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故事丨初心照亮德江扶貧路

2020-12-22 澎湃新聞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一天也不耽誤 一天也不懈怠

簡介:郭曉春,中國十七冶貴州分公司副經理,2019年4月被中冶集團選派到貴州省德江縣掛職任副縣長,開展定點扶貧工作。他持續完善產業基礎設施、助力農產品走出去、建設扶貧產業,助力德江縣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一年來,郭曉春的工作得到了各界的充分肯定。2019年7月,他榮獲貴州銅仁市「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19年11月,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德江縣扶貧團隊獲得「貴州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

中午12點,中冶集團扶貧幹部郭曉春仍在匆忙趕路。

這只是他參與扶貧工作600多天來的一個普通的鏡頭。他說,早出晚歸是常態,辛苦是肯定的,但辛苦之餘更是一種充實的力量。

問及參與扶貧工作的初衷,郭曉春說是一種使命,也是一種光榮。「我還年輕,想趁著年輕的時候發揮自己的熱度和能量,就像老一輩有信仰的年輕人一樣,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去奮鬥,去尋找和實現人生價值,讓自己成為一個可靠的人、有輸出的人、帶有正能量的人」這個青年笑著說。

德江縣潮砥鎮騰溪村,位於大婁山與武陵山交界處的烏江邊上,當地老百姓又稱該村為騰溪溝,顧名思義,小溪山溝較多,要想外出,就得蹚過一溪又一溪、跨過一溝又一溝。全村共13個村民組442戶1520多人,一直過著出門爬山溝、守著烏江沒水喝艱難日子,祖祖輩輩沿襲至今,曾是一個深度貧困村。

郭曉春到達德江縣的第一站,就跟隨送他赴任的公司領導赴騰溪村產業援建項目調研項目進展情況。鄉間公路沿著烏江岸邊險峻的山石盤旋,汽車在泥石路上顛簸起伏,向車窗外望去就是深不見底的烏江,他第一次體驗到了暈車的感覺,深感脫貧任務艱巨。到了項目地後,他抓了一把園區的泥土在手裡,用力捏了一把,細狀沙粒從指縫間流了下來。這裡是典型的武陵山區石漠化土壤,下雨不蓄水、太陽曬掉渣。雖然烏江水在山腳濤濤流淌,但由於落差一百多米,從江中取水需要二級甚至三級提灌,成本巨大。老百姓種植作物基本只能靠雨水灌溉,收成毫無保障。

郭曉春帶著企業支持騰溪村產業發展的扶貧資金466萬餘元,從產業基礎設施入手,加強產業基礎建設,在騰溪村維修山塘一座、新修蓄水池3個、敷設引水管網10公裡、安裝滴灌設施260餘畝、新修產業路7100米等,重點解決千百年來產業缺水的問題,為產業穩定發展鋪平道路。水是產業發展最基本的保障,項目一天不落地,管網一天不通水,他就一天不放心。援建項目建設期間,他經常到施工現場和田間地頭,跟施工單位、種植合作社和老百姓溝通交流,現場協調解決問題。由於距離縣城較遠,來回太耽誤時間,他有時就帶上簡單的幾件隨行物品住在鄉下,緊盯項目實施。

「說不累是假的,最開始不適應這麼高強度的工作,翻山越嶺,有時忙得連一口水也顧不上喝。長時間走路,腿腳都有點發腫,晚上回去倒頭就睡。」郭曉春說,下鄉的過程確實很累很苦,但是每當看到當地農戶露出信任和期盼的眼光,他內心就湧起一股堅定走下去的力量,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什麼疲憊都煙消雲散了。

2019年9月,產業幫扶項目全部完工投入使用,一位村民說:「現在的果苗再也幹不著了,大夥管理起來就有了信心。」 京旺果蔬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向京作為騰溪村臍橙產業發展的帶頭人,他說:「有了郭縣長的鼎力支持,我們在發展產業過程中就大大降低了成本,群眾就能按比例分到更多的紅利。」

在德江東北角的馬蹄河與烏江交匯處,桶井鄉芭蕉村江宏水果合作社的菊花基地裡,一株株菊花鬱鬱蔥蔥向著陽光生長。回鄉創業青年安小江把土地流轉過來,和芭蕉村的幾戶農戶創辦了江宏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政策好、幹勁足,安小江帶領合作社一口氣就種下了梨子、柚子、李子好幾百畝。2017和2018兩年還套種了菊花300多畝,希望通過「以短養長」方式促進產業發展和實現產業增效。

