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家鄉嶽西隨安徽另外10個市縣已經美成全國典範的時候,大名鼎鼎的菖蒲水畈、傳揚萬裡的板舍、美麗的彩虹村、你居然不知道,」我的家鄉,我的驕傲,現在就讓他們開開眼界,看看驕傲的嶽西!誰再不知道嶽西24個鄉鎮請把這條微信甩給他!
蓮雲鄉位於嶽西縣城西郊6公裡處,鄉行政面積4500公頃,下轄6個行政村,170個村民組。蓮雲大河將蓮雲鄉一分為二,大河兩側均為相對平整的衝擊畈,灌溉方便,土壤肥沃。蓮雲鄉地理、區域、交通位置相對優越,東香高速公裡從境內通過,318國道橫穿蓮雲鄉,合武高速公路貫穿該鄉4個村。2004年,嶽西縣經濟開發區落戶蓮雲。蓮雲鄉鎮內基礎設施完善,經濟發展迅速,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蓮雲鄉是戰略要地,留下很多戰爭歷史。該鄉境內旅遊資源豐富。
主要景點有:可供旅遊觀光的飛旗寨、大觀園、雲濟寺、觀音寺、祈永寺、通真觀等數十處。
黃尾鎮位於嶽西縣北部,與本縣頭陀鎮、青天鄉和霍山縣磨子潭鎮接壤,距縣城34公裡。濟廣高速橫貫全鎮,在黃尾設有互通出口,黃尾鎮位於合肥、武漢兩小時旅遊圈交匯地帶。全鎮轄門樓、平等、雲峰、嚴家、黃龍、黃尾6個行政村,90個村民組,戶籍人口7130人(除10名少數民族外,均為漢族),外來常年暫住的務工、經商人口超過6000人。黃尾鎮依託生態資源優勢,放大交通區位優勢,強力建設生態大鎮、旅遊強鎮、商貿重鎮、風情小鎮,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成為集革命老區、生態功能區、生態示範區、純山區、貧困地區「五區」於一體的嶽西縣北部重鎮。
主要景點有:彩虹瀑布、雲峰峽谷等
頭陀鎮位於安徽省安慶市嶽西縣,地處大別山腹地北坡 位於嶽西縣北部邊陲,淮河流域淠河源頭,東鄰舒城縣查灣鄉,北接霍山縣磨子潭鎮,西、南分別於本縣黃尾鎮,青天鄉、石關鄉、主簿鎮、姚河鄉比鄰,頭陀鎮貫穿全境,青天—姚河公路、石關—黃尾公路十字交叉穿境而過。全鎮總面積123平方公裡,現轄16個行政村,135個村民組,人口1.1萬人。自然資源豐富,名優特產居多。花崗石、磁鐵礦等藏儲量頗豐。
姚河鄉位於嶽西縣東北邊陲,與舒城、霍山兩縣接壤,姚河鄉境內山清水秀,風光旖旎,擁有香爐石、竹山古茶園、孫氏宗祠、馬石石傘等多處自然景觀。森林覆蓋率達85%以上,植被完好,花草芳香,空氣清新,遠離塵囂,環境靜謐。2005年被評為「安慶市生態示範鄉」,2006年被授予「安徽省環境優美鄉鎮」稱號, 2013年,被國家環境保護部評為「國家級生態鄉鎮」。2014年,姚河鄉歷史名村梯嶺村被列入「安徽省第一批傳統古村落」名錄和「安徽省特色景觀旅遊名村」名錄。
主簿鎮位於嶽西縣東北部,面積99平方公裡,轄6個行政村,117個村民組,2471戶,8133人。鎮區距縣城34公裡,距省城合肥160公裡,105國道縱貫全境,交通便利。全鎮山場面積13.2萬畝,耕地面積約1萬畝,其中水田面積7800畝,平均海拔800米,年平均氣溫13.2,全年日照時數2010小時,無霜期180天,四季分明,系淠河與杭埠河水系源頭。主簿歷史悠久,是一片古老而美麗的土地,傳說西周時枯井園就有306戶,早年因有一京官主簿到此為官,在任清廉公正,後人以此官職命名此地以示紀念。
