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設計 杜 躍(香港)
工作坊內容設計及項目策劃 二階堂伊奧(香港)
【一、 藝術理念】
舞踏是現代舞的產物,它與後現代舞及舞蹈劇場同時被歸類為目前現代舞的三大主流,它源於西方現代舞,卻融及了各種表演藝術的形式,當中甚至包含了日本傳統表演藝術的內容,所以,舞踏雖然出現在現代舞流行的年代,但舞踏這個藝術形式出現背後所蘊含的精神,註定了它必須走向當代甚至更遠,而這個過程,正正就是舞踏一直都在經歷的「型態轉換」。
——二階堂伊奧
攝影Pius Schwegler 攝於2018年義大利託斯卡尼 竹之內淳志じねん舞踏學校半年舞踏課程結業演出作品《傷林果》演出現場
【二、 藝術家簡歷】
攝影Dorota Safranko 攝於2018年捷克布拉格 東歐大型國際行為藝術節「Transart Communication 30」於布拉格Karlin Studio集體即興行為現場
香港獨立藝術家,1991年生於中國廣州,滿周歲後定居香港至今,目前主要進行獨舞踏劇場及行為藝術的創作。
13歲開始參演話劇,16歲起涉獵形體劇場的身體訓練並在19歲時發表首個行為藝術作品。
2011年起,先後於中國香港、德國、大陸、澳洲、印度尼西亞、義大利以及法國等地向近20位風格各異的舞踏藝術家學藝,其中,對伊奧影響最深遠的老師為吉岡由美子(Yumiko Yoshioka)。
2014年,應陳家蔚的邀請,與她在香港共同創立舞踏藝團「異式形態」並出任該藝團的聯合藝術總監至2019年年初。
2015年,遠赴前東德藝術研究場所Schloss Broellin,參與自1991年起每四年一度的大型國際舞踏交流藝術節「ex…it 15」。同年,以作品《我(不)是一個舞踏藝人》開始對於舞踏這個藝術形式的思考。2018年再於上海明當代美術館首演的«一場可能或不可能是廣場舞的舞踏演出»延續自己這方面的思考,該演出亦於同年獲巴黎天理日仏文化協會邀約重演。
2015起,開始獲邀以行為藝術家的身份參與中國及歐洲的行為藝術節,截至2018年底,伊奧的行為藝術作品先後於香港、深圳、上海、 西安、廣州、布拉格、布拉提斯拉瓦、克拉科夫等國內與及歐洲的多個城市發表。
2016年至2017年間,開始以舞蹈演員的身份參與舞蹈錄像和舞蹈劇場的演出,在2016年分別參演了「二高表演」製作的舞蹈電影«這是一個雞場»及由「二高表演」與「香港動藝舞蹈劇場」合作的舞蹈劇場作品«Canton舞廳»,及後在2017年先後分別參與了香港藝術家陳榮聲與裝置藝術家二犬十一咪的舞蹈錄像作品«森藍»及«在湖上散步»。
【三、 項目簡介】
「身如日月」是2018年開始實行為期三年的舞踏研習項目,該項目以工作坊的形式,志於讓參與者對舞踏的發展與及相關的基礎知識產生初步的了解。
在2018年,該項目開始的第一年,伊奧以西方的性別研究作為起點,輔以«易經»中關於陰陽消長的規律,配合舞踏中「型態轉換(Transformation)」的概念,整理了過去八年於約二十位風格迥異的舞踏老師身上學習到的知識並籍此分享自己在舞踏上的藝術理念。
在2019年,該項目走進了第二年,這一年,伊奧將以日本劍道中「守破離(Shu-Ha-Ri)」的精神,為「身如日月」加上了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曲線,由土方巽的舞踏譜練習開始作為理解「型態轉換」的根本(守Shu),進而通過《易經》中陰陽兩儀的變換學習「型態轉換」的兩種形式:「驟」與「漸」(破Ha),最後伊奧將以自己去年分別先後獲邀至上海明當代美術館及巴黎天理日仏文化協會演出的最新作品《一場可能或不可能是廣場舞的舞踏演出》中的選段部份去分享自己如何通過舞踏的內核精神「型態轉換」去創作自己的獨舞踏劇場作品(離Ri)。
