀,所以在20世紀初,猶太人是最不受歡迎的種族之一。
第四,希特勒需要啟動資金。一戰結束後德國的發展受到嚴格控制,而野心勃勃的希特勒上臺後如果沒有「橫財」來充實虛弱的德國,他無法在短時間內實現自己的政治意圖。所以猶太人手中的巨額財富成為了希特勒「垂涎欲滴」的美味,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在反猶太主義的浪潮中,希特勒順勢煽風點火,高舉「雅利安人」至上的口號很容易的就獲取了猶太人的巨額財富,並且沒有任何的成本,有了錢什麼事都可以辦了。
有了這些因素的誘導,希特勒最終決定徹底抹殺猶太人,不過在前期腳跟未穩之時相應的行動也不能過於明顯,所以他採取了逐步剝離猶太人的舉措:
第一階段:1933-1934年,抵制猶太人,將所有猶太人從政府工作部門清除掉;
第二階段:1935年春,紐倫堡法案出臺,從法律上定義猶太人,剝奪猶太人的德國公民身份,禁止德國人與猶太人通婚,並規定猶太人不可以揮舞德國國旗。
第三階段:沒收猶太人的全部財產,禁止從事任何商業活動,身份證上加註標識。同時不可以參加任何公眾活動,不能擁有電話和汽車等財產,並燒毀了大約1400座猶太教會教堂。
第四階段:抹殺行動開始!
從1933年到1938年因為剝離政策,大約有15萬猶太人以難民的身份逃出德國進入鄰國,這個數量約佔德國猶太人總數的30%左右,不過逃離並未讓這些人免遭殺戮。隨後爆發的二戰德國席捲整個歐洲,被佔領國的猶太人和在德國國內的猶太人一樣被送往集中營。
所以為了宗教信仰上的認同、保持純種雅利安人的血統、清除投機取巧的邪惡之人、並獲取他們控制的大量財富等目的,納粹德國必須要將猶太人徹底抹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