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衛星通信的常用頻段(C/Ku/Ka)

2021-01-19 騰訊網

衛星通信使用到的頻段涵蓋L, S, C, Ku, Ka等,而最常用的頻段是C(4~8GHz)和Ku(12~18GHz)頻段,Ka(27-40GHz)頻段是後起之秀。

目前地球赤道上空有限的地球同步衛星軌位幾乎已被各國佔滿,C和Ku頻段內的頻率資源被大量使用,而Ka頻段的頻率工作範圍要大數倍,在現代軍事和民用通信上都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目前衛星業務C頻段用於衛星固定業務,通常6/4GHz表示為上下行頻率;Ku頻段用於衛星固定業務及直播衛星業務,最常使用14/12GHz。

C頻段使用比較早,頻率低,增益也低,天線口徑較大(通常1.8米以上)。雖然相對其它頻段遭受地面微波等幹擾的機率大些,但其雨衰遠小於Ku頻段,更遠遠小於Ka頻段。更適於對通信質量有嚴格要求的業務,比如電視、廣播等。

Ku頻段頻率高、增益也高,天線尺寸較小,便於安裝,從而可有效地降低接收成本,方便個體接收。相對來說受地面幹擾影響小,因此特別適合做動中通、靜中通等移動應急通信業務、衛星新聞採集SNG及DTH業務。

Ka頻段由於雨衰比Ku頻段更大,對器件和工藝的要求更高,一直發展緩慢。隨著C和Ku頻段的衛星軌位資源日趨枯竭,頻率帶寬日趨緊張受限,特別是硬體製造水平的提高,近十年來Ka頻段的發展迅猛。

Ka頻段的特點類似於Ku頻段,雨衰更大,但可用頻段帶寬也更大,可為高速衛星通信、千兆比特級寬帶數字傳輸、高清晰度電視(HDTV)、衛星新聞採集(SNG)、VSAT業務、直接到戶(DTH)業務及個人衛星通信等新業務提供一種嶄新的手段。

Ka頻段的主要缺點是雨衰較大,但其增益高,可通過適當增加天線口徑來適量消弱這種影響。Ka頻段衛星研製及相關應用研究,對於跟蹤國際先進衛星通信技術、更好地利用航天技術服務民眾生活,其意義十分重大。

衛星通信的主要發展趨勢是:充分利用衛星軌道和頻率資源,開闢新的工作頻段,各種數字業務綜合傳輸,發展移動衛星通信系統。衛星星體向多功能、大容量發展,衛星通信地球站日益小型化,衛星通信系統的保密性能和抗毀能力進一步提高。

