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人說的可都是唐朝話 方言源於唐朝

2021-02-13 晉江新聞網


晉江新聞網 微信號ijjnews_com晉江市唯一官方新聞網站,打造晉江最本土的信息源。一號在手,輕鬆掌握最鮮活的晉江動態。


  這兩天,2015年央視春晚的兩大福建元素被福建網友熱傳。一個是遭眾多福建網友吐槽的「蝦油味」普通話,還有一個就是正能量滿滿的見義勇為道德模範張輝。一下子成了「熱點話題」,福州人民有心聲要表達。

  春晚小品節目《小棉襖》的表演中,演員臺詞中穿插了「蝦油味」發音的普通話表演。演員高曉攀扮演的是一個福州人,滿口不標準的普通話引得臺下一片笑聲。在臺詞中提到「胡建」和「胡州」時,不少在電視機前觀看春晚的福州網友就已經開始發微博,自嘲福州終於上春晚了。可大家更覺得委屈,紛紛吐槽說自己普通話很標準。

  網友「老榕」發帖稱,「胡建人」都覺得節目臺詞是模仿廣東話發音,而廣東人都認為這不知道哪裡話。網友「閒情漫記」發帖說,福建人的普通話未必不行,哪怕福州人到了北京,除了少些京味兒,普通話不比其他省份差。

  福建大學語文研究協會秘書長、福建省普通話水平測試員廖建國介紹,福州人說話有著自己的「蝦油味」,老一輩的福州人確實存在f和h、n和l發音不標準的問題,但這些普通話的發音是古人世代傳下來的古漢語發音特點,是古漢語發展留存下來的活化石,有助於研究當地母語及古漢語發展和演變。而小品節目的表現形式只是一種文化時髦現象,表演者更像是模仿廣東地域的普通話語調和發音。網友對此表示,古漢語的蝦油味,你們不懂。

  □相關資料

  福建方言源於唐朝官方語言


  閩語就像活化石。閩語的形態是很古老的,老得有時候你會覺得福建人說話簡直就是在說古漢語:你叫汝,他叫伊,吃叫食,走叫行,臉叫面……

  以閩南語為例,它保留了很多古漢語的精髓,尤其是唐宋時期的語音、詞彙,而且它曾經還是唐朝通用的官方語言,這是國內外語言學者普遍認同的觀點。

  閩南語中保留了大量的古漢語詞彙和發音。據學者考證,唐朝「安史之亂」時期,部分中原人為了避難,逃到閩南一帶定居,唐朝官話在當地推廣開來。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原地區的語言產生了翻天覆地的異變,而閩南地帶一直保持著相對封閉的狀態,當地普遍使用的唐朝官話並沒有發生太多變化,一直沿用至今,形成了現在的閩南語。而福建其他地區方言的情況也與此類似,保留了自古傳承下來的特色發音。例如古漢語中的「入聲」,在普通話中已經消亡,現在只有在方言中才能聽到。

  (來源:海峽都市報 記者 林新榕)

