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什麼是老表?為什麼親戚間都不怎麼走動了?

2020-12-16 為他人做嫁衣裳

親身經歷的一個事情,小女孩問爸爸,剛才和你說話的那個叔叔是誰啊?爸爸回答說那是我老表。

「什麼是老表?」

「老表是一種親屬間的稱呼。」

「那我怎麼沒有老表?」這個問題爸爸已經不知道怎麼回答了。

01為什麼會出現沒有「老表」的情況?

在民間,「老表」一直被公認為是很牢固的親屬關係,農村有著「姑表親,代代親」的說法。可隨著八十年代的獨生子女政策,如果雙方都是獨生子女家庭結合生下的小孩,父母連兄弟姐妹都沒有,小孩哪來的老表呢?

現在很多的小孩對大人的稱呼只知道爺爺奶奶、叔叔阿姨了,對其他長輩的稱呼已經是雲裡霧裡了。甚至有人開玩笑說,如果不放開「二胎政策」,以後很多稱呼都要成為歷史了,雖是玩笑話,但也是事實。

02為什麼都不願意走動了?

俗話說得好,「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大量的農村人口都融入了城市,相互走動的次數越來越少了。就算偶爾碰到了,長期不交流,生疏之後再見面就不知道聊什麼了,反而碰面了彼此之間還會有點尷聊。

雙方都抱著這種心理,也就不走動了。

03為什麼現在親戚間都有點冷淡了?

以往在農村,家裡有喜事或者蓋房子之類的,在忙不過來的情況下都會找親屬幫忙,所以親戚之間走動也很頻繁。現在經濟條件好了,只要有錢,餐飲公司和施工隊應有盡有。

之前在鄉下大家條件都一樣,所以聊得很愉快。現在是虛榮心理作祟,都開始攀比起來了,而且隨著各自不同的奔波,之間的經濟狀況也拉開了距離,混得好的衣冠楚楚,一副大款派頭。混得不好的,可能還會負債纍纍,顯得很寒酸。

有錢的那是很自信,沒錢的自然有點自卑了。經濟上一旦拉開了差距,雙方之間就似乎有了隔閡,既然你不願意上門,那我也懶得過去,都是這樣的心理,長期下去,都慢慢地淡忘了。再碰面的話,是找不到那種所謂的親情了。

