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觀察者網
科技競賽背後的國運:中國扛起「賽博」旗幟 美國供應「朋克」素材
來源:科工力量 作者 | 李沛
01
打破次元壁
298塊錢折射的當代青年感情圖鑑、捏臉中的女權主義意蘊,趕首發的打工人摸魚指南……2020年的冬天,《賽博朋克2077》熱到「出圈」,形形色色的硬核科普、衍生話題、土味玩梗蜂擁進入主流輿論場。
從這個設定相當「原教旨」的遊戲中,遵循著賽博朋克亞文化「high tech, low life」的美學風格,也出現了許多「酷」勁十足的未來科技產品。
不過您可能想不到,其中的很多「黑科技」已經或者即將在中國真正打破「次元壁」,從科學幻想變成現實。
2019年10月,由人民解放軍陸軍裝備部舉辦、陸軍研究院某所承辦的「超能勇士—2019」單兵外骨骼系統挑戰賽在京舉行。挑戰賽經過北京、深圳、西安三個方向分區路演,共吸引了國內從事相關研究的科研機構、院校、企業等近百支隊伍參賽,多款有動力、無動力外骨骼產品展示了在負重行軍、物資搬運、彈藥裝填等作業場景中的「力量倍增器」作用,隨著這個月的賽博朋克熱潮,有心人發現了遊戲設定中的機甲與現實產品的相似,這次外骨骼黑科技演示也在輿論場又「火了一把」。
鮮為人知的是,就在這次「超能勇士—2019」挑戰賽中,還有比外骨骼更「科幻」的產品登場,那就是單兵飛行器。
獲得單兵飛行創新演示項目第一名的「飛行摩託」由東莞匯天無人機研發,能夠垂直起降,體積小,重量輕,俯身的駕駛姿態也很適合超低空飛行中的快速反應避障操作。
(國內已經有多家企業推出不同構型的單兵飛行器)
如果覺得單兵輕型飛行器與賽博朋克2077或者銀翼殺手裡的飛行汽車逼格有差距,還不算過癮,別著急,中國製造的飛行汽車在這個細分市場也已經跑到了全球前列,納斯達克上市的億航無人機所開發的雙座垂直起降電動飛行汽車,已經悄然實現批量生產,並在消防隊伍中開始試用,未來有望在高樓滅火、城市安全、交通管理等領域完全率先實現賽博朋克世界中飛行汽車的效能。
(億航216飛行汽車高樓消防演示)
前面說到的東莞匯天公司參賽的另一款「大號」單人飛行器,旅航者T1,也已經在民用市場打開了局面,得到「造車新勢力」小鵬汽車的投資,預計在來年(2021年)就有望投放市場,至少在一些通航應用場景中,可能將很快讓普通人有機會體驗。
至於賽博朋克2077中的各種自主無人裝置,從機器狗到智能助手,在波蘭開發者的眼中或許還算得上前沿技術,在中國人手裡也已經有白菜化、爛大街的「危險」,解放軍陸軍組織的歷次「跨越險阻」無人裝備挑戰賽中,各種概念探索之豐富、之前衛,不由讓人感慨好萊塢編劇應該來中國尋找靈感。
(足以令賽博朋克2077設定師甘拜下風的各種中國無人智能作戰車輛)
02
賽博格黎明
外骨骼、飛行汽車、自主無人裝備,還只是賽博朋克黑科技「奔現」的開胃小菜。
賽博朋克亞文化的核心意象是什麼,是人機融合,在人體的人工改造和機器的人性覺醒中展開和挖掘笛卡爾式的哲學思辨。
在人機融合領域,中國同樣已經誕生了許多令人眼前一亮的「黑科技」。
腦機接口由於埃隆·馬斯克等美國科技巨頭的鼓吹,是這一領域相對而言最有「熱度」的研究課題,國內新聞中也時不時被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等研究機構的腦機接口研究成果「刷頻」,例如意念操縱機械臂喝水寫字,意念操作無人車或無人機。
(中美兩軍科研機構均已開展腦機接口意念操作研究)
其實,國內的相關科研進度即便不是已經悄然領先,起碼也與美國處於互有長短的同檔研究進度。
例如國防科大智能技術研究團隊,已經驗證了腦機接口意念駕駛汽車能力,西北工業大學等高校則已經成功演示了腦機接口遠程操縱無人機飛行的可行性。
(腦機接口遠程操縱無人機系統界面,出自2016年的中國科研文獻)
現有人類腦機接口研究仍然以非侵入式技術路線為主,更接近科幻的侵入式腦機接口,中國科研人員已經在試驗動物控制中取得了突破,統過神經刺激單元的植入,國內高校已經實現了對大鼠、鴿子等動物的運動功能刺激幹預和控制,讓動物按照人類指揮的路線來行動、飛行,未來的戰爭中,或許就將是大雁、老鼠等生物「戰士」無聲無息主宰信息戰場,飛過敵方航母編隊的一隻海鷗,甚至就可能是被遙控的偵察「千裡眼」。
(侵入式腦機接口控制鴿子飛行,同樣已經是幾年前的研究成果了,最新進展嘛……那話怎麼說來著,太過先進,無法展示)
