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記者/許方華)全球汽車產業正處於新冠疫情的陰影當中,截至3月30日,總共有26個國家的上百個汽車工廠停工停產,超過1400萬名車企工人面臨就業難題。接下來的連鎖反應可能會導致2020年全球汽車產量下降16%(約1580萬輛),接近歐洲整個市場一年的銷售量。海外工廠接連倒下,國內各地的汽車工廠卻基本恢復正常生產,眾車企亦視中國為避險聖地。
至暗時刻
以下是車企工廠停產的情況。
可以看到,北美、歐洲部分國家以及日本、韓國、菲律賓、泰國的絕大部分汽車工廠處於停擺狀態。
品牌廠家幾乎無一倖免,大眾、戴姆勒、寶馬、PSA、雷諾、沃爾沃、FCA、福特、通用、特斯拉、現代、日系三巨頭等,都陸續關閉各地工廠,而且沒有確切的復工時間。
除了汽車工廠大面積關停外,以博世、大陸為代表的零部件供應商也未能獨善其身。3月20日,全球第一和第二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博世和大陸宣布停止在歐洲的生產,而更早前,麥格納、米其林就已經宣布暫停部分歐洲工廠。
國內或將面臨二次衝擊
國內則是另一番景象,3月份,隨著疫情勢頭減弱,各行業復工復產正在有序進行中。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湖北地區,整車製造與零部件企業生產秩序也開始逐漸得到恢復,其中,武漢市車企一級供應商復工批覆100%,整體復工率95%以上,因供應商未復工造成的供應鏈風險已基本解除。而零部件企業最集中的武漢開發區,截至到3月27日,區內「東風系」一級供應商中規上工業企業共175家,已開工173家,開工率98.86%。
雖然我國汽車工廠幾乎全面復工復產,但是汽車產業鏈具有全球融合度高、鏈條環節長、參與玩家多的特點,在單一國家或地區完成所有供應鏈布局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且仍有大量的汽車零部件、材料、裝備等需要從國外採購。其中美、日、德三國基本壟斷整個汽車產業鏈核心部分,尤其在汽車零部件供應體系中,德國、日本、韓國、美國等是我國主要的汽車零部件進口國。
據海關統計,去年我國汽車零部件交易額為367.11億美元。其中在德國、日本、韓國、美國的交易總額達到246.45億美元,份額為67.1%。可以說如果這幾個國家汽車供應鏈企業全部停產斷供,將直接威脅國內車企的生產,甚至對中國的汽車產業,造成"二次衝擊"。
此外,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的大規模爆發,也將影響汽車進出口步伐,我國汽車出口量在3月份以後將進一步受到影響,而由於海外工廠停產,將影響進口車型國內的銷量以及導致交付延期等等。據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預測,今年全年整車出口量將下降5%左右,零部件出口將下降10%左右。
中國市場戰略地位進一步提升
目前中國的疫情控制得最好,國家層面和各省市陸續出臺的相關刺激汽車消費的政策,因此,跨國車企的營收將會更加依賴中國市場,中國在全球汽車產業未來發展的作用更重要。
近日,大眾集團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表示:「大眾的銷售遍及全球,但目前在中國以外市場都處於沒有銷售或收入的情況,並且在這期間我們仍需承擔高額的固定成本,每周約20億歐元。雖然中國的需求再次回升,但產量僅為危機前的一半。」而在本月中旬,大眾汽車集團2020年度線上媒體溝通會上,迪斯就已表示:「中國市場比其他市場恢復得更快,將在集團的後續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我們在中國的投資信心不受疫情的影響。相信到今年年底,中國汽車市場會有較好的結果。」話語間,充分表達了大眾集團對中國政府防疫工作的認可,以及對中國市場寄予了深切期望。
對中國市場的信心,也是戴姆勒CEO康松林(Ola Kallenius)敢於拒絕申請德國政府的資金援助方案的理由。他在接受歐洲媒體採訪時表示:「戴姆勒當前現金流充足,無需申請國家援助」。而真正讓他樂觀的是:奔馳在中國的工廠已經全面復工,絕大部分經銷商業已重新營業,消費者又重新回到了市場,消費需求正在回升。
另外,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執行長高樂在3月18日的財報發布會上表示:「儘管疫情對2020年,尤其是上半年帶來較大影響,但中國的整體形勢依然樂觀,寶馬集團非常看好中國的中長期發展,並將繼續推進在中國的所有投資項目,也正在討論加大對中國的投資力度。」這段發言,已充分顯示了寶馬集團對於中國的「厚愛」。
根據相關預測,在2020年中,受新冠肺炎疫情及其他因素影響,全球汽車總銷量預計將下降3.5%—4%,大部分海外汽車企業因疫情導致產能、銷售無法在短時間內恢復,最終影響整體銷量。
而中國各產業企業陸續復產復工,促進消費成為政府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不同省市陸續出臺了刺激汽車消費的政策,並在稅收、交易等方面進行優惠、簡化。國家商務部在3月28日新聞發布會上特別指出,汽車是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性產業,汽車消費社零佔比高,增長空間大、帶動效益強,是消費結構升級的主要內容。
2020年中國汽車市場大概率出現第三年的銷量下滑,但疫情全球蔓延之下,中國市場的戰略意義愈發深刻,隨著市場供給、消費升級、消費網絡、消費生態、消費能力、消費環境等方面擴容提質,中國有望扮演引領全球汽車產業走出疫情陰影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