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千家汽車零部件企業有序復產助力國內汽車供應鏈緩解產能瓶頸

2020-12-14 武漢發布

飛恩微電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在操作 記者康鵬 攝

「感謝你們夜以繼日的工作,感謝你們為三一生產保障作出的貢獻!」日前,武漢汽車零部件企業——方鼎科技,收到了一封來自三一汽車製造公司的感謝信。這家企業復工後,克服困難,短短5天內,便生產出了90套車門,保障了供應鏈下遊企業的順利交貨。

據長江日報記者了解,目前,武漢汽車零部件廠商正在積極復工復產,幫助國內汽車供應鏈緩解產能壓力。

國內唯一供應商停產庫存耗盡

德企高管發來郵件求援

「我們的客戶面臨停產的風險,武漢FineMEMS(飛恩)儘快恢復生產至關重要。我們請求當地政府的支持和批准。」3月13日,德國克諾爾公司全球副總裁西蒙·薩巴(Simon Saba)給武漢市防疫指揮部發來一封求援郵件。

原來,這家企業在武漢的核心供應商——飛恩微電子因疫情停工,導致其生產的汽車壓力傳感器供應緊張,將直接影響下遊的一汽、陝汽等廠商生產。

飛恩微電子總經理助理張光鳳介紹,該企業是一家業內領先的科技型企業,成立於2003年,自主研發了汽車用的壓力傳感器,產品供應國內幾乎所有整車企業。

「乘用車、商用車都需要用到壓力傳感器,一臺汽車上有22個品類,我們實現了產品品類全覆蓋。在國內,我們是很多企業的唯一供應商。」張光鳳介紹。

在此次疫情中,為了供應江淮、北汽等廠商生產負壓救護車,飛恩微電子將2萬多件庫存全部耗盡。「最近全國各地先後復工,各家客戶都很著急,幾乎天天有人來催貨。吉利、江淮等主機廠,還通過本省的經信部門,向湖北省相關部門發文,希望得到支持。」張光鳳說。

3月15日,飛恩微電子獲得復工許可。「目前,我們可以保證每家客戶都有供貨。」張光鳳表示。

日前,長江日報記者在位於光谷的飛恩微電子公司探訪時看到,這家企業已經復工,105名員工回到崗位,約佔總人數的一半。每天的產能恢復到70%左右,一天可以出產約1萬支傳感器。

全球一半汽車喇叭產自武漢

上下遊企業榮辱與共不離不棄

「此次武漢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國內汽車供應鏈的影響很大。」日前,三環電器銷售總監孟範軍告訴長江日報記者。以該企業為例,一般的零部件企業庫存量,只有一周到十天左右。

三環電器位於武漢開發區,主要生產車輛開關、喇叭、電子模塊、後視鏡、車門把手等產品,客戶覆蓋吉利、東風集團、長城、北汽、廣汽、長安、福特等主機廠。

該公司是全球第二大汽車喇叭生產商,去年生產了3000萬個喇叭,約佔全國45%的份額,全國近一半的喇叭出自這裡。

武漢以外的整車廠復工較早,生產線一旦開動就不可能停下來。「到3月10日左右,許多主機廠已經復工20多天,而我們的庫存也沒有了。主機廠也十分著急。」孟範軍說。

3月13日,三環電器克服重重困難,正式復工。「第一天上班,只有90人到位。所有人都住在辦公室裡。」目前,該企業產能已經恢復70%左右,1600名員工中,已有近1000人返崗工作。

「客戶也非常支持我們,承諾增加份額,並採用現金付款,助力企業渡過難關。」孟範軍介紹。

該企業第一大客戶——吉利汽車給予了很大幫助。比如,三環公司物流不暢,吉利就組織上門免費提貨。資金方面,不但預付了不少資金,連每年都有的降價指標也取消了,同時還為三環電器寄來了不少口罩等防疫物資。

「我們是武漢汽車零部件企業中,復工較快的,13天就從90人恢復到了1000人。我相信,經過這一輪考驗,中國的汽車產業將會再上一個臺階,將像家電行業一樣,在國際上佔據重要地位。」孟範軍表示。

積極協調資源解燃眉之急

吉利助力武漢供應商快速復工復產

武漢是國內重要的汽車及零部件生產基地,零部件企業超過1000家,在全國汽車供應鏈中,有著重要地位。受疫情影響,武漢汽車零部件企業大多經歷了2個月左右的停產,給整個全國的汽車供應鏈造成巨大壓力。

目前,武漢汽車零部件廠商正在積極復工復產。吉利集團等整車企業,從增加就業、復工復產等方面,積極幫助武漢供應商復工復產,助力武漢經濟復甦。

吉利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吉利通過寧波市政府、浙江省政府、國家工信部,分別向湖北省政府發函,幫助湖北省內93家供應商優先獲得復工審批並順利復工復產;針對供應商返程困難的員工,積極協調資源,幫助供應商專車接湖北武漢市外供應商快速返漢復工。

