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三九不冷看六九,六九不冷倒春寒」,今冬啥時候冷?

2020-12-27 棒奔霸

導讀:農村俗語「三九不冷看六九,六九不冷倒春寒」,今冬啥時候冷?

隨著冬至的腳步越來越近,數九寒天的距離也不遠了,民間素來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一來冬至節氣是冬季尤為關鍵的節氣,二來冬至的天氣對於以後天氣的走勢影響很大。冬至這一天北方地區的習俗是:吃餃子,餃子是冬至的必備食物,餃子的形狀很像是人的耳朵,所有農村老人說冬至這一天吃了餃子的話,整個冬天就不會凍耳朵,雖然明知道這是一種說法而已,但冬至吃餃子的習俗並未改變。

什麼時候開始數九,民間也有不同的說法,一種是較為熟知的:立冬數九,也就是冬至當天即開始數九,還有一種說法是: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意思是夏至過後的第三個庚日開始進入三伏天,而冬至之後的壬日則開始數九,其實這句老話的含義並非是冬至之後遇到壬日才開始數九,而是一種對於春天的期盼寄語,壬也是寓意著妊娠,預示著冬至的到來,立春節氣也就不遠了,冬至也是開始孕育著春天的含義,也被叫做冬至乃春之母,所有這裡的逢壬,指的是孕育著春天。並非是遇到壬日才開始數九。

農村有句俗語叫做「三九不冷看六九,六九不冷倒春寒」,說的是什麼意思呢?這句老話說的是如果三九的時候不冷的話,那麼在六九的時候將會比較的寒冷,如果六九也沒有出現寒冷的氣溫,那麼很有可能將會出現倒春寒極端天氣的發生,倒春寒是立春之後春季萬物復甦的時候,一場氣溫極低的寒潮來襲,極低的氣溫帶來的危害是相當嚴重的。這句老話有沒有道理呢?這句俗語也是多年的經驗積累演變而來,其中是具有一定的道理存在的。

俗話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全年之中三伏是最為炎熱的季節,而三九則是最為嚴寒的時候。三九也是從冬至之後的數九之中的第三個九天。三九和四九期間還會迎來小寒和大寒節氣,所以說一般情況下,一年之中最為寒冷的就是這個時間短,那麼今年的三九和四九期間冷不冷呢?農村有句俗語叫做:冬在頭,凍死耕牛,所說的意思是如果冬至發生在月初的話,那麼三九四九將會比較的冷,今年的冬至是在農曆十一月初七,也正值月頭,所以今年的冬天也將會比較寒冷一些,最冷的時間段,也應該是在三九和四九期間,也是小寒和大寒節氣的時候。

今年的大寒恰逢臘月初八,農村有句俗語叫做:臘月初八,凍死叫花,臘月初八也是全年之中最為寒冷的一天,所以這一天民間習俗熬臘八粥來取暖,今年的大寒節氣正值臘月初八,所以說這一天的氣溫也將會很低很低,今年由於拉尼娜現象的發生,六九出現極寒的氣溫機率很低,最為寒冷的時間段應該還是在三九和四九期間,對此你怎麼看?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