響腸鎮建於1992年2月,系原無愁、金山、響腸三鄉合併而成,總面積64.37平方公裡,轄7個行政村,188個村民組,5100戶,19217人,除極少數的苗、回族等少數民族外,大多數為漢族。2006年被省政府命名為安徽省歷史文化名鎮。
響腸鎮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澱深厚,文化遺存豐富。擁有1800多年歷史的千佛塔,600餘年歷史的響腸老街,極具皖西南建築特色的方氏宗祠、胡氏宗祠、王氏宗祠、周氏宗祠、秦氏宗祠、萬家樓、大夫第、胡葉吉故居等祠堂民居,相當數量、風格各異的廟宇、古道、古亭、古橋,以及嶽西高腔、戲曲、民歌、諺語、說書等大量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有興禪寺、惜字亭、請水寨暴動舊址。
毛尖山鄉位於嶽西縣東部邊陲,有嶽西東大門之稱。內與縣城、天堂鎮、溫泉鎮、石關鄉、響腸鎮相銜,外接潛山縣逆水鄉、割肚鄉。境內群山環繞,地勢陡峻,山多地少;毛尖山水庫坐落境內,庫區涉及3個村,6300人口;鄉政府駐地距縣城7公裡,進城便利。故毛尖山鄉又有深山區鄉、庫區鄉、郊區鄉之稱。千年絕活——手工製做桑皮紙,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銷往北京故宮和海內外。為此,毛尖山鄉還有桑皮紙之鄉的美稱。
來榜鎮地處嶽西縣域中心,是嶽西中西部交通要塞,也是嶽西縣旅遊區域中心集鎮。面積134平方公裡,東臨嶽西縣經濟開發區,南接妙道山國家森林公園,西往明堂山、司空山,北靠鷂落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距縣城23公裡,318國道和209省道在鎮區交匯,是嶽西縣西南、西北9個鄉鎮15萬人來往縣城的必經地。
來榜鎮自然風光引人入勝。黃沙嶺橫亙東南,雷音寺塔肅立西北,三道河揚波九井,鐘形山懸核中心。雷音日出、公山雲海、九井流泉、錢坪林海、龍井湖光、鐘山夜月、古寨遺蹟、來河春曉、八字摩崖、清靜晚鐘匯成來榜十景;黃泥古墩遺址、古寨址桃園寨、馬園寨、公界山清靜寺和八字巖電站水庫是來榜的主要古蹟名勝。
嶽西縣白帽鎮地處嶽西縣西南邊陲,318國道貫穿東西,東與本縣河圖鎮連接,南與店前、冶溪鎮毗鄰,西連湖北省英山縣,北接古坊鄉,素有嶽西西大門之稱,總面積135平方公裡,平均海拔350米,山場總面積12.5萬畝,耕地面積16577畝,其中水田13073畝,旱地3504畝。
白帽解放前屬太湖縣北後區,解放後成立白帽區,轄深村、古坊、南莊、餘河、河圖等17個鄉,1981年7月建立白帽區公所,1984年全區所轄的公社改稱鄉人民政府,1992年3月,撤區並鄉建鎮,將原白帽、雙畈、餘河、南莊四鄉合併為白帽鎮,全鎮轄10個行政村,27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0723人。
白帽鎮景區資源主要有餘八相公紀念館、廣佛庵、羊角尖、深村紅葉、永寧橋、松鶴亭等。
古坊鄉地處大別山南坡分水嶺以南,呈高山小盆地地貌,東北為山間盆地,西南為低山丘陵。平均海拔600米,最高點東山尖海拔1044米,最低點黑羊河海拔310米。主要河流古坊河、蓮花河、月形河、黑羊河向南流經白帽鎮匯入店前河,是長江流域皖河水系長河幹流店前河的發源地。年均氣溫14.9℃,年均降雨1500毫米,氣候溫涼,四季分明,亞熱帶季風氣候。
青天鄉位於大別山北坡,淠河源頭,總面積117平方公裡,轄8個行政村,177個村民組,共2978戶,11698人。全鄉耕地面積7995畝,山場面積14.4萬畝,群眾多以農業生產為業,常年外出務工人口達3000餘人。
