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國參與•圖觀絲路精神亙古常新
萬眾參觀•共享世界文明交流融合
由中國文聯、北京市政府和中國美協共同主辦,以「絲路與世界文明」為主題的第七屆北京雙年展將於20天後在中國美術館華麗開幕,小編為滿足大家在展覽開幕前對國內外參展作品一睹為快的需求,特意遴選部分中外主題作品按照「絲路」和「世界文明」分上下兩期,分別在開幕倒計時20天和倒計時10天的時候推送給大家賞析,本期首先推出「絲路」類作品精選。
2002年我們開始籌備「2003•首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迄今已經15年了。15年來,北京雙年展從蹣跚學步的兒童,逐漸成長為風華正茂的少年,雖然經驗還不夠豐富,但充滿青春的朝氣、生命的活力和未來的希望。15年來,北京雙年展的參展國數量,從首屆的45國增加到第七屆的102國,已躍居世界國際藝術雙年展首位,表明北京雙年展的國際知名度、影響力和吸引力日益提升,也為千年文化古都北京增添了現代國際化大都市的迷人風採。
張亮(中國)/ 草原絲路·幸福樂園 /2013 / 綜合材料繪畫 / 240釐米×200釐米
唐曉麗(中國)/ 大夢絲路 / 2016 / 中國畫·紙本設色 / 180釐米×400釐米
伊娃·M. 帕爾(奧地利)/ 旅行者 / 2016 / 布面油畫 / 100釐米×120釐米
胡洪波(中國)/ 絲路文明之遠古對話 / 2016 / 綜合版畫 / 118釐米×78釐米
謝振甌(中國)/ 絲綢之路 / 2014 / 中國畫·絹本工筆 / 214釐米×140釐米
王仁華(中國)/ 古燈今照 / 2016 / 中國畫·紙本工筆 / 137釐米×73釐米
陳孟昕(中國)/ 唐蕃古道風情錄 / 2014-2016 / 中國畫·紙本工筆 / 230釐米×208釐米
袁金塔(中國臺灣地區)/ 茶經新解 / 2016 / 裝置:水墨、鑄紙 / 100釐米×250釐米×250釐米
納賽爾·帕蘭吉(澳大利亞)/ 來自波斯賴伊的瓷器 1 / 2015 / 布面綜合 / 120釐米×120釐米
喬治亞·亞邁克利茲·薩德(賽普勒斯)/ 絲路上的鳶尾花 / 2016 / 布面油畫 / 120釐米×120釐米
1877年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首次把連接亞歐非大陸的古代交通路線命名為「絲綢之路」。絲綢之路不僅特指中國漢代使者張騫與沿線各國人民共同開闢的從古都長安到羅馬的陸上絲綢之路,而且包括從泉州港到東西方諸國的海上絲綢之路。絲綢之路不僅是東西方貿易往來之路,而且是世界文明交流之路、人類心靈相通之路。漢唐時期的沙漠駝隊馱去了中原的絲綢、陶瓷、紙張和中國人民的深厚友誼,馱來了西域的佛經、琵琶、香料和世界文明的無數瑰寶。玄奘、鑑真、馬可•波羅、伊本•白圖泰、鄭和等絲路先輩,作為溝通東西方文明的使者名垂史冊。
張紅年(美國)/ 張騫 / 2011-2014 / 布面油畫 / 200釐米×480釐米
孫玉敏(中國)/ 哥倫布的海上之夢 / 2014 / 中國畫·紙本工筆 / 144釐米×75釐米
萊斯特羅(波蘭) / 阿拉伯香料 / 2012 / 布面油畫 / 170釐米×200釐米
孫博(中國)/ 海神 /2016 / 中國畫·紙本巖彩 / 240釐米×575釐米
孫綠綠(中國)/ 閩海雲霞繞刺桐 / 2016 / 中國畫·紙本工筆 / 230釐米×300釐米
馮少協(中國)/ 十八世紀伊斯坦堡·遠道中國歸 / 2014 / 布面油畫 / 176釐米×126釐米
張玉惠(中國)/ 海路 / 2016 / 漆畫 / 180釐米×180釐米
絲綢之路是溝通東西方文明的紐帶和幹道,是世界文明交流互鑑的見證和象徵。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鑑和優勢互補,人類謀求世界和平發展的共同夢想,構成了亙古常新的絲路精神。正如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2017年5月14日在北京「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演講所說:「古絲綢之路綿亙萬裡,延續千年,積澱了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本屆北京雙年展的主題「絲路與世界文明」,正是旨在弘揚絲路精神,提倡世界文明交流互鑑,以當代藝術形式促進「一帶一路」建設,促進人類謀求世界和平發展的共同夢想的實現。