相關焦點

  • 探尋中國古代普通話:唐朝說西安話,而粵語竟然是秦漢時期的語言
    地域的廣闊使得不同地方的人們說話會有所差別,這就是方言,為了讓不同地方的人在一起能互相交流,就產生了共通的普通話。從古至今,漢語的普通話就一直存在,但是由於朝代的更替,都城的變化,普通話的標準也一直在改,春秋時期,孔聖人為了讓來自全國各地的3000多名弟子都聽懂自己的講話,孔子就在課堂上說著當時的普通話——雅言,這樣和自己的學生溝通交流就沒障礙了。
  • 胡人投降唐朝,魏徵大驚:不要接納,有亡國之禍!結果果然應驗
    由此可見,古代的帝王對於遊牧民族都要謹慎對待,稍有不慎就會付出慘痛的代價。雖說匈奴之禍被漢朝解決,可遊牧民族源源不絕,之後演變出很多股勢力,其中突厥算是比較強大的一支力量。史書記載「突厥者,其先居西海之右,獨為部落,蓋匈奴之別種也」。通過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突厥和匈奴是有較近的血緣關係的,其強大的破壞性令強大的唐朝都頗為忌憚。
  • 唐朝把胡人內遷帶來的致命禍患
    會上有三種意見:一、大部分官員說:「打散突厥的部落,遷入內地,教他們務農,漢化。」二、中書令溫彥博說:「保全突厥的部落,遷到黃河以南(指河套那一段),保留遊牧的習俗,作為保護中國的屏障。」三、秘書監魏徵說:「從匈奴以來,這些胡人世代侵犯中國。無數百姓背上了血海深仇。本來應該是殺掉他們的首惡,派我們的軍隊去軍墾同化。
  • 唐朝,太監的美好時代?到唐朝當太監可還好?
    最近駱駝一直在寫和唐朝相關的文章,捎帶著提到了太監這個職業,沒想到有位讀者竟然留言說「還是古代好,給自己一刀直接就進入體制了。」駱駝看完後,立刻點燃了八卦之火,在小範圍的閱讀了一丟丟資料後,駱駝決定給大家簡單聊一下如何在唐朝當太監。
  • 算命先生說唐朝會在豬上樹之時滅亡
    當時李世民的能力可以說是比李建成要強很多的,而且李世民為唐朝立下的功勞也是異常的大的,這個稍微知道一點歷史的朋友應該都是知道的,李世民對唐朝的貢獻那可不是幾句話說的清楚的,只是李世民畢竟不是長子,而且李淵當時可能也有些忌憚李世民的能力,所以多多少少都是有一些偏袒李建成的。
  • 書籍摘抄 | 《唐朝穿越指南》上 穿越無限好,樂活在唐朝
    稱呼:唐代一般人對皇帝的當面稱呼,較流行的有「聖人」「主上」「大家」等,傳統的「陛下」也可以使用,但是「皇上」一詞在唐代似乎是一個書面用語,並不作口語使用。唐朝絕大多數人稱呼「爸爸」為「阿爺」「哥哥」「父親」,「爸」僅在方言中使用。稱呼「媽媽」為「阿娘」「娘娘」「母親」等。
  • 英國刊物稱跆拳道源於唐朝 果然韓國又有人不幹了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跆拳道源於唐朝」,那個國家又有人不幹了韓國民間團體「韓國之友」(VANK)抗議:歪曲歷史被稱為韓國網絡外交使節團的民間團體「韓國之友」(VANK)6日表示,英國近期推出的一本韓國旅行指南認為「跆拳道源於中國唐朝」屬於歪曲韓國文化歷史的行為
  • 阿拉伯人眼裡的唐朝,史書記載了一件事,證實唐朝果然強得可怕
    棉花、生絲和絲綢都從此經大夏而抵婆羅羯車,另經恆河水道而抵麻離拔」。這本書是希臘文書寫,為何希臘人會用「Thin」稱呼中國?原因在於,在阿拉伯語中「Sin」代表中國,由於希臘語沒有「S」音,所以就用了「Th」音。到了唐朝時期,中國與阿拉伯人經貿往來更是頻繁,還爆發過多次戰爭,那麼阿拉伯人眼裡的唐朝是一個怎樣的國家?尤其怛羅斯之戰後,阿拉伯人又如何看待唐朝?
  • 誰說唐朝女子個個都是胖子?
    說起唐朝的女子,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以胖為美。但實際上真的這樣嗎?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說說唐朝女子的體態。以胖為美的源頭楊貴妃,真的是胖子嗎?大家認為唐朝女子胖,多半是因為一個人:楊貴妃。因為無論是哪個版本的古代「四大美女」中,楊貴妃都被塑造成一個體態豐腴的女子。
  • 博物館的對視|陝西博物館內馬背上的唐朝
    西域美女來朝 從此長安多麗人俊逸的唐朝舞馬空前絕後現藏於陝西禮泉縣昭陵博物館胡人訓馬 >西域的胡人,為唐朝帶來了大量戰馬使唐朝軍隊的實力大增,創造了盛唐時期國家的版圖訓練舞馬唐朝人與馬的關係如此親密可以說唐人是在馬背上創造了這個國家的歷史和疆域
