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將繼續配合國臺辦做好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相關工作

2020-12-14 海峽之聲網

5月15日,助力臺企「11條」暨臺商參與新基建政策說明會在京舉行。(中國臺灣網 發)

  中國臺灣網5月18日訊 5月15日,國家發改委、國臺辦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等十部門聯合發布《關於應對疫情統籌做好支持臺資企業發展和推進臺資項目有關工作的通知》。當天,助力臺企「11條」暨臺商參與新基建政策說明會在京舉行,國家發改委港澳臺辦副主任鄭持平在會上介紹了《通知》出臺背景和主要內容。

  鄭持平介紹,在大陸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廣大臺胞臺企與大陸同胞同舟共濟、共克時艱,踴躍捐資捐物,並積極響應政府復工復產號召,做出了寶貴貢獻。下一階段,國家發改委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對疫情防控工作和經濟工作做出的全面系統部署,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更大的宏觀政策力度對衝疫情影響,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繼續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全力做好「六穩」和「六保」工作,千方百計幫扶企業度過難關,推動經濟發展儘快恢復到正常軌道,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鄭持平表示,2018年以來,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重要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國臺辦聯合國家發改委先後出臺了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31條措施」和「26條措施」,率先同廣大臺胞臺企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為臺胞臺企逐步提供同等待遇,促進兩岸融合發展。在當前形勢下,我們要繼續推動落實落細「31條措施」和「26條措施」,同時,也要一視同仁地支持幫助臺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給臺企的投資、生產、經營造成的困難。為此,國家發展改革委、國臺辦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等十部門聯合下發了《關於應對疫情做好支持臺資企業發展和推進臺資項目有關工作的通知》。

  鄭持平介紹了《通知》的主要內容。

  首先,一視同仁地支持臺資企業復工復產。今年2月以來,大陸各級政府出臺一系列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政策。《通知》提出要確保臺資企業同等享受中央和地方出臺的各類援企穩崗政策,協助解決臺資企業在復工復產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同時,要參照推進重大外資項目的做法,重點服務好重大臺資項目。對於臺資企業復工復產、重大投資項目,按照《國務院關於授權和委託用地審批權的決定》等政策文件和「放管服」要求做好用地保障服務,鼓勵探索推行有效縮短項目落地開工周期的「標準地」供應改革,加快臺資項目落地,並為臺資企業參與本地重大項目提供同等待遇。

  其次,積極支持臺資企業增資擴產。去年11月出臺的「26條措施」已提出「鼓勵各地根據地方實際,為臺資企業增加投資提供政策支持」。《通知》進一步要求各地根據地方實際,在法定權限內研究出臺用地、用能、用工等方面具體措施,為臺資企業增資擴產提供政策支持。同時,要求全面落實境外投資者以分配利潤直接投資暫不徵收預提所得稅政策規定,支持臺資企業以分配利潤進行再投資。

  當前,大陸正積極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區域發展戰略和自貿試驗區建設,將為包括臺資企業的各類企業提供更多的發展機遇。大陸還重點支持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國家級新區、承接產業示範區內重點園區加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提升承接產業轉移能力,這也將為有產業轉移需求的東部地區臺資企業提供更好的投資環境。

  第三,落實稅費減免、強化金融支持。《通知》要求各地對符合條件的臺資企業按規定免徵或減半徵收社會保險單位繳費部分,為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臺資企業提供優惠和差異化的金融服務。鼓勵符合條件的臺資企業在大陸上市融資,為符合條件的科創型臺資企業在科創板上市提供支持,也鼓勵臺灣金融機構把握大陸金融領域自主開放新機遇,參與兩岸金融合作。

  此外,《通知》還要求有條件的地方可研究出臺減免物業租金、降低生產要素成本、加大企業職工技能培訓補貼等支持政策,符合條件的臺資企業可同等申請享受。

  第四,全心全意為臺資企業做好服務工作。廣大臺資企業是大陸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建設的重要參與者。有關部門將繼續配合國臺辦,共同指導各地有關負責單位加強與本地臺資企業協會、重點臺資企業等溝通交流,積極回應臺資企業關切訴求,切實維護臺資企業合法權益。同時,要發揮好各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作用,為臺資中小企業提供政策、技術、管理等方面服務。

  第五,積極助力臺資企業危中尋機。近年來,大陸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持續興起。本次疫情也使得我們推動產業數位化升級和消費數位化轉型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突顯,新型基礎設施、電子商務等領域均面臨新的發展機遇。《通知》在這些方面也明確了一些政策措施,希望能對臺資企業危中尋機提供幫助。

  鄭持平表示,國家發改委港澳臺辦將繼續配合國臺辦做好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相關工作。歡迎更多臺商朋友繼續紮根大陸,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緊緊抓住大陸區域協調發展、行業高質量發展和市場消費升級帶來的巨大機遇,實現企業更大的發展。(完)

