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治癒的東西
第一是美食,第二才是文字
紅燒肉是中華的一道經典名菜,口感肥而不膩、軟糯香甜,是老少皆宜的美食。
作為一名資深的肉食主義者,紅燒肉可以說是我心目中的NO.1。
提到紅燒肉,最出名的還是那位將紅燒肉事業推向高峰的人--蘇東坡。
蘇東坡堪稱我國古代美食家,對烹調菜餚很有研究,尤其擅長製作紅燒肉。
《食豬肉》:「黃州好豬肉,價錢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早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由此就足以看出蘇東坡對紅燒肉的喜愛。
上學時因為住宿的原因,一個月才能回家一次。在學校缺少了肉的「滋養」的我,回到家準能在餐桌上看到一大盤紅燒肉。
媽媽做的紅燒肉可謂是一絕:
首先將五花肉切成2.5釐米左右的塊狀,冷水下鍋,水燒開之後繼續煮十分鐘撈出。
然後往鍋內倒入少許油,放入八角煸至有香味,倒入細砂糖,繼續煸炒直到微黃色。
放入肉塊煸炒至鍋中水燒乾,肉塊表面微黃之後加入料酒和醬油,繼續翻炒均勻。
接著鍋中加入開水沒過肉塊,放入蔥段、薑片和冰糖,蓋上鍋蓋小火燜煮一個小時,加入少許鹽,旺火收汁。
一盤紅撲撲,亮晶晶的紅燒肉就出鍋了。
紅燒肉一定要趁熱吃,第一口抿到肉皮,用牙齒輕輕往下縱切,是一層肥肉,但肥而不膩。
再下面一層是瘦肉,入口即化,緊跟著又是一層肥肉加瘦肉,層次分明,又不見鋒稜。
吃飯時,媽媽總會因為一塊肉和我推讓好幾個回合,但毫無意外,每次那塊、紅燒肉都會進到我的肚子。
她總是那樣,說著自己減肥,不愛吃肉,可她怎麼會不愛吃肉呢。
她總是那樣,讓我沒有一點辦法,只能懷著感動吃著她夾到我碗裡的肉,在心裡暗下決心,長大後一定讓她有吃不完的肉。
「一個人出門在外,總會在某一時刻,特別想念媽媽做的菜。對許多人來說,媽媽做菜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
確實,在想家這件事上,胃比嘴更誠實。
上了大學,第一次離家這麼遠,看著食堂裡琳琅滿目的飯菜,但最想念的還是媽媽做的紅燒肉。
紅燒肉烹飪小技巧
一、浸泡
放在水中浸,可以浸去毛細血管中的血水,水中加點料酒易於肉纖維吸收,去除肉腥。
肉不宜多浸,多浸則鮮味盡失,一般10分鐘左右即可。
二、焯水
把豬肉切塊後放到熱水裡煮一下,開鍋後撈出,洗乾淨血沫。
三、燒制
這是紅燒的關鍵步驟,一定要用小火慢熬1小時左右。
燒的火候不夠,肉硬。燒的火候過了,肉又太軟,不成形,嚴重影響最後的收汁和賣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