【四、 工作坊內容】
「身如日月」的工作坊部份將主要分為三個部份:
1) 土方巽的舞踏譜練習
集中感受兩種極端的身體狀態差異並以此作為「型態轉換」的基礎,當中包括:光與暗、輕與重、幹與溼等
2) 陰陽兩儀
從兩極的身體狀態引伸到陰陽兩儀的變換,從中體驗「型態轉換」的兩種形式:「驟」與「漸」
3) 廣場舞
伊奧將分享自己如何在《一場可能或不可能是廣場舞的舞踏演出》中將廣場舞的動作結合舞踏創作出最後的呈現並指導學員創作他們自己的短篇小品。
在工作坊進行期間,伊奧也會同時進行一些應用於形體劇場的基礎身體訓練與及結合日本身體自然療法野口體操和中醫經絡拍打的暖身和舒緩練習。
【五、 其他資料】
伊奧近年於上海明當代美術館的舞踏演出記錄及其相關回顧:
2017年│McaM撅,日落開始的相聚 夏季表演趴│演出作品《妖尾》2018年│McaM 四月演出季「不息的現場」│演出作品《一場可能或不可能是廣場舞的舞踏演出》
伊奧於2018年進行舞踏研習項目「身如日月」的相關回顧:
McaM 回顧 | 「身如日月」 舞踏研習項目暨工作坊那耳回顧 | 《身如日月》舞踏研習工作坊
《身如日月》
適合群體:成人(含大學生)、藝術教師、藝術愛好者。
活動人數:報名截止至6月6日,限20人,滿10人開班,不足10人全額退款。
活動費用:1480元/人,三人團報價1400元/人,食宿交通等費用自理。
活動時間:2019年6月11-13日(周二、三、周四),每天上午10:00-13:00,14:00-17:00。
活動地點:廣州市海珠區藝景路友鄰東街赤崗塔公園內,無限思維·杜梁兒童工作室。
聯繫方式:
1、微信dulianggongzuoshi (請註明:「身如日月」工作坊)
2、電話、微信18802004086 張老師
匯款方式:
1、微信:dulianggongzuoshi
2、銀行轉帳:6222 0236 0204 6621 496
戶 名:杜 梁
開戶行:工行華景新城支行
特別說明
參與無限島活動有積分,本次積分為3分。12分起可申請加入「無限島教育埠研習營」,享有更多幫助。
所有物料按報名人數購置,活動不設退費,一旦報名若不能參加活動,請自找頂替者。
請自備水杯並身著寬鬆衣褲及平底鞋。
因本次活動所產生的文字、聲音、圖片、視頻等資料,作者享有作品和作品署名權,工作室有權用作學術出版、展覽和會議交流,而無須再另行通知原作者。
無限島簡介
無限島是一個沒有確切面積和海拔的烏託邦。它不在岸上,也不在水裡,是漂浮於人的精神層面的存在。這裡匯聚著眾多在當今兒童藝術教育中躬身耕耘,同時又對所謂現實懷有另外維度思考的藝術家和教育者,因而它盛產「理想教育」。島上目前已開墾出「文化藝術埠」、「教育埠」兩個碼頭,以便迷失於現實而又不甘被現實吞沒的理想主義者休棲和安養。
藝術家瞭望塔介紹
該塔設於無限島文化藝術埠。本埠不定期邀約世界各地各門類優秀藝術家上島,帶領從事兒童藝術教育且富有理想主義色彩的教師、研究者登塔,以藝術家的視角洞察身邊及世界,為大家提升藝術素養,貫通藝術壁壘,開闊教育視野、更新教育觀念、改善教學策略提供助益。
「藝術家瞭望塔」以往內容(請點擊海報下方超連結文字):
藝術家瞭望塔 | 行為藝術工作坊《物料·場域》之回顧
藝術家瞭望塔 | 行為藝術工作坊王楚 禹《尋找身體》之回顧
藝術家瞭望塔 | 行為藝術工作坊《分貝高速》
藝術家瞭望塔 第四回 | 行為創作工作坊《微動》之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