相關焦點

  • 「三九不冷看六九,六九不冷倒春寒」啥意思?有地的朋友要多小心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歲月中,古人通過對自己的人生經歷進行總結,為後世的我們留下了不少寶貴的經驗雜談,其中便包括了不少俗語和諺語,比如「三九不冷看六九,六九不冷倒春寒」便是其中之一。那麼問題來了,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到底有沒有道理?
  • 俗語「六九不冷倒春寒」,現在六九已過,未來幾天天氣會冷嗎?
    歡迎閱讀一介村夫,作者生於農村長於農村,關注農村的大事小情。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每天都將為你帶來最新三農資訊。今天為你帶來的是:俗語「六九不冷倒春寒」,現在六九已過,未來幾天天氣會冷嗎?為了便於傳播,古人把這些經驗總結成簡短的俗語、諺語,在農民之間代代相傳。直到現在,儘管已經有了科學的天氣預報,很多農村老人仍然可以用古人傳下來的俗語來預測天氣,很多時候都還很準。今年年前的時候,筆者在老家村子聽人聊天,有人說當時天氣不冷,村裡老人就說了一句「三九不冷六九冷,六九不冷倒春寒」,這是啥意思呢?
  • 三九不冷看六九,六九尾是春節,今年春節會冷嗎?會有倒春寒嗎?
    可讓人意外的是,三九已經過去一半了,不僅想像中的「超冷」天沒有到來,而溫度比二九的時候還有所回升,難道今年最冷的天氣已經過去了嗎?俗話說:「三九不冷看六九,六九不冷倒春寒」,而今年的六九正好是過年的時候,難道過年的時候會很冷嗎?會不會出現「倒春寒」呢?要知道「倒春寒」的天氣對農作物的影響是很大的,特別是在農耕社會,如果出現倒春寒,很可能就是災年。
  • 2021年,什麼時候是最冷的?早看早了解
    農村有很多關於數九的俗語,比如今天說的俗語三九不冷看六九,六九不冷春寒,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今年什麼時候最冷?我們經常聽到數九寒冬這個詞,意思是冬天最冷的時候,數九,也就是說從冬天到每隔9天就是19天,每隔9天就是29天,一次類推,到99年冬天結束為止。經常聽老人說一九二九不動手,三九四九冰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樹,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盡楊花開。
  • 農村俗語「春打五九尾,叫花子跑斷腿」,啥意思?明年啥時候打春
    導讀:農村俗語「春打五九尾,叫花子跑斷腿」,啥意思?明年啥時候打春近期天氣顯得愈發的寒冷,這也是節氣應該出現的天氣。隨著小寒節氣的臨近,天氣明顯一天比一天的冷,尤其是在廣大的北方地區寒潮的來襲。進入了真正的冰天雪地滴水成冰的季節。
  • 農村俗語:「春打六九頭,牧童怕放牛」,啥意思?看完明白了
    在這個時候,大家都在盼著立春節氣的到來,立春的到來氣溫會明顯的回升,氣溫的高漲,對於當前的病毒會有很好的抑制和消滅作用,今年的立春偏偏來得非常的晚,以往的春節期間,立春就會早早準時的到來,今年的立春卻要到農曆的正月十一,才會姍姍地來遲,關於立春節氣的農村俗語一直以來都有很多,其中就有很多是關於立春節氣的時間,是發生在五九尾還是發生在六九頭,五九尾是數九的最後一天
  • 農村俗語「寡婦年,倒春寒」,2021年是啥年?有倒春寒嗎?
    導讀:農村俗語「寡婦年,倒春寒」,2021年是啥年?有倒春寒嗎?隨著冬至節氣的臨近,立春也就不遠,關於立冬有句老話叫做: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這裡指的是夏季入伏的時間以及數九的開啟。那麼俗語為什麼會說出現寡婦年的年份,就會出現倒春寒呢?其實這也是民間多年的經驗積累演變而來,根據年份的不同天氣的變化也會各不相同,在出現寡婦年的年份裡,雖然並不見得會百分百的出現倒春寒的天氣,但跟雙春年和單春年相比較,出現倒春寒的機率會明顯的大得多,這是為什麼呢?
  • 農村俗語「男怕穿靴佔六九,女怕戴帽佔三八」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男女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男怕穿靴佔六九,女怕戴帽佔三八」,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數九寒冬,冷在三九」,今年啥時候最冷?看老農怎麼說
    儘管現在天氣已經很寒冷,但是距離今年最冷的時候還有一段時間,農村老人常說「數九寒冬,冷在三九」,那麼今年什麼時候最冷呢?很多人會用「數九寒冬」這個詞語來形容冬天的冷,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數九寒冬的意思是什麼。
  • 農村俗語「小寒不算冷,大寒三九天」是啥意思?今年啥時候最冷?
    在農村中關於小寒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小寒不算冷,大寒三九天」,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什麼時候最冷?眾所周知,冬至是北半球白天時間最短,夜晚時間最長的一天,從冬至節氣後,白天時間會慢慢加長,夜晚時間會慢慢縮短,按常理來說,冬至後白天光照時間增加,氣溫也會逐漸升高,所以冬至應該是全年最冷的節氣,其實事實並不是這樣,冬至天氣並不是最冷的時候,而是在小寒和大寒兩個節氣之間。