相關焦點

  • Ka 頻段網際網路飛機背後,是高軌衛星的革命性...
    據悉,中星 16 號衛星既是中國首顆高軌道高通量通信衛星,也是國內首顆(目前是唯一一顆)Ka 頻段高通量衛星。實際上,根據不同波段頻率,衛星連接可分為 L 頻段、Ku 頻段和 Ka 頻段。所謂「Ka 頻段」(Ka band),又稱 30/20 GHz 波段,屬於電磁頻譜微波波段的一部分,頻率範圍為 26.5-40GHz。這一頻段的特點有三,可用帶寬寬、幹擾少、設備體積小。因此,這一頻段可適合於高速衛星通信、千兆比特級寬帶數字傳輸、高清晰度電視(HDTV)、個人衛星通信等領域。
  • 小型Ku衛星移動通信車載站
    周祖全 孫 忠 張 琳 陳文漢(78086部隊 軍區網管 成都610011)摘 要 衛星通信屬地球空間信息技術範疇。 小型Ku頻段衛星移動通信系統綜合應用了雷射陀螺三軸捷聯貫導技術,Ku頻段數字衛星通信技術,航天遙測技術,計算機技術和GPS定位技術。
  • 用於「C/KU波段雙饋源衛星通信 天線副反射面」的FSS設計
    因此多饋源卡塞格倫天線在微波通信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多饋源卡塞格倫天線的設計的一個關鍵問題就是用作天線副反射面的FSS設計。隨著衛星通信的不斷發展,衛星通信的頻段也在不斷的增多,其中C波段和KU波段的信號可傳輸大容量信號,同時大氣粒子衰減較小,應用最為廣泛,且現在很多衛星都擁有這兩個波段的轉發器,為衛星通信使用雙饋源卡塞格倫天線,實現C/KU波段通信的地面站使用同一天線成為可能。
  • 空中互聯的Ka與Ku:差的不僅僅是一個字母!
    按照國際無線電規則規定,現有的無線電通信共分成航空通信、航海通信、陸地通信、衛星通信、廣播、電視、無線電導航,定位以及遙測、遙控、空間探索等50多種不同的業務,並對每種業務都規定了一定的頻段。其中,衛星通信最常用的頻段是C(4-8GHz)和Ku(12-18GHz)頻段。
  • 我國首顆Ku頻段高通量衛星發射成功!
    2020年6月23日我國北鬥三號最後一顆衛星發射成功,標誌著北鬥三號全球組網成功。2020年7月9日晚間,亞太6D通信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在載荷重量、通信容量、設計複雜程度等方面,刷新了國內同類通信衛星的紀錄。
  • 「深圳造」衛星運抵西昌 我國Ku頻段首顆高通量衛星預計6月底發射
    &nbsp&nbsp&nbsp&nbsp據悉,亞太6D是我國首顆Ku頻段高通量衛星,具有傳輸數據量大、數據流量成本低等特點,能讓用戶隨時隨地享受高速網際網路服務,將成為通信「滿天星」中璀璨的一顆。
  • 上海電信衛星Ku頻段轉發器及臨時資源採購 中國衛通中標
    C114訊 12月23日消息(焦焦)今日,從中國電信官網獲悉,上海電信發布關於2021年採購中國衛通(601698)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亞太6C號衛星Ku頻段轉發器以及中星/亞太系列衛星Ku頻段轉發器臨時資源的單一來源採購公告。
  • 中國首顆Ku頻段高通量寬帶衛星「亞太6D」成功發射
    長三乙火箭發射亞太6D衛星(何衛國 攝) 人民網北京7月9日電(趙竹青)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採訪獲悉,北京時間7月9日20時11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中國首顆Ku頻段高通量寬帶商業通信衛星
  • 亞太6D 衛星發射成功:中國首顆 Ku 頻段高通量寬帶商業通信衛星
    IT之家 7 月 9 日消息 據央視報導,2020 年 7 月 9 日 20 時 11 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亞太 6D 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 自製神器,C波段衛星天線秒變Ku波段衛星天線
    一、研發背景 衛星通信在廣電系統發射臺站應用非常普及,目前常用的衛星接收天線分為C波段和Ku波段兩種,饋源系統與接收天線的結構是相匹配的,因此天線廠家在設計生產衛星接收天線的饋源系統時,固定的分成了C波段和Ku波段接收饋源,但兩種饋源的結構設計與功能作用是基本相同的,即用波紋環狀的結構聚集更強的電磁波束能量,即「集波、聚能」兩大功能。
