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小學生一旦升入了三年級,不少學習問題隨之而來。有的老師把這些問題統稱為「三年級現象」,也就是到了三年級就會出現,屬於大部分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現象問題。家長也會很困惑:我們在一二年級明明做好了準備,可到了三年級還是被語文學習搞了個「措手不及」。原來一二年級,語文再差也不會低於90分,一升入三年級,語文經常考七八十分,孩子明明在日常學習也很努力,為什麼「三年級現象」這麼可怕,就是很難提高語文成績?
語文成績下降,學習能力降低,存在多種原因,我們不能都歸結為「三年級現象」。有學習問題和現象,說明是大部分同學在三年級前是沒做好準備的。小學生進入中年級階段的學習是需要一個適應階段,整個六年小學學習,被分為了3個階段: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階段,每個階段,各個學科的學習目標也不一樣。在低年級階段,我們語文學習主要考察的是拼音和生字詞,到了中年級階段,開始對句子語法進行考察。這些語文知識點比較抽象,學生理解不了,加上練習少了,考試自然會出錯。
對於家長頭疼的問題,小島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做過一個梳理和總結,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這3個問題關於語文學習習慣、家長輔導方法、寫作和閱讀的練習,家長們頭疼孩子的學習習慣,到了三年級,大部分孩子的叛逆心理出現了,這是正常的一個成長發展規律,確實會影響到學習。家長頭疼的是:我該怎麼做?怎麼去輔導?最後就是語文學習的實際問題:寫作和閱讀,這兩大難題從三年級開始,困擾了不少家長和學生。針對三年級家長最頭疼的3個問題,小島老師今天分享3個解決辦法,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01學習習慣不好怎麼辦
在二年級的暑假,不少老師都會建議家長,多關注孩子的學習習慣,不要只是督促把暑假作業寫完就可以了。升入三年級後,隨著語文學科的難度增加,語文開始需要建立學習思維和習慣,趁著暑假,好好把語文的基礎再抓一抓,甚至課文可以提前先閱讀,自學一部分。可不少家長是不明白這其中的道理,認為老師在給家長找麻煩。學習習慣建立不起來,會讓「三年級現象」更典型,我們在一二年級,只要熟練掌握拼音和識字,試卷上的題目都能直接找到答案。到了三年級就沒那麼容易了,閱讀的難度增加,會讓學生備受打擊。
而且不少家長會反饋,到了三年級,由於專注度的問題,孩子的學習效率非常低。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寫作業,拖拖拉拉,讓家長反覆去催促才能完成。最讓家長頭疼的學習習慣問題,其實我們可以通過運動來提高。因為害怕三年級跟不上,不少家長會給孩子瘋狂補課,孩子每天在學校學習,回到家中繼續補課學習,一整天沒有運動和休息的時間,自然專注度無法提高。習慣必須靠家長來督促,每天保證孩子1個小時以上的運動時間,要堅持一段時間才有效果。運動可以改變我們的專注度,希望家長不要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在學習上。
02家長需要怎麼輔導寫語文作業
到了三年級,家長發現,輔導語文寫作業不再是聽寫、檢查默寫這樣簡單的輔導行為,而是要為孩子講解原因、原理,修改病句為什麼要這樣改?修辭手法有哪些?雙重否定改成陳述句,可能很多時候,家長都需要自己去查找資料。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必須去了解孩子的語文學習能力和進度,引導他們自己來解決學習中的問題,解決不了的再找其他的幫助。語文的學習沒有捷徑,想要在三年級階段,做好語文學習,家長除了督促閱讀練習,還要主抓基礎,培養孩子對題目數量的「度量」之感。
在輔導作業的過程中,家長只需要做好一件事,那就是檢查作業。每天檢查孩子的作業,幫助孩子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查缺補漏,這裡需要家長注意的是檢查作業,不是批改作業。家長只要關注孩子的字跡是否工整,是否按要求完成,從作業中去觀察孩子的學習態度,就能幫助孩子建立好學習習慣了。與此同時,家長需要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多督促和強調,閱讀的重要性和寫作的練習。小學階段的輔導學習,拼的就是家長的耐心。
03作文和閱讀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提高
小學生家長面對最頭疼的事,可能還是和語文學習有關,那就是閱讀和寫作。很多家長,在孩子升入三年級後,都非常焦慮。怕輔導寫作文,甚至有的家長還認為,寫作和閱讀就是老師的責任。關於寫作是三年級同學的老大難,家長輔導沒有別的捷徑,就是盯著多練習多表達。根據單元寫作要求,從句子練起。把句子寫完成寫通順後,再開始練習段落,家長不可著急。每個孩子對於寫作和閱讀的理解能力是不一樣的,我們應該循序漸進地來引導,別光看成績和排名。三年級家長的3個頭疼問題,希望能為你答疑解惑。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