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家長對於孩子的語文學習問題可謂是關注頗多,孩子不愛閱讀發愁,擔心做不好語文學習的積累。可是孩子愛看書,家長也發愁,因為既然已經做了閱讀積累,但是孩子在閱讀和寫作上仍然沒有進步,作文不會寫,表達能力也很差。家長百思不得其解,到底該怎麼幫助小學生學好語文呢?不是閱讀了大量的課外書,語文成績就能提高嗎?為什麼我的孩子成績沒有提高?寫作文還很一般?難道是閱讀能力有問題?還是寫作能力不行?家長對孩子學習的質疑,很快就會演變成焦慮,最後只能承認,是孩子的學習能力不行,是個普通孩子。
其實小島老師也說過,小學生閱讀和寫作之間,是需要一次內容轉化的。堅持閱讀本來就已經跑在了語文學習的前列,大量的閱讀,內容的輸入,總會厚積薄發,讓我們的學生在語文學習上有所建樹。但是關於家長的問題,我們也要理性看待。是什麼樣的作文寫不好?是考試作文還是日常的練筆?可能考試作文,孩子並沒有讀懂要求,那麼需要練習的就不是寫作,而是讀題的能力。日常練筆寫不好,是輸入內容沒有轉化還是缺少了仿寫練習,都需要家長和老師做好判斷,才能幫助孩子去提高寫作能力。
關於小學生愛看書,但是作文寫不好的問題,小島老師想和廣大家長朋友們分享一個辦法,這個輔導方法針對有一定閱讀積累的同學,而且他們的寫作能力不是差,只是達不到滿分或者高分的要求和標準,這個方法就是家長需要等一等。可能有的家長會說,等是等不了的,馬上就要小學畢業了,寫作還是會拖後腿,影響整體的語文成績,那麼請等不了的家長,先嘗試做到以下3點吧。
1、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不要怕寫不好作文
每次有家長來問小島老師,自己的孩子不會寫作文,該怎麼辦?小島老師總要再反問一下:上幾年級了?家長一說二年級,小島老師就會和家長說,二年級的學生不會寫作文很正常啊,現在就是積累階段,尤其是孩子保持了愛閱讀的好習慣,你在焦慮什麼呢?所謂寫作文也是家長要求的練筆,寫一段生活記事,短短幾十字,家長要求要記錄清楚,要有前因後果甚至是總分總的結構,這個練筆要求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難度太大了。在二年級階段,我們要求用字詞寫句子,把句子寫完整,表達清楚了,才能開始寫作文。
很遺憾,很多有對孩子寫作困擾的家長,都過於高估了孩子的寫作能力。小學低年級段的學生,不要怕寫不好作文,這個階段我們開始寫作啟蒙,就是練造句,基本語法的表達句子,陳述和疑問句,把字句和被字句,學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運用到造句練習中去。只有這樣,才能為寫作做好鋪墊。家長如果發現孩子在寫句子的練習中有問題,只要練好句子就可以了,多造句,寫仿句,然後等一等,每天還是讓孩子保持一個閱讀習慣,到了三年級,孩子自然就會寫作文了。
2、先把表達練好,自然就會寫作文了
有些家長很著急,孩子愛看書,喜歡寫字,就很希望這些學習習慣能馬上對語文成績產生影響,事實上,愛看書的孩子勤於思考,專注度也很高。但是閱讀也分很多種類,泛讀、精讀等等,哪一項才是對語文考試有用?只要是閱讀都對語文考試有影響,對於小學生來說,閱讀首先幫助改善的應該是表達能力,在內容輸入階段,孩子大量積累了閱讀的內容,有了知識量的一個存儲,但是表達能力沒跟上來也不行。也就是孩子心裡都能看懂了,也體會到了作者的情感,但不會組織語言能力表達出來,這還是需要練習表達能力。
家長在日常多引導孩子學會表達,去練說。在放學的路上,吃飯的時候,聊天的時候,多鼓勵孩子講故事,把學校裡的趣聞說一說,老師上課的內容講一講,分享閱讀到的精彩故事等等,通過練習說,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有家長還是會說,我們家孩子根本不願意和大人溝通怎麼辦?事實上,家長在一開始都沒有給孩子打開一個練習表達能力的通道,孩子自然不願意和家長交流。小島老師分享一個辦法,家長有心去引導,當孩子講完或者不願意講的時候,家長先講,講工作上的事,講成年人眼中的好玩的事,講一個動畫片,總之能引起孩子興趣的故事。通過這樣的方式,達到激發孩子去表達的目標。
3、學會仿寫,才是閱讀的終極目標
有了大量的閱讀積累,這本身就是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只需要等一等,幫助孩子去堅持閱讀積累,保護好他們的閱讀興趣。那麼之後孩子的寫作能力就完全不是問題了,在孩子消化和學習的這段時間,家長無需發愁作文,要給孩子一個肯定,認可他們通過閱讀提高的語文成績,才能潤物細無聲地影響孩子通過閱讀去練寫。
練習的過程就是仿寫,看到好的段落,故事,讓孩子也照著寫一寫,低年級去替換關鍵詞語,高年級去學習和改編故事結構,只有仿寫,才能把閱讀學習到的知識轉化為寫作能力。小學生愛看書可不會寫作文,家長無需著急,多等一等,多保存一些耐心來引導,孩子自然會給你寫作上的一個驚喜。你是否同意我的觀點呢?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