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走親戚攻略:記好親戚間的這些稱呼,不然容易鬧笑話

2021-01-12 趣致

「走親戚」,可謂是中華民族最為古老的一個傳統民俗文化之一,尤其是在春節過年期間。大家通過走親戚來聯絡感情、互相慰問,享受著人生的樂趣和親情的快樂

隨著80後、90後都已逐漸為父為母,帶著孩子走親戚也都成為了常態,可一個尷尬的問題出現了。面對眾多的親戚,身為父母的80後、90後本身就已經無法認全,又怎麼教自己孩子認全這些親戚呢?見到那些親戚,卻不知道喊什麼,甚至直接喊錯了,那場面,別說多尷尬了。

實際上,綿延幾千年的中華文明,對親戚的稱呼也是有著和嚴格的一套規矩的。雖然地域間存在著或大或小的差異,但對親戚的所謂稱謂,其實都是比較看重的。喊錯了,尷尬事小,給人很不好的印象,甚至親戚疏遠才是大事。

當你過年帶著孩子跟著你的妻子「回娘家」時能見到這些人,應該這樣喊:

最常見的:

見到妻子的爸爸,你就跟著喊爸,你的孩子跟著喊姥爺;

見到妻子的媽媽,你就跟著喊媽,你的孩子跟著喊姥姥;

見到妻子的哥哥,你就跟著喊哥,你的孩子跟著喊舅舅;

見到妻子的弟弟,你就跟著喊弟,或直接喊名字,你的孩子跟著喊舅舅;

見到妻子的姐姐,你就跟著喊姐,你的孩子跟著喊姨;

見到妻子的妹妹,你就跟著喊妹,或直接喊名字,你的孩子跟著喊姨;

複雜些的:

見到妻子的哥哥的妻子,你就跟著喊姐,你的孩子跟著喊舅媽或妗子(jinzi)

見到妻子的弟弟的妻子,你就跟著喊弟妹,或直接喊名字,你的孩子跟著喊舅媽或妗子(jinzi)

見到妻子的姐姐的丈夫,你就跟著喊哥,你的孩子跟著喊姨父;

見到妻子的妹妹的丈夫,你就跟著喊妹夫,或直接喊名字,你的孩子跟著喊姨父;

當你過年帶著孩子看到你丈夫家的這些人,應該這樣喊:

最常見的:

見到丈夫的爸爸,你就跟著喊爸,你的孩子跟著喊爺爺;

見到丈夫的媽媽,你就跟著喊媽,你的孩子跟著喊奶奶;

見到丈夫的哥哥,你就跟著喊哥,你的孩子跟著喊大伯(bó)、伯伯(baibai)、大伯(bai)、大爺

見到丈夫的弟弟,你就跟著喊弟,或直接喊名字,你的孩子跟著喊叔;

見到丈夫的姐姐,你就跟著喊姐,你的孩子跟著喊姑;

見到丈夫的妹妹,你就跟著喊妹,或直接喊名字,你的孩子跟著喊姑;

複雜些的:

見到丈夫的哥哥的妻子,你就跟著喊嫂,你的孩子跟著喊伯母、大娘、娘;

見到丈夫的弟弟的妻子,你就跟著喊弟妹,或直接喊名字,你的孩子跟著喊嬸子、嬸;

見到丈夫的姐姐的丈夫,你就跟著喊哥,你的孩子跟著喊姑父;

見到丈夫的妹妹的丈夫,你就跟著喊妹夫,或直接喊名字,你的孩子跟著喊姑父;

另外,自己哥哥、弟弟的孩子是你的侄子或侄女,與你的孩子的關係是堂兄弟、堂兄妹、堂姐妹的關係;自己姐姐、妹妹的孩子是你的外甥或外甥女,與你的孩子的關係是表兄弟、表兄妹、表姐妹的關係。

還有其他更複雜的一些稱謂,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如果有稱謂不當之處,歡迎大家指正。

