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絕對貧困等於扶貧工作終結?人民大學教授孫久文:不!未來將轉向...

2020-12-26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張懷水 每經編輯:陳星

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現在距離年底只有4個多月時間,脫貧攻堅成效如何?2020年以後,我國現行標準下絕對貧困的消除是否等同於扶貧工作終結?未來扶貧工作的方向和著力點又在哪裡?

8月17日,每日經濟新聞聯合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推出「深度認識中國」系列直播。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教授孫久文表示,到2020年底,現行標準下的貧困人口將全部脫貧,貧困縣將全部摘帽,區域性貧困問題基本解決。「但現行標準下絕對貧困的消除不等於扶貧工作終結。未來扶貧工作將由解決絕對貧困向緩解相對貧困轉變。」

圖片來源:人大重陽

東部地區貧困人口分布不均衡

孫久文指出,當前我國設定的脫貧目標是「兩不愁、三保障」。有些人講到脫貧目標,一般是說收入,那是一個衡量指標,不是脫貧目標。「脫貧目標就是實現『兩不愁、三保障』,或者說要解決農村居民基本生活問題。」

孫久文進一步表示,2019年末全國農村貧困人口551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109萬人,貧困發生率已經降到0.6%,比上年下降了1.1個百分點。從全國各地區來看,2019年末農村貧困人口都在減少,減貧速度超過上一年。其中,西部地區農村貧困人口323萬人,比上年減少593萬人;中部地區農村貧困人口181萬人,比上年減少416萬人;東部地區農村貧困人口47萬人,比上年減少100萬人。

由此可見,中西部地區貧困人口數量顯著高於東部地區,減貧壓力也高於東部。

孫久文指出,東部地區貧困人口總量肯定是少的,但地區間的發展差距比較明顯,貧困人口分布並不均衡。「例如廣東省經濟非常發達,但粵北、粵西山區仍然還有生活十分貧困的人群。」

孫久文認為,決勝脫貧攻堅一個重要的抓手是縮減地區間的發展差距,實現一個區域內不同地區經濟發展的平衡和互補。

反貧困具有持久性特徵

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今年1月25日,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印發了《關於開展掛牌督戰工作的指導意見》,對掛牌督戰工作進行具體部署和安排。掛牌督戰的範圍是2019年底沒有摘帽的52個縣以及貧困人口超過1000人的88個村和貧困發生率超過10%的1025個村,共1113個村。

隨著掛牌督戰工作的順利開展,2020年以後,現行標準下絕對貧困人口的消除,是不是意味著扶貧工作的終結?

「我想強調的是,反貧困具有長期性和持久性特徵,2020年後現行標準下絕對貧困的消除不等於扶貧工作終結。儘管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但國家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所以2020年後的扶貧工作可能出現三個轉變。」孫久文說。

一是由解決絕對貧困向緩解相對貧困轉變,二是由農村扶貧向統籌城鄉扶貧轉變,三是由脫貧攻堅向緩解相對貧困與鄉村振興銜接轉變。「2020年後扶貧開發的總目標,首先是建立與基本現代化相適應的新時代的體制機制,這是一個重點任務。其次,重點補齊經濟社會發展薄弱地區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環境治理、產業發展短板,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三是建立有利於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長、社會發展和多維度緩解相對貧困的政策環境,持續縮小發展差距。」

對於2020年以後扶貧工作可能面臨的問題,孫久文表示,首先是相對貧困的標準。很多專家學者認為貧困的標準是多維的,我國減貧事業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歷史階段,減貧目標從解決收入貧困發展到解決多維貧困。

精準扶貧目標方面,孫久文指出,「兩不愁、三保障」本身就是一個多維目標,涉及到許多方面,當然未來還可能擴展到其他方面,不是單純用收入標準就可以解釋的。

其次是兩線合一的問題。孫久文表示,農村有兩條線,一條是貧困線,一條是低保線。貧困線是國家制定的,但低保線是由各個地區制定的,未來這兩條線是否會合二為一?這需要思考和進一步研究。