大腦意念的輸出,只是賽博朋克人機融合技術圖景的「初級階段」,而要實現生化人(Cyborg)這一終極想像,也就是除了大腦之外,人體一切部分都可以為功能更強大的人造裝置取代,其所需依託的基礎技術、共性技術研究上,中國人同樣已經悄然站在了世界最前沿。
人體中重量佔比最大的是肌肉,人工肌肉研究在國內已經達到了很高水平,使用記憶合金智能材料,中科大已經完成了相當逼真的電信號刺激柔性仿生手研發,重量較傳統的機電剛性裝置大幅下降,已經相當接近於真實人手,除了這類電刺激新型材料外,國內還在開展活體細胞生物混合的驅動與控制研究,從單細胞/組織的層面上研究人工控制生物質運動的方法,名副其實的「生化」義體已經並非全然的幻想。
(公開資料中的柔性仿生手及可以傳遞壓感、痛感的電子皮膚)
至於賽博朋克世界中的另一種「終極造物」—人造人,其「大腦」所需的類腦人工智慧技術正在中國大踏步地進步,而人造人的「身體」所需要的技術也越來越成熟,波士頓動力式的兩足步行機器人在國內也有毫不遜色的產品對標,甚至具備神經感知功能的人造皮膚和仿生電子眼,在國內也已經出現成品。
(北理工多自由度仿生電子眼產品)
在賽博朋克亞文化經典《銀翼殺手》中,人造人被設定為代替人類,在太空探索、星際戰爭、行星殖民中被廣泛應用,代替人類承擔危險的工作,隨著中國新一代空間站開始建設,我們或許也將很快看到第一代的中國「人造人」航天員在太空中辛勤工作。
(有望在中國空間站建設施工中大顯身手的類人機器人「太空人」)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賽博朋克式的未來信息化、智能化科技研究領域,中美已經將其他國家遠遠甩在了身後,而這兩個領先者在各個技術方向上的進度也犬牙交錯各有短長,美國獨步天下的技術領導地位已經成為昨日黃花。
03
三十年前的預見
早在三十年前,兩位睿智的大家就已經預見到了今天的圖景。
1992年,五角大樓淨評估辦公室針對美國軍事優勢的遠期前景提交了一份研究報告,將當時在高科技產業上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德國和日本,視為最有可能實現軍事技術革命(MTR),從而抵消美國軍事優勢的潛在敵手,出人意料的是,中國緊隨其後,被列為實現概率僅次於德日的第二檔敵手。
要知道,當時的中國GDP才剛剛超過伊朗、巴西和墨西哥,與加拿大、西班牙等西方陣營「小兄弟」還有懸殊差距,引進生產的西方上一代家用轎車車型桑塔納,歷盡艱辛,國產化率此時才剛剛達到70%,工業技術能力可見一斑。
這份報告的製作者叫安德魯·馬歇爾,美國國防部淨評估辦公室創始人,也是美國戰略學界最傑出的大腦之一,被譽為「五角大樓的尤達大師」,70年代馬歇爾大力推動的「抵消」戰略(以高科技常規武器抵消蘇聯戰略武器優勢),被認為是其後美國在冷戰競賽中最終勝出的重要原因。
(五角大樓的尤達大師,安德魯·馬歇爾)
1992年出人意料的遠景分析之後,馬歇爾就成為了五角大樓內對華鷹派的代表人物,馬歇爾認為中國將會在2010年左右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軍事裝備的技術水平也將大大縮短與美國差距。
馬歇爾門生故舊形成的小圈子,成為美國當代「中國威脅論」理論和人馬的主要發源地,近年來美國軍事戰略圍繞中美競爭的轉型中,馬歇爾圈子提出的「第三次抵消」戰略也有著裡程碑意義。
同一時期,太平洋彼岸,退休後本可頤養天年的錢學森先生,則不遺餘力地推廣著信息化戰爭這一概念,指出要「逐步將中國人民解放軍改組成為21世紀中國人民抗擊帝國主義侵略的,用高技術武裝起來的新時代信息化軍隊」,乃至較為激進地提出2010年基本建成信息化軍隊的目標,深深影響了其後人民解放軍建設信息化軍隊的「三步走」發展戰略。
(錢老晚年對信息化戰爭的思考對其後人民解放軍發展戰略產生了很大影響)
儘管價值立場迥異,但太平洋兩岸最睿智的頭腦,不約而同地把握到了信息技術的發展前景,以及中國在這一歷史大變局中的獨特潛能。
今天的現實,已經雄辯地證明了大師的遠見。
中國為什麼如此特別?為什麼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瞄準智能化、信息化技術革命的長跑中,中國人不但從第三世界梯隊接連趕超當年的「種子選手」,甚至追近了曾經遙遙領先如日中天的美國人,在緊張的你追我趕中把其他競爭者遠遠甩在了身後?
