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為我們做了實事,就應該進行宣傳!」1月3日,德江縣桶井鄉芭蕉村,安小江指著《貴州日報》上刊發的一篇稿件,心情激動不已。
這是一篇題為《極貧鄉菊花香產業旺奔小康》的通訊,用近3000字的篇幅,講述中國五礦集團傾力幫扶德江縣桶井鄉菊花產業發展的事跡。 《貴州日報》之所以刊發這樣一條稿件,還得從安小江返鄉創業說起。 2016年10月,在外打拼多年的安小江返回深度貧困的芭蕉村,帶領村民組建江宏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560畝地種植紅心柚。
為提升土地利用率,讓村民有更多就業增收機會,次年起他每年在果園套種金絲皇菊300餘畝。然而由於銷路不暢,金絲皇菊連續兩年積壓,安小江只有將自己的住房抵押貸款用以發放工資。 2019年春節前夕,望著因賣不出去而即將過期的菊花堆積如山,安小江含淚將其付之一炬,發誓今後再也不種菊花。 而當時,桶井鄉從事菊花生產的合作社與安小江有著同樣的困境。曾被列為貴州省20個極貧鄉鎮之一桶井鄉,境內發展有近千畝金絲皇菊,市場銷售全都遇到難題。 安小江絕望之際,定點幫扶德江的中國五礦集團及時根據國家出臺消費扶貧政策,積極助力桶井鄉的金絲皇菊銷售。 「去年4月,我收到五礦集團的6萬多元菊花茶採購款,讓我們絕境逢生。」安小江說,此後他陸陸續續收到中國五礦集團的採購訂單,兩年累計達80多萬元。
在中國五礦集團的傾力幫扶下,不僅安小江重拾帶領村民發展產業的信心,也為桶井鄉的金絲皇菊打響品牌、暢通銷路。每年有大量的菊花茶銷往貴陽、北京、上海等地市場。 山裡人,重感情。看著產業起死回生,安小江常思報恩,卻又時常感嘆「無以為報」。一次,見當地媒體進村採訪,他便尋思也要將中國五礦集團的幫扶事跡宣傳出去。 通過德江縣融媒體中心記者馮勝彥牽線,安小江聯繫到貴州日報報刊社銅仁記者站。該記者站立即派出骨幹記者,多次深入桶井鄉採訪,先後推出《消費扶貧引路菊花產業復生》《極貧鄉菊花香產業旺奔小康》等深度報導。 「大恩不言謝,感恩再奮進。」安小江說,「希望通過媒體的力量,把五礦集團的幫扶事跡宣傳出來,激勵村民感恩奮進,努力把產業做大做強。」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楊聰
編輯 吳一凡
編審 王璐瑤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