金絲皇菊在這青山綠水間,再加上當地適宜光照和溫度溼度,長勢喜人。但每到菊花盛開季節,安小江都愁緒重重。他在微信朋友圈裡不斷地曬著土裡的菊花, 並留下了自己的手機號碼,希望引客上門,但收效甚微,菊花就是賣不出去,一直積壓在倉庫裡。郭曉春了解到了這一情況後便立即和安小江對接,他從這個同齡人的眼神中看到發展農村產業的艱辛與不易,一起想辦法。此時正是端午節前夕,他利用在企業工作的優勢,當即利用企業的「消費扶貧」政策,與五礦集團、中冶集團以及所屬定點扶貧德江「雙掛鈎」單位對接採購德江的農產品,在公司領導支持下,藉此機會把菊花茶作為其中一種農產品,列入公司工會的職工福利採購產品。與此同時,郭曉春充分利用去貴陽、北京等地出差的時機,買上幾盒菊花茶隨身帶著,一有機會就向大家推薦。回來後,再結合消費者的反饋,建議安小江改進包裝,控制品質,提升市場競爭力。通過幾批次採購,安小江積壓的產品也銷售一空,他臉上的愁容一掃而光,洋溢的是對菊花致富滿滿的希望與信心。德江菊花賣到了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消息迅速傳了開來,人民網、《貴州日報》、央視農業農村頻道都對桶井鄉的菊花產業發展進行了報導,金絲菊花又重回大家的視野。2020年,郭曉春按照五礦集團的要求,將菊花質量管控和品牌創建作為產業援建項目進行重點幫扶,目前他正在幫助當地企業註冊菊花生產許可和有機認證,希望能成為當地老百姓穩定增收的一個「美麗」產業。7月4日,為助力「德江花椒·香飄天下」活動,郭曉春走進直播間跨界帶貨銷售德江農特產品,活動當天吸引了中央、省、市22家媒體到場採訪報導,當晚線上銷售額達21.22萬元。

德江縣作為農業大縣,主產各類經濟作物,其銷售的好壞直接關係到農民的收入。郭曉春盡心盡力推動德江縣農產品外銷。2019年,他通過多方對接,幫助銷售農產品超過163萬餘元。2020年一季度,他通過多種方式,將當地的240萬餘元農產品銷售了出去。春節其間,德江臍橙上市後,他和五礦集團、中冶集團所屬企業及中國十七冶集團聯繫,通過訂單式採購,將23萬多斤臍橙銷售出去。通過中冶集團聯繫,春節銷售了黑木耳、臘肉、天麻、牛肉乾等特色農產品,五一前又銷售了大量採購了茶葉、羅漢果等農產品,兩次消費扶貧共採購扶貧產品12萬多元。

德江縣地少人多,是勞務輸出大縣,勞務收入是廣大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2018年底,德江縣扶貧開發辦公室向五礦集團提出希望通過幫助建築勞務輸出帶動貧困人員穩定就業,創收致富。

隨著十七冶在遵義項目的開工,一批「特殊」的農民工出現在十七冶的工地上,他們的第一個工作日是在現場的農民工學校中度過的。42歲的冉茂芬是德江縣荊角鄉茶山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由於四個孩子上學,花銷極大,丈夫不得已常年外出務工,自己在家做零工。家裡每年的收入都用在了孩子讀書上,日子過得十分清苦。她作為德江縣第一批「特殊群體」來到十七冶遵義·未來城項目工地務工。在這裡,她一個月能收入4000餘元。同樣在工地務工的德江縣荊角鄉茶山村村民安正南以前也在工地幹過,他表示這次進的工地要求更高,「以前在老家也是做建築工程,但只知道下蠻力,不懂啥技術,來這裡通過技術人員們做培訓和指導,我還學到了不少以前不懂的東西嘞。」目前,當地的勞務公司在十七冶工地能為德江縣外出務工人員提供穩定就業崗位一百多個,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10戶以上。

2020年7月5日,十七冶黨委「黨旗飄揚·黨徽閃光」行動援建的德江楠木園社區「雙心鈴」工作站掛牌。在郭曉春的連線下,公司黨委劃撥10萬元黨費用於該項目的基礎設施建設。社區幫扶幹部通過每周1-2次的上門探訪,安裝24小時殘疾人應急呼叫服務平臺,為98名重度殘疾行動不便的搬遷群眾進行救助,解放原本需要對家人進行照顧的勞力。