  • 唐朝服飾這麼「露骨」,天氣熱還是這樣好看?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說起來我們中國歷史上的唐朝這個朝代可以算得上是最另類的一個時期了,在我們現在關於歷史的一些記載上就有描述過,唐朝時期人們的穿著可是經常性的坦胸露乳呢。但是你知道嗎?根本沒有歷史上說的那麼誇張,什麼坦胸什麼露乳也是幾乎沒有過的,不過只是幾乎沒有而已。
  • 唐朝酒肆中的胡姬
    這些胡商經商至唐朝,在唐朝各大中城市定居或短暫居住,他們經營的項目一般為酒肆或香料行業。胡商也會帶上大量的女奴到東方販賣,如吐魯番出土的唐垂拱元年(685)的案卷中,記載著昭武九姓康國中一個叫做康尾義的商人,攜帶著十五名吐火羅、中亞、印度的女奴,途經吐魯番去往長安貿易。這些西域女子到達唐朝各大城市中,一般被販賣到酒肆旅店中,成為標誌性的招牌。
  • 流言背後的唐朝社會心理:用民謠俗語罵人,唐朝人真的很在行
    不管是皇帝還是官員,對於市井中所傳唱的民謠都很在意,因為這是對社會輿論百姓心聲的一種反應。絕大部分統治者都深諳"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個道理。在我們中國歷史上最引以為傲的大唐,民謠俗語同樣也非常豐富。這些民謠俗語不僅反映了唐人的社會情緒,也反映了唐人勇於批評的品質。當然,唐人用民謠俗語罵人,那可真的是很在行了。
  • 唐朝為什麼被稱為巨唐?你看唐朝的領土有多大?
    威爾杜蘭《世界文明史》說唐朝是最強大、最文明、最進步的。斯塔夫裡阿諾斯《全球通史》:「唐朝被中國和西方許多歷史學家稱為最輝煌的朝代。」 唐朝繼承的是隋朝的基本盤,在整個隋朝和唐朝前期,周邊除了高麗,都沒崛起什麼有實力的國家,就說突厥吧,相比較當年的匈奴,無論是人口還是組織力,都看不到質的變化,而中原王朝從秦漢發展到隋唐,人口至少增加了2000萬,差距太大。唐貞觀年間有朝散大夫王玄策,四使印度,在其二次出訪期間,竟遭中天竺二千伏兵伏擊。
  • 【唐朝文化】舌尖上的唐朝
    唐朝人的主食結構,主要是餅和飯。這二者中,餅又佔據主要地位。唐代趙璘在筆記小說《因話錄》裡就提到「世重餅啖」,這是多數唐朝人食餅的真實反映。唐代所說的餅,內容比今天寬泛得多。除麵糊以外的各種成型麵食,都可以稱為餅。而唐人食之最多、最具代表性的餅,有胡餅、蒸餅和湯餅等。
  • 當動漫遇上方言,河南人聽到河南話笑炸,聽到川普滿是家鄉的感覺
    都說動漫來自於生活,當看到許多帶有方言的國漫時,這種感覺對我來說會更加強烈。當動漫遇上方言,河南人聽到河南話笑炸,廣東人聽到粵語忍不住來句猴賽雷,川普卻給我滿滿的家鄉感!在我看來,目前最常見的穿插如國漫中的文化元素就是方言,不僅是因為我國省市很多的緣故,更重要的是我們國家的歷史源遠流長,是眾多史前文化的大熔爐。對於那些民族分布眾多的省市而言,方言的數量就更多了。比如河南話、粵語、四川話、重慶話等等。當動漫遇上方言,你更喜歡哪一種呢?
  • 關於唐朝,不得不說的幾件事
    1、唐朝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朝代,同時也是少有的外向型王朝,周邊誰不服就發兵打誰。疆域面積達1200萬平方公裡,人口達8000萬。疆域大、人口多、國力強,所有周邊相鄰國家小弟眾多,朝貢國三百多個,蔚為壯觀。2、唐朝人在世界上是很自豪的存在。
  • 唐朝吃貨的時尚,無論貧窮富貴,都要和「進口」美食相伴一生!
    胡食唐朝天寶年間,參加科舉的士子都喜歡拉幫結派,稍微寒磣點的,就經常聚集在酒樓吃一種名曰「畢羅」的食物,好事者們就把這些人稱為「樓羅」,這可不是我胡說,唐朝段成式在筆記小說《酉陽雜俎》中,記載地明明白白:「……俗語樓羅,因天寶中進士有東西棚,各有聲勢,稍傖者多會於酒樓食畢羅
  • 唐朝將士擁戴李世民的謊言
    我們上一回說到,虛弱的東突厥,還能打到長安城下,迫使李世民親自出城求和。為什麼?這個問題問得很好,說明讀者用心閱讀了本故事、並能夠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不盲從。我們現在就來解釋這個問題。因為:唐朝將士不服李世民,痛恨這個卑鄙的篡位者,所以不抵抗突厥,有意縱容突厥人去滅李世民。
  • 唐朝
    不誇張的說,那張內頁裡從每個詞到每個字,從每個標點符號到每句語氣,樂迷們都可以倒背如流。這是一種近乎人民忠於語錄的狂熱與膜拜。這種萬眾一心的效果,即使在崔健最經典的專輯中也從來沒有發生過。可唱片公司的文案在介紹他們時,從樂隊閱曆到個人個性雙方面的資料匱乏而使得對他們的宣傳只好鋌而走險,以致成員的背景材料上甚至竟出現了「曾獲全國跳高比賽第二名」的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