此外,吉利還主動到湖北取貨,幫助湖北省36家供應商解決棘手的物流問題。據悉,吉利為湖北地區產業鏈供應困難商提供了累計4萬多隻KF94進口口罩,協助湖北地區供應商提前做好復產復工準備。

據悉,目前,武漢市車企一級供應商復工批覆100%,整體復工率95%以上,因供應商未復工造成的供應鏈風險已基本解除。零部件企業最集中的武漢開發區,截至到3月27日,區內「東風系」一級供應商中規上工業企業共175家,已開工173家,開工率98.86%。

( 長江日報記者康鵬 通訊員張敏)

相關焦點

  • 武漢扇扇翅膀,中國汽車業大震蕩|深氪lite
    根據36氪獲得的這封函件,徐留平在函中稱,一汽紅旗汽車當時已經全面復產一周,但發現湖北省35家供應商沒有復工,而「這些配套資源都是獨家,短期無法替代」,如果這些湖北企業無法正常復工,那麼4天後紅旗汽車將「被迫全面停產 」。求助起了作用。
  • 打滑的車輪:湖北220萬輛產能停擺 1300家零部件企業受困
    同時,神龍汽車在成都還設有製造四部,該製造部的一期產能為24萬輛,如能恢復生產,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弱疫情對神龍汽車的影響。 截止2月17日,上汽通用武漢工廠也未開工。「我們正在梳理公司自身、供應鏈、物流等情況,一旦條件滿足,我們將及時復工復產。」上汽通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東風本田的總部和三個生產基地均設在武漢。
  • 海外停產,國內復產,中國成為車企的「諾亞方舟」?
    國內或將面臨二次衝擊國內則是另一番景象,3月份,隨著疫情勢頭減弱,各行業復工復產正在有序進行中。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湖北地區,整車製造與零部件企業生產秩序也開始逐漸得到恢復,其中,武漢市車企一級供應商復工批覆100%,整體復工率95%以上,因供應商未復工造成的供應鏈風險已基本解除。
  • 汽車、手機等行業「缺芯」 相關供應鏈產能爆滿交付延遲
    這意味著包括5G手機、筆記本電腦和汽車在內的電子元器件的需求可能在短期內得不到滿足。「儘管廠商一直都在努力提高產量,但是晶片緊缺的問題恐怕一兩年內很難得到緩解。」盛陵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智慧型手機和汽車行業影響大智慧型手機作為晶片電子元器件的大客戶,正在積極搶佔晶片資源。
  • 德國大陸集團:晶片短缺導致的汽車供應鏈瓶頸可能持續到明年
    汽車零部件製造商德國大陸集團(Continental AG)表示,晶片短缺導致的汽車供應鏈瓶頸可能持續到 2021 年。大陸集團於 1871 年在德國漢諾瓦成立,主要產品包括輪胎、制動系統、車身穩定控制系統、發動機噴射系統、轉速表以及其它汽車和運輸零件等等,該公司正在向電動化和智能化轉型。
  • 中國汽車供應鏈正迎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中國汽車供應鏈峰會在...
    11月26日,中國汽車供應鏈峰會暨第五屆鈴軒獎頒獎典禮活動在武漢經開區舉行。為期兩天的活動,中國汽車行業知名汽車專家、主機廠研發負責人、採購負責人以及汽車零部件企業負責人共計500人參加峰會。這是中國汽車界最具專業的零部件大型創新交流論壇。
  • 代工廠產能緊張 晶片短缺何時能緩解?
    新一輪的晶片短缺已經影響到汽車、手機、消費電子等終端行業。由於晶片代工企業的產能很難快速擴張,業內人士認為,這一輪的晶片短缺可能要到明年年底才能緩解。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公關部相關負責人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影響到一些特定汽車電子元件的晶片供應。
  • 順多利力攻核心技術,進入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國際巨頭供應鏈——渝企...
    「電動壓縮機渦旋盤並不大,跟二兩包子的大小差不多,單價也不高,每套百多元,但卻是新能源汽車空調系統的關鍵核心部件。」順多利副總經理項紹偉介紹,目前,該產品的核心技術掌握在國外頂級汽車零部件企業手裡,屬於典型的「卡脖子」技術。順多利拿到的大單,是為世界汽車零部件巨頭——法國法雷奧、韓國翰昂等跨國公司研發並生產。
  • 東風本田等湖北10家企業復產調查:拉動產業鏈 轉型闖市場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拉動產業鏈 轉型闖市場(產經觀察)——對湖北四市十家企業復工復產的調查在武漢,東風本田汽車公司二廠的總裝生產線正加緊生產。再向遠看,400公裡外,位於湖北十堰市的東風液壓動力公司也投入生產,「液壓油缸是汽車的動力源,東風汽車復工加快了我們配套商的復產速度。」公司有關負責人坦言,現在公司已基本實現達產任務,預計3月份可實現產值3500萬元。「汽車工業產業鏈長,對於汽車廠商來說,哪怕少一顆螺絲,都沒辦法開工!」
  • 中國汽車供應鏈峰會武漢舉行 「新四化」汽車供應鏈迎來重構
    在經歷今年疫情困擾後,被視為年末中國汽車產業最重要的一場論壇――2020中國汽車供應鏈峰會於11月26日、27日在武漢開幕。  此次峰會近200位主機廠和零部件企業代表參會,其中40%為主機廠人員,40%是零部件供應商,20%為行業學者、專家以及投資領域的專業人士,這也是中國汽車界最具專業的零部件大型創新交流論壇。汽車商業評論總編輯賈可在會上直言:「對於中國汽車供應鏈來說,現在是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