04
十六字「屠龍術」
「以任務為經,以學科為緯,以任務帶學科」,1956年新中國第一代領導集體和戰略科學家集體,在《十二年科學規劃》的編制過程中,已經提煉出了這個中國科學技術不斷趕超,創造奇蹟的「秘訣」。
這個「神奇」的科研方法論說白了也非常好理解,就是首先建設起齊全配套的科研專業布局,隨後用自上而下規劃實施的、集成創新的明確具體任務,去引導、調動、拉動科研資源。
看似簡單明了的原則,對於中國以外的國家,卻往往成為無法操作的「屠龍術」,有沒有一個堅強有力的科技創新管理、規劃機制,是後發國家趕超戰略能夠奏效的關鍵分水嶺。
對於絕大多數國家而言,相比於國家的基本安全,社會的基本穩定,民眾的基本溫飽這些當務之急,發展科學技術無疑只能是一種奢侈的精英階層活動,靠自發湧現的某幾個精英人物個人才華或贊助熱情而發生,也隨著這些人物的際遇而消亡,如同戈壁裡的風滾草,沒有長成參天大樹滋養和凝聚社會的可能。
對於稟賦更為理想的發達國家來說,發展科學技術不再受到物質條件的制約,卻面臨著「意圖」所帶來的危險性,即便有幸出現了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當科技水平追近到讓「領先者」感到不舒適的程度,也隨時可能遭到外部打擊,日本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美日貿易戰」中的遭遇就是最好的例證。
在八九十年代美日貿易爭端中,所謂的貿易不平衡只是個無足輕重的幌子,美國人的目標自始至終都非常明確,那就是「拆除」日本趕超戰略的整個運轉機制,被認為是「日本經濟奇蹟」總參謀部、日本政商共同體樞紐的通商產業省,遭到美方的重點「關照」。各種產業扶持和引導政策被直接叫停,與通產省關係緊密的日本電氣等半導體巨頭也「知趣」地削減了主機平臺研發投入,拱手將終端市場主導權交還美國,開始向產業鏈中上遊配套轉型,最終,通產省也於2001年改組為經濟產業省,與日本經濟趕超的雄心壯志一起煙消雲散。
(日劇《官僚們的夏天》,原作又名《通產官僚們的夏天》,取材於日本通產省官僚群體,直觀展現了強有力的組織領導對高科技產業發展的價值)
05
「以任務帶學科」
2001年,通產省改組後不久,被再次馴化的日本新自由主義精英們就提出了雄心勃勃的「第二期科學技術基本計劃」,改弦更張,將國家科技戰略重點放在基礎研究上,提出了重大科研成果50年內要爭取拿到30次諾貝爾獎的具體指標,基礎研究的投入其後確實收穫不小,每一次有日本科學家榮獲諾貝爾獎,中文網際網路上的自由主義「精英」們,都會像《夏令營裡的較量》一樣重提一遍「50年30人」的段子,感慨中國人為什麼創新能力不行。
象牙塔裡關起門來比拼基礎研究靈感和創意的「文藝科研」,在為日本帶來一個又一個諾貝爾獎榮譽的同時,對日本科技產業卻帶動乏力,在世界市場上,有能見度的日本科技產品和品牌越來越少,日本廠商的主流半導體業務到處乞討中美韓資收購,不斷向遊戲主機、數位相機等有限的幾個雞肋(Niche)市場內卷。
(一騎絕塵的中國集成創新研究投入)
與自由主義話語下的「好學生」日本相反,中國人則將科研力量的投入聚焦在集成創新領域,一以貫之踐行著十二年科學規劃所明確的「以任務帶學科」戰略,生產生活中有現實需要、現實市場的終端產品、終端平臺,就優先下大力氣整合創新、集成創新,在集成創新「卡位」成功,有了中國產品和品牌之後,根據工程實踐的經驗教訓,有側重地打磨開發各種分系統、子系統層面配套技術,中間系統的打磨過程中,再根據需要突破中間品的上遊,也就是基礎材料、基礎科學,這套與自由主義「正典」完全相反,「離經叛道」的中國式「跳躍」「下蹲」科研方法,實踐效果卻好得驚人,以至於短短十餘年,已經實現了科技創新的飛躍,在眾多前沿領域把美國人逼得狼狽不堪,萬分焦急。
