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在《讀城》中專門寫了「北京人和上海人」這一章節,重點論述了兩地的地域文化差異。談論北京人和上海人的「鄙視」,很有意思。無獨有偶,這樣一個地區在日本有很多,而最奇葩的是京都人和大坂人之間的對比和爭論。
對於我們這些外國人來說,大坂人和京都人都是日本人。她們有禮貌,有紀律,溫文爾雅,和藹可親,彼此不親近。對日本土生土長的人們來說,他們是兩個不同的民族,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待人方式。並且,由於態度和說話方式的不同,兩國相鄰,但人們或多或少存在著衝突。京都人自高自大,而大坂人則認為京都人精明可怕。大坂人是率真的驕傲,京都人則認為大坂人粗俗可笑。
大坂豪放,京都含蓄。假如你像我們一樣,也是從京都搬到大坂,那麼到了第一刻,你就會特別難受,說畫風變得更糟。世界從低語的雅川河,到嘈雜的道爾頓·霍裡,都變了。有時候一個人的性格也可以窺視這個城市的性格。
這個點,就算是第一次去關西,也可以從兩地商店的展示風格看出來。在京都古城的餐館,通常都有低調樸素的門臉,家家戶戶也都有「小嘴大肚」的風格。有時,找一家餐館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因為京都人喜歡把餐館規模縮小一些。
大坂不同。例如,大坂最有名的 DoltonHori餐廳廣告牌就是一道有趣的風景。她們經常誇大其詞,生怕你不知道餐館賣什麼。立體感的螃蟹、章魚、餃子、河豚、壽司掛在店門口,吸引過路人的目光…大坂一直以來都是以「不進則退」著稱的。很霸道?
相對於京都井然有序的商品展示,大坂的商品展示則更為簡陋和粗魯。老闆好像在說:「我不能如願以償,我就輸了。」
在歷史上,京都曾是日本的都城,仿效中國唐代的長安和洛陽。多年來的歷史積澱,使京都擁有了一批歷史文物和日本傳統工藝工藝,文化氛圍濃厚。同時,大坂是日本的歷史名城。因為靠近瀨戶內海,自古以來,大坂就是通往奈良和京都的門戶。又是日本商業最發達的地區,所以商業氣氛很濃厚。京都和大坂同樣有著悠久的歷史,但是在氣質上,利益和情感的糾纏是不可避免的。
常言道,朋友不相見。儘管日本人用「大坂-神戶」這個詞來稱呼關西地區,但是由於民間文化的差異,當地居民並不認同。但正是這一差異,使日本變得更加生動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