  • 多重挑戰下 全球汽車零部件出口一哥的位置有變?
    此前,中國一直是全球汽車零部件和材料的主要來源地;而當前,零部件產能逐漸開始轉移,生產從中國撤出,汽車產品開始回流北美;未來,行業的增長可能會直接跳過中國,轉向其他生產地點。疫情爆發引發的全球汽車供應鏈重構 新冠病毒疫情的爆發及由此導致的零部件斷供和全球工廠停產使得汽車製造商對依靠大洋彼岸的供應鏈更加謹慎。 據中國汽車工業信息網顯示的信息,目前,中國共有10萬餘家本土汽車零部件企業。這些零部件企業創造了全球80%以上的汽車零部件。
  • 重慶規上工業企業有序復工復產
    重慶規上工業企業有序復工復產截至3月1日,6435家企業開工率達98.8%2月18日,復產的長安汽車渝北工廠新下線了一批汽車。有別於以往的汽車生產方式,在長安汽車生產車間裡,只有零散的工人在各處對機器進行操作巡檢,「打主力」的是生產流水線上的700多臺工業機器人。
  • 五年來營收首降 汽車零部件龍頭企業華域汽車業績失速
    根據其此前發布的財報,報告期內,按合併報表口徑,華域汽車實現營業收入1440.24億元,同比下滑 8.3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4.63億元,同比下降19.48%。邁入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全球汽車產業鏈備受打擊,作為上汽集團旗下汽車零部件企業的華域汽車也不例外,「成績單」甚是慘澹。
  • 2020供應鏈大會丨沈斌:《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報告(2019-2020...
    2020 年10月21日-22日,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和西安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20 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隆重召開。本屆供應鏈大會主題為「育新機、謀新篇、開新局——助力構建安全可控汽車產業鏈」。其中,在10月21日舉辦的主題論壇上,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副總經理沈斌對本年度零部件藍皮書的內容進行了發布。
  • 8%和5.4%,重慶兩江新區汽車電子兩大支柱產業逆勢增長
    面對疫情造成的生產組織不便的情況,兩江新區組建了工業企業復工復產指揮部,協調供應鏈體系。以汽車產業為例,一輛車需要2萬個零部件,缺一不可,產業供應鏈長且複雜,配套企業與主機廠協同復產尤為重要。對此,兩江新區抽調300多名精幹人手,進駐企業,現場服務。現場解決不了的,就上報管委會,列入指揮部的「作戰圖」,由相關部門和新區負責人協調解決。
  • 除博世之外,德國又一汽車零部件巨頭,年營收3517億
    近日,由於晶片供應不足導致相關車企產能受到影響的消息引起熱議。對此,國內相關人士表示問題確實存在,但並沒那麼嚴重。比亞迪更是表示在新能源電池、晶片等方面有一整套產業鏈,對內可實現充分自給,對外有餘量供應。而德國的大眾、博世及大陸集團均發出晶片不足的警告。
  • 《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報告(2019-2020)》發布
    10月21日,在2020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正式發布《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報告(2019-2020)》(簡稱「汽車零部件藍皮書」)。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汽車零部件藍皮書發揮了對政府主管部門的支撐作用、對零部件企業的引領作用,體現出權威性、專業性和及時性。
  • 汽車晶片衝擊波:價格水漲船高,短缺或蔓延至2021年
    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在近幾年一直處於緊張狀態。據IC Insights數據顯示,日本、北美和歐洲在過去十年分別關閉了36條、33條、18條晶圓廠產線,雖然6英寸產線關閉最多,但由於需求的持續上漲,這也導致了目前在晶片製造環節上,各大晶圓代工廠都在加緊擴張產能。
  • 武漢都市圈的產城融合實踐
    位於漢孝產業新城內的麥當勞供應鏈智慧產業園,規劃面積超30萬平方米,預計2023年建成投產,年產值近15億元。而這背後的推動者之一,正是在產業新城運營上有著十幾年經驗的華夏幸福。據了解,此次是華夏幸福首次探索以龍頭引領供應鏈企業集中簽約,是打造產業集群的一次創新實踐。實際上,華夏幸福已在武漢都市圈深耕多年。
  • 武漢工業「主引擎」高轉速啟動,汽車、智能成產業布局熱門
    而湖北新電汽車部件有限公司,將建設車用空調等產品,為東風乘用車、江鈴、上海通用等整車企業配套,總產能65萬件套。汽車配套產業布局,不僅增加了地方財力,還拉動了地方就業。風神科創汽車零部件集成項目,打造輪胎總成、頂棚總成、油箱總成等10餘種汽車零部件集成產業基地,項目設計年產能規模40萬臺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