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劉備得了天下,第一要殺的就是諸葛亮,第二是他,諸葛亮早已心知...

2021-01-19 騰訊網

三國時期,勢力最強的是曹魏陣營的曹操,勢力最弱的則是蜀漢陣營的劉備。但是在三國爭霸的中期,劉備一度給曹操造成了很大的麻煩,甚至有爭雄天下主君的意思。其中的原因是劉備知人善用,自己本事雖不高,但是貴在能夠重用賢才之士,因此才慢慢有了自己的江山。

劉備本一介草民,是三國裡最沒背景的一個人。後來敗了名師後才慢慢熬出了頭。最開始劉備過得也是寄人籬下的生活,直到和張飛、關羽兩人結義後才開始自己創業。不過劉皇叔這個人還是有點死腦筋的,對於自己的原則太過遵守,導致蜀漢一度沒什麼侵略性,只有被動挨打的份。

然而劉備真的像他表現的那樣大仁大義嗎?恐怕也不見得。其實我們都知道整個三國爭霸期間,劉備之所以能成功,都是因為他在效仿一個人,那就是劉邦。劉邦是漢朝的開國皇帝,曾經和不可一世的項羽爭雄,並且反敗為勝打敗了項羽。

劉備曾經把自己比作劉邦,把曹操比作項羽,認為曹操殘暴、好勇。所以自己無論做什麼都要和曹操反著來,只有這樣才能像劉邦一樣打敗項羽,自己也就能打敗曹操,成就一番偉業了。當時龐統聽劉備這麼說,還勸劉備不要這麼死腦筋,劉備想了一會後說確實如此。

事實證明劉備遠沒有漢高祖劉邦那樣有智慧和手段,而曹操也不是項羽,並非只是好勇鬥狠,同樣智謀深不可測。所以劉備的失敗幾乎是註定的,要不是他效仿劉邦結識了這麼多的能人,蜀漢可能根本就建立不起來。

然而正因為劉備一直在效仿劉邦,所以如果萬一最終的勝利者是劉備,這些昔日的大功臣統統就要遭殃。首當其衝的就是諸葛亮,另外還有一個人也會被殺,諸葛亮對此早已心知肚明。

劉備在死前還曾試探過諸葛亮,他說:我死之後,如果劉禪可以輔佐,你就盡力輔佐他,如果實在不能輔佐,你就取代了他,自己當皇帝罷。諸葛聽後連忙說:臣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而劉備要殺的第二個人就是關羽,關羽自命不凡又是一位驍勇善戰的武將。即使身在蜀漢陣營,也只和劉備還有張飛的關係好。如果自己一死,劉禪肯定是駕馭不了張飛的。所以劉備在生前肯定會殺了關羽。

