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稱北京本地人排外,也有人說上海本地人特高傲,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有許多年輕人因逐夢成為了「北漂」,上海則是我國的大都市,是我國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舊上海也格外有名,這座充滿生機的城市,帶給了許多人無限遐想,而上海人和非上海人,也是能一眼就可以區分開來。
上海是富饒的,霓虹燈爍,紙醉金迷,事實上上海在13世紀之前還只是一個小漁村,從13世紀開始迅速發展,明朝年間,上海成為了我國的紡織和手工業中心,清朝於1685年在上海設立了海關,自此上海的變化極其迅速。、
近代上海已是我國最大的工業城市,集中了大約50%的民族資本企業,大約40%的資本額以及大約50%的年產值,還佔據了全國九成造船噸位數的江南造船廠。
在民國年間,不少人都在舊上海闖出了名堂。青幫、身著靚麗的女明星,以及出生富貴的名媛,活躍於社交場所的上層人士,等等,上海包羅萬象,也是名副其實的時尚都市。
現今從穿衣打扮、行為舉止,就能夠區分上海人和非上海人,一方風水養一方人,上海人自小便受到了這座城市的影響,生活精緻,衣著得體,但要說上海人特別高傲,看不起外來人員,其實是一種很大的誤解。
不可否認,不管是什麼樣的地方,總存在有部分沒有素質的人,但切不可以偏概全,但可以肯定的是,上海人還是很有自信的,不過這不等於高傲。上海作為我國有名的大都市,且上世紀起,人們的思想開放,對人生自有一套見解,人生短短數十年載,豈可為雞毛蒜皮的事情而煩憂。
不過你想佔上海人的便宜,那對方也會堅決捍衛自己的權利,其實人與人之間能夠友好相處下去,那就是建立在合理之上,我不佔你便宜,你也別佔我的便宜。
另外我國知名教育家易中天還說過,從口音上也可以區分上海人和非上海人。
我們去到上海遊玩等,也會聽到一些人講上海話,不過上海通用的交流方言其實屬於上海市區方言,並不是地道的上海話,上海舊屬松江府,上海話則是上海開埠之後後,吳語區各地移民口音在松江話基礎上,自然融合而成的新型城市吳語,那一口吳儂軟語,「老上海」了。
但要說到上海本地話,就包括松江話、嘉定話、浦東話、崇明話等各區縣方言,其實上海的方言也挺多,兩個上海人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麼,也挺正常,不過上海人喜歡說話也是真的。
上海人有一個明顯的性格特點,那就是細心,上海男人也特別細心,能反反覆覆的絮叨,就讓旁人覺得嘮叨,聽久了還會覺得很有意思。
從民國起,天南地北的人就融入了上海,在這座大城市尋找機會,然後站穩跟腳,久居上海,融入上海,就如同現如今的年輕人,為了夢想奔赴大城市,期盼在大城市中站穩跟腳,但也會遇上挫折,花花世界迷人眼,強調自己就是上海人的,還真不一定就是上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