境內山青水秀,生物多樣,風景迷人,旅遊資源豐富,多枝尖、牛草山、明山寨山勢雄偉,風光旖旎,是安慶市環境優美鄉鎮。
境內人傑地靈,人文資源豐富,明清時期的古寨遺址傾訴著可歌可泣的歷史;河口寺、觀音寺、地藏庵等古剎,梵音嫋嫋,香火綿綿。
境內獨特的地質地貌蘊含著豐富的水能、風能和銅、鐵、花崗巖等礦藏,具有極大開發利用價值。
河圖鎮位於安徽省嶽西縣西部,距縣城57公裡。1992年3月由原河圖、涼亭、南山三鄉合併成立。東與和平鄉、來榜鎮、五河鎮接壤,西與白帽鎮、古坊鄉相連,南與店前鎮交界,北與湖北省桃花衝森林公園、安徽省鷂落坪自然保護區毗鄰。省際紅色旅遊公路貫穿南北,318國道橫穿東西。鎮域面積172平方公裡,轄7個行政村,167個居民組,3236戶,11703人。有漢、壯、侗等民族。
河圖鎮是安徽省優秀旅遊鄉鎮。境內旅遊資源豐富,有明堂山風景區,天峽風景區和欲開發的馱尖風景區,精華景區面積98平方公裡。
嶽西縣店前鎮徐良村位於店前鎮西北部,司空山北麓,距鎮區8公裡。北與白帽鎮接壤,西與冶溪鎮毗鄰,東與河圖鎮相連,處於318國道旁。37個村民組,785戶,2970人,總面積23平方公裡,山場面積18088畝,耕地面積3050畝。
嶽西縣冶溪鎮位處皖鄂兩省,太湖、嶽西、英山三縣的結合部,為嶽西縣西南邊陲的農業大鎮,距縣城86km,S211省道穿境而過,全鎮11個行政村,262個村民組,共5832戶,24968人。總面積106平方公裡,耕地面積19085畝,山場面積10萬畝,四面環山,中間一馬平川,大片山地阡陌相連,氣候溫和,人口集中,景色迷人,有「大別山中小江南」之稱。著名的中國佛教禪宗第一山——司空山三分之二坐落其境。秀美的冶溪長河縱貫全境,形成了得天獨厚的冶溪盆地。
中關鄉屬大別山南坡低山丘陵區,海拔400-600米,東部中關河、西部沙村河、南部京竹河均匯入潛水大河。最高山峰桃源寨1294米。中關鄉是生態環境優美的綠色之鄉,境內群峰聳翠、山水相連。滿坡滿坡的茶園嫩芽吐秀,蒼松翠柏鬱鬱蔥蔥,高山無公害蔬菜膾炙人口,桃源寨、戽子尖、請水寨、大龍潭水庫的風光會讓人留連忘返。
五河鎮地處嶽西縣西南,距縣城22公裡。轄12個行政村,268個村民組,19884人,總面積132平方公裡,其中山場面積10000公頃,耕地面積1000公頃。境內崇山峻岭,山巒疊嶂,是皖河支流潛水的發源地。平均海拔520米,妙道山主峰海拔1460米。
菖蒲鎮屬於大別山南坡中山區,最高海撥裡仁村張山頭915.7米,最低海拔毛畈村袁家渡64米(全縣最低)平均海拔小於500米。縣內最大河流——潛水從本鎮經過,河谷多卵石,河畔多沙灘草坪,水勢平緩。河內盛產鐵沙、河沙以及著名特產菖蒲河魚。2002年把從上起王嶺下至袁家渡境內12公裡河道被統一規劃為「天仙河」漂流景區,專家考證有「險似三峽,秀如灕江」之美,上遊已開發為皮划艇漂流,下遊從事傳統的竹筏漂流。天仙河兩岸旖旎的田園風光,贏得「安徽第一漂」的美譽。天仙河旅遊綜合開發發展潛力巨大。另外,鎮內有商代古遺址兩處:即撞鐘蟹形面和毛畈鼓形包(全縣僅八處),有影響的古寨址白雲寨(全縣共四寨),還有溪沸華公廟、水畈紅軍洞、溪沸溫泉等名勝。