相關焦點

  • 親戚現在很多時候不如朋友,為何親戚之間不走動了呢?
    當你成家立業後,原本很親的兄弟姐妹, 關係會慢慢變淡,甚至成為仇人,這都是我們所不想看到的,但卻是一種普遍現象。 是因為利益嗎?還是其他?以前我一直無法理解,但現在似乎慢慢懂了。 成家立業後,我們都是圍著自己的小家。也許因為父母的偏心,導致兄弟關係不夠和睦;也許因為利益相爭,導致關係破裂;也許因為兒媳婦間的口舌之爭,導致兄弟關係變淡。
  • 為什麼江西人會被稱之為「老表」?老表有沒有特殊含義呢?
    民間流傳著一句話:「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九個湖北佬不如一個江西老表」,江西老表很出名,外省人稱江西人為「老表」,江西人內部也互稱老表,那為什麼江西人被稱作老表呢?
  • 表親和堂親,有什麼區別,為什麼
    表親和堂親,有什麼區別,為什麼文/@成長新視點一個家族的親戚中,在至親裡有表親和堂親兩種,他們都屬於男女婚姻之後帶來的親戚關係,分別對應母親與父親方面的親戚。由於表親多數情況不是同族,雖是親戚關係,但基本上是分居各地,平時接觸的機會不多。再加上表親的後代嫁人或遷移,距離越來越遠,見面的機會就更加稀少。時間久了之後,有的就會生疏,甚至彼此都不認識,這就是「一表三千裡」的說法原因。2.堂親,指的是父親的弟弟、哥哥這邊的後代,大家都是一個家族。
  • 為什麼現在的很多親戚都不怎麼來往了?你知道原因嗎?
    關建是在外打幾天工賺錢幾個錢不容易,走親戚開支太大,不去親戚會斷,去了不花幾錢,面上過去事小,別人還說你小氣,還說你在外打工有錢。很懷念小時候的日子,在一個村子住敢覺都那麼親,現在可好親哥兄弟都不親了,父母沒有了甚至都不來往了,表親,姨親就更別提了。這幾條,自古以來就這個樣子。
  • 「三年不上門,親戚也不親」,啥意思,為何現在農村人不願走親戚
    特別是拜年時,大包小包,一家人提著各種禮品,從外婆家到姑姑家,從姨娘家到老表家,甚至已經出了幾代的親戚,都還在走動。 那時候交通不方便,一天能走一家,就算不錯的。如果家裡親戚多,過兒正月,到二月二龍抬頭,還在拜年走親戚,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而且,那時候不管大人小孩,都喜歡走親戚。
  • 當你落魄時,還是與親戚朋友之間少走動,這樣大家都更舒服
    01出於人情世故,也出於情感需要,親戚朋友之間是要走動的。這既交流著感情,有困難時還能互相幫助,人活在世界上,誰都需要別人幫助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跟親戚朋友之間各方面都差不多時,交往起來會很輕鬆愉快,溝通也會很順暢的。但如果彼此的距離很大,又不能互相體諒,那可能就會有摩擦了。
  • 2020年回家過年,這幾個「親戚」就不要來往了,毫無走動意義
    這不休年假了,小芳回了老家,剛一回到家裡,就有親戚來拜訪,這些親戚有的很好,有的只是表面上的關係而已,因此,小芳根本沒放在心上,只是表面上過得去而已。回家過年,這幾個「親戚」就不要來往了,毫無走動意義一.
  • 「姑死了,舅走了,餘下老表不來了」,親戚關係真的這麼脆弱嗎?
    反觀親戚之間也是這樣的;我記得以前他在山西大同當兵和上軍校的時候,每次從部隊請假回來,都要走路近3個小時來看看他五姑姑(我媽媽),後面調到我們市軍分區10多年了,從來沒有來過一次,當然,我也不是說要指望他來給我拿什麼,至少說是親戚,相互關心一下總是可以的吧?
  • 「江西老表」這一稱呼有何來歷?老表一詞是對江西人的謔稱嗎?
    出門在外,如果你身處福建、湖南、湖北、廣東等地,正好自己又是江西人的話,那麼「江西老表」一詞可能聽得讓你耳朵生老繭。連江西人自己都沒有弄明白的是,「江西老表」這一稱呼為什麼一時之間聞名全國。南來北往,「江西老表」一稱總是與江西人如影隨形,陪伴著江西人走遍他鄉。
  • 四川話裡頭到底是咋個喊這些親戚老表、三姑六婆的?
    說完了家裡人,我們再來說一下親戚之間的稱呼。相較家人之間的稱呼,親戚之間的稱呼地方特色就更加強烈了。這都和大家都是女婿有關。 以前每到農忙或者收穫季節,女婿都會到老丈人家幫忙。四川多山路,很多時候搬東西都是用的籮筐「挑」和「擔」,所以同命相連的女婿之間互稱為「挑擔」。現在這種情況少了些,不過「老挑」、「挑挑」的稱呼卻保留下來了。
  • 農村走親戚「三不一放」啥意思?為何感覺像走過場?聽聽老農咋說