相關焦點

  • 《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
    《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  國臺發〔2019〕1號  2020年4月,安徽省協調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科學技術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和保障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 24個省區市已批准設立79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促進兩岸交流合作...
    兩岸「雲交流」重要平臺據介紹,最近新批准設立4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分別是福建龍巖長汀汀州客家首府、泉州安溪清水巖,江蘇淮安大運河文化帶和四川綿陽梓潼文昌祖庭。自2009年以來,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在山東、湖北、福建等24個省區市批准設立了79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這些交流基地,給兩岸同胞提供了更多交流合作、回顧歷史、品味文化、暢敘親情和共同發展的機會。
  • 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江西省貫徹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  《江西省貫徹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若干措施的實施辦法》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2018年8月3日  (此件主動公開)  江西省貫徹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若干措施的實施辦法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對臺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促進贛臺經濟社會融合發展,不斷增進兩地同胞親情和福祉,根據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
  • 廣東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換屆大會在廣州舉行
    省委常委黃寧生,省政協副主席、促進會新任會長林雄,省臺辦主任、促進會常務副會長黃耿城,省臺辦副主任、促進會副會長黃兆芬、陳昇東、方濤、肖兵,及省臺辦各處負責人、各市臺辦主任、臺協會長及其代表近60人出席了會議。會議由常務副會長黃耿城主持。  會議審議通過:一是促進會常務副會長黃耿城代表第三屆促進會會長作《2013-2019年促進會的工作報告》。
  • 國務院臺辦介紹新設4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等情況並就近期兩岸熱點...
    從2009年以來,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在山東、湖北、福建等24個省區市批准設立了79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這些交流基地,給兩岸同胞提供了更多交流合作,回顧歷史、品位文化、暢敘親情和共同發展的機會。去年疫情以來,這些交流基地也成為兩岸"雲交流"的重要平臺。
  • 民俗文化一脈承 兩岸交流天地寬
    臺灣也把這項技藝做了改進創新,相信通過兩岸的切磋交流,這門中華傳統的技藝將會更好的傳承發展。」     國務院臺辦主任張志軍此次特意將刊登報導洪門文化發展的《北京社區報》專版贈送給全球洪門聯盟總會長劉會進博士。張志軍表示,通過該報導了解到洪門聯盟在促進兩岸交流及統一做出的積極貢獻,並祝賀在北京飯店舉辦的洪門愛國文化研討會圓滿成功。
  •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風箏文化交流活動
    每年均組織內容豐富多樣的青年創新創業活動,廣泛邀請臺灣青年到各個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創業孵化基地、重點企業和園區考察對接,以最優惠的政策吸引臺灣青年到濰坊創業就業,先後出臺了《關於鼓勵和支持臺灣高校畢業生來濰坊創業就業的通知》等多項優惠政策,以更新更實的舉措落實《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
  • 北京市貫徹《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
    2019年11月4日,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26條措施」),為貫徹落實好「26條措施」,繼續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為臺灣同胞臺資企業提供同等待遇,北京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商市委宣傳部、市教委、市科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城市管理委
  • 龍明彪:將持續為兩岸同胞、社團交流交往創造條件
    :卞磊   中新社北京6月24日電 (記者 鄭巧)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副主任龍明彪24日在北京舉行的海峽兩岸社團聯誼會開幕式上表示,不管兩岸關係發展遇到怎樣的困難,我們都將持續為兩岸同胞、社團交流交往創造條件
  • 陝西省臺辦會同省發改委召開貫徹落實惠臺措施聯席工作會議
    2018年以來,為率先與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為臺灣同胞提供同等待遇,國臺辦會同相關部委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惠及臺胞臺企的政策措施,為真正確保系列惠臺措施在陝西省落地見效,6月10日,陝西省臺辦會同省發改委聯合召開貫徹落實惠臺措施聯席工作會議。23個省直相關部門、駐陝單位、金融機構和12個市區對臺工作機構負責人參加會議。
