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在夏日,很容易看到美麗的夕陽。
它出現在西方的天空,一片老虎的金黃。
若是趕得正好,天朗,有雲,光線恰好地穿過雲層,被散射,就有霞。
《浮生六記》裡,沈復看到「炊煙四起,晚霞爛然。」王勃站在滕王閣上也看到了,他說「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落霞,晚霞,霞是燦爛美好的雲。
古往今來,無數次的夕陽,不是兀自輝煌,有人看到,有人摹狀,有人想像。總歸,記下的那次,就是唯一。
所以想和你一起去看,那不可計數也唯一的夕陽。
天文學家用儀器測量,也用理論證實,原來夕陽並不比正午時的太陽更大,日落時的神奇種種只是我們眼睛的幻覺。
太陽沒有變,太陽還是那個太陽,為什麼在落下的時候,偏要顯得尤其壯麗?窮盡變化之極,好像只是要讓我們注意它。
於是,那讓落日無邊,讓雲霞燦爛,萬丈莊嚴的緣由,一定與我們有關。
我們是這樣看日落的。面對那些難以摹狀和不可思議,將自身與它作比,當天邊的金色模糊了一切,慨嘆凝固成了詩情。
李商隱傷感它短暫,便說「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王維看到雄渾壯闊,留下一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同樣的夕陽,成了各自的字句。俄羅斯攝影家普羅庫金·戈爾斯基在1905年拍攝到了一次海上日出。保存下來的玻璃負片經過數字合成,有了我們所見的炫目色彩真實的太陽照常地升起落下,只是在臨走前,還是想燦爛輝煌一把,所以不要覺得夕陽近黃昏,畢竟日落每天固定上演,在每個此刻,只希望你目不轉睛地、飽含深情地去看。人類學家列維·史特勞斯是這樣做的。他在一本名叫《憂鬱的熱帶》的書裡,一秒一秒地記下了一次在船上看到的日落,從起始、發展,到結束,他說日落是一場完整的演出,他沒有錯過謝幕。還有位叫黃周星的明朝詩人,說自己「每薄暮出戶悵佇,但見夕陽江水冷暖相親,回呼夕陽為老友」,夕陽的光的確溫暖了他。所以每天站在江邊看看夕陽,是夕陽在陪伴自己,他也在目送夕陽。屠隆在《適志》裡,很喜愛地說,「何以適志?青山白雲。何以娛目?朝霞夕曛。」終歸,夕陽是很好看的。古往今來的人,懂得它全力以赴的美,便也懂得詩酒趁年華,不要辜負了它。紐約著名的「曼哈頓懸日」景觀,只在每年夏天出現兩次,每次歷時約15分鐘
所以要去看,去記得,能感受到美的東西是美的,無妨時間的短促。
就像史特勞斯在他那本書裡寫:「當天空開始因日落而大放異彩的時候,在鄉村小路上行走的農民停下腳步,漁夫讓船無目的地漂浮,野蠻人坐在變得比較暗淡的火堆旁邊眨眼睛。」
他們都停下了。那你呢?
還請抬頭望向西方的天空,那裡,是夕陽無限好,無限無限的好😊
△
- THE END -
我們這個小世界的故事
▽
文章、視頻等內容為 Lstudio 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合作 | 聯繫我們:Lstudio@VIP.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