相關焦點

  • MIUI曬出春節7個貼心小功能:搶紅包 走親戚無所不能-MIUI,小米...
    1月21日,MIUI官微秀出了春節期間用戶可能用到的7個MIUI貼心小功能,幫助小米用戶過好這個節日。今年春節,別忘了開啟"小米紅包助手"。2、親戚稱呼計算春節走親戚是一項必不可少的活動,如何稱呼不熟悉的親戚, "親戚稱呼計算"解決這個難題。只需點按幾次,就能得出正確的稱呼。今年春節,希望"親戚稱呼計算器」能幫上小忙。
  • 春節親戚見面 你會正確稱呼嗎?
    尤其是對一些關係比較遠的親戚,很多人都說不出正確的稱謂,見了面只含糊地以「阿公阿婆」「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之類來稱呼。「我們這一代都是獨生子女,比起父母一輩,同輩的親戚要少許多,親戚間的稱呼就沒分得那麼清。」同樣是90後的小鄭說,他父母對親戚的稱呼是分得很清的。自己對親戚的稱謂都糊塗,為人父母后,如何讓寶寶叫對親戚就成了必補的課。
  • 常見英文親戚稱呼,千萬別叫錯啦!
    有沒有從春節放假模式中順利切換出來呢?不用多說也知道大家肯定在春節中走了不少親戚,而有些親戚幾乎一年才見一次,所以免不了會出現和小愛一樣的困擾:不知道或總叫錯親戚的稱呼!相對於中文的親戚稱呼,英文的親戚叫法則相對簡單很多,許多不同的中文親戚稱呼會在英文中簡化成一個單詞,現在就來看看以下這五個走親戚時常會碰到的吧!
  • 親戚稱呼全攻略在此
    現在的你,給多少個親戚拜了年,又收到了多少壓歲錢?接過一個又一個長輩們塞過來的紅包,心裏面是不是美滋滋的?可是,正當你想跟對方道謝時,你張了張嘴,卻忽然不知道該如何稱呼是好,只能面露一絲尷尬……拜了這麼多次年,好不容易才弄懂伯叔姑舅姨的區別,現在感覺知識量又不夠用了!面對著濟濟一堂的親戚,如何開口稱呼,成了讓人頭大的問題!!!
  • 灰太狼關於親戚的稱呼都記得很清楚,這是禮儀問題
    轉眼之間,2019已經成為了過去式,2020年正在進行時,春節快到了,說起過年,今年的你也一定會去親戚家串門拜年吧,你還記得他們的稱呼嗎?你還能把他們對號入座嗎?接近年關了,親戚們之間的走動也更頻繁了,突如其來的一大伙兒親戚,小墨都不太記得叫什麼,什麼表姨、姑、大伯、七姑婆、舅公……稱呼多得讓人頭暈。
  • 客家人親戚稱呼大全!趕緊收藏!
    現在大多是獨生子女,身邊的親戚越發的少了,又或者很早就從村裡搬出來了,也沒有以前的「一大家子」了,突入冒出一個親戚,我們這些後生仔可能根本不知道怎麼稱呼了。  那些被80後90後00後生疏了的親屬稱謂,是時候該重新撿起來啦!
  • 親戚稱呼南北有別 ,到南縣來了串門時七大姑、八大姨莫喊錯了
    每逢春節串門,市民白先生就很頭疼,因為常住成都的他要回河南的大家庭,碰上那些好幾年沒見過的親戚,白先生總會「嘴拙」,不知道應該怎麼稱呼對方。而跟白先生有類似煩惱的人還不在少數,也因此鬧了不少笑話。  那麼,究竟應該如何稱呼大家族裡的「七大姑八大姨」呢?南北方又有哪些區別呢?
  • 3分鐘理清各種親戚的英語稱呼
    @外語教師聯盟元宵將至,年也快過完了每到這時才發現親戚太多,如何稱呼這些長輩是個玄學。「七大姑八大姨……」「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替我照顧好我七舅姥爺,和他三外甥女……的前一個丈母娘!」伯仲叔季、本家外戚都有不同的尊卑和地位,嚴格的宗族等級制度讓中國人一直對親戚間的關係「劃清界限」。BUT老外在稱呼親戚時也這麼麻煩嗎?NO一點也不!比如伯伯、叔叔、舅舅、姑父、姨父,不加區分,全都叫uncle。
  • 小米miui春節訪親神器 計算器新增親戚稱呼換算,網友直呼:太貼心
    也是在近期,miui系統中的計算器又玩出了新花樣,讓計算器不再是簡單的計數、算數,也是繼此前的溫度、速度、時間、重量轉換後的又一功能添加——親戚稱呼換算,而這一功能在目前的諸多手機系統中當屬首例。經實際測試,計算器中的親戚稱呼換算還是比較智能化,多輩分的轉化條件下也能實現很好的區分,對於不擅長區分輩分的朋友來說當屬非常貼心的功能添加。
  • 過年碰到親戚怎麼稱呼不懂,很尷尬吧!
    過年回家走親戚,現在大多是獨生子女,身邊的親戚越發的少了,又或者很早就從村裡搬出來了,也沒有以前的「一個大房」了,突入冒出一個親戚,怎麼稱呼?面對一大波的遠房親戚又不知道叫什麼,這時候難道你還要爸媽教你怎麼叫人嗎?