    每次到她家都要住上一兩晚上,否則的話腿受不了。後來慢慢長大之後,變得不怎麼想走親戚了。而現在農村走親戚更像是演戲,不留宿不吃飯,甚至有時候連茶都不喝,東西放下轉身就走,感覺就跟走過場一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今天我們來聊一聊農村走親戚的一些變化。
  • 親戚不親了?為何「斷親」現象愈發普遍了?有2種很現實的原因
    首卷語: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感覺,在我們父母那輩,多數人都喜歡來親戚們來回走動,沒事也經常串門,可現在我們除了跟家人、朋友走動外,其他的親戚基本都不怎麼來往,偶爾過年過節才能聚在一起。上一輩的親戚,似乎在我們這輩給斷送了,大家也感覺跟這些親戚沒有太大的感情,存在的也只是稱呼而已,由此讓很多人深思,為什麼斷親在我們這輩蔓延得這麼快?其中的原因有兩點,來為大家分析下。
  • 人到60歲以後,有兩種親戚千萬就不要再走動了,我們來看看吧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人到60歲最好有兩種親戚就不要再走動了,60歲的人活了也有多半輩子了,不僅有了豐富的人生閱歷,更應該看透世間的人情冷暖,親戚關係我們生下來就無法選擇,生在一個家庭,就註定了與這些人有著不可分割的親人關係,好的親戚自然應該勤走動,用一輩子去維護好彼此的關係,然而有一些親戚他們的行為啊
  • 為什麼叫我們「江西老表」?
    「老表」一詞始見晉幹寶《搜神記張華擒狐魅》一文,說燕昭王墓前木質華表與斑狐對話時自稱「老表」。又據宋《亢社錦語》稱:「以和尚為『光表』,道士為「老表」……皆當時之俗稱。」因為江西是一個在中國道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響的省份,在外鄉人眼中慢慢形成了江西多「老表」(道士的俗稱)的印象。
  • 春節走親戚攻略:記好親戚間的這些稱呼,不然容易鬧笑話
    「走親戚」,可謂是中華民族最為古老的一個傳統民俗文化之一,尤其是在春節過年期間。大家通過走親戚來聯絡感情、互相慰問,享受著人生的樂趣和親情的快樂隨著80後、90後都已逐漸為父為母,帶著孩子走親戚也都成為了常態,可一個尷尬的問題出現了。面對眾多的親戚,身為父母的80後、90後本身就已經無法認全,又怎麼教自己孩子認全這些親戚呢?
  • 江西人被稱為江西老表,這一稱呼到底是怎麼來的?
    總理向主席介紹:「這位就是江西老表劉俊秀。」主席笑著說:「稀客稀客!呵,江西老表出了名哩。」江西老表的確頗有名氣。著名作家袁鷹在名作《井岡翠竹》寫道:「這兩隻小小的竹筒,能引起多少老戰士的回憶!看見它,想起了竹筒飯的清香,想起了老表們衝過白匪封鎖線冒著生命危險送上山來的糧食……」民間甚至流傳一句話:「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九個湖北佬,不如一個江西老表。」
  • 派出所長劉玉山回鄉百姓信賴的「老表」
    「老表」是回民親戚、自家人之間的一種稱謂。如今,菱塘鄉的回族群眾見到劉玉山都稱呼他「老表」。劉玉山告訴記者他有個服務群眾三字經「小、急、難」,即做好小事,抓好急事,解好難事。「我家的雞被人偷了,那可是我準備拿來給愛人煲湯增加營養的!」2013年11月,王姚村的村民楊為民向派出所報警說。劉玉山和全所民警認真調閱監控錄像,認定犯罪嫌疑人可能是團夥流竄作案。
  • 灰太狼關於親戚的稱呼都記得很清楚,這是禮儀問題
    說實話,小墨已經很久沒回家了,基本上都是一年回兩次,在路上碰見親戚,小墨都是記住的都打個招呼,不記得的要麼是叫個相近的,要麼就是不叫,假裝在看手機。接近年關了,親戚們之間的走動也更頻繁了,突如其來的一大伙兒親戚,小墨都不太記得叫什麼,什麼表姨、姑、大伯、七姑婆、舅公……稱呼多得讓人頭暈。
  • 客家人親戚稱呼大全!趕緊收藏!
    面對一大波的遠房親戚又不知道叫什麼,這時候難道你還要爸媽教你怎麼叫人嗎?沒關係,小編全都給你們整理出來了,看看我們客家人在口頭上是怎麼稱呼親戚的。我們客家地區各城鎮村等區域叫法也各有不同。:大伯爸爸的弟弟:啊叔爸爸的姐妹:姑姑媽媽的兄弟:舅舅(舅爺)媽媽的姐妹:姨姨(大姨,滿姨)當然,如果家裡同時有好幾個稱謂一樣的長輩,一般就按大小或數字進行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