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1 22: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2月11日上午,上海中醫藥大學專家委員會主任施杞教授和陳漢平教授、王靈臺教授、韓謀鉅教授、夏炎興教授、徐振曄教授、徐蓉娟教授、李其忠教授、方肇勤教授一行來到我院青海路名醫特診部調研。會議由施杞教授主持。
上海是近代中醫藥發展的要地,一大批學術流派在滬孕育發展並傳承創新。施杞教授回首了青海路名醫特診部的歷史和發展。其前身為1952年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一個中醫醫療機構——上海市公費醫療第五門診部,匯集大批「海派中醫」代表性人物,先後為上海及全國輸送了眾多優秀中醫人才,被譽為名中醫的發祥地和搖籃。
雖然歷史在不斷變遷,但青海路名醫特診部幾代中醫人始終堅持、積極探索中醫藥的傳承創新發展,特診部也不斷煥發出新時代中醫藥的魅力和活力。如今,這裡匯集眾多全國著名中醫名家,成為一張上海響亮的中醫名片,打造了中華第一街——南京路的中醫特色品牌。
周嘉院長對專家們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他詳細介紹了嶽陽醫院近年來的特色和成績、十四五規劃,以及在中西醫結合創新之路上的探索。醫院堅持中西醫並重,以疾病為主體,以療效為評價體系,組建了一個以中醫非藥物療法為特色的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針灸、推拿和皮膚三個國家區域中醫診療中心,成立了心臟中心、康復中心、腫瘤中心、骨傷中心、婦科中心、五官中心和檢驗實驗中心(平臺)七大中西結合特色鮮明的臨床研究中心,成立了大康復學科,重啟了海派針灸推拿中心,積極探索現代針刺麻醉的創新發展。
專家們充分肯定了嶽陽醫院在積極探索中西醫結合創新發展道路上取得的成績,對醫院未來的發展方向、學科內涵建設和中醫藥傳承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寶貴的建設性意見。
與會人員圍繞「疫情下如何提升服務品質,彰顯中醫藥特色」和「新時代如何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堅持中西醫並重」的主題進行了座談交流。專家們對中西醫結合醫院的定位、中西醫結合醫學模式的特點和中西醫結合人才的培養等內容進行了深入探討,指出中醫和西醫不能簡單放在一起,而是要真正的融合滲透成為中國新醫學,才能更好造福廣大人民群眾,紛紛表示中西醫結合大有可為、中西醫並重是必由之路。
施杞教授在總結中指出,中醫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縮影,青海路名醫特診部是海派中醫的縮影,必須要不斷發揚光大。強調發展中醫藥和中西醫結合應當求真務實、腳踏實地,從方法學、從實踐中積極探索1+1>1的模式(即一種中醫療法加一種西醫療法,大於一種純中醫/純西醫的療效)。
周嘉院長對專家們的指導和對醫院發展的建言獻策表示衷心感謝,他表示嶽陽醫院將一如既往、努力奔跑,做好中醫藥和中西醫結合的傳承、創新與發展,建設世界一流中西醫結合醫院,為國家中西醫結合事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嶽陽力量與嶽陽智慧,引領全國中西醫結合醫院的發展,成為全國中西醫並重的領頭羊。
在座談會前,與會專家一同參觀了青海路名醫特診部這座優美精緻的歷史保護建築及重啟的海派針灸推拿中心,看望了正在出診的名老中醫。
上海中醫藥大學黨校辦劉紅菊老師、成虹老師,我院相關科室代表等參加調研座談。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嶽陽中西醫結合醫院官方微信訂閱號二維碼,歡迎掃碼關注!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嶽陽中西醫結合醫院官方微信服務號二維碼,歡迎掃碼關注!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上海中醫藥大學專家委員會主任施杞教授一行調研嶽陽醫院青海路名醫特診部》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