  • 中國人的《親戚稱呼大全》
    過年了,無論是親戚來拜年還是出門去走親戚,最怕的就是見到對方不知道怎麼稱呼。都這麼大的人了,叫錯了親戚可就不是「孩子小,不懂事」能解釋的了。 家族親戚關係稱呼表【普通話版】 ◢妻:或媳婦,結婚的男人對自己伴侶的稱呼◢公公:丈夫的父親,也直稱爸爸◢婆婆:丈夫的母親,也直稱媽媽◢嶽父:丈人,妻子的父親,也直稱爸爸◢嶽母:丈母娘,妻子的母親,也直稱媽媽◢兒媳:對兒子的妻子的稱呼◢女婿:對女兒的丈夫的稱呼◢嫂:對兄長妻子的稱呼◢弟妹、弟媳:對弟弟妻子的稱呼
  • 莆田人親戚稱呼大全!這一張表不藏都對不起自己!
    現在大多是獨生子女,身邊的親戚越發的少了,又或者很早就從村裡搬出來了,也沒有以前的「一大家子」了,突入冒出一個親戚,我們這些後生仔可能根本不知道怎麼稱呼了!馬上又到一家團聚的時候了,面對一大波的遠房親戚又不知道叫什麼,這時候難道你還要爸媽教你怎麼叫人嗎?沒關係,小編全都給你們整理出來了,看看我們大莆田人在口頭上是怎麼稱呼親戚的!
  • 親戚現在很多時候不如朋友,為何親戚之間不走動了呢?
    要說親戚斷交,早就有了。而且不僅是農村,城市也有。親戚之間總會出現矛盾,城鄉皆然。有些人看重親情,或看在長輩猶在世,不想見面太尷尬,就忍著,親戚走動得跟涼水一樣淡。有些人或快意恩仇,或性格剛硬,一有不合,斷絕來往。種種情形,在民間,也是稀鬆平常之事。一個好的,團結的,有作為的大家庭。必然有一雙明事理,肯付出的好父母。父母親的教育影響一生。
  • 農村過年走親戚的時候,遇到這些「客套話」不能當真,只能聽聽
    走親戚的時候,其實每年都是重複著幾乎相同的話語,寒暄著都是幾乎一樣的場景,這也是讓一些年輕人覺得麻煩,想方設法的不去走親戚,這也難怪,每年過年的時候,大家都是說一些我們真的聽的發膩的祝福話語,但過年時候不說這些能說那些呢?
  • 「炎帝老酒杯」記憶中的年味徵文丨王保義:記憶中的春節,走親戚
    春節,是我國人民一年當中最盛大、最歡樂、最頭緒多且最講究的一個傳統節日。今年已經70超越的我,記憶中春節(過年)期間穿新衣、戴新帽、寫春聯、放鞭炮、走親戚、看耍樂……留在腦海裡的每一項都值得回憶。但過年走親戚這項活動留給我的印象猶為深刻。記憶中,過年走親戚民情風俗很厚重,圪圪道道很多且很講究。
  • 小女孩走親戚記錯電話 冠縣車站員工伸援手找到家人
    8月6日,一名小女孩走親戚時,記錯電話號碼,聯繫不到親戚,一時也想不起爸媽的電話,急的在車站直哭。聊城冠縣汽車站員工發現情況後,及時採取措施,順利聯繫到孩子的家人,幫助孩子找到在冠縣的親戚。在寧亞安慰下,小女孩慢慢止住了哭聲說:「我今天乘坐快客從聊城來冠縣看望三姨,但是當到了冠縣汽車站後,給三姨打電話,結果記錯了號碼,電話打不通,由於害怕著急,一時間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記爸爸媽媽的電話號碼嗎?」車站工作人員問。小女孩搖搖頭,工作人員分析,有可能是孩子一時緊張,暫時記不起家人的聯繫方式了。
  • 認親後,見到親戚該怎麼稱呼呢?
    認親後,見到親戚該怎麼稱呼呢? 上回我們說到先鋒君去見自己的「親戚」 陽光妹給他教了見面該怎樣用維吾爾語打招呼 可現在先鋒君又在發愁見到親戚該怎樣稱呼
  • 人到中年,親戚關係再好也不要說這3件事,不然有麻煩
    人到中年,親戚關係再好也不要說這3件事,不然有麻煩 人到了一定年紀,就會變得對周圍的事物更加敏感,更加在意。因為年紀大了要考慮的事情非常多,也會有更多各種各樣的目光在看著我們。在我們國人的印象中好像那些年紀比較大的人在生活中都非常喜歡說三道四。
  • 為什麼親戚間都不怎麼走動了?
    「老表是一種親屬間的稱呼。」「那我怎麼沒有老表?」這個問題爸爸已經不知道怎麼回答了。現在很多的小孩對大人的稱呼只知道爺爺奶奶、叔叔阿姨了,對其他長輩的稱呼已經是雲裡霧裡了。甚至有人開玩笑說,如果不放開「二胎政策」,以後很多稱呼都要成為歷史了,雖是玩笑話,但也是事實。
  • 媒體稱中國獨生子女面臨「親戚奇缺」困頓
    ,難免為親戚少,過年沒有熱鬧味而寡淡。親戚漸少 獨生子女的「孤寂」年「今年春節,就走了兩天親戚,一天是舅舅家,一天是乾爹家。剩下的時間,都是與同學、朋友打牌、唱歌中消磨的。」身為獨子的鐘全平說,「小時候跟著爺爺、奶奶要走親戚,十天半個月都走不完,現在過年,總覺得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