  • 守望相助 共克時艱——疫情下的貴州省對臺經濟工作
    貴州省臺辦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重要指示,切實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貴州省委、省政府「戰疫」決策部署,按照中臺辦關於做好疫情防控涉臺工作相關要求,堅決扛起疫情防控的重大政治責任,把加強疫情防控,做好臺胞臺企工作作為最首要的政治任務,「守住主陣地,種好責任田」, 強化服務,積極作為,幫助臺胞、臺商、臺企做好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推動系列惠臺措施細化落實,創新工作方式推進黔臺經貿交流合作
  • 深化合作,黃石市臺辦及兄弟院校來黃岡師範學院調研交流
    1月6日,在新年首個工作周,黃石市委臺灣工作辦公室主任程德謙,湖北師範大學黨委書記周啟紅,湖北理工學院黨委書記陳繼平等一行來我校調研交流臺灣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校黨委書記王立兵,校黨委副書記、校長陳向軍,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王鋒,黃岡市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市臺辦主任鄭滌塵出席會議。
  • 臺灣臺南市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協會到訪廣州市白雲區
    中國臺灣網7月25日廣州消息 日前,臺南市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協會理事長姜滄源率領協會理事及顧問一行25人到廣州市白雲區參訪。白雲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袁東華,區政府副區長謝素琪會見姜滄源一行。區臺辦、區發改局等部門負責人參加會見。
  • 情聚牡丹之都 共促兩岸文化交流 菏澤市海峽兩岸文化藝術交流協會...
    會議現場  在菏澤市海峽兩岸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成立大會上,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臺辦主任王敏現場宣讀了協會領導班子成員等有關選舉結果。揭牌儀式  「協會將以『挖掘、整理、利用菏澤市豐富的文化藝術資源開展對臺文化藝術交流與合作,加強菏臺人員往來,溝通兩岸人民感情,實現同胞心靈契合』為宗旨,配合、協助市政府完成各類相關對臺工作事務
  • 一把手訪談 展望「十四五」|廣州市委臺辦(市政府臺辦)主任曾衛東...
    更加突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勢曾衛東表示,廣州市委臺辦(市政府臺辦)將堅持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一以貫之,堅決抵制國家分裂、反對「臺獨」一以貫之,堅持促進兩岸融合發展一以貫之,始終做到把大勢、顧大局、夯基礎、謀長遠,圍繞廣州市「十四五」規劃制定和實施,謀劃全市涉臺領域「十四五」工作,以兩岸同胞福祉為依歸
  • 寧波市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研究院召開工作交流研討會
    2020年度工作交流研討會。會議討論交流研究院相關工作,與會人員就研究院明年工作計劃結合自身工作暢談心得體會。他指出,「祖統」工作一直是民革市委會參政履職的主要方向和特色領域,市委會與市臺辦、寧波大學有著共同的工作目標和深厚情緣。自2017年寧波民革與寧大浙江臺灣研究院開啟「一帶一路」與海峽兩岸經濟社會發展(寧波)論壇以來,已連續攜手舉辦三屆活動,成果頗豐。寧波市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研究院揭牌成立,成為我省唯一一個涉臺類的高校新型智庫,發展勢頭好,成果突出。
  • 「兩岸經濟界企盼深化交流合作」
    我們將繼續加強兩岸交流合作,率先同臺胞臺企分享大陸發展機遇,提供同等待遇,希望廣大臺企臺胞與我們共同努力,推動兩岸交流合作走深走實。」兩岸企業家峰會大陸方面理事長郭金龍說。   在日前舉辦的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紫金山)創新發展研討會上,郭金龍做出上述表示。在南京、臺北兩個主會場,兩岸企業家「連線」互動,圍繞「新基建、新願景、新商機」主題,共話創新,共謀發展。
  • 國務院臺辦就大陸方面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相關情況等近期兩岸熱點...
    我們支持鼓勵兩岸史學家積極發揮正本清源作用,加強抗戰歷史、臺灣光復歷史的研究,通過共享史料、共寫史書、共編教材等,從學理上批判形形色色的「臺獨」史觀,增進臺灣同胞國家、民族、文化認同。民進黨當局大搞「去中國化」,推行「臺獨」課綱,刻意歪曲中國歷史,妄圖割斷兩岸文化連結,並以此蒙蔽臺灣民眾,造成臺灣青年一代歷史記憶混淆和國家認同扭曲,需要高度警惕。
  • 最近,江蘇的臺辦主任們都做了啥?
    練月琴表示,要充分發掘和利用自身特色,將吳地文化、傳統技藝等相融合,多層次、多角度展示江南文化的獨特魅力,同時各交流基地間也要加強交流互動,相互借鑑與合作,密切同胞情誼。當了解到企業雖然受疫情影響較大,但依然增資8000萬用於倉儲碼頭擴建時,他表示,當前形勢下,企業能夠保持堅定的發展信心,充分體現了企業對泰興營商環境的高度認可,希望企業繼續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時刻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為當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泰州臺辦主任王曉梅等人參加了此次調研。
  • 華夏經緯網專訪陝西省臺辦主任楊勇:真誠歡迎更多臺灣朋友來陝
    這種交流活動,應該說是增強民族認同、文化認同、國家認同的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活動。所謂「盛世修典祭祖」,是中華民族興旺發達的見證,受到越來越多海內外中華同胞的重視,有力地增進了海外華人,臺灣同胞的民族認同,極大促進了陝臺交流,是兩岸文化交流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