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的一個晚上,家裡突然停電。當時既沒有打火機,也沒有蠟燭,屋子裡黑洞洞的。就在這時,我想到一件往事,就是六子送給我家的那個電石燈。
原忻縣(今忻府區)廣大農村,在解放後不久,就有了電,不僅家家戶戶安了電燈,晚上做活兒、嘮嗑,都明明亮亮,十分舒心,而且大隊還利用電安裝了電碾和電磨,農民們碾米磨麵,又快又省力。
令人感到心煩的是,明亮了幾年以後,就出現了隔三差五停電一次的情況,一停就是一天一夜。儘管大家反應強烈,甚至到了罵街程度,卻仍然是該停的時候照樣停。後來才知道,縣裡的電是由省裡限量供應,隨著工業的發展,城裡工廠多了,用電量增大,就出現了電不夠用的情況。向省裡申請要電,省裡用電還挺緊張的,就只好採取農村停電的措施,支援工廠用電。這種狀態一直持續了六七年。
一到停電這天,米不能碾了,面不能磨了,特別是停電沒有準確時間,更不預告,常常是剛把玉茭倒到磨子上,磨了十幾分鐘遇上了停電。這一停,又不能扔下不管,還得再從磨子上把玉茭和磨下的一些面分別收拾出來,裝在麻袋裡和面袋裡,連同籮面用的籮子、籮筐等家具,扛的扛,夾的夾,提的提,往家裡弄。這時候,真是又氣又惱火。回到家裡,滿家黑洞洞的,女人們做不成營生,也只能瞎坐,往日那說話聲,歡笑聲,孩子們的吵鬧聲,全都銷聲匿跡,無影無蹤。
單位發了工資,我知道家裡交口糧錢急用,便借了一輛自行車,騎上回村給妻子送去。初冬天短,下班後起身,趕我進村時天已黑了。進村後,路都黑得看不清楚,回到家時,一推門,突然看見屋子裡特亮。我以為是送來了電,支好自行車,拉開屋門後驚了一下,只見炕桌上放著一個如水杯高的圓鐵筒,一側上面有一細銅管,管口噴出了髮長的火苗,還「噝噝」作響,把屋子照得亮亮堂堂。妻子見我發愣,忙說:「這是六子剛剛送來的,叫電石燈。」我伸長脖子看,這是用一節鋼管做成的。六子,是縣預製廠的一名焊工,他有材料有手藝會做這玩意兒。他女人和我妻子,兩人相處多年了,故而做好了送給我家一個。那節鋼管裡裝的什麼東西?妻子不知道,只知道往裡倒點水,劃根火柴一點,就有了火苗。
不久,上自習的孩子們回來了,一進院門,看見屋裡特亮,就「嚎」地一聲喊起來「我們家也有電石燈了!」進屋見我在,立即不叫了。我問他們裡面裝的是甚東西?他們一起回答:「是電石。」你們怎麼知道的?二女兒嘴快,說:「好幾個同學都帶了電石燈,我們用墨水瓶做的那煤油燈都靠邊站了。」電石是怎樣的玩意兒?都說不來,但知道那東西有毒,吹滅燈以後,一定要馬上擰緊銅管上那個小小的蓋子。
回想往事,品味今朝,真令人感慨萬千!
李彬信(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