最後一個則是城鄉貧困標準是否統一的問題。孫久文指出,目前來看,城鄉收入差距仍然較大,城鄉貧困標準的統一應該還不具備條件。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亞塞拜然駐華大使:相信中國2020年底前能消除絕對貧困
    亞塞拜然駐華大使傑納利·阿克拉姆在接受中國網採訪時表示,中國在減貧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為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作出了重大貢獻;相信中國政府已經為實現年度目標做好了必要準備,有把握在2020年底前消除絕對貧困。他認為,「消除絕對貧困並非脫貧攻堅的終點,而是國家扶貧計劃進入新階段的標誌。中國消除絕對貧困後,可以採取改善醫療和教育、減少不平等、刺激經濟增長等戰略舉措。」
  • 中國歷史性地解決絕對貧困問題的重大意義與精神研究
    王炳林認為,理解新發展階段既要立足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又要展望未來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其中未來的現代化具有如下特徵:一是大規模人口擺脫貧困之後實現的現代化;二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三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現代化;四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五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 英國教授羅伯特 沃克:多維度看待貧困,扶貧任務仍未結束
    在我們的全球調查中發現,對於一些機構來講,貧困人口更像是一個數字,而非個人,對待他們的方式缺少尊重,經常會包含一些指責,指責他們在不應該要錢的條件下向社會伸手。這麼說來至少有三個維度了,痛苦,社會的不平等對待,結構性的不平等對待,這些都是貧困人口告訴我們對他們影響較大的方面。 中國網:今年中國將消除絕對貧困,您如何看待中國在脫貧攻堅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 【地評線】南方網評:消除貧困是人類共同理想
    中國的減貧成就不但意味著人民福祉的重大改善,標誌著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裡程碑,也加快了全球減貧進程,增強了全世界消除絕對貧困、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信心。   「消除貧困是人類共同理想。」12月14日,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在北京開幕。
  • 國務院扶貧辦:絕對貧困問題解決不意味著扶貧工作結束 未來五年是...
    中國青年網北京12月2日電 國新辦今日上午十時舉行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會上,有記者提問,大量的扶貧資源投入還會持續多長時間?如果以後沒了這些資源的支持,脫貧人口會不會面臨較大的返貧風險?
  • 中國扶貧方法論 | 女性脫貧是徹底消除貧困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國際發展與全球農業學院教授陸繼霞 「從全球範圍內來說,女性不脫貧,就談不上人類消除貧困。女性脫貧是徹底消除貧困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性別平等道路上的重要一環。」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國際發展與全球農業學院教授陸繼霞在接受《中國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女性同樣是扶貧的主體,她們同男性一樣,發揮了「半邊天」的重要作用。
  • 一個地方扶貧副局長的新問題:剛過貧困線的人,稍有不慎或會再陷貧困
    劃重點:四川德陽羅江區扶貧局副局長表示,農村的絕對貧困人口是沒有了,但這部分人和那些略高於絕對貧困線的邊緣農戶,接下來應該怎麼辦?「稍有不慎,可能會再陷貧困的泥潭。」上海財經大學財經研究所副教授汪晨認為,消除絕對貧困後,擺在中國面前的轉型途徑有兩條,一條是提高現有貧困線的標準,另一條則是採用相對貧困標準。
  • 美國專家:中國消除極端貧困是「偉大的歷史成就」
    薩克斯是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曾連續三次擔任聯合國秘書長的特別顧問。1981年,薩克斯首次到訪中國,還曾見證「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早期實施。他告訴記者,他已密切關注中國近40年,看到了「絕對非凡」的發展成就。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 印度尼赫魯大學教授狄伯傑:中國脫貧成就給...
    原標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 印度尼赫魯大學教授狄伯傑:中國脫貧成就給世界帶來希望  印度尼赫魯大學教授、中國問題專家狄伯傑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書面採訪時表示,中國的脫貧成就為世界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脫貧戰略和解決方案,給世界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帶來希望。
  • [訪談]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教授唐麗霞:補齊"三農"短板...