而諸葛亮顯然已經對此非常明確,所以一生都不敢有反叛之心。

相關焦點

  • 劉備若得了天下,首先要殺的就是這3人,諸葛亮:看透不說透!
    劉備在三國演義中,一直都是以仁德愛民素稱,他的仁義是他的優點,但是有時候也讓劉備錯失了很多的良機。因為劉備是王室宗親,所以他舉兵討賊,他建立政權,都合情合理,也得到了很多後人的支持。就有這麼一個說法,《三國演義》這部小說非常的擁劉反曹。那麼此時我們來進行一個假設,倘若真的劉備得了天下,那劉備會不會像高祖劉邦那樣?
  • 劉備若是得了天下,首先要殺的就是這三位功臣,諸葛亮看破不說破!
    三國的三分天下,其實他們誰都可能實現大一統的,如果劉備得到了天下肯定會殺功臣,其實諸葛亮早就看出來了,但是他不會說也不敢說,劉備雖然文不如諸葛亮,武不如張飛關羽這些大將,但是劉備有這項特長,讓他能夠招攬這麼多的有才之士,那就是他的能言善辯和出色的用人能力,劉備為了請諸葛亮出山曾經三顧茅廬,兩人在茅屋內三分天下相談甚歡,最後成功讓諸葛亮為他鞠躬盡瘁
  • 劉備若得了天下,首先要殺的就是這幾個人,諸葛亮其實心知肚明
    ,但這是因為當時的皇帝是傀儡需要個幫手,所以不少人都懷疑他的身份,而劉備若是得了天下,估計也會將刀對準這幾個人,諸葛亮知道卻沒有說破。喃賕甽獅櫛蟋彇熦璿糖鴁頬苘鮯蠇廗願什剤磎漅網俈丷崆鱯嬯享覙鐂盠奓銹矲駙斨韘埮鼭玁旓匧禴鈵饅葸飯四塂諺劉備為了請諸葛亮出山曾經三顧茅廬,兩人在茅屋內三分天下,相談甚歡,最後成功讓諸葛亮為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諸葛亮為何要等到劉備來了才肯出山,他在劉備身上看到了什麼?
    尤其是諸葛亮,可以說是一位無人知曉的偉人。現在他已經成為中國智慧的代表。除了劉備、關羽、曹操之外,三國時期最著名的人物就是諸葛亮。正是因為他的才華才讓劉備三顧茅廬,之後將諸葛亮請出山中。那麼大家是否會很疑惑為何劉備去了三次才把諸葛亮請出來,諸葛亮是個成大事者,為什麼如此有本事的人,非要等到劉備三次拜訪才肯出山?
  • 三顧茅廬時諸葛亮考驗劉備,劉備表現出的哪些品質打動了諸葛亮?
    由此可見,諸葛亮絕不同於一般的讀書人,「良臣擇主而事」的觀念在他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既然諸葛亮知道「天時」不利,為何還要義無反顧地跟隨劉備出山?表面看來是為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但更深層的原因是為了實現他所追求的正義事業,他「雖知天命,必盡人事,欲伸大義於天下耳」。
  • 如果劉備統一三國,哪三個功臣會被殺?諸葛亮早已看破一切
    諸葛亮,字玄德,蜀漢昭烈皇帝,生平最大的功績就是延續漢祚,讓已經衰弱的東漢末劉氏得以安息。在「中山靖王后」的名聲下,劉備表面上是皇室貴族,但創業初期他壓根就沒有地位可言,真有地位何必編席賣草鞋。有生之年,63歲的劉備最大的遺憾就是「創業未半,中道崩掉」,沒有嘗過苦頭,但劉備真的統一了三國,也不一定是什麼好事。
  • 他是被龐統和法正聯合舉薦的人才,為什麼諸葛亮卻要勸說劉備殺了他
    東漢末年蜀中是益州牧劉璋的天下,所有人要想做官,必須劉璋點頭同意。而彭羕短板就在這裡,他雖然是蜀中本地人,卻跟外來的劉璋攀不上關係。話說彭羕身高八尺身材魁梧,卻不料自負才高,性格高傲的很,很少把別人放在眼裡。
  • 劉備三顧茅廬和諸葛亮說了些什麼?諸葛亮決定出山幫他
    大家應該多多少少聽過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劉備前往諸葛亮居住的地方拜訪他,奈何前兩次連諸葛亮的面都沒有見到,直到第三次,劉備才見到諸葛亮,想他訴說自己來這裡的目的。劉備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蜀漢開國皇帝、他曾經參與鎮壓黃巾起義活動,後來因為自身實力過於弱小,所以在當時的諸侯混戰中常常失敗,他的實力不敵別人,所以也曾先後依附於公孫瓚、陶謙、曹操、等多個諸侯。但是劉備心有大志,想要有一番作為,所以在他駐紮在荊州之時,開始廣下招才令,渴望求得一位有識之士,能夠幫自己保護謀劃策,實現自己的抱負。
  • 魏延真的「腦有反骨」嗎,諸葛亮為何要殺他?忠心還是暗藏禍心?
    諸葛亮為何一定要除掉他,有何私心? 提起《三國演義》中最為熟知的人,莫過於被後世譽為「多智近於妖」的諸葛亮,然而,諸葛亮身上卻也有抹不去的汙點,比如劉備死後六出祁山寸功未建、識人不明導致街亭失守、設計殺魏延致使蜀中無大將……
  • 劉備死前對諸葛亮說的一段話真相