  • 衛星通信行業深度報告:從高軌到低軌,新起點上的衛星通信產業
    (3) 用戶段:主要由各類終端用戶設備組成,包括 VSAT 小站、手持終端,以及 搭載在車、船、飛機上的移動終端,以及基於衛星通信的各種應用軟體和服 務。衛星通信作為無線電通信形式的一種,信號的中轉和傳輸也要依賴與不同頻段的無 線電波。在地面雷達系統的應用中,IEEE 標準中將無線電波劃分為 VHF、UHF、L、 S、C、X、Ku、Ka 以及 EHF 等頻段。
  • 昂際航電與星展測控將聯合推出中國首款高通量Ku衛星通信系統
    中國民航網訊:近日,昂際航電與星展測控正式籤署一份獨家合作協議,聯合推出首款由中國設計、製造的高通量Ku客機衛星通信系統,並將在未來五年內共同開發亞太以及印度窄體客機互聯市場。昂際航電成立於2012年,是GE與中航工業集團的合資公司,為中國商飛C919大飛機項目提供航電系統,其核心技術為開放式架構IMA(綜合模塊化航電)及集成生態系統,自2018年正式進入機載互聯市場,旨在搭建開放式機載互聯平臺為航空公司提供無縫通信網絡及數位化解決方案;星展測控位於中國西安,成立至今13年已為海內外客戶提供4000逾臺衛星通信系統,應用於海陸車船載,並於16年發布首款機載產品
  • 毫米波通信的特點及前景
    與其他通信方式相比, 衛星通信的主要優點是:a)通信距離遠,建站成本與通信距離無關。b)以廣播方式工作, 便於實現多址連接。c)通信容量大, 能傳送的業務類型多。d)可以自發、 自收、 監測等。20 世紀 70~80 年代,衛星通信大多是利用對地靜止軌道(又稱同步軌道)進行的。
  • 美國擬支付近100億美元:讓衛星公司給5G網絡騰出頻段
    如今,全世界電信運營商都在爭先恐後建設5G通信網絡,5G被認為是一個能夠推動科技行業創新和經濟增長的重要技術浪潮,不過一些國家5G網絡的建設遭遇了頻段(無線電頻率資源)不足的問題。
  • 寧夏空管分局優化KU衛星通信
    近日,寧夏空管分局完成額濟納旗、巴彥諾日公、吳忠和銀川本場KU衛星中繼鏈路梳理和業務調試,排查了KU衛星運行傳輸隱患,確保航空數據傳輸暢通,全力保障黨的十九大順利召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通信行業:工信部批准700M頻段用於移動通信
    投資要點  事件:4月1日,工信部發布了《關於調整700MHz頻段頻率使用規劃的通知》,將702-798MHz頻段頻率使用規劃調整用於移動通信系統,並將703-743/758-798MHz頻段規劃用於頻分雙工(FDD)工作方式的移動通信系統。
  • 終於弄懂衛星通信頻率為什麼那麼高了!
    覆蓋範圍從幾米到幾百米★ 衛星的通信頻率 5GHz~40GHz 通信距離為3.6萬千米從上面幾張圖可以知道,電磁波頻率越低,在空氣中自由傳播的距離就越遠。那為什麼衛星離地面那麼遠,卻不採用低頻通信?為什麼通信頻率高達5GHz~40GHz 卻可以傳輸這麼遠的距離(3.6萬千米)?要解釋這個疑問,我們需要理解5個方面的知識。1地球大氣電離層電離層(Ionosphere)是地球大氣的一個電離區域。
  • 華北空管局通信網絡中心開展KU衛星業務培訓
    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朱曉雯 報導:近日,華北空管局通信網絡中心終端網絡通信室進行KU衛星業務培訓。此次培訓主要針對KU衛星在風雪天氣中的特殊維護和排查進行了培訓,由於該衛星系統年代較久,且位置在室外,在特殊天氣進行維護的時候存在一定的危險性。
  • 衛星通信-基礎原理
    以下圖文來源於百科簡介:衛星通信:利用人造地球衛星作為中繼站來轉發無線電波,從而實現兩個或多個地球站之間的通信。人造地球衛星根據對無線電信號放大的有無、轉發功能,有有源人造地球衛星和無源人造地球衛星之分。
  • 衛星轉發器資源選擇的考慮
    衛星操作者的管理經驗,衛星天線與通信轉發器的結構設計,出自鄰星、反極化、以及本轉發器其他用戶的幹擾,都可能影響使用效果。為此,用戶在租賃轉發器以前,應該儘可能多地了解和比較衛星資源。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60458.htm  1 用戶需求  1.1網絡服務範圍  常用的C波段波束一般設計成覆蓋範圍較大的半球波束,而Ku波段波束一般會根據人口密度和經濟發展等因素設計成小範圍覆蓋的區域波束或點波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