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的佛與我們信奉的佛不同,真的有佛渡有緣人嗎?
大家再談論到信仰的時候,很多人信奉佛教,很多人都會相信一句話:佛度有緣人;當然這句話也是佛家的經典語句。意思就是佛家不能渡盡世間所有人,只能普渡具有慧根之人。對佛家宣揚最大的一部電視劇就是楊潔導演拍攝的西遊記,從這部電視劇中,能讓人看到救苦救難的菩薩,意志堅強的取經人,一路降妖除怪的悟空。給人最大印象的還是佛能普渡眾生的慈悲之心。但是本章中咱們要介紹一下,西遊記中原著中的佛和咱們信奉的佛有何不同?那麼咱們就說一下烏雞國國王死後三年還魂的這一章。
首先咱們肯定一下,楊潔導演87版西遊記的確是一部經典巨製,楊潔導演也是我心中比較崇拜的一個導演,在當時中國的拍攝技術和國家條件下,能拍出這部電視劇對於國人來說是一個驕傲。咱們就先說本章介紹的這章節,這章電視劇裡面拍攝的也是比較經典,唐僧遇到烏雞國國王鬼魂,悟空和八戒井底水晶宮找到用定顏珠保持下來的國王屍身,並求得太上老君的九轉還魂丹,把國王還魂,然後揭露假國王是妖精,並進行降妖除魔,最後妖精被文殊菩薩收走。電視劇中拍攝的也很好,劇情跌宕起伏,耐人尋味,結局也是以圓滿結束。那麼實際原著中結局雖然也是這樣描述的,但是原著中結尾有一個原因,卻沒有拍出來。那麼原著中是怎麼描述這一場面呢:行者道:「菩薩,這是你坐下的一個青毛獅子,卻怎麼走將來成精,你就不收服他?」菩薩道:「悟空,他不曾走,他是佛旨差來的。」行者道:「這畜類成精,侵奪帝位,還奉佛旨差來。似老孫保唐僧受苦,就該領幾道敕書!」菩薩道:「你不知道;當初這烏雞國王,好善齋僧,佛差我來度他歸西,早證金身羅漢。因是不可原身相見,變做一種凡僧,問他化些齋供。被吾幾句言語相難,他不識我是個好人,把我一條繩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我三日三夜。多虧六甲金身救我歸西,奏與如來,如來將此怪令到此處推他下井,浸他三年,以報吾三日水災之恨。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今得汝等來此,成了功績。」行者道:「你雖報了什麼一飲一啄的私仇,但那怪物不知害了多少人也。其實大家仔細讀了原著中的這章,就能發現這章的結尾很是耐人尋味,尤其是文殊菩薩的這個解釋,更加讓人不解;如果說佛渡有緣人的話,那麼文殊菩薩和這個國王應該沒有多大的緣分,有點類似人家不去西方極樂世界,你文殊菩薩有點強迫人家一樣。而且悟空也認為文殊菩薩是在公報私仇。作為一國之君,一個僧人頂撞君王,被君王放在水裡懲罰一下,也算是正常。畢竟歷來君王有幾個能有好脾氣的,何況是你想人家推銷佛法,人家如果不信佛也正常嘛。再看如來佛祖的做法,說實話,處理的方式有點不厚道,不是有點不厚道,是非常不厚道。人家不信佛,即為與佛無緣,佛渡有緣人,此人說明就渡不得,緣分未到呢!如來佛祖卻因此降下懲罰,派個畜生把人家推到井裡面,雖然你後面安排悟空又把人家救活了,但是總算事情緣由是因佛而起,難道不是你們的責任?如果你不強行渡人家,人家能把你擒在水裡?而且這個處置方式很是不夠妥當;一個佛家領導與一個下面凡人斤斤計較了,話說文殊菩薩也有點小家子氣,你已經是得道高僧,金身不滅的大羅金仙,即使放在水裡三年也死不了吧?這個做法真的...............................咱們繼續往下分析,如果僅僅是對國王懲罰,大家可能還說的過去,但是那佛家做的其他事就很過分了。那人道:「師父啊,我這裡五年前,天年乾旱,草子不生,民皆飢死,甚是傷情。」三藏聞言,點頭嘆道:「陛下啊,古人云,國正天心順。想必是你不慈恤萬民,既遭荒歉,怎麼就躲離城郭?且去開了倉庫,賑濟黎民;悔過前非,重興今善,放赦了那枉法冤人。自然天心和合,雨順風調。」那人道:「我國中倉稟空虛,錢糧盡絕,文武兩班停俸祿,寡人膳食亦無葷。仿效禹王治水,與萬民同受甘苦,沐浴齋戒,晝夜焚香祈禱。如此三年,只幹得河枯井涸。
話說如果是國王得罪了文殊菩薩了,對過往進行懲罰,也無可厚非;但是與整個烏雞國的百姓有什麼關係?天降大旱,寸草不生,民皆飢死。此中佛渡有緣人,不是渡而是佛害有緣人,我們的信仰是佛以慈悲為懷,普渡眾生,免造殺戮,而且佛家講究:妄執嗔恚,應該把對比人的執念轉換成愛心,不能執有悔恨之心,這才是我們信奉的佛,但是本章西遊記中描述卻是與咱們所說的佛描述大大不同了。
這就是我們今天介紹的西遊記原著中的佛與我們所信奉的佛最大的區別吧。
每個人有不同的發現,希望能帶給大家不一樣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