    圖:電視劇版《三國演義》白帝託孤劉備這簡簡單單的幾句遺言,算是成就了一段千古公案。有人以為這是劉備果真有心讓賢,而諸葛亮後來沒有「自取」更彰顯了他的竭忠盡義高風亮節;也有不少人以為劉備表面話說得大度,其實起了疑心故意試探諸葛亮,或者逼他不得不表決心。
  • 三國最大的謎案,劉備與諸葛亮真的非殺關羽不可嗎?
    自從有了章太炎在荊州之戰中不出兵相救,是劉備、諸葛亮有意要借曹操或孫權的刀殺關羽的說法,有不少人依聲附和。其實這有點兒是小孩子過家家的觀點,太幼稚淺見了。劉備、諸葛亮是絕對不願借他人之刀殺關羽的。劉關張三人感情確不一般。
  • 諸葛亮何以「興復漢室」為己任?淺論諸葛亮和劉備的君臣之誼
    即便後世人知劉關張、諸葛亮,似乎這些人強撐起了三國歷史。但若不是《三國演義》,後世人能有幾人知曉這幾人?所以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才會刻意提到劉備三顧茅廬。由此能看出,三顧茅廬對諸葛亮的意義非凡。作為臥龍鳳雛之一,諸葛亮素有大志。但是隱居於南陽的他,懷才不遇,不能得遇明主。
  • 劉備三請諸葛亮,兩次只見崔州平,原來是他負責劉備的前兩輪面試
    崔州平和諸葛亮的身世大體相同,都是家境沒落的名門望族,因此他倆無話不談,時常交流到深夜。諸葛亮雖未出山,但是他經常和朋友討論天下大勢,交流心得。久而久之,他對天下大勢的拿捏就非常精準了。他深知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實力最為強大,若去之,不能顯示自己的才能;佔據江南魚米之鄉的孫權是個好選擇,可惜孫權已有周瑜魯肅等人才,亮去必不得重用;張魯劉璋泛泛之輩不能入諸葛亮的法眼。
  • 為什麼劉備認為馬謖不可重用,諸葛亮堅持要用?
    馬謖,字幼常,隨劉備入蜀後,升為綿竹成都令、越雋太守。才氣過人,喜歡討論軍事計謀。深得丞相諸葛亮器重。劉備臨死前對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你得留意啊!」諸葛亮沒放在心上,以馬謖為參軍,相互交流。
  • 劉備率軍攻打東吳時,諸葛亮為何不跟隨他一起出徵?其實原因簡單
    談起三國,有才之人頗多,而劉備,可謂是籠絡人才最多的君主了。劉備的歷史評價也是極好的,德才兼備、重情重義,雖然起初受了些顛沛流離之苦,但最終建蜀稱帝,獨得三分之一天下。眾所周知,劉備所得離不開一個人的輔助,那就是諸葛亮。諸葛亮其實都不用介紹了,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曉軍事的全才。
  • 諸葛亮出山的時候,沒有實操經驗,劉備何以敢於把實權交給他呢?
    亂世之時,最寶貴的是人才,說白了也就是將領和謀士。亂世用人,不能拘泥於陳法。難道任命一個官職,還要考察一年,等資歷到了,再一級一級往上升麼?真像這樣的話,劉備估計是群雄之中第一個被滅的。西方有句古話:「君王的大德在於知人」。
  • 張飛死後,劉備輕聲說了4字,此時諸葛亮徹底看清劉備真面目
    得知關羽身死的消息,劉備第一反應就是點齊兵馬為關羽報仇再拿回荊州。同樣身為三弟的張飛也是非常憤怒,自己最尊敬的二哥居然被他們殺了,而且還身首異處,這個仇一定要報,所以他跟隨劉備大軍一起出徵。但因為太過於傷心,行軍路上一直借酒消愁,酒後還鞭打士卒洩恨。最後兩個士卒心生怨氣,在張飛喝醉睡著以後就把他人頭割了跑到東吳去投誠,劉備知道了張飛身死的消息輕聲說了4個字:我知道了。於是繼續率領大軍前行。
  • 除了劉備之外,還有兩人可以壓制關羽,不包含諸葛亮
    很多人以為整個三國裡只有劉備和諸葛亮能壓制關羽,事實上劉備能夠壓制關羽但諸葛亮壓制不了。而且除劉備之外,其實還有兩個人也具備這樣的本事。呂布可以壓制關羽呂布作為那個時代公認的第一猛將,他可以壓制關羽。早在虎牢關之戰,關羽力斬華雄之後諸侯聯軍強攻虎牢關。
  • 諸葛亮為何誓死效忠劉備?
    無論是曹操還是孫權都沒有去主動求賢,而是發布求賢令要賢士主動上門,司馬懿是主動跑到曹操面前,周瑜主動來拜見孫權的。都是主動送上門的。在諸葛亮眼中,只有劉備「三顧茅廬「特意來請自己,給足了自己面子。若是主動送上門,那時候會受到怎樣的制衡、懷疑甚至殺身之禍都不好說;再說劉備請諸葛亮那會曹操羽翼漸豐,孫權也在江東站穩腳跟。只有劉備連一塊地盤都沒有,還要寄人籬下。
  • 劉備假如統一三國後,會先清算誰?諸葛亮早就算到這倆人!
    而我們今天要說的三國著名的謀士諸葛亮,曾經有人說過,諸葛亮在赤壁之戰時早就算到,如果派關羽去追殺曹操,那麼關羽一定會手下留情,可是諸葛亮最終還是派了關羽去。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錯過追殺曹操的大好時機,最終天下分為三分,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