    脫貧攻堅質量怎麼樣、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今年「三農」工作成效。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將集中力量完成打贏脫貧攻堅戰和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作為兩大重點任務,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農村如期實現全面小康。圍繞中央一號文件的相關問題,中國社會科學網記者採訪了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教授唐麗霞 。
  • 湯敏:2020年後中國扶貧將開啟戰略性變革
    國務院參事、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副理事長湯敏在接受中國網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的扶貧即將開啟戰略性變革的新篇章。湯敏表示:「到2020年,中國的精準扶貧將會告一段落。這是中華民族在上下五千年裡第一次在中華大地上徹底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2020後中國還要扶貧嗎?還有貧可扶嗎?當然有。」
  • 李小雲:「後貧困時代」的貧困治理將是一場持久戰
    這就是為什麼在2012年特別在2013年以來,不斷地把原來的精準扶貧工作,通過非常的措施推向扶貧攻堅,就把精準扶貧變成全黨全社會的脫貧攻堅這樣一個政治任務。它的原因就是我們黨和政府在精準扶貧工作開始,越來越認識到,如果不採取超常規的措施,剩餘的農村絕對貧困人口是不可能在小康之年同步實現小康的。
  • 【決戰決勝】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貧困殲滅戰
    作者:彭 剛,中國人民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導,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21世紀中國研究中心主任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更是徹底消除絕對貧困的決勝之年。
  • 金融扶貧將面臨三個轉變
    本報訊(記者王小霞)「中國即將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絕對貧困問題基本解決,扶貧工作將面臨解決相對貧困的新使命和新任務,金融扶貧也需要新思維和新舉措。」11月21日,江西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黨委書記、理事長孔發龍在北京舉行的第十二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專題論壇·2020金融扶貧及創新峰會上表示,未來金融扶貧工作將面臨三個轉變。一是從攻堅向常規轉變。之前解決絕對連片貧困問題,依靠的是超常規的集中攻堅手段。今後重點幫扶的是呈散點狀分布的相對貧困群體,手段、力度和節奏將向常態化回歸。二是從特惠向普惠轉變。
  • 我國教育扶貧政策的演進邏輯及未來展望
    「精準扶貧」理念的出現標誌著教育扶貧工作將逐步結束普惠性的「大水漫灌式」的扶貧模式,進而轉向「精準扶貧」模式。「精準」意味著教育資源將更加有效地與貧困人口直接對接,實現瞄準到戶、滴灌到人。「精準扶貧」的推進標誌著十八大以後我國新一階段教育扶貧政策的落腳點將重點傾斜於教育最薄弱的地區,深度聚焦於最貧困群體。
  • 中國將消滅絕對貧困,那些「無力脫貧又無業可扶的」怎麼辦?
    在反貧困戰略之下,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歷經多輪變革,從補缺型救助制度逐步轉向適度普惠型福利制度,從政府單頭救助逐步轉向政府社會組合救助,並實現了基於精確識別機制的精準兜底保障。北京大學貧困地區發展研究院院長雷明認為,中國仍處在適度普惠型福利制度的建設階段。隨著2020年中國消滅絕對貧困這一戰略目標的達成,中國社會保障體系也將迎來演變新路徑。
  • ...印尼智庫亞洲創新研究中心主席蘇爾約諾:中國將扶貧工作做到最...
    據他實地了解,中國尚未脫離貧困的鄉鎮都建立了貧困人口檔案,裡面記錄了貧困人口的詳細信息。每一個扶貧幹部都要負責十分具體的扶貧任務,幫助貧困戶脫貧。「中國將全國扶貧的大事業細化到一個個具體任務,政府扶貧工作下沉到最基層,做到最紮實。」他說,「因此,我一直相信中國能夠實現全面脫貧的任務。」中國良好的基礎設施建設給蘇爾約諾留下深刻印象。
  • 立陶宛駐華大使:歡迎和讚賞中國2020年底消除絕對貧困目標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記者 王東海 張蔚藍 徐林)「新冠肺炎疫情阻礙了中國乃至全球的減貧進程,在此背景下,中國仍計劃在2020年底消除絕對貧困,對此立陶宛表示歡迎和讚賞。中國的減貧計劃將提高全體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克服諸多挑戰。」立陶宛駐華大使伊娜•瑪邱羅尼塔在接受中國網書面專訪時表示。
  • 戰勝貧困的中國奇蹟
    尤其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把扶貧開發工作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2012年底到2019年底減貧9348萬人。今年是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絕對貧困將在中國歷史性地終結。
  • 東協副秘書長康富:對中國2020年消除絕對貧困非常有信心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標誌,中國扶貧開發進入脫貧攻堅的新階段。中國政府致力於自力更生解決貧困問題,積極參與國際減貧事業,構建國際減貧交流合作平臺,與廣大發展中國家共享減貧經驗,共同發展進步。國際機構、國外媒體、國際專家對中國減貧給予高度評價。