包家鄉位於北亞熱帶向暖溫帶的過渡地帶,動植物區系複雜,生物資源豐富,區內幾乎囊括了大別山所有的生物種群和植被類型,保存有大面積的天然次生林和一批珍稀、古老孑遺物種,是2000多種高等維管束植物、200多種陸生脊椎動物和100多種大型真菌的天然分布地,其中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動植物就有40多種,既是香果樹、領春木、大別山五針松、厚樸、大鯢、原麝、勺雞等瀕危物種的集中分布地,也是多枝杜鵑、鷂落坪半夏、美麗鼠尾草、大別山冬青等幾十種地方特有植物生長繁衍的場所,堪稱「天然物種基因庫」。
巍嶺鄉地處嶽西縣東北邊陲,1956年行政區劃調整為嶽西縣管轄(原為潛山縣黃柏區管轄)。面積41.4平方公裡,距縣城34公裡,南面與潛山縣的塔畈鄉、槎水鎮交界,北面與主簿鎮毗鄰,西面與石關鄉相連,與枯井園、板倉山兩個國家自然保護區毗鄰。轄3個行政村,50個居民組,1101戶,4089人,耕地面積115公頃,山場面積3393公頃,其中林地面積3346公頃。
巍嶺鄉是一個深山區鄉,又是一個紅色革命老區,屬桐城市大沙河水系源頭,海拔自然落差大,沙質土壤結構,極易受到洪災、旱災等自然災害侵襲。旅遊資源有全省海拔最高(1062米)的雲峰水庫、百丈懸崖中的天然寺、有樹形巨大的千年銀杏(高60米,圍10米)等。
田頭鄉境內千峰競秀,峰迴路轉,溝壑交錯,水流湍急。最高山峰烏帽尖海拔1148米,最低河谷南河唐屋處海拔169米。自然資源極為豐富,廣闊的山場孕育著眾多的奇花異樹,珍禽異獸。田頭古杉名冠華東地區長江以北,田頭茶葉內質清純,香味綿長。
嶽西縣和平鄉位於嶽西縣西北部,總面積102平方公裡,轄6個村,125個村民組,9357人。距合肥228公裡,距安慶148公裡,距縣城31公裡,鄉政府駐地西溪村。
境內資源豐富,風光秀麗,景色宜人。多枝尖、馱尖屹立群山之巔,寶纛河、西溪河貫串全鄉。清代中書侍郎林杞材的故居中書樓及其屋後的月亮巖、中書墓、鴛鴦石就位於寶纛河下遊林家河,寶纛河貢魚和月亮巖貢茶由此出名;大小觀音洞和上大下小的晃動山及光滑如鏡的光巖寨相映成趣。
石關鄉地位江淮分水嶺,位於嶽西縣縣城以北22公裡,距省城160公裡,與縣內溫泉、毛尖山、巍嶺、主簿、頭陀、來榜六鄉鎮相鄰,平均海拔840米,是典型的高寒山區,歷史淵源悠久,人傑地靈,名揚內外,境內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十分豐富。
天堂鎮位於安徽省的西南角,地處大別山腹部, 屬丘陵和小盆地地形,因四面遠山屏立,峰巒環抱,宛如一口大天然大塘,故得名天塘(後循諧音改名「天堂」)。
溫泉鎮於1992年3月建立,是由原湯池、斯橋、東營三鄉合併而成。該鎮位於嶽西縣城北郊,距縣城僅6公裡。東與石關鄉、毛尖山鄉接壤,南與縣城天堂鎮相鄰,西與來榜鎮、蓮雲鄉毗連,北與來榜鎮、石關鄉交界,總面積86平方公裡。該鎮屬於安徽省首批擴權試點鎮,省建制中心鎮,有8個行政村屬嶽西縣新縣城規劃區,是首任中共安徽省委書記王步文烈士和中國工農紅軍中央獨立第2師師長王效亭烈士的故鄉。
家鄉是什麼?就是你說千萬句埋怨卻不允許別人說一句不好的地方。 家鄉是什麼?就是你說千萬句埋怨卻不允許別人說一句不好的地方。家鄉是什麼?就是你說千萬句埋怨卻不允許別人說一句不好的地方。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及嶽西在線家園網)
嶽西悠揚公司新媒體部出品
責任編輯、製作:汪明亮
-
嶽西的帥哥美女,大爺大媽,如果你想了解嶽西的大事小事八卦事,想交更多的嶽西朋友,請加我微信:15955626258 我在嶽西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