時光荏苒,談及扶貧工作以來收穫,郭曉春的第一個詞是成長。「扶貧工作很辛苦,但是結果是甜的。艱苦的環境鍛鍊了吃苦耐勞的能力,繁重的任務錘鍊了務實擔當的品格,最重要的是讓我明白了價值的意義。作為脫貧攻堅戰浪潮中的一員,我深感榮幸,也深知扶貧道路漫長且艱難,但我將一如既往,為脫貧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2020年 223期·418篇

內容來源/中國十七冶

在這裡

「美好中冶」 第1227期·3628篇與您相遇

做冶金建設國家隊

基本建設主力軍

新興產業領跑者

長期堅持走高技術高質量發展之路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扶貧故事丨初心照亮德江扶貧路》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省文旅廳駐德江扶貧工作隊副隊長、楓香溪鎮軟坳...
    我是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駐德江縣扶貧工作隊副隊長、楓香溪鎮軟坳村駐村第一書記翁澤坤。軟坳村位于楓香溪鎮北部,是一類貧困村。2018年全村有484戶1839人,貧困發生率14.41%,這些都是我從資料中了解到的貧困。從貴陽驅車到德江縣,花了3個小時。從德江縣到軟坳村,花了1個小時。路窄、彎急。
  • 關注丨7月4日,中冶扶貧幹部郭曉春將直播「帶貨」
    關注丨7月4日,中冶扶貧幹部郭曉春將直播「帶貨」 2020-07-02 20: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圓夢小康 山海情深|吳中德江紮實推進扶貧協作紀實
    2017年,因一紙《東西部扶貧協作助推脫貧攻堅合作協議》,蘇州與銅仁兩地扶貧結緣,吳中與德江在這場「聯姻」中結下對子,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之事協作共進。三年來,吳中以趕考者的初心和先行者的擔當助力德江向貧困發起總攻。
  • 扶貧故事丨「扶貧小白」的「四種身份」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一天也不耽誤 一天也不懈怠徐貽利用白天時間調研,下鄉入戶,晚上則認真研讀中央、省市的一些扶貧文件,掌握最新的扶貧政策。通過下鄉入戶、走訪調研,徐貽整理了過去幾年沿河城市建設情況,也理清了開展扶貧工作的思路。
  • ...初心點亮扶貧路——棗莊市薛城區稅務局派駐「第一書記」張大川
    「『第一書記』要真扶貧,撲下身子在村裡幹。」張大川時刻銘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話。他召集村「兩委」集思廣益定策略,積極聯絡相關單位籌措資金,用足用活專項資金,同時最大限度節省開支,依靠技術支持和村民力量實施照明線路和自來水管道改造以及生產路硬化工程。
  • 扶貧故事丨「寶葫蘆」老田
    扶貧故事丨「寶葫蘆」老田 2020-12-25 17: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扶貧人物誌② | 溫暖脫貧路,照亮人心田
    貧困戶們的幸福生活離不開一任又一任中建集團扶貧幹部的傾心付出,中建二局工會工作部副部長田錫鵬就是其中一位。兩年前,田錫鵬受中建集團委派,到甘肅省康樂縣掛職縣委常委、副縣長,開展精準幫扶工作,助力脫貧攻堅。面對時間緊、任務重等多重挑戰,他為該縣制定了消費扶貧、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就業扶貧等多項幫扶措施,為康樂縣脫貧摘帽和20383名貧困群眾脫貧貢獻了中建力量。
  • 扶貧日記丨蔡富強:初心不改扶貧志 真情鋪就小康路
    夜宿大廟口鎮韭菜村扶貧有感當前正處於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緊要關頭,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重要戰略思想,迅速落實市委、市政府「衝刺問題清零、決戰脫貧攻堅」重點幫扶行動的決策部署,發揮身先士卒的表率作用,是我們必須扛起的政治責任
  • 【我的扶貧故事】四年扶貧路,情系家鄉,橘香萬裡 | 省農科院果樹...
    隨後和縣裡合作申報了省農業攻關項目《烏江沿岸柑橘錯季生產實用技術研發》,並得到科技廳的立項支持,圍繞項目和科技特派員服務內容主要在德江開展柑橘錯季生產技術服務工作。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工作中我發現,大部分柑橘種植戶管理果園的多是老人、婦女,果農受教育水平較低,現代化柑橘主推技術普及率較低。
  • 中冶集團編印《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故事集》