於小冬(中國)/ 拉薩燃燈節 / 2016—2017 / 布面油畫 / 220釐米×390釐米
朱沙(中國)/ 絲路尋蹤 / 2016 / 布面油畫 / 120釐米×180釐米
李愛國(中國)/ 霜天 / 2016 / 中國畫·紙本工筆 / 100釐米×100釐米
張可揚(中國)/ 草原上的「微」生活 / 2014 / 布面油畫 / 120釐米×150釐米
李峰(中國)/ 後來,我決定走了 / 2014 / 布面油畫 / 130釐米×150釐米
劉劍波(中國)/ 在路上 3·和諧號 / 2016 / 布面油畫 / 120釐米×160釐米
張及時(中國)/ 港口雄開萬裡流 / 2016 / 布面油畫 / 210釐米×230釐米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絲綢之路是人類心靈相通之路。藝術是人類心靈的產物,最便於溝通人類的心靈。絲路精神擁有全人類共享的精神價值,第七屆北京雙年展的主題「絲路與世界文明」獲得了當代世界各國藝術家的普遍關注和認同,應徵投稿空前踴躍。本屆北京雙年展籌備期間,陸續收到來自世界120個國家4千多名藝術家的應徵作品1萬餘件,最終擇優遴選了部分作品參展。參展藝術家不限於絲路沿線國家,也包括非絲路沿線國家的眾多藝術家。根據北京雙年展的中國模式和品牌特色,本屆北京雙年展的展品形式仍以繪畫、雕塑藝術為主,也適當採納裝置、影像等新媒體藝術形式。
張國錚(中國)/ 絲遊記 / 2016 / 影像 / 時長:9分40秒
侯明峰(中國)/ 駝背上的古道 / 2016 / 絲網版畫 / 61釐米×120釐米
鄧河(中國)/ 時空之鏡 / 2016 / 雕塑:仿石樹脂、不鏽鋼 / 40釐米×145釐米×40釐米
張哲宇(中國)/ 天路 / 2016 / 雕塑:樹脂 / 70釐米×150釐米×40釐米
法拉赫娜茲·阿扎拉巴迪哈(伊朗)/ 夢想之路 / 2016 / 布面綜合 / 180釐米×160釐米
邱愛豔(中國)/ 刺字—金剛經 / 2012-2013 / 書籍裝置:棉布、棉線刺繡 / 43釐米×78釐米
帕娜攀·育瑪尼(泰國)/ 空-真 / 2016 / 裝置:環氧樹脂,自然材料 /70釐米×200釐米×6釐米
史鍾穎(中國)/流 / 2012 / 裝置:蠶繭、手工紙、蠶子 /80釐米×460釐米×50釐米
尼古拉·吉洪諾夫、瑪麗娜·吉洪諾夫(以色列)/ 東. 西 / 2016 / 雕塑:纖維玻璃,尼龍釣魚繩 / 80釐米×210釐米×44釐米
那些來自當今戰亂不息的古絲路沿線國家的作品,更充滿對和平發展的絲路精神的緬懷、憧憬和夢想。
哈米德(伊拉克)/ 巴格達阿巴斯城牆廢墟上的女神伊什塔爾 / 2016 / 雕塑:青銅 / 39釐米×7釐米×24釐米
伊拉克藝術家哈米德的參展雕塑《巴格達阿巴斯城牆廢墟上的女神伊什塔爾》塑造了古巴比倫的女神伊什塔爾。女神伊什塔爾是美麗、希望之神,也是美索不達米亞的博愛之神。儘管硝煙瀰漫,伊什塔爾仍然無時無處不在庇佑著人們。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和平的渴望與期待。
愛德華·沙達(敘利亞)/ 家庭照片 / 2016 / 布面綜合 / 146釐米×114釐米
敘利亞參展藝術家愛德華•沙達的布面綜合作品《家庭照片》,創作有感於國內戰亂:雖然許多家庭在戰爭中支離破碎,但母親們卻仍勇敢直面命運並孕育新生命。
拉德範·阿爾默罕默迪(葉門)/ 快樂的葉門 / 2016 / 布面油畫 / 100釐米×80釐米
葉門內戰一直持續,藝術家拉德範•阿爾默罕默迪的參展油畫《快樂的葉門》描繪了一位身處廢墟深情遙望遠方的老者,老人的雙眼似乎在告訴人們:歧視、宗派主義和極端宗教勢力正在試圖抹殺美好的藝術,他為這個美麗國家所發生的一切感到悲傷,但仍抱有希望。老人臉上歷經數十年滄桑的皺紋體現了這個國家的歷史、文明和解脫。
更多精彩的第七屆北京雙年展入選作品,請看下回分解,小編將在本屆北京雙年展開幕倒計時10天的時候準時為您推出主題作品賞析之「世界文明篇」。
塔蒂阿娜·密特拉(俄羅斯)/ 絲路舞者 / 2016 / 雕塑:石膏,金屬網,木 / 100釐米×30釐米×100釐米
石踴達哉(日本)/天行健 / 2011 / 巖彩 / 167釐米×340釐米
(溫馨提示:本帖文字,主要節選自第七屆北京雙年展作品集前言,由策劃委員王鏞撰寫,轉載請註明出處。)
(長按二維碼,關注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官方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