(克裡皮涅維奇等馬歇爾的徒子徒孫遍布美國國防與對外關係智庫,是五角大樓當前大部分對華軍事遏制「新概念」的策源地)
生產生活實踐需求牽引,根據任務需求有目標有側重地突破上遊技術、基礎技術,這一科研方法的辯證法哲理可能美國人還無法體悟,但是實踐效能卻已經被美國最頂尖的戰略學者充分認識,尤達大師安德魯馬歇爾的得意門生,「第三次抵消戰略」的倡導者安德魯·克裡皮涅維奇在去年出席國會聽證會時,不得不委婉承認人民解放軍在捕捉技術發展方向並加以應用的能力,可能已經超過了美國對手(「 PLA may prove more adept than its American rival at exploiting the potential of these emerging technologies and their associated capabilities」),中國人可能將比美國人更早趕上新軍事革命的浪潮,實現軍事能力的跨越式提高。
06
中國賽博,美國朋克?
賽博朋克這一詞語,其實來自於英語中「控制論」(Cybernetics)和「朋克」(Punk)的組合,形象地表達了這一亞文化意象的反烏託邦內涵,那就是高科技越發展,人類社會越衰敗,在典型的賽博朋克世界觀中,通常「政府」這一角色也已經虛化,少數萬能的資本寡頭凌駕於頹敗陰暗的基層社會,基層社會則陷於身份標籤(人造人與人類)的撕裂和衝突之中。
賽博朋克亞文化內嵌的這種想像和情緒,既有七八十年代歐美社會技術悲觀主義的影響,也糅雜了八九十年代美加西海岸社區在日本文化與資本衝擊中產生的「資本恐懼症」。
在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下,賽博朋克式的幻想或許確實是「遙遙領先的現實預言」,然而中國科技產業的崛起,卻給近未來世界的圖景帶來了新的想像空間。
正如《流浪地球》中浸透的中國式價值觀念,科技發展是改善人類社會,改造徵服自然,實現人類大同理想的有力基礎,而美國社會則已經越來越難以提供這樣的思想資源,以美國為中心的文化機器,如好萊塢商業科幻片,也越來越乏味刻板。
智能化、信息化技術在中國突飛猛進的發展,使賽博朋克中的高科技想像正在日益接近現實,然而中國人卻絲毫沒有產生利維坦降臨式的悲觀情緒,相反,走在上升期的中國,憑藉著科技與產業循環共振的巨大動能,已經無可辯駁地展現了現代科技改天換地造福人類的能力,賽博朋克技術的實現,沒有人會懷疑將進一步服務於這一歷史進程,這是一種光明的圖景,與賽博朋克傳統的陰鬱晦暗風格全然不同。
(投資「硬科技」的美國風投日益萎縮,曾經被當作標杆的矽谷創投也已經日益金融化,更青睞如何玩弄資本概念,快速變現)
相比之下,在科技競賽中從獨孤求敗,到如今挖空心思想用制裁脫鉤等盤外招擺脫中國人「纏鬥」,美國的科技創新態勢已經不得不讓人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而身份政治撕裂的社會,金融資本掏空的財富分配,不堪一擊的社會保障安全網,林林總總美國的現實,卻無不在隱喻甚至明喻著這樣一個「恐怖」的前景,美國人可能實現不了賽博朋克式的高科技,但賽博朋克的社會潰敗,在美國卻可能是真切的未來。
中國人扛起「賽博」的科技革命旗幟,而美國人則負責供應社會衰敗的現實「朋克」素材,曙光與暮光,上升與衰落,中美在科技競賽中截然不同的軌跡,遲早會在科幻文化和人類未來圖景中樹立不同的色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