    近日,中冶集團黨委宣傳部特別編印《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故事集》,從「幹部扶貧篇」「產業扶貧篇」「工程扶貧篇」「捐贈扶貧篇」四個篇章收錄中冶集團78篇扶貧故事,共計27萬字,全面總結中冶集團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國務院、國務院國資委、中國五礦關於扶貧工作的統一部署,充分擔負央企政治責任、經濟責任、社會責任,彰顯共產黨人的使命擔當和犧牲奉獻精神,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光輝事跡。
  • 【人民至上——廣東實踐】跨界扶貧照亮百姓脫貧路
    【人民至上——廣東實踐】跨界扶貧照亮百姓脫貧路金羊網  作者:王丹陽  2020-05-27 ​他們原是警察、「書生」,如今他們奔走在扶貧路上
  • 扶貧故事丨初心」火把點亮「奔康」之路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一天也不耽誤 一天也不懈怠擔任扶貧幹部的兩年間,秦永紅在全縣85個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開展全覆蓋督查指導180多次,開創了涼山州首個針對「五個一」幫扶力量、鄉鎮分管領導的農房建設質量安全和技術培訓會,更盤活了貧困村集體資金助力產業和集體經濟發展,讓村民學知識、長見識、得實惠。患病期間,秦永紅堅持工作、不下火線,保證了喜德縣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剛性指標任務在2020年6月底全部完成。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丨一副對聯 堅定初心
    開陽縣高寨鄉黨委書記黃健:一副對聯 堅定初心我叫黃健,2018年我被調任開陽縣最偏遠的高寨苗族布依族鄉任黨委書記,開始了我的扶貧之旅。一副對聯,堅定了我的初心。漫漫扶貧路,悠悠苗鄉情。三年來,高寨鄉全部脫貧,百姓人均純收入從8000餘元增加到1.6萬元。
  • 扶貧踐初心 引領小康路——中國電信湖南公司扶貧工作紀實
    近年來,中國電信湖南公司以積極行動踐行初心與責任,在沒有信號的大山深處搭建通信網絡,派出扶貧工作隊,紮根貧困村,引進扶貧項目,發展扶貧產業,依託行業優勢,培育網絡電商,以央企的鐵肩擔當,為貧困百姓鋪就了一條雲端上的小康路。從2018年到2020年,在對口幫扶下,湖南公司及下屬單位所負責的128個貧困村26077人全部完成脫貧驗收。
  • 「我的扶貧故事」四年扶貧路,情系家鄉,橘香萬裡|省農科院果樹科學...
    隨後和縣裡合作申報了省農業攻關項目《烏江沿岸柑橘錯季生產實用技術研發》,並得到科技廳的立項支持,圍繞項目和科技特派員服務內容主要在德江開展柑橘錯季生產技術服務工作。「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工作中我發現,大部分柑橘種植戶管理果園的多是老人、婦女,果農受教育水平較低,現代化柑橘主推技術普及率較低。
  • ...路上法院人 堅守一線為初心 ——琿春市人民法院鹹東雪的扶貧故事
    【講講法院人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法院人 堅守一線為初心 ——琿春市人民法院鹹東雪的扶貧故事 2020-12-14 17: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扶貧故事】陳炳旺八年扶貧路的二三小事
    【扶貧故事】陳炳旺八年扶貧路的二三小事 2020-09-29 12: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潘雪燕:懷揣初心扶貧路
    平時工作雖然不比網格員們辛苦,但同樣與戰友們走在扶貧路上,面臨過不解、感受過辛酸、掉過眼淚、也開懷大笑過。幫貧困戶解決透風漏雨問題我的結對子幫扶工作從2018年初開始,雄黃村大寨的羅芳良、羅永熙、羅永錦、羅永達和羅安清5戶都是我的幫扶戶。
  • 「我的扶貧故事」不忘初心 扶貧路上見真情丨羅甸縣逢亭鎮新光村駐...
    初心和使命,用真心真意點亮人生之炬李秀婷(右一)給殘疾特困供養家庭送衣服我是土生土長的逢亭人,爺爺當了30多年的村支書,父親做過幾年的村主任。  扶貧先扶志,用理論知識叩開思想之門李秀婷(左一)入戶與群眾談心、宣傳扶貧政策新光村距離鎮中心7公裡,是深度貧困村。
  • 國家扶貧日之際 走進東華扶貧故事
    近日,東華大學就舉辦了「明天會更好」扶貧故事主題晚會,以東華大學援疆、援滇、援藏工作為背景,通過「大美新疆」「彩雲之南」「高原西藏」三個篇章,用訪談、微視頻、現場連線、文藝表演等方式,生動展現了近年來學校開展精準扶貧、對口支援中扶貧幹部、支教教師、師生團隊接力前行、忘我奉獻的感人故事和精神風貌。東華大學官方B站、抖音和微博同步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