  • 農村俗語:「春打六九頭,喝水像喝油」,啥意思?2020何時立春?
    農村俗語:「春打六九頭,喝水像喝油」,啥意思?2020何時立春?在我國的農曆中,有二十四節氣貫穿整年。雖然我們大致都知道這些節氣分別在哪一天,但是這些節氣與氣候的聯繫,恐怕就不是誰都知道得那麼清楚細緻了。
  • 進入臘月,農村俗語「春打五九後,豬肉吃不夠」,這話啥意思呢?
    今天是2021年的1月16日,臘月的第四天臘月初四,這個已經是進入到了臘月以後,天氣也是越來越冷了。老人說一年最冷的時候也是在三九天和四九天,這看了下日曆,那麼今年的三九天和四九天正好是在臘月這幾天出現,所以說這幾天就要格外的寒冷,這已經到了臘月,也是馬上就要迎來了最後一個節日大寒的到來,大寒的節氣過後就是二十四節氣重新輪迴的開始了。
  • 農村俗語「冬至尾,冷得遲」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呢?你怎麼看
    再過兩天就冬至了,現在天氣也越來越冷。對於生活在農村地區的人來講,這段時間正處於冬季農閒的時候,因為還沒有進入臘月,還沒到辦年貨的時節。在農村裡有很多民間俗語在村頭巷尾廣為流傳,大家閒聊之中能夠通過俗語來了解一定的生活常識。
  • 今年究竟是什麼時候立春,幾點打春,農村打春有啥說法?
    導讀摘要:今年究竟是什麼時候立春,是幾點開始打春的?農村人對打春有什麼說法?今天是立春,幾點打春,打春有啥說法?今天是農曆新年正月十一日,陽曆是2月4日,是一年一度的「立春」節氣。在農村,立春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自古以來素有「新春大似年」的說法,過立春節氣比過年要重要。在農村,立春自古以來,存在著許許多多的過立春的風俗習慣,如「迎春」、「接春」、「鞭春」、「祭春」等等民俗,有「吃春宴」、「喝春酒」等等活動,清朝皇帝都要在立春那天到勤耕園裡,鞭牛耕地,舉行大型春耕儀式,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 大雪節氣到,俗語「大雪不凍倒春寒」,啥意思?今冬是暖是冷?
    二十四節氣是古代農耕文明時期,智慧的先人,通過觀察天體運行,認知一年中時候、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我們知道,古代以農為本,而農業種植又跟氣候息息相關。而古代有沒有科學的天氣預報,古人就不斷總結經驗、規律,用二十四節氣來大致預測未來的天氣走向,從而為農業活動提供準繩。然後古人把這些經驗,總結出俗語、諺語,在一代又一代人之間口口相傳,流傳至今。
  • 俗話說「春打六九頭,吃穿不用愁」,這句俗語什麼意思呢
    如今,科技發達了,天氣對於農業影響不大,但是,這句俗語在古代對於農業有著深遠的影響,在這些年份人們會適當注意,減少損失。五九尾和六九頭就相差了一天,應該是不會有多大的差別的,這句氣象專家卻說這句俗語沒什麼科學依據,因為立春不是五九尾,就是在六九頭。
  • 「春打五九尾,家家吃白米,春打六九頭,家家賣黃牛」是啥意思?
    提要:「春打五九尾,家家吃白米,春打六九頭,家家賣黃牛」是啥意思?文/二狗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春也表示是一年真正的開始,節氣歷幹支歷就是以立春為界來分上下年的。俗話說「春打五九尾,家家吃白米,春打六九頭,家家賣黃牛」,字面上說的大概意思,就是立春在「五九尾」的話,年景會變得比較困難;而立春在「六九頭」的話,那麼年景就會寬裕很多。然而,民間俗語往往蘊含著深厚的人文常識,要想更全面地理解「春打五九尾,家家邁不開腿」的深層次內容,還得從24節氣的《數九歌》開始,再聯繫農事安排具體地區具體分析。
  • 俗語「春打六九頭,吃穿不用愁」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話,不可全信
    「立春」中的「 立」,是開始的意思,而「春」是春天的意思,作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的立春,代表著春回大地,萬物復甦之意,在這一天,中國古代也是有很多講究的,比如立春的時候要吃春盤、春餅,多吃辛、甘、微溫的東西,還要多注重養生,因為春天的天氣多變,是細菌滋生的季節,如果不多注意衛生,很容易會患上春季流行病
  • 農村俗語「冬月初一晴,春節地泥濘」啥意思?今年春節會冷麼?
    在北方農村,人們一到冬天就會選擇在家裡「貓冬」,暖暖的炕頭才是冬季裡最溫暖的地方,而坐在炕頭上人們最願意做的事情就是聊家常,就像筆者的家裡,每天都會人來人往好幾波,因為爺爺是一個愛聊天的老人,又是周圍有名的「大拿」,所以每天我們的家裡就成了這些老人談天說地的地方,而今天筆者聽到了一個有意思的俗語,那就是關於今天是冬月初一的,這個俗語就是「冬月初一晴,春節地泥濘
  • 農村俗語「冬至在月腰,趕集不戴帽」,啥意思?看農民老廖咋說!
    室外溫度已達到了零點,農家的小土炕在暖烘烘的供著熱,炕上盤坐著幾個歲數不小的農村人,在農村,這樣的場景極為常見。大傢伙兒你一言我一語的嘮著嗑,說著說的就說起了農村人都關心的氣溫問題,對於這個問題,小編的鄰居老廖不愧是個高手,哪一年的冬天冷不冷?啥時候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