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被老師叫了家長以後,我們很重視,當時就召開了家庭緊急會議,分析了孩子目前表現差的原因,給孩子做了未來一段時間的學習規劃。
原因確實如孩子所說,受這次疫情影響很大,——相信很多的家長都有這樣的感受,因為這個學期完全是在家上的學,學習效果很差,再加上是一年級,網課也是沒有直播課的,直接用文檔或者視頻給孩子上課,其實就相當於給孩子放了羊,再加上可有可無的作業量,孩子這半年幾乎都荒廢了。
這其中,自然也有家長不重視的因素在內,平時只是督促孩子上網課,讀課文,至於學到了什麼效果如何,做家長的並沒有跟進個監督,以至於很多課本上體現不出的知識點,在孩子這裡都缺失了。
這些,集中體現在孩子目前的作業上:
一、 運算能力差。這一批的孩子,在幼兒園就沒怎麼學,到了小學,還處於掰著手指頭算術的階段,中間隔了一個學期加一個寒假一個暑假,升上二年級,依然是這個狀態。可是,現在的二年級,已經開始進行兩位數的混合運算了。這就造成了孩子運算慢,正確率很低的現狀。
二、 不會讀題。一年級作業很少,大部分是抄寫和背誦。到了二年級,同樣因為疫情,老師著急把孩子的成績趕上去,直接放量刷試卷,然而孩子還是處於抄寫背誦的模式,看見題不會讀,甚至乾脆不讀。
比如說有的題是照樣子寫句子,其實考查的是仿寫和造句,而孩子直接把原句又抄寫了一遍。這樣的錯誤比比皆是,大面積地失分。
三、 理解能力差。跟上面的類似,因為孩子沒有讀題的習慣,很多習題看不懂要求,沒有掌握答題技巧,懵懵懂懂、似是而非地在試卷上胡亂發揮,再加上長時間沒有練習,甚至不了解近義詞反義詞和同義字的概念,筆順和偏旁部首更是不用說了,錯別字非常多,這幾次的卷面真的是慘不忍睹。
考慮到我們白天要上班工作,孩子的爺爺主動承擔起了輔導作業的任務,用他的話說,每天孩子放學到家(大概是下午四點鐘),第一時間就要看孩子今天的作業,先改錯題,再一項一項地完成當天老師新布置的作業。
然而,當我回到家裡,檢查了孩子的作業,一下子感覺後脊梁骨發涼:孩子的作業,尤其是習題部分,百分之七八十都錯了。
大家應該也知道,現在的試卷,都是有很多陷阱的,如果是單純的抄寫背誦,孩子的爺爺奶奶輔導起來還沒問題,可是一涉及到做題,孩子和他的爺爺奶奶就全都跳到坑裡去了。
我趕緊叫停了孩子下午的輔導,跟孩子說,每天下午的作業可以先寫,但不要讓爺爺檢查和輔導了,至於理由,我只是說「爺爺奶奶年紀大了,看著太累。」(不忍心說實話)
之後幾天的作業,都是我親歷親為的,可是幾天下來,真的是焦頭爛額、身心俱疲。
二年級的作業,差不多每天都需要兩小時才能完成!
每天的作業大體是都是這些:
一、 課堂作業的改錯。二、 今天所學的聽寫和背誦。三、 數學兩張口卡。四、 數學語文小卷各一張。
也許,大家看著這個作業並不多,熟練的話,有的作業十幾分鐘就能完成。但你忽視了過程。
比如說改錯,告訴他正確答案很容易,但告訴他為什麼這樣改,並不容易。
聽寫和背誦,是需要時間,一遍一遍地督促的。
檢查改錯,是需要時間的,而且如果第一遍就錯了,第二次也不一定就能馬上答對。等到所有的作業,都完全沒有錯誤了,真正就兩個小時過去了。
這還是考慮到沒有補習班和興趣班的情況下,我們孩子這個學期只有一個興趣班,一周一次,上課不到兩小時,刨去路上的時間,來回差不多三個小時。這樣一來,如果趕上那天的作業錯誤較多,孩子真就要寫到晚上十點以後了。
而這,還只是小學二年級。聽很多人說,上小學,三年級才是轉折點和關鍵,到了三年級,作業更多更難,也不知道大家都是如何「挺過來」的。
你們的作業多嗎?每天需要多長時間,有什麼經驗能給大家傳授的嗎